《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57|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七工作室导师肖勇教授谈设计教育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2:3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七工作室导师肖勇教授谈设计教育
作者: art2000 vincent 来源: 视觉同盟 时间: 2006年5月21日
由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主办、视觉同盟联合主办的“人才与未来——中国设计教育与企业发展高峰论坛”即将于2009年7月25日—27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央美院设计学院七工作室导师肖勇教授作为对话嘉宾和演讲嘉宾将参与此次论坛。如下是视觉同盟对肖勇教授的专访文章精选: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导师 肖勇
采访人:廖翔 沈扬
被采访人: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导师 肖勇副教授
采访地点: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第七工作室
视觉同盟:肖老师,您好!请您的介绍一下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的具体情况?

肖勇:我们在教学思路上比较开放一些,然后教学方式上比较灵活。工作室是2001年成立的,也是中央美院在教学改革当中引进的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结构。所以我们在设立之初,也考虑到不同的国家的特点和他们的优势,包括一种设计教学的经验。另外,我们要结合我们中国或者是我们美院我们的定位和我们将来培养人的方向,这样来设立的工作室。对于这种工作室的方式,应该不同于画室,然后也不同于传统模式下的工作室,拿个简单的例子来比喻,就是我们传统的工作室更倾向于像一个筒子楼,那我们学生过来以后呢就分叉,到不同的空间当中由大师或者老师带着。按照一个教学模式:师傅带徒弟,这样首先就不会有大师产生了。第二,设计资源是一种整合。第三,设计人才的方向有多元化的倾向,在教学方面应该有一些新的结构,那么我认为这个工作室是一个教学平台,他是开放式的平台。如果传统的工作室是一个筒子楼的分配方式的话,我认为我们现在的工作室是一个十字路口,我起到的作用可能就是协调和安排、策划加上教学,组织教学、安排教学、参与教学,指导教学,所以,学生的身份发生变化,老师的身份也在发生变化,教学的模式面临很多挑战,教学的知识也在不断的更新。那么这些就是设计教学和设计教育本身在不断的变化中求发展。

教学过程
视觉同盟:您刚才说,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是一个十字路口教学的方式,那教师在里面起的作用更多的是给他指引方向,还是带创建一种教学模式?

肖勇:把握一个方向然后来选择不同的专业,专业教学不同板块,然后起到这种协调作用。

视觉同盟:跟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第七工作室在教学体制上有什么样的特点?

肖勇:首先美院大的结构现在变化了,第七工作室是一个小的教学单位,所以他不仅仅是一个小的设计空间的问题也不是一班级的概念,在班里面,我们学生从三年级的到四年级到研究生到进修生还有留学生,有好几个不同的方向,这样形成学生之间的一种融合。另外,在专业的方向上来讲,尽管视觉传达是我们工作室的方向,但是在专业侧重点上第七工作室更倾向于形象、品牌形象设计。这一点并不局限于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容,他们的专业性,包括平面设计,几个主要的方向也是比较鲜明,而且管理上也是比较强的。希望在专业侧重点上有所加强,这样的话,就是在专业本身还有专业的深度上和广度上都能够有一定的区别,因为这也是设计人才的一种需求,对这种专业化和精英化这种需要越来越强烈,而且他更需要在一个团队中工作,在一个整体的经济的和市场的科研中起到自己应该起的作用。所以他不是完全一个独立的艺术家或者是学艺术的一般人才,而是要属于整个创新产业的团队,他是其中的一分子。这一分子也可能是一个螺钉,也可能是一个轴承,也可能改变自己的一个开关。这需要知识结构上就有一定的调整,然后我们也有一定的专业方向。对于我们的教学方向,是兼容并蓄,包括了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领域,包括不同的理念、不同的文化都需要进行新的一种融合。第二个,就是融会东西设计,目的是一种沟通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对现在的设计文化有一个很新的敏感度。然后这样才有利于接受我们应该得到的和认知的知识,然后获取新知。还有,就是创新与创造的问题,就这个是就设计本身了,如果我们的起点和我们的研发点不够实在,然后会影响到我们有进一步创新的能力。再次一点,就是策略与管理,就是设计的外延,也是设计师最弱的一个方面,他对自我的管理还有对项目的管理包括对于市场的整个设计本身的把握,都是超越我们设计之外的,所以我们希望在这种工作的方式当中,在沟通当中把我们应用上都有一种新的尝试。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
视觉同盟:那第七工作室会有这种设计管理课程在里面吗?
肖勇:我们有,我们学校有这个专业,另外学生也可以去选修这方面的一些课程。所以这也是工作室进行的一种方式,学生是开放式的,我们可以带领他去听不同的课,比如我们有一个系列的叫“学院之光”,对中国传统儒家,孔学与孟学等方面的一个系列知识讲座,我觉得哲学,还有美学等方面的跟设计都相关,跟设计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的一些内容,我们同时需要学生去参与这方面的课程。另外,像设计管理,像一些实践性的课程也是通过其他渠道去获得,所以这个就是如果工作室之内并不是直接教授的,这也是教学开放式的一种体现吧。再一个就是特色方面,就是我们比较强调教学的一个互动性,互动性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中国与国际之间,不同文化、不同经验、不同理念思想的交融,现在我觉得设计最重要的已经不在知识的传授了,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观念的传授,理念和观念的交流,这种交流呢是很难用标准去评判的,而是一种认知,信息社会如果对该知道的不知道,就很难有设计的客观性。再一个就是探索与发现,让学生能从最根本去做起,最原始的这种心态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去发现事物、去发现社会,文化中的亮点还有包括生活的变化,这些都是需要去锻炼设计师不是去研究空中楼阁,设计出虚无的东西,他是实实在在的。他可能是一张纸去折叠,也可能是一个字的使用,也可能是我们未来设计的一种方向,在国际上的一种走向,所以他需要设计师很有弹性。所以必须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去做,而且我们更强调一种设计的流行,所谓的缥缈的设计。所以这些非常容易使人走入另外一种极端,设计太表面化,设计现实主义,而且非常容易虚无,使人产生能够一种浮躁的心态和表面性的表达,这也是我们看到很多设计虚无缥缈的一种现象,这些实际上并不能帮助中国设计界解决问题,也不能解决设计师本身存在的问题,设计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在不断制造着问题,我觉得这也是非常大的遗憾,对我们许多的设计师,虽然是职业的,但是还不够专业。这样形成一种现象,所以我们希望能够看到这种现象,然后尽量从课程上、从教育上去把握,很难保证去改变,但是我觉得是会有一定的效果。再一个,就是跨文化还有国际化,这些是一种方式也是一种趋势。另外最重要的还是一种现象,因为中国到今天来讲,你只要打开电脑你就可以了解世界,每个人都是现代生活的一分子,所以包括设计师自己是站在信息的浪潮的前沿,所以对这种国际化的视野和信息文化的领域是非常关键的,这些并不见得需要有多高的经验才能获取,而是说他必须要有这方面的一种远见和卓识。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第七工作室
视觉同盟:在培养有能力的设计师的时候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我觉得现在社会需求也是非常多元化的,一方面我们看到大量的社会需求,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每年有几万人毕业生,十万人左右,相当大的。这十万当中另外还有一些不专业的,改行的,但这些都在像马拉松一样同样一个起跑线上。另外一方面,就是社会对专业化需求也是非常多的。我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收到国外的设计公司的人才需求信息,但是我们目前没有。一个是量上没有,再一个就是我说的,教育需要过程,我不能把我们三、四年级的学生就直接推到这个公司,是需要时间的。另外一方面对对高端人才是极其需要的,设计是不需要庸才的,你要不就是一个高端设计师,要不你就是一个独立设计师,你成为一个制作人员或是一般的设计工人,是没有太大意义的,任何人都很容易来替代你,只要他愿意更加努力的熬夜,他如果是更能,愿意接受更低的薪水,任何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我觉得现在是一个巨大的供需矛盾,所以我们不能把这种唯一的市场需求作为唯一的目标,所以这是一点。再一个对于高端人才,这种期望就是我们学生能成为,将来能够设计总监或者比如像一些高层次的设计师,这方面呢我们也是在知识结构上、教学方式上往这个方向提要求,所以对于他们能够做设计,做应用型的设计我觉得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呢就是他们对于长远的、前瞻性的设计是非常有敏感度的,这一点就是整个市场很大的一个变化,市场变化就是原来可能是一个保护性的一个市场需求,大部分人在中间,然后极少部分人在前面;但是现在可能是一个金字塔型需求,金字塔的一个状况,就是极少数在高端,甚至于目前可能来讲在中国设计上可能是一个富士山,非常顶尖的,大部分都是中庸的和非常平常的,所以这一点呢,当然社会需求是非常大的,他们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最重要的就是教育没有给他们这种足够的机遇,能够培养出这部分人来,所以呢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但是市场的需求仍然是会需要的。

肖勇教授接受视觉同盟采访
现在需求量非常的大,对高端设计人才的需求非常大,这只是一个实际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去认识到这一点。
因为七工作室毕业的人还比较少的,但是我觉得他们正在往这个方向上去走。比如说现在大部分人在读研,有一些呢在国外学习,有些是在社会上做设计,但是相对在学习、在学校中的还是比较多的。目前这个过程当中,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我们目前采取的措施就是能够加入国内外的这种接触和到不同的国家去学习,然后这样能够很直接的能够把这种学习的体验变成他最普通化的这种了解,与此同时,在设计观念上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一方面在设计实践上,他们到三年级以后能够到不同的公司去学习比较前瞻性的设计。这样来获得对实践的认识。

教学过程
视觉同盟:咱们高年级的学生,比如三、四年级的学生,实践活动是怎么样?
肖勇:实践有几种,一个是比如说以考察的形式,这个主要在低年级,是考察的形式。然后到高年级以后主要是实践,去不同的公司去了解第一手的,包括一些项目。
实践主要是我们老师来协调了。所以我在很多国家都有一些设计的合作伙伴,一方面跟国际的院校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我觉得西方院校跟我们的区别是他们跟产业联系非常紧密,另外一方面是他们也非常注重学术研究。我们可能在国内很多院校两方面很难都做到。实际上学到的东西很可能远远落后于实践,就其学术性本身来讲,可能目前还需要进一步的来探索。所以这样就造成我们的学生很难学以致用,学到的东西也不新,能用的也不能用,那到底学到什么,所以我一直在彷徨这一点,所以我希望我们学生学到的知识应该是更新的。另外一方面就是实践性的,社会的变化、行业的变化应该是非常敏感的,而且能够去投入、参与,这是这样的一个想法。

教学过程
现在比如,说我们跟不同国家的企业有一些项目合作,像跟诺基亚项目合作已经好多年了,一个是参与他们的项目,再一个就是搞研发。再一个就是参与国内外的课程,除了我们基础的课程以外,还参与很多国外的课程。这里面也包括比如说跟丹麦设计学院的、英国圣马丁的,然后就是丹麦的设计改变生活,还有一个就是交互性的课程,跟其他学校的合作,还有校内联合,我们跟建筑学院联合做的课程。
我们最近刚参加法国的一个竞赛。“设计改善生活”挺重要的,这个主题,是我们跟建筑学院一起来做的,这是个跨学科、兼容并蓄的包括了不同学科领域的融合,实际上在社会上很多行业已经在交叉,比如说展览设计、品牌设计、形象设计,已经不是按传统模式来分了,所以我们必须在学校教学期间就把这些东西能够想的到考虑好。

视觉同盟:您是怎么看待这学校扩招现象的?
肖勇:我觉得未来的设计师是质的问题,不是量的问题。少而精,一个主导的设计师像宜家,全球化的这么一家公司,他总共就一百多个设计师,足够了。他就可以从小孩生下来然后到老人年长,所有的生活形态产品他们都能包括,他不需要太多的人,最重要的是这个创意的人,而不是人是不是多。

视觉同盟:现在国家提倡创意产业,您认为中国设计教育在创意产业中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肖勇:在中国是从一个加工业、制造业为主体的一个国家,现在目前实际情况也是这样的。但是未来他的经济增长点可能要受很多方面的制约,一个是外贸的这种壁垒,中国的价格非常有竞争优势,另外呢从中国的生产力状况也非常强,但是未来不会保持现状的。有可能生产成本增加,中国货币在增值,然后国外的产品在中国生产,如果是将来在长期市场的冲击中,增长点,设计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我们看到很多产业,很多工厂现在在倒闭,在经营不善,实际上我们可以看一下他的产品,看一下他的产品的品牌或者企业的形象,其实设计完全有能力可以帮助很多企业扭亏为盈,或者是至少帮助很多中小企业改变他们现在的现状,未来的竞争会面临一个国际化的竞争,所以中国的企业能不能保住家门口,这是一个很大的问号。如果设计师没有到位的话,那好的设计师可能服务于配合的资源管理比较优良的企业,的市场会是非常残酷的。

教学过程
视觉同盟:您认为设计教育能为中国创意产业的推动起哪些积极的作用?
肖勇:未来人才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创意产业本身变化也非常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的更新,到未来的很多年,人才方面的匮乏可能会成为制约中国创意产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一个隐痛。可能有很多人,但是工业设计我们有多少家能够叫的出名字来的设计事务所和设计师?其他的各个产业包括平面设计公司在国内或在世界上叫得响的可能远远比我们出口的产品应有的地位非常的不相称。我们可以横向比较一下,像韩国、新加坡、瑞士还有荷兰,这些小小的国家,他们出口了多少个世界品牌,制造多少品牌,制造了多少个设计师,而他们的院校有多少?整个欧洲不超过一百多家,比中国少多了。
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在质量上有一个大的提升,当然这对中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一方面师资严重短缺,我们可以看到很漂亮的很有规模的校园,但是又有多少个优秀的设计老师或设计师能够投入到教育中,再一个就是在整个未来教育专业的方向上,现在就是过于重复、过于单调,很难产生复合型的或是多元化的设计师,当然我们也很高兴看到很多在中国非常有影响、非常活跃的设计师实际上没有学过设计,不是这个专业的。这对我们设计教育是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怎么说呢,说明另外一种现象。

视觉同盟:请您对比一下中国的设计教育和国外的设计教育存在着哪些差距?
肖勇:现在这种差距很难去一言定论,但是据我教过的学生来讲,我在美国、在欧洲也教过学,而且发现首先学习的人态度上,西方学生有很强的危机感,因为他们从十八岁成人以后可能就很少依赖父母,所以他们从个性上、个体上都是非常独立的。他们对自己的要求、对行业的认知非常强烈,对知识也非常迫切,所以他们可能是晚上打工,白天来听我的课。但是我们中国的学生呢,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他们是根本是没有这个职业的危机感,另外一方面呢就是西方的整个资讯环境应该比我们有优势,比如说我们去米兰,那可能整个是一个大的设计商店;你如果去伦敦,可能整个就是一个大的博物馆,就是一个活跃的博物馆。而且如果你到一些发达的城市或者国家,可能整个国家就是一个开放的大教室,所以这对于我们学设计的学生或设计师应该通过其他渠道自己想办法去得到,应该得到属于这个时代的信息和新知,所以这个就会有一定的难度,也有一定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力图来改变的。当然这方面的已经在改变了,比如资讯的这种快捷还有多元化,但是就是大的观念还有文化的背景还有一些生活体验还是需要时间去把握的。第二个呢就是学生的主动性在,比如说我接触的欧洲学生在很多国家呢设计师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职业道德,是每一个设计师知道他将来做什么,他要解决什么问题,每一个人对这个专业化、职业性都非常清晰,但是另外他也很讲究学习和工作的方法,但是对于我接触的很多学生呢,在这方面比较欠缺,可能片面的理解了设计就是学习一门知识,学习一种技能,他没想到这是创造性的一个工作,而且在很多即将,很多毕业的学生,我了解的,我接触的学生来讲,他们又变得非常的实际和世俗,就是以别人,以客户的目的作为一种终极的标准,而目前中国这方面标准或者是管理是严重滞后的,所以这个设计师好像是跟着别人后面打扫卫生的一种职业,我觉得如果是这样下去的话,对职业的自尊感还有道德感还有他的职业性都会有严重的诋毁或者是产生非常不积极的,产生非常严重的消极作用,但是这一点呢当然环境也是我们,环境也有特定的属性,有些时候我们要面对工作,但是未来的发展不会由于现在的问题而滞怠。所以我们应该看到未来的发展是非常迅速、非常快的,南方的很多中小企业,从南方的很多中小企业能看出来,他们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对独立自主的这种创意性设计的需要是非常渴望的。如果我们今天没有这种人才,你们他们就会去意大利,就会去发达的国家去找,而且他们不会停下自我创新的脚步。所以设计师的应用作用就是不但要跑的更快,而且要飞的更高,这样才是未来构思这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以我觉得从教育、教师他们意识到努力去改变,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视觉同盟:请问第七工作室的教学模式以后会有什么改变?
肖勇:我所了解的一些院校、同行们也有这种紧迫感,有改变的,改革的这种欲望,也有很多学校正在改革,所以我觉得这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举措,如果把教育与社会的产业完全脱离的话,那我们这种恶果可能,我们这种后果可能是不堪设想的。设计的中坚力量就是设计师,就是毕业生,所以我觉得作为教师应该能看到现实的变化,对学生就是应该高瞻远瞩,为未来做好积极的准备。而且未来这一天可能很快就能到来。再一个作为社会产业来讲,应该跟院校有一个更积极的、更密切的合作,所以这些是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去预见问题。

视觉同盟:如果像德国的设计教育家冈特兰堡,他的教学体制那种模式的方式,如果应用到中国教育体制上,您觉得这样会适用吗?
肖勇:我觉得他是非常优秀的一个设计家和教育家,但是时代不同了,对于一个理想的设计环境来讲,如果你成为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你到一个理想的设计公司可能就足够了。可今天来讲呢,我们首先要找谁是优秀的设计师,第二我们会问,优秀的设计公司在哪里?这个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另外呢就是具有远见卓识的实力非常雄厚的设计师,设计教师在中国也是非常匮乏的。这一点不像西方的,像有一些国家是可以把非常资深的设计师纳入设计的教育团队,或者是非常丰富的教育家一直在从事设计教育很多年,那么现在中国设计产业跟设计教育很大程度上脱节,另外一方面就是设计本身,创意产业也是一个年轻的发展中的行业,所以他们有年轻的教练和年轻的运动员在一起发展的时候,只能是边干边学。

视觉同盟: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请对我们的读者说几句寄语。
肖勇:现在的资讯就像我们的空气一样丰富,容易得到,最重要的是我们去如何完善自我,然后成为符合未来发展的设计师,所以这需要在不断的自我完善,不断的提高、学习,这个行业是在变化中求发展,一个充满挑战、充满机遇的一个职业。

合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2:34:48 | 只看该作者
著名设计师肖勇海报设计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2:37:05 | 只看该作者
肖勇:奖牌承载设计梦
时间:2008-04-22

   来源:央视国际

    [内容速览]肖勇,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第七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
    在4个多月前,北京奥运倒计时500天之际,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在首都博物馆初露芳容:随着三方红绸缎滑落,镶嵌着中国美玉的金、银、铜三枚奖牌——“金玉良缘”顿时惊艳全场!如此独特、富有生命力而又大气的设计突破了百年奥运奖牌材质单一的传统,迅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设计出如此精致而又厚重的奥运奖牌?8月5日,记者有幸见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此次,他携法国巴黎高等装饰设计学院教授蒂埃尔·萨菲斯夫妇一起来到威海,与来自我国及马来西亚、德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设计师、学生,共同就“创意威海,探寻威海城市形象”为主题开展大型设计活动,旨在将威海推向法国、推向世界。6日,肖勇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钟情设计结情奥运
    初见肖勇,是在8月5日的国际海水浴场“LOVER COFFEE”厅里。当时,他正和2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设计师和学生们一起,倾听蒂埃尔·萨菲斯夫妇关于法国海滨城市图威尔城市形象设计的讲座。细细打量,肖勇身材高大,约有1.85米,是个典型的山东大汉,他身着条纹袖衫、长裤,脚蹬一双普通的旅游鞋,朴素休闲的打扮,使他看上去显得格外自在、轻松。
    谈起走上艺术设计道路的缘起,肖勇说,小时候,他个性非常内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好动,喜欢静的事物。舅舅是个颇有名气的书法家,在他的熏陶下,渐渐地,肖勇开始喜欢上了艺术设计。
    1994年在欧洲学习期间,肖勇开始周游列国,其中给他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属瑞士洛桑,典雅端庄的奥林匹克博物馆就坐落在洛桑湖畔。在那里,看着琳琅满目的各个时期的奥运奖牌,肖勇突然萌发了创作设计奥运奖牌的念头。奥运奖牌,是运动员用泪水与汗水铸就的光荣,如何能在奖牌上准确地把握奥运精神,深刻地体现奥运理念,成了肖勇经常思考的问题。

   俗话说:“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2000年,肖勇有幸担任申奥招贴大赛的艺术总监和评委;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后,他又参加奥林匹克论坛的设计工作;2003年,他参与设计了中央美术学院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2004年,他设计了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形象,作品获得全国美展铜奖;2005至2006年,他还参与奥运核心图形设计,期间他结识了雅典、悉尼、亚特兰大、盐湖城等奥运会的艺术总监,通过对奥运视觉系统设计进行的多方位交流和系统研究,他对奥运设计有了更为深刻的感悟。

    别出心裁寄情奥运

    2006年1月11日,北京奥组委启动了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方案全球征集活动。由于奖牌设计的专业性,北京奥组委在征集过程中,还定向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11家专业机构参与。到2006年4月13日,179件有效奖牌设计摆在了奖牌评审委员会评委们面前。这其中,就有肖勇所在团队所设计的奖牌。

    众所周知,2004年,国际奥委会统一了奖牌正面图案设计后,留给组委会发挥的空间便被限制在奖牌的背面。在这方寸之间,什么样的图形或设计才能完美地展现中国古老文明?在“中国印”、“福娃”一次次地感动世界后,北京奥运会奖牌又会给奥林匹克运动续写怎样的华彩乐章?

    肖勇在回忆整个创作过程时说,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就像雾里看花似的,我们到底要做什么,想要做成什么样,大家心里并不是很明确。”当时,中央美院图书馆成了设计团队成员最常去的地方,他们在那里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团队成员们就根据这些线索集思广益。在众人努力下,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这100多套方案其实仅能称之为100多个“想法”,剩下的就是如何从这100多个方案中进行提炼、筛选。

    肖勇说,就是在这样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把大家的思路凝聚到一起,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肖勇感慨道:“参与这次奖牌设计方案的过程,也是考验我们把握奥运精神与中华民族文化精髓能力的过程。我们不仅对过去的奥运会进行研究,而且还要对北京奥运会进行重新认识。从构思到创意不是一个简单的是与不是的决定,我们力求用设计的理念来表达‘光荣与梦想、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用图案的语言来表达‘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北京奥运内涵。当然,最艰苦的还是奖牌设计方案后期阶段,因为后期的细节完善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所以这一阶段也特别耗费精力。有时为了一个细节的完善,我们会冥思苦想几天甚至十几天,那种体力和脑力上的付出是难以想像的。”

    当自己主创的设计方案最终被国际奥委会通过后,肖勇说:“我们最初也是提交了多个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全力以赴,使每个方案都做到尽善尽美,争取不留遗憾,应该说中标是众望所归。‘插上翅膀站立的希腊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中国古代龙纹玉璧造型的玉璧’、‘充满动感活力的中国印’、‘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当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完美地集合在一块奖牌上时,难道你不认为它是如此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吗?”肖勇笑着说,希望在2008年奥运会上,所有的运动员都能喜欢“金镶玉”,获奖者能将获得的奖牌带到世界各地。
    城市创意情系威海

    “威海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威海文化创意产业有无发展空间?”面对记者的提问,肖勇侃侃而谈。

    肖勇手指着不远处的大海说:“我非常喜欢威海,因为这里有最蔚蓝的大海和最干净松软的沙滩。在这里,我能找到心灵中的平静,仿佛只要坐在沙滩上看着海,一切烦恼就会消失。而作为设计师,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清静之地。这是我们第一次选在北京之外的城市,联合其他国家的设计师一起搞城市创意课题。当然,此次课题跟威海旅游有关,通过设计师设计旅游产品、旅游形象,威海的城市形象会有一个新提高。”
    他说,在国际上与威海类似的海滨城市,像威尼斯、像戛纳,虽然城市大小或许没有威海大,但都在国际上很出名,吸引了不少海内外游客到那里消费。他认为,这与一座城市的城市形象、城市环境等因素密不可分。将城市推销出去,创意产业是个不错的选择。有人说,在威海很难找到一些能代表当地特色的东西,因为很多东西在别的城市商店里也能买到的,这样很难让更多的人认识威海。威海必须拿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至于威海的文化创意产业,他认为发展空间很大,但需要有专业人士来引导。

    目前,肖勇正着手在威海开办一个创意工作室,联合更多国家的设计师来威海取材,为威海创意产业尽一份力。

    相关链接

    肖勇,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教授、第七工作室硕士研究生导师、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1970年出生,祖籍山东青岛,曾就读山东工艺美院,1991~1995留学欧洲,获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平面设计艺术硕士学位,法国设计家联盟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视觉设计研究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内蒙古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论文数十次发表和出版,百余次入选国际重要设计展览以及设计杂志和设计年鉴,作品被包括中国美术馆在内的众多国家设计博物馆收藏。编著有《芬兰设计》、《标志设计》、《1998国际商标节作品集》、《图形男女》等。(来源:威海新闻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15 02:37:50 | 只看该作者
肖勇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教授、七工作室导师
  汉族 男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理事,法国设计家协会会员;
  天津美术学院,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曾任:《艺术与设计》杂志特邀主编,(比利时)国际商标中心ITC中国荣誉特使,《设计辞典》《中国设计年鉴》《中国创意百科》编委
  个人简介:
  1991-1995 留学于芬兰德国和丹麦,攻读国际设计管理和平面设计,获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艺术硕士学位,成为第一个在北欧获得设计硕士学位的中国人。
  1995年7月归国即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一直致力于学科建设与教学。倡导国际化和开放式教学,通过交流促进设计意识与文化的交融。十年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近200人次的国际设计师和学者到中国传道授业,让更多学生和设计师了解国际设计发展的前沿动。2001-2005担任七工作室导师,开创特色教学课程和课题。包括02/04中欧网络课程,中丹03对话课程和INDEX05全球七个国家参加的"设计改善生活"联动课题,主持的NOKIA"唯一星球"设计项目均获得积极的反馈。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展览并获奖.教学成果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1996-2005在中国/美国/欧洲多所院校担任客座和授课,为上百所院校和机构讲学,努力推动东西方设计文化与教育的交流。多次应邀在国际会议推介中国当代设计,促进现代设计理念在学术和实践中的认知。从90年代末,策划和组织了系列设计展览和活动,包括:2002国际平面设计教育论坛,2000珠海平面设计大会,2001墨西哥中国招贴展览等,极大地推动了设计文化与教育交流。2005年10月,代表中国代表团在丹麦ICOGRADA大会申办"北京2009设计大会",取得成功。
  1995回国后,还积极参加公益设计活动,担任"2003乌克兰国际环保招贴三年展"国际评委,"97庆祝香港回归" "97中国艺术设计大展""亚冬会标志吉祥物""和平2000""反SARS""新 长城扶贫公益广告""全民健身""2008北京申奥" "2008 北京奥运"等主题招贴展与赛事评委。
  除了全力教学,肖勇还努力参与设计实践的第一线。为国内外机构设计了二百多个标志以及品牌和机构形象。包括:2005-2007芬兰形象推广"感受芬兰",中国文联,第七届亚洲女子垒球锦标赛,主持设计了首都规划展览馆标识系统,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形象,大连城市形象车体图形广告,一直参与了北京2008奥运形象设计项目等重要项目。
  作品多次获奖,包括96莫斯科国际平面设计展金蜂奖,第十届全国美展设计类铜奖等。参加国际展览包括:波兰华沙,捷克,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丹麦,芬兰,美国,德国,香港等国际设计年展和双年展,并被多家博物馆收藏。作品多次发表国内外专业杂志和瑞士的《图形》年鉴,编纂出版了十余本设计专业书籍和教学书籍。
  学术成就:
  1996-2005应邀在全国设计上百所院校和机构讲座,讲学,交流设计理念,推动现代设计理念在学术和实践中的认知。同时,传播东西方设计理念和促进推动设计交流。
  参与学术活动:
  1998年7月 应邀出席捷克布尔诺第17届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演讨会并发表演讲
  1999年9月 应邀赴美国出席第11届科罗拉多国际招贴邀请展/个展/巡回讲学
  2000策划和组织了珠海2000平面设计大会,并担当学术主持。
  国际交流:参加欧洲艺术设计院校2000芬兰2002巴黎2003爱沙尼亚塔林2004葡萄牙里斯本2005丹麦哥本哈根的年会,先后促成中国中央美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等加入欧洲艺术设计院校年会。
  -教学:
  1995年7月归国即开始在中央美院设计系(现设计学院)任教
  参与制定专业课程计划、修订教学大纲,担任平面设计专业教学。
  通过各种方式邀请国际设计师和学者到中国传道授业,让更多学生和设计师了解国际设计发展的前沿动态。特别是在2001-2005担任工作室导师期间,开创特色教学课程和课题。
  1998组织作品在韩国《设计》杂志刊载"中国学生设计作品辑"
  1999组织学生参加作品北京-美国-芬兰2000传真展,并在芬兰出版
  1999组织学生参加美国科罗拉多国际招贴展/中国学生招贴展, ,
  2001指导学生NOKIA手机图形设计和 "趣"产品设计课题
  2003 组织中法"符号横渡"课题并参加展览和出版
  2002中国-丹麦-对话02网络课题
  2003.03中国-丹麦-"对话03"课题
  2003中国-丹麦-英国共同举办网络课题
  2004主持指导诺基亚ONLY PLANET课题,应邀在芬兰赫尔辛基展览汇报
  2004-2005 主持指导INDEX05全球联动课程,参加院校来自全球七个国家。在丹麦哥本哈根展览。
  学生作品多次入选国际展览并获奖,包括:深圳05设计铜奖,
  日本TDC设计提名奖等,入选国际设计院校专辑OUTPUT05.
  还曾在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管理研究生课程,在国际设计院校讲学和任教的院校包括:
  2002丹麦设计学院2003 美国洛矶艺术设计学院2003马来西亚ONE ACADEMY 2003 法国Echiholles平面中心. 2004巴黎直觉设计学院,2005泰国普吉"海啸"课题等。
  -国际交流:
  1998捷克第17届布尔诺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国际演讨会
  2003美国AIGA平面设计年会演讲嘉宾
  2004韩国首尔META亚洲设计论坛演讲嘉宾
  2005马来西亚吉隆坡Hearsay国际设计会议演讲嘉宾
  参加国际平面设计联合会2000汉城,2002南非大会等国际会议,
  参加2005在丹麦哥本哈根举办的ERA05世界设计大会和ICOGRADA年会,代表中国代表团做"北京2009"报告陈述,申办取得成功。
  - 1995-2005讲学:
  1997年 芬兰赫尔辛基万塔设计学院,1999德国斯图加特美术学院
  1999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美国贺曼集团,普渡大学
  2002丹麦设计学院讲座,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
  2003美国麻省艺术学院,密苏里西南大学和Rivier学院,华盛顿大学艺术学院,马来西亚How&Why马来西亚赤道艺术学院讲座, 吉隆坡ONE Academy讲座,马来西亚艺术学院讲座,乌克兰哈尔科夫美术学院讲座,爱沙尼亚美术学院讲座,芬兰哈默理工学院讲座,芬兰拉荷蒂设计学院讲座2005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冰岛艺术学院
  在中国讲学的院校包括:
  1998年 无锡轻工业大学(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1998四川大学
  1999苏州工艺美院,2000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珠海平面设计大会设计论坛,同济大学,天津美术学院,天津轻工业学院,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宁波大学,2001 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 汕头大学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建筑工程学院,青岛工艺美术学校,苏州工艺美院,大连民族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理工大学,中国品牌战略管理高级论坛,北京服装学院,北京印刷学院,2002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湖南师大学美术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2003北京服装学院讲座2003,2005山东工艺美院2003苏州工艺美院讲座 ,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设计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上海新闻出版培训中心; 2004燕山大学艺术学院, 南开大学艺术学院,中南大学艺术学院,长沙民政学院,湖南商学院,湖南女子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005大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和艺术与信息学院讲座,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中央美院继续教育学院,中央美院城市学院等
  -邀请组织国际设计学者和设计家来华学术讲座:
  1995芬兰设计家百卡·劳利访华讲学
  1997国际商标中心主席保罗·易宝访华讲学
  1998 瑞士设计家特罗斯勒教授(北京、上海、成都、桂林)
  1999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菲尔·里斯百克教授(北京、济南)
  1999芬兰塔百尼·阿道玛 教授10月讲学(北京)
  1999/2001/2003/2004芬兰设计家卡里·碧波,1999丹麦设计家芬尼·嘉德(北京)詹尼·波多罗蒂(意)/丹·雷辛格(以)(上海)
  2000北京国际商标节设计论坛巴波罗 古斯特(阿根廷)
  2000赫尔姆特 郎格尔 (德国 ) 瑟哲 塞洛夫(俄罗斯) Asher Kalderon(Iseral)艾舍尔 卡德隆(以色列)韩秉华(香港)
  2001香港浸会大学黄少仪博士,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符泽龄
  2000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达比奥·瓦帕萨罗教授
  2001芬兰诺基亚设计主任EERO ZIINA北京/上海
  2001丹麦芬·尼嘉德/中央美院、天津美院
  2001华盛顿大学道格拉斯和克里斯教授,2001法国设计家吕迪保尔,2002英国瑞文堡设计学院院长Robin Baker,法国设计师卡斯勃
  2002丹麦皇家美术学院教授/支点设计公司总监勃·林那曼,(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平面系主任/教授)席拉·布拉特维拉,香港设计家刘小康,德国卡尔鲁厄设计学院米歇尔·西摩,米克·伊勃登,雷纳·赫斯教授,奥地利维也纳实用美术大学黑格曼教授,美国设计家亚历山大·格尔曼, 马来西亚设计家胡智义张伟文,法国平面设计家萨菲斯,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弗兰克·约瑟夫教授, 德国艾森大学客座斯汀维格教授,土尔其安那多鲁大学美术学院尤卡教授, 美国普渡大学张莉教授,新西兰Wanganui设计学院杨源丰主任,荷兰鹿特丹威廉皇家学院Linden与 Joc Bloks教授,韩国弘益大学金钟德教授,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瓦帕萨罗,凯 瑞多拉教授,日本武藏野大学新岛实教授,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安得雷主任,瑞士苏黎士设计学院Richard Feurer 教授, 法国贝萨松艺术学院创造学米歇尔 柯莱教授,2003丹麦设计学院Inger和Elle-mie教授,加拿大设计家Ken Koo,美国设计师卢巴.2004法国设计家米雪布韦,萨菲斯, Fons Hickmann(德国) 韩国弘益大学张东年教授,瑞典Dan Johnson,芬兰Kari Piippo 2005 NOKIA设计指导EERO,荷兰设计师monique, paul, Tijlos,Gabrielle,瑞典哥德堡大学Po教授丹麦设计家Bo
  -设计实践:回国后,参与设计第一线的实践,为国内外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和组织设计了二百多个标志以及品牌和机构形象。包括:
  芬兰国家标准协会,芬兰形象中国推广"感受芬兰",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华瀚国际文化发展公司,海南清澜经济开发区,银汉传播,第七届亚洲女子垒球锦标赛,
  主持设计了首都规划展览馆的标识系统,首届奥林匹克文化节形象设计,奥林匹克艺术研究中心形象,参与北京2008奥运形象设计项目等。
  □书籍设计《共和国图典》《中国艺术大展作品全集》《现代艺术设计丛书》《矶崎新作品集》,"每日新报"整合设计,"京酒"昭贵,菱花包装设计, 大连城市形象车体图形广告,中国国际旅游博览会宣传册, 南宁城市广告与标识设计。
  编著有《芬兰设计》《标志设计》《1998国际商标节作品集》《国际传真图形》《对话02》《对话03》《图形男女》《国际招贴设计》《国际标志设计》《国际平面设计》《《肖勇招贴设计教程》等
  获奖情况:
  1996 "平面设计在中国"设计展览, 获书籍类铜奖
  1996 莫斯科国际平面设计展标志设计 金蜂奖
  1998 香港98设计节招贴设计铜奖
  1994 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杰出毕业设计奖
  1995 获芬兰国家政府奖学金,1999获德国DAAD奖学金
  2004第十届全国美术展览设计类铜奖
  2005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作品多次被中外艺术博物馆收藏,包括欧美亚的主要招贴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作品入选国内外设计年鉴:
  (瑞士)《graphis poster》《Graphis Ephemera》《Graphis logo3》《logo world标志世界94》(比利时)
  《中国设计年鉴 》《华人设计名家百人作品集》
  法国《etapes》日本《艺术与设计》等
  -作品百余次入选国际重要设计展览,主要包括:
  波兰华沙第十四届国际招贴双年展
  捷克 布尔诺第十六届国际平面设计双年展
  俄罗斯 莫斯科金蜂国际招贴双年展
  墨西哥国际招贴双年展
  比利时世界标志设计双年展
  丹麦招贴博物馆主题招贴展
  第25届世界地球日国际招贴邀请展(纽约)
  芬兰拉荷第市国际招贴展览
  芬兰赫尔辛基第七届国际招贴展览
  美国-科罗拉多国际招贴邀请展
  德国科特布斯"中国招贴展"
  香港国际海报三年展
  乌克兰哈尔科夫国立美术学院 评委 作品联展,
  中韩文化招贴设计展
  参与〈主持〉项目情况:
  1997 文化部·庆祝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形象总设计师
  1998.1999 FAXART200国际传真图形邀请展,北京-美国-芬兰传真展
  1998 协同策划组织北京国际商标节,任学术秘书长
  1998 (成都)首届中国艺术设计大展外联
  1998 (成都)首届中国艺术设计大展 评委/评审委员会副主任
  1999 (上海)中国国际设计博览会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招贴展主持
  1999 美国科罗拉多国际招贴展/中国学生招贴展协调人
  1999 国际设计师名片展/策划
  1999 和平2000国际招贴展/策划
  2000珠海平面设计大会组织策划
  2000 墨西哥国际招贴设计双年展/中国招贴展组织人
  2001 协同策划2001深圳"四方面"国际招贴邀请展
  2002策划组织国际平面设计教育论坛(北京)
  其他经历:
  1997 国务院庆祝香港回归招贴设计评审
  1997 中国艺术设计大展招贴展
  1998首届中国艺术设计大展评委
  1999 北京和平2000国际招贴展评委
  2000 北京国际商标节评委
  2001 "2008"北京申奥主题招贴展评委
  2001 第二届中国美院白金创意大赛评委
  200/2003英特尔flash电脑动画大赛评委
  2002国家体委 全民健身招贴标志评选
  2003 乌克兰国际环保招贴三年展国际评委
  2003 亚洲冬季运动会标志吉祥物评选
  2004平安山东主题招贴评委
  2004青岛奥帆委招贴大赛评委
  2004新长城 扶贫公益广告评选
  2004 北京交通台"一路畅通"标志评选
  2004北京网球公开赛
  2004靳埭强大学生设计大赛初评评委
  2005"2008"北京申奥主题招贴展评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6:07 , Processed in 0.12487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