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打造儿童文学畅销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5:1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打造儿童文学畅销书


(多年以前的一篇访谈,儿童文学界颇具争议的论著《儿童文学五人谈》源起)

参与人:
李海霞(记者)  
杨鹏(儿童文学作家)  
王泉根(儿童文学评论家)
王泉根(以下简称王):我认为少儿读物从来就是畅销书。就中国的现代出版史而言,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成立之初,可以说都是靠科教书与少儿读物立身的。在今天的中国,家长往往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摆在重要位置,人人“望子成龙”。而转向素质教育后,减负为孩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尽管削减教材使有些出版社一年减少数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收入,但从另一方面讲,也为出版社提供节另外一块可供填充的园地。减负之后让孩子干什么?总不能就是唱唱歌、跳跳舞,素质教育恐怕指的主要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提高,需要人文的东西来训导,而单靠电视、网络等平面的阅读显然是不行的,真正能从灵魂深处影响一个人的还是书籍。
杨鹏(以下简称杨):中国有着世界1/5的人口,1/5的孩子,这是一个很大的基数,目前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畅销书,比如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以及《花季雨季》这样的书太少,此外品种也不多,像成长小说,以及坏孩子系列的伤口几乎没有,幻想的是刚引进,因此市场的潜力非常大。此外,像王老师讲的,减负也将推动少儿畅销书市场的兴旺。
李海霞(以下简称李):减负当然是一件好事,但具体落实则更为关键。前几天上海少儿社的《巨人》杂志主编朱效文打电话来说,由于减负,原来占发行量一半以上的自办发行部分被学校强行禁止了,使得这份水准很高的国内唯一一家大型少年文学双月刊出现了生存的危机,沦为减负的无辜受害者。还有,即使学生在学校的课业负担减轻了,但如果家长的观念没有扭转,孩子仍会被家长束缚于课本与辅导材料上,而难以有一个自由的阅读空间,出版社对此肯定也会比较谨慎。
王:看来要达到真正减负的目的,还要家长、学校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
杨;尽管如此,整体而言,减负还是给出版社带来了新的机遇。
李:可以说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
王:缺乏畅销书的原因,与发行渠道的下畅也有关系。台湾仅二千多万人,少儿书一出就是三、五千,甚至上万册,而且仅在本岛发行,他们介绍经验说,主要靠自销,主动与学校联系,把书送上门。
李:在大陆这种形式好像不太行得通,自办发行还得偷偷摸摸地搞,而今减负招牌下的一刀切把这条路也堵死了。
王:所以说,发行体制就存在问题。当然,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与家长们的衫主义观念也剥夺了少儿阅读课外书的权力,他们的书包中几乎找不到所谓的“闲书”,这是一个重要的外因。而就少儿读物市场而言,每年全国大约出版6000多种少儿新书,总印数是6.5亿,与60年代相比,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杨:由卖方市场走向了买方市场。
王:在中国作协的6000多名会员中,儿童文学作家占到了550多位,约10分之一,但写不出畅销书说明我们的确做和不够。少儿读物要真正走向市场,就要面对中国文化的现实、传媒的现实、读者的现实。今天的传媒是传统纸质印刷读物,以卡通为主的图画以及以网络、电子、游戏为主的数字化读物三分天下,要走好市场,就要把自己的三分之一何做好、做足了。
杨:要杀出一条血路来。出版社既想让书得奖、又想畅销,而二者实难兼得;没有打破“文学性”舍得孩子才能套得住狼──中国为什么缺乏畅销书。
王:我主要从宏观角度讲一下这个问题,我认为最关键的一点,我们的少儿读物要转变观念,真正走向儿童本位,以儿童为中心,为儿童服务好。而少儿读物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并非表层的生活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反映他们新的价值观为审美心理倾向。今天的孩子与六、七十年代的比已经很不一样了。
杨、李:与我们已经很不一样了。
王:他们比较自我,关注自我,崇尚个性。只有认真研究他们,真正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包括喜欢什么样的人物造型、校园的流行语。
杨:也就是他们的黑话。
王:(笑)对,他们的黑话。要走向儿童、走向愉快、走向市场的同时,也走向了今天文学的大众性。从儿童文学自身看,感觉秦文君的路子走和还是对,她走的是“感动当今”的路子,而曹文轩则是“走向永恒”。秦文君的作品生活气息浓厚、贴近中学生的生活。而曹文轩则是以不变应万变,讲述的是人本性中不变的东西。无论感动当今还是追求永恒,都是对的,都是真正走向了儿童的世界。
杨:王老师高屋建瓴,从理论的深度来阐述这些问题。到我已经无话可说了。一个出版社只要能把王老师说的把握好,肯定能做出畅销书来。我就着重从细节以及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谈谈以下问题。
目前的图书市场竞争激烈,作家要想成功,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几乎每个出版社都有一个梦想:要做出畅销书。但成功者很少,因为出版总有一根弦:既想让自己的书畅销,又想让自己的书得奖,像《花季雨季》那样,从畅销的角度讲,这是违反规律的。因为评奖是官方的准则,而畅销是民间的意志。
李:我插问一句,在国外这种现象是否也明显?
杨:应该说不一样,因为出版休制不同,国外的出版社一般是私有的。作家一旦被哪个出版社看好,就被社里养起来了,作家成功了,出版社也成功了,作家失败了,出版社也许就消失了。而在中国,即使没有畅销书,出版社也照样生存,很少听说哪个出版社倒闭,除非出了“车祸”。这是中国目前尚无法改变的出版现实。
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不少,为什么出的畅销书那么少?发行渠道不畅当然是有关系,但自身也有很大问题。儿童文学作家各不乏有想成为畅销书作家者,而尝试去写侦探、魔纪等题材,但显得不伦不类。这与自身定位不准有关。因为这些人多为中年以上的作家(我这里并没有贬义),从特殊的时代走过来,其写作理念与意识均与当今时代有蹁。伤口与畅销书也就隔了一层。这样讲尽管会得罪一些人,但从现实看是这样的。他们往往一味讲所谓的“文学性”。导致裨出现偏差,而使伤口缺少畅销书的巧劲与灵性。
王:定位偏在什么地方呢?
杨:一方面从写作意识看还是传统套路,还要想引导孩子什么。
李:还是刚才王老师讲的没有走向“儿童本位”。
杨:是的。另一方面是语言问题。畅销书需要独特的语言。而并非文学性的语言,以成人作品为例:谢尔顿的畅销书,同样是优美的文学语言,但有了弹性。从读者的接受角度看,文学性高的语言往往有些湿,读者不大接受。
李:畅销意味着适合多数人的口味。曲高而和寡,一味阳春白雪当然是不得的了。
杨:九十年代以来,以前没有的作家类型开始出现的,比如进行“商业写作的作家”,江苏的李志伟与我均属此列,也可称我们为自由撰搞人,靠稿费为经济来源,又以儿童文学为事业,但并非以追求商业利润为目的。目前社会对我们有一定偏见,认为写作纯粹是为了赚钱,其实我们对儿童文学的感情很深厚。当然,从生存现状讲,写的东西一定要发表,否则就失去了生活的来源。这类作家有以下特色:1.特别追求创新意识,而且这种意识渗透到写作、理论甚至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注重标题,要吸引人、打动出版社与读者。2.不自学地摸索畅销书的规律,没有很文的作品,一般东西很热闹、泼辣、故事性强(我也有很文学性、很优伤的那种作品,那是另外的一种东西。)
“商业写作”不应成为一个贬义词,中国已经出现了郑渊洁、张韧这样的从事商业写作的少儿文学作家,一些新生代作家各阶层正投入其中,大部分畅销书还是商业写作的结果。商业写作同样摒充投机心理,需要很真诚地写作,如果只想赚钱,心态浮躁,很难写出好的作品。商业写作不等于金鱼本位与粗制滥造,它也有自身的规律。
王:杨鹏要为“商业写作”正名了。
李:事实上,在出版日益与市场接轨的今天,“商业写作”是一种大趋势,作品的成功与出版社的生存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了。我还想问一下,“商业写作”的作者应该说对小读者的口示、心理把握得较好。这当然与年龄优势(年青)有关,另一方面,你们运用的多种手法以及题材是不是大多是从国外借鉴的?
杨:我们接触的很多是老作家答卷不接触的国外的东西,这些东西使我们受到启发,打开了新的创作思路。
李:你认为畅削作品应具备哪些要素呢?
杨:少儿畅销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追求创意感;表现在题材的奇异性与反传统思维。比如彭懿的“大幻想”系列,虽然目前叫好不叫座但是一条很好的路子,如果定位再准一些,肯定会成为畅销书。
二是人物的偶像意识。如泰文君作品里的贾里、贾梅已忧为读者心中的偶像。其实中国八十年代就出现了自己的畅销书作家郑渊洁以及他创造的偶像皮皮鲁、鲁西西。
王:偶像意识这个提法好,它与文学中的典型形象还是两码事。
杨:三是语言通俗明快。对《大宇系列》理论界评价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觉得语言粗糙。其实是过于通俗了。目前,有叫好不叫座的作品,也有叫座不叫好的作品。
李;从真正意义上讲。大宇系列是近年一套真正的畅销书。秦文君的作品加上《花季雨季》,与它比都望尘莫及。
杨:其实如果在国外,《大宇》畅销不起来,文字粗糙不说,情节设计上漏洞也很多,仅仅是抓住了孩子喜欢看冒险、神秘事物的心态,又加上中国缺少这样的东西,所以一下子就畅销了。
畅销书具备的第四个牲是情节的曲折性与设计性。这一点像好莱坞的影片制作,根据观众兴奋点维持的时间设计情节,紧紧抓住观众的心理。五是节奏感强。秦文君最畅销的《男生贾里》,就是由一个个不长的小故事构成,这也是为了迎合小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特点。六是图书的包装。《大宇》的土斋像地摊文学,而正是这样才吸引住了小读者。相返,21世纪的“大幻想”系列某种程度上讲,失败在封面上,做得太高雅了,这与畅销书的理念想违背。
李:记得曾问过一个六年级的小男孩怎样选书,他说先看封面吸不吸引人,再看厚薄,厚了不看,其次看插图好不好玩,然后读开头,能不能被吸引住往下读……这其实很难说明问题。形式已上升到与内容同样重要的地位。当初做《大幻想》的读者调查,就有读者说书太厚了。现在想如果出版社能做成不同的版本──缩写的薄的少儿版,卡通版以及高年级版,也许境况会与今天不同。
杨:对。除商业写作出的作品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样可能成为畅销书,像曹文轩的《草房子》。我不了解这本书的销量,不知算不算畅销书。
李:据我了解,这本书迄今大约销了六万册左右。因为作品表现的是人性中本质的、永恒的东西,它的优秀品质决定钟情于它的读者是那些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少年,读者面不会太宽,但从长远看,应是一本能常销的书。
杨:少儿畅销书作家和影星、歌星、球星一样,都可能成为少年心中的偶像。当然作品能否畅销,还有作者的人气够不够有关。
王:人气指什么?主要也是自身的作品的受关注程度吧?
杨:是的。作家自身亦应有品版意识,打破不愿露面的羞涩,敢于推出自己。
媒体的作用亦不可小视,有的书比如《大头独生子小头爸爸》正是因为动画片的出台,才有了今天不菲的业绩,尽管其水准并不算高。
李:在媒体做了几年,深感对少儿图书在注的媒体不够,从做少儿书评开始,就觉得自己在寂寞独行,关注少儿图书的栏目很难成声势,这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才会为少儿畅销书的出版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5:20 , Processed in 0.107733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