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人看待故事的态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9: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成人看待故事的态度   2008-08-31 星期日
  
   交流稿的整理
    交流时间:2008-8-8
    录音整理者:梁迎旭
  
  成人看待故事的态度
  
萧望野:我们曾经讨论过这个问题。是从《白雪公主》谈起的,讲到两岁左右的孩子,到了他第一个叛逆期,因为他的自我第一次进入到他的身体里边,所以那个时候特别喜欢说我,也喜欢挑战权威,也喜欢说这是我的,喜欢说我不愿意。有智慧的人说:自我就是魔鬼。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他的第一个自我进入以后,他也特别喜欢去模仿魔鬼,魔鬼的力量会特别强的进入他的印象里。比如说《白雪公主》那个故事,假如说有十个美好的,他可能看不到,而最后故事里就那一句话讲到女王表现出来的那种凶残、嫉妒、消沉,他很可能就只模仿这一点。我看到很多两岁多的孩子就是这样子,特别喜欢说:我打死你,我是魔鬼。而女孩子呢,特别喜欢对着镜头说:镜子,镜子,你告诉我谁最美丽。
  
可能有的老师会觉得,孩子从天上来,就是要进入物质世界的,就是要帮助孩子真正的进入到物质世界里去。但是这个观点必须准确去理解,如果理解错误,会带来特别大的误会。我自己的理解是:虽然孩子是从天上来,的确是要进入到这个物质的世界,但是他们带着他们自己的一个任务。这个任务就是在物质世界里看到精神世界的美,然后使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和谐。而不是说让这些孩子进入到物质世界,就是要让他们深深进入到物质世界的黑暗和现实。所以,认识的不同,就会带来教育的不同。怎么去看待人与世间的关系,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关系,就会让我们找到一种方向,不仅是在故事里边,而是在任何行为做法里面,生活里面,都会有一个方向一个权衡的原则在那里。对我来讲,如果我看到这一点,知道孩子的自我在这时候有魔鬼的特点,所以他会对那些快乐、邪恶的东西充满着试探的愿望,模仿的愿望。虽然是这样,另外一方面我们知道,他们实际上是要在通过魔鬼达到对精神世界的认识,因为魔鬼也是天使。我认识到这一点,我不会只让孩子看到魔鬼的一个方面,我会让他看到魔鬼的整个方面,就包含了刚才我们所说的,魔鬼是要引领他去看到精神世界的美,这样子孩子才会有力量。如果孩子仅仅看到魔鬼的一个方面的话,他去模仿的话,你会看到孩子会非常的痛苦,他会患得患失,他会害怕母亲不爱他,如果我们教育不得当的话,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表现出分裂的两面性,他就会在他所爱的人面前表现的像天使,但是有的时候他就会表现的像魔鬼。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教育者给孩子带来的分裂。在《那美》书里边有一篇《自我谐调身体、精神和灵心》或者是《第一个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里边,详细的谈了不同状态孩子的分裂性,这是什么教育造成的,我们怎么做给孩子带来了这种分裂。
  
  
其实故事最重要的就是滋养,是治疗。如果童话故事能够帮助到孩子来面对不断增长的自我,给他指引的话,那么这个童话故事就对他有帮助的。我们看到了这些真相,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时候让童话故事表现邪恶的一面,怎么去表现这个邪恶的一面,怎么能够让精神的美在这个故事里边有足够的力量,否则的话,意识太强了,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内涵,这样的话故事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提供故事要根据孩子的状态,很多童话里边都蕴含着真理,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童话故事,对于某一个孩子来说,有的童话故事对他不一定有好处。
  
萧望野:刚才你说到那个小矮人最后为什么把他自己分裂了?
  
朋友已:对不起,我想需要把故事相对完整的讲出来,这样才能去看它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刚才望野已经讲了关于成人看待这个故事的态度,看待孩子的态度,这样的话我们了解孩子的状态,也了解了故事背后的精神意义,我们才真正的让它成为有治疗意义的故事。我们刚好在五月份学习了童话的意义,所以,你就把这个故事完整的讲一下,我们去看一看它的意义。
  
朋友甲:一个童话故事:有一个农夫,他有一个女儿很漂亮,他想让国王娶他的女儿,他就对国王说,他女儿可以把秸秆变成金子,然后就把他的女儿送给国王了。国王就把他女儿关到柴房里边变金子,姑娘当然不会变,小矮人就出现了,说:“我可以帮你完成,但你必须拿你的项链和我交换。”姑娘答应了,事情也完成了。国王就把她关到一个更大的柴房屋里让她再变,小矮人又出现了,说:“我还可以帮你,不过这次你要拿你的戒指和我交换。”姑娘答应了,事情又完成了。这个时候,农夫就要求国王娶他女儿,国王说:“如果她能把更大的柴房全部变成金子,我就娶她。但是如果她变不出来,我就杀了她。”国王又把她放到了一个更大的柴房里,这时小矮人又出来了,说:“我还是可以帮助你,不过你要拿你的第一个孩子和我交换。”姑娘此时此刻没有别的办法,还是答应了。事情完成了,姑娘成了王后。一年以后,她生了一个小公主,但是她已经忘了对小矮人许过的诺言了。这时,小矮人又来了,请她把孩子给他。她就苦苦的求他,小矮人说:“那咱们打个赌吧,三天之内如果你能说出我姓什么,我就不要你这个孩子了。”第一天把所有知道的姓都说完了,都不对。第二天让所有的大臣都去找,还是没找到答案。第三天,一个大臣来到了树林里,看到一个小矮人围着一堆火在唱一首歌,大意是他很开心,他即将得到小公主了,他们都不知道他姓什么。然后他就把自己的姓说出来了,大臣听到后就回去告诉了王后。等到小矮人最后来到王后面前的时候,王后说出了小矮人的姓,小矮人听到后,说肯定是魔鬼出卖了他,他就非常的愤怒和绝望,一个手扯着一条腿把自己撕开了,撕裂了。
  
  朋友甲:看到这个资料的时候是德国的一个华德福老师,说这个图画书比较适合孩子,因为它整个画面比较温暖,因为里边有火。
  
  萧望野:他说的不是内容而是画面?
  
  朋友甲: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仅仅指画面,他只是讲过风格比较适合孩子。
  
  萧望野:你担心这个故事是什么呢?
  
  朋友甲:如果老师把这本书推荐给孩子,是因为整个画面和故事适合孩子,但最后那个结局场面还是挺残忍挺吓人的。我自己的感受不是很强烈,我想知道你的看法,结尾算不算残酷?
  
  萧望野:这个故事的结尾小矮人的撕裂也许很多人看起来都很残酷,但我觉得这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怎么去理解这个撕裂。其实它指的是和丑恶的状态的分开而获得自由,或者是跟他的欲望分开,也可以说跟没完没了的交易分开,这种分开给了小公主光明。这样一种分开的场景是有冲击力的。对孩子来说,最后的这个场景也是非常有力量的。这比较适合,一个孩子如果他有了故事里那种品行萌芽的,如交易,如贪婪,或者如果孩子在陷入了一种痛苦的关系里面,跟他的同学或者小伙伴陷入了痛苦的关系,那么这个故事对他就是意义的,尤其是到了最后,一下子断开,跟邪恶断开,最后那个强烈的画面,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力量。如果讲故事的人意识到这些的话,我们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传达出来的那种力量就会跟我们只看到最后一个撕裂这样的一个状态是很不一样的。如果是我,我可能会用分开,其实用撕裂也没关系,撕裂这个词是很强的,当你在说这个词时,如果你能够超脱在故事外面,不带着个人的情感和价值判断,那么孩子就不会不舒服。

萧望野11月22日北京公开课
  
  问:关于幻想和想象,您认为幻想是不好的,想象是那种孩子三岁之前的天马行空的想象,没有定式的想象。
  萧:孩子从来不会天马行空的想象,或者说他们的“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是反射真相的。
  
  问:好像三岁之前的想象和三岁之后的想象是不一样的,
  萧:所有的想象都是去反射真相,需要理解这个很重要的概念.所以你对这个有认识以后就可以去观察这个孩子,他是在幻想还是在想象。蒙台梭利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她走得太极端了,就是因为她没有看到这个,她说对了,要让孩子去活在真实的世界里面,但什么是真实,蒙台梭利搞错了,明白吗?我有一篇文章是就圣诞老人来谈的,不知道多少人看过?有一个孩子他想象圣诞老人,但是蒙台梭利说没有圣诞老人,但孩子觉得有圣诞老人,我们对于非物质世界的精神存在的东西,我们无法用我们有限的、物质世界的语言去描述它,由于我们有限,我们就形容它,这就是佛陀,讲了一些东西:天堂,地狱,玛瑙……对于那个时代的人类的心智来说,佛陀他真的是一个伟大的导师,这就象我们对幼儿一样,“你不要出去哦,出去就有鬼哦?”当然,小的时候那些老奶奶就会运用这种智慧,因为我们无法对一个幼儿讲天堂是什么,可不就跟他说吗,天堂里有很多仙女啊,很多玛瑙,对不对?那是对于一个幼儿期的人类的语言。
  我们再回来,对于人类来说,我们要去用有限的状态去描述一个无限的东西,我们所有的语言都是形容词。因此,我们为了去形容这个非物质世界而存在的精神的实体,我们对一个幼儿来说,我们用仙女,圣诞老人,对吗?这是真相吗?这里是一个非常真实的世界,但是蒙台梭利没有看到这一点。如果我们看到这一点,我们就会知道孩子跟那么多花儿说话,对月亮说话,是因为她们还活在那个非物质的精神的世界里面,她们能看到上帝有什么,他们每一个都反射出了上帝的存在,但是她们意识不到,她们感觉得到,他们能感觉。所以为什么孩子们会非常快乐,就是因为她们看到那上帝的存在,跟上帝在一起。我们要寻找快乐的方式就是回到孩子的状态,这就是所有的信仰所有的经典都为我们指明的一条道路。但是,那个时候的孩子是很混沌的,她们没有意识到她看到的这一切,但是随着她们生命的成长,慢慢慢慢…到青春期,包括我们现在成年了,我们开始,到青春期的时候,是最否认这些真实的东西的,我们来到了最黑暗的地域,你越否认非物质的精神的存在,你越活在黑暗里面,青春期是最典型的,这个时代也是青春期的时代,所以你们也看到了黑暗的来源,大家都在这个底下挣扎。你们看我们冬至要做的那个叫什么?(参看冬至庆典的太极绘图)物极必反,到了青春期最后那里以后,我们就产生了意识,产生了思考,产生了探求真理的愿望,于是今天大家都来了,于是我们就开始出来,我们开始走走走……,然后我们就到了老人,我是说真正老去,生活过的老人,没有生活过就老了,那只能白白老去,我们真正生活过,慢慢地老了,我们老了以后,回到孩子的状态,但是那个时候我们就有意识地、清醒地、真实地看到了上帝,就是那个创造者,那个智慧,那个无限,给予这个世界的,他的那个表征。他展现在这些物质世界的他的那个表征,所以爱因斯坦啊这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看到了它的存在,当你走完这一程,清醒地看到这一切的时候,你又变成什么?你又快乐了,你又跟那个幼儿一样了,你又快乐了,你又和谐平衡了,区别是什么?是我有意识的、我清醒的我找到了他。幼儿是无意识地活在那个状态里边,所以他就跟花儿说话,跟月亮说话。所以一个大师他最后又跟花儿说话,跟太阳说话,也不争也不求什么,他就跟这个世界去和谐了,他怎么能做到?有的人说,啊他好了不起,他做到了。这有什么好了不起的?对他来说――顺 其 自 然。他喜欢跟自然、跟道、跟真相合一了,就平和了,就舒服了。所以我们的教育就是要给予孩子力量,去最后去找到这个东西的力量,从这个地方,让他们呆在这里与欲望分手,给以他们力量,最后能够又回去的力量。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做的。这就是幼儿的教育。
  
  问:但我还是没有搞懂,华德福说不要过早唤醒孩子,其实这个是我一直没有搞懂的,萧老师您一直说孩子是一个不断地唤醒自我的成长过程,那华德福说不要过早唤醒自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萧:嗯——首先我不是做华德福教育的。因为很不一样,我不能说我是做华德福教育的,虽然华德福教育现在做的很好,我也知道这里有很多朋友都是华德福的朋友,但作为我来讲,我只是做教育,在这里很客观地说出我的看法,不是反对什么。
  我个人认为是他们很害怕这个自我,由于他们没有看到这个自我其实有一个很内在的东西就是灵性的自我。当然如果没有灵性的自我,过早地唤醒一个孩子的自我,那确实是很可怕的,但是如果看到一个孩子灵性的自我,那就不可怕。那是一个孩子高贵的力量。你们有没有体会到一个孩子,当他真正的,比如说,很喜欢帮老师的忙,老师一擦桌子,他马上来擦桌子,对吗?这都是他灵性的自我情感的一种需要。我给你们看一样东西啊。(取物展示)
  那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个东西,你们刚才有人来看过这个东西,(听众:蝴蝶不见了)你们都好害怕蝴蝶不见了,为什么那么害怕蝴蝶不见了,因为蝴蝶就是真我。刚才我们讲到了那个自我,自我与灵性自我。在那个位置,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个有人称它为“四季桌”,这个名挺好,我们也叫“四季桌”。但是很多人,设计这个四季桌时,他们不懂得如何,通过这个四季桌究竟要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对吧。就像一个人,他会唱歌,但她不知道,音乐究竟要从哪里来一样。那个四季桌呢,我们会根据一年四季的变换,然后体现出来。孩子们可以每一天,也许他在上学的路上,会捡到一些什么东西,根据一年四季的变化,也许是一片落叶或是什么,他可以放在这个四季桌上面,他可以去照顾四季桌,但不可以随便去拿那个上面的东西来玩耍、来使用。但这里其他的角落都是自由的,但是那个位置(四季桌),是不可以随便使用的。为什么?因为要让孩子感受到,在这个自然界,在这个宇宙,有一些东西,不是我们人类可以随便去碰触的。
  在这个四季桌里面我们会看到,我在设计这个四季桌的时候,除了去反应这个冬天的信息外,还包含了这样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一个盒子,带着一种神秘感,就是要让孩子总是有一种神秘感,对生活,对这个世界,这样他才会有去探索、去了解的愿望。而且,他总是很想知道这个盒子里是什么。你知道这种感觉吗?当有一天,皑皑白雪融化了,春天来了,他有一天来上学,终于这个盒子开了一点,很神奇。然后,你们可以看到这个东西,这个是什么?(家长:茧)幼儿!七岁以前的幼儿就像一条小青虫,小幼虫,很可爱,他的自我的状态,他的自我,我现在就在讲自我的不同状态,小我。他的视线是越不过自己的,这是我的。对吗?我要吃这个。但是,虽然是小我,但是却又是无我,有趣吧,他既小我,但他却不自私。有趣吧?很有趣啊。然后,慢慢地,他开始长大,到了七岁以后,快到了青春期,开始慢慢地,我们刚才说了,他跟这个最真实的非物质世界的精神世界彻底地开始断开了的时候,我们刚才说了,记得吗?刚才说了,在上一个阶段里面,断开以后,他不再相信有这样了,他不再对那朵花说话,他也不再对月亮说话,他已经跟这个世界开始出来了。这时候,他看到了这个世界出现的这些邪恶的,所谓的邪恶啊,实际上是没有邪恶的,他看到这些不完美的东西,这个时候从他自己本身的那种自私的我也开始在成长,这个时候就像一条小毛毛虫。最后,到了我们这个年龄,21岁以后,我们开始有了,自我开始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成熟,这个自我跟小我不断地在碰撞、在斗争。就像这样一种状态,被束缚的一种状态。但是,当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茧就没有了,四季桌上也是春天的气息。这个自我,从这个茧里面出来,成为了真我,非常美丽,真我是非常美丽的字眼。所以在我们的四季桌里面蕴含的这些东西,孩子们可以感受到这一切的那种变化,也向征着他的小我、然后到自我的这种挣扎,然后到真我的实现,蝴蝶没有了,那个就是无我的境界了。所以就是大家要选择的事情,那就没有对错。所以我们给孩子的教育是什么,承认看到他的小我,小青虫,看到他的自我的这种成长,自私的东西,成长,毛毛虫,看到他之间的斗争,小我与真我之间的斗争,这种束缚,但是我们要给予他的是,我们不是要让他不去形成这样的过程,我们要给他形成的这样的过程,教育的本质是我们给予他力量伴随着他在这过程中去成长,同时使他拥有一种力量可以破茧而出,实现他真正的自己,成为真我,然后找到自由和美丽。这是我们教育带能给他的力量。最后他要不实现无我,这是一个人的选择,没有对错。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种状态,我可以自由地去表达我自己,我很真实。但是我跟我内在的那个真我,就是似我非我的境界,我不在这个世界里。跟自己是统一的,不矛盾的,他就舒服了。
  但是很多在修炼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些人压抑自己,因为我们都很茫目,所以我要更虚心,我不要有情绪。你看哪怕是个小小的四季桌,它也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在里边,很多人做四季桌,我去过很多很多幼儿园,你看他那个四季桌就知道,他究竟能理解什么?很多学校都在做律动,很多人都在做祈祷,很多人都在讲故事,但是为什么没有力量呢?因为最内在的东西他不知道,所以这是最核心的,这就是我们怎么去看自我。
  
  问:我还有些没搞清楚
  萧:不可能两小时,我都花了好多年。
  
  
  问:素食
  萧:我个人认为,7岁以前,如果不吃素,营养能全面的话,我认为是最好的,但是,首先是营养要全面。吃素,但前提营养要全面,对孩子来说是好的, 我女儿七岁以前也基本上是没有吃过荤的,然后所以她的牙齿都没有犬牙。
  问:怎么样既吃素又营养全面呢?
  萧:这个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以前的生活就是太没有注意这些了。问我就问错人了,我没有条件去讲究这些。但是现在,我很认真地去学习,并希望通过我的生活努力去学习展现出物质在精神中,精神在物质中的生活方式。
  
  问:有老师介绍我去吃素肉。素肉很难吃。
  萧:但我个人认为,就是说在未来的社会,我们人是不吃肉的,在未来的社会,我们可以在素食里获得全面的营养,现在还没有。我们需要去做去学很多的事情。所以我更想说关于断奶的问题。
  
  问:我们几个刚给孩子断奶。
  萧:我觉得其实挺有意思的,母乳是非常精神化的一种。有篇文章就是关于《母亲的灵性直觉力》里就谈到母亲的奶和孩子的关系。其实母亲的奶是一个非常精神化的能源,所以到孩子出现牙齿的时候,意味着说他们需要这些精神做一些断开。长期喂孩子奶,就会让孩子长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无法自我形成,无法建构他的自我的形成。
  所谓的精神存在,很有趣,你们研究人类的发展就会真的确切看到精神世界的存在。正因为他跟精神世界的联接越来越紧密,因此,他的自我总是不会形成。一个人失去自我的时候,他也就跟这个精神世界就越来越靠近。所以对一个孩子来说,他总是自我不够,到了他应该建立的年龄他都还没有出现。就是跟他妈妈长期喂他的奶有关系。当一个孩子出牙,就意味着他要去食用、建构他来到这个物质世界的能量,他就要吃这个物质世界的食物,如果他还在吃精神世界的能量,那么他就老活在那个“天堂”里面。这个就是为什么一个孩子断奶比他断任何一种食物都要痛苦的原因,是因为这个就意味着说他要离开精神世界的怀抱,所以说他从妈妈肚子里生下来,精子和卵子结合,灵魂的诞生是第一次出生,生下来是第二次出生,断奶可以说是是第三次出生。行走啊、爬步啊,以此类推……所以,不能那么喂的。
  问:奶粉养的呢
  萧:奶粉啊?我说的是妈妈的奶,牛的奶没有精神的能量,只有人的奶才有。所以,我想要谈这个问题就是想要说,正因为他的牙齿出来以后,他要踏踏实实地生活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面,于是他要食用这个物质世界里面的能量,能源,他才能建构适合在这个世界生活的身体。因此,吃不吃肉你来选择,没有绝对,就看你要选择他要成其为何种人,看你怎么认识人的,所以我的教育里有一句话就是“对人的理解的不同,接下来教育也不同”。就看你怎么看这个人。如果你觉得你想塑造的这一个孩子,比如说更精神化,那你不要给他吃肉,你要让他更物质化一点,那你可以给他吃肉。是这么一个逻辑关系。所以是选择,没有对错。对吗?
  问:我的孩子四个月就出牙了
  萧:所以那时候妈妈的奶可以少喝了,开始添辅食,等他牙都开始出来,他就要咬你了。然后就要断奶了,通常来说六个月到八个月断奶是非常健康的。为什么说是到六到八个月呢?因为每个孩子的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他到六个月才开始出牙,有的孩子四个月开始出牙,有的孩子八个月才出牙。
  问:每个孩子出牙的时间与他那个……
  萧:我知道你要问你什么。所以,你要看,这个孩子是因为他后天,比如他母亲怀他的时候过分地吃钙造成的,还是这个孩子生命的一种,带着他的能量自己来的,要去区别。也没有什么好区别的,但是反正只要它来了,他长乳牙了,那么就意味着说……所以说,物质在精神之中,精神在物质之中,他们都是相互的,缺一不可的。灵性教育,有的人觉得看到我在山里,一个人那么活着,有的人就说你这个灵性教育就是要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脱离了物质世界啊?我说错,灵性的教育是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使用物质世界,更好地让物质的世界和精神的世界和谐、平衡。
  
  问:刚才提到灵是树,又讲到顺其自然。孩子他出身后是带着自我成长的规律来的,那我们作为教育是要遵循他本身个人的成长规律就好,只要不是强拧的,就出不了大格儿,是这意思吗。
  萧:是。
  
  问:咱们为孩子选择一个环境,这个环境如果本身就有特别好的环境那他有可能是他上辈子积德,如果没有,有可能费尽心机为他营造一个这样的环境,这种和您说的那种顺势是不是有点背道的状况。
  萧:我不知道你说的好的环境和不好的环境。
  问:这个好的环境是,是比如生在富有的人家。
  萧:你认为这就是好的环境?
  问:不是,或者有好的教育环境,比如说我孩子就在华德福幼儿园边上,我就直接把他推进去就ok了。但是没有,他就很普通。 大众化的普遍的孩子面对的这种现状、教育模式。 因为你不可能为他去改变, 没有这种力量和能力,那么他只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去顺其自然地成长, 我觉得现在好多人都挺焦虑,焦虑为孩子创造条件,所有生活的、教学的。
  萧: 我觉得这个难,就是道,就是真理,就是客观的规律,是不以我们意志而改变的最核心的东西,那个就是实质。这个东西,我认为:有两个层次,一个是这个大的规律里,我们需要扮演的角色。就象你刚才说,大部分的孩子都还是在一个不科学的教育环境里面,那么他要如何去面对这个现实呢?对吗?我觉得这里面也蕴藏了一个道。这个道就是——正因为有越来越多的人面对这个不科学,然后感觉到焦虑、感觉到不安、甚至于感觉到愤怒的时候,那么这是一个新的力量要暴发的时候,也就是夏至和冬至的由来。这就是物极必反,到了这个状态,反了,这就是在一个道——大的规律里面。我们要这样去看待世界,不是以我的为中心去看待世界。如果以我的认识为中心去看待世界,就会出现你刚才说的话,那我也做不了什么,我也没法去改变。但是你要看到大的规律。
  另外一个层次是在这个真理里面,你知道要做什么,我们去做去改变。但是同时我也看到大的规律后,我的内在是不变的。我该做什么做什么。比如说我女儿在传统学校上学,我自己有这么好的教育,如果我没有意识到我可能还无所谓,但如果我意识到了,比如昨天我给他们上汉字,我越上自己越激动,觉得要是我孩子有这样的教育该多好,但是实现不了。我还是知道,这是在一个规律里面。我们就注定了我们是一批先行者。在这个规律里,我们就是秋天的落叶,但是我们还是去做,去润这个土壤吧,推动着春天的来临。如果我只看到自己,做教育只想到我的孩子,那我就没有力量做下去了,辛辛苦苦在这讲半天,我女儿也不能得到好处,对不对?那就不能这样去看待问题。你要看到大的。在冬至庆典里,我在网上有篇这样的文章。你们可以去看,要看到内观的实质,这就是一种内观的实质,从大的里面看到我越来越小,越来越小的我看到大的智慧。你才能够有正确的看世界的方法。自然,你看明白了你就不焦虑了,你就会信任上帝的力量,信赖秋天过后会有春天。这就是规律。那你要自私地去想这个问题,那没办法。不能自私,做教育不能自私,我们都是先行者。只有当你这样,你才能聚集到一些力量,要是自私地考虑到自己,我的家和孩子,那样就没有力量。而且,万物一体,你的孩子养好了,到大环境里都是那样,你怎么办?要看到一体,人类一体,这听起来是大道理,但是一旦认识到后,发现它非常非常真实。所以,如果你们有办幼儿园,我建议你们收养几个残疾孤儿。
  
  下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5:27 , Processed in 0.15041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