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课堂的文化渗透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9:09: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课堂的文化渗透
                                   
山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011级  韩贞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一语文课文中的重点文章,许凤霞 和柴西芬老师通过截然不同的课堂设计向我们展示了文言文教学的多样化,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只停留在陈述性知识掌握上,知识点的识记和课文的翻译背诵上,而新课改后的课程标准更多的倾向于学生语文技能的提高、文化内蕴的熏陶和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内蕴对学生审美体验和精神人格的塑造是积极的深远的影响。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我们应该关注文化对于语文课堂的建构。
一、语文课堂应徜徉于文化的海洋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被学者赋予语文是诗意的栖息地,是美的自由世界,这门学科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文化经过历史的洗涤和筛选,留下了闪耀着智慧和历史厚重感的精华,这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和根基,语文的主要功能是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我们的根基扎的更深,血脉源远流长……
    文化之于语文课堂好比阳光之于万物生灵,贯穿于文化的语文课堂是生机勃勃、青春活力、智慧纵横、美的自由世界。语文教学不应只是语言的训练和积累,而更应该关注于语文课堂的文化属性,重视优秀文化的传承,注重文化对学生精神世界的陶冶和熏染,以促进学生人格发展和生命的总体生长。关注文化的语文课堂,是对学生个体发展权利的维护,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尊重和负责,对学生人性化的关照和终极的生命关怀。
    文化的语文课堂包罗万象,古典文化的学习,如从《烛之武退秦师》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论辩的艺术和技巧,更是感受到了文章之外人物的人格魅力,烛之武的深明大义、永赴国难,对国家的拳拳忠心。语文本体文化的学习,如字形,曾记得一名瑞士学家说过,世界上最美丽的文字是汉字,字体形态都像是一位位专注于研究优美舞姿的舞者,在自己的舞台舞动着自己的优雅。再如成语的学习,结合古代有趣的文化故事,融合时代的新意,便读出了一个个文化意蕴丰富的广阔世界。道德准则文化的学习,古人留给我们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君子处事原则。文化的语文课堂还包括科学文化,如科学小品文,社会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文化的语文课堂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纵横古今,融贯生活的综合课堂,我们应该在文化的语文课堂尽情的驰骋、自由的翱翔,让文化血脉洗涤我们的灵魂,滋养我们的精神家园。
二、如何将文化渗透于语文课堂.
1、营造课堂的文化氛围
课堂的文化氛围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首先是教师的文化修养。一堂好的语文课,必须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名好的语文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修养,这就要求教师要勤读多思,涉猎广泛,不需要每本书每门学科都作深入的研究,但需要多读多看多思考,语文教师一旦停止思考,语文课堂将陷入僵化的教条主义,思想将停滞不前,带给学生的便是机械的没有生命意识和文化内涵的低效学习。实验中学的这两名语文教师是勤读多思的典范,柴老师精于思考,提出贴合文本,符合学生心理认识规律的问题进行探究。许老师的课前导入“春秋无义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战之上策”,徐老师将文本从宏观上置于一定高度下,学生的学习层次提高到宏观的思考高度上,可谓取法乎上,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其次,平等民主的对话意识。课堂是教师、学生、文本的天下,教师不可站在学生和文本之上,话语霸权主义,将文本限制于某些特定的政治意图的解读,甚至是狭隘的、陈旧落后的解读方式,应将探究的主体交予学生,平等的对话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和认知结构。在这样平等的对话中,文化的血脉才能在学生群体中肆意的流淌。再次,教师要树立语文课堂文化观的意识,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文化意识,扩展相关的课外文化知识,充实语文课堂的文化底蕴,如许老师关于课外文化资源的拓展,注入了更多的文化情怀,具有宏观气势的导语,关于行人辞令的古代文章,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了学生的文化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化认知层次。最后,语文课堂文化氛围的形成还在于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情绪高涨的求知欲上。一个班级语文课堂文化氛围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磨合,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心血在文化课堂研究上。
2、文本解读的文化智慧生成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文本,课堂的进行便是学生、教师围绕文本展开的阅读研习和对话。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掌握文本解读的理论性知识,文本解读的技巧和方法,用以指导教师的实践教学。以科学理论知识为指导,充分挖掘文本的文化精神,多维度多角度解读文本,积极调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个性化的解读体验。两位老师对文本的解读各具特色,柴老师,从问题入手,带领学生研读文本,从文本中找到答案,问题的设置精细巧妙,依据情节发展,环环相扣、丝丝相连,涵盖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许老师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分析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人物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从人物心理把握文章结构脉络,从文章结构脉络去掌握文章主要内容,感知文章的文化内蕴,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智慧便在循序渐进的文本解读中生成。文化智慧的生成不仅在于教师对文本的多样化深层次解读,更在于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学生是与文本进行交流的主体,学生在与文本的交流中感受到文章的语言魅力,激发期待视野,结合自己先前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产生自己独特的个人情感体验,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对话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恰如其分的给予引导和生成性评价。
文本的解读不是机械的字词分析,简单的知识罗列,而是在解读的过程中个体文化智慧的生成,通过挖掘文本文化精神内涵,充实学生的文化积累,培养学生的文化眼光和视角,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文化智慧生成。
3、课堂教学过程的文化关注
语文课堂是文化传递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入文化情怀,使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教学设计要注重文化的渗透和传递。首先,设置特定的文化情境,让文化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濡染学生的灵魂。许老师的导语设计可谓独具匠心,以大的文化视野让学生沉浸在春秋战国国家利益与战争的文化氛围中,打开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学生沉入文化的情境中体验文本。其次,善于运用探究式教学策略,新课改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个性化体验,提倡教师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许老师的课堂设计正是学生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1)、导语设计创造文化体验情境,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2)、与学生展开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一个个小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解读,让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体验情境、感悟文本。(3、)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的评价不应简单的局限于“好”“不错”的模糊性评价,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出其问题所在或肯定其答案,给予学生具有生成性的评价。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生发出新的智慧。(4)、整合梳理,形成系统的文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合作探究和对话策略,使课堂始终充盈着文化的气息,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再次,教师的语言运用。语文是充满浪漫情怀和浓厚文化气息的诗意的课堂,教师的语言必须富有感染力。首先,要简洁凝练,表达切中要害、一语中的。再次,要饱含情感、充满美感,富有激情。文化的熏陶与传递必须配以富有激情和美感的声音。学生上课的效率和与获得的知识的质和量与教师的语言有着紧密联系,拖沓没有感染力的语文课堂必将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必将是一堂失败的语文课!最后,课堂文化的渗透要注意细节,如文章的细节,“夜缒而出”,柴老师让学生进行扩写,只有四个字,学生扩写成了声情并茂的白话文,将烛之武的心理活动、军营环境描绘的生动具体。通过这种形式的扩写,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更是在学生头脑中进行了一次文化精神的渗透和洗礼,烛之武永赴国难的大丈夫品格深深感动了学生。抓住小的细节就会生发出新的智慧和解读视角,教师要注意细节的处理。
4、提升学生的文化精神内涵
  新课程的改革突出了语文的文化品性,要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也就是要求注重语文的文化属性,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要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也就是深度挖掘文本的文化意蕴,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文本作为一种召唤结构,具有意义的不确定性和空白,读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作品联系起来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的认识视角,文本由此生成了无限的意义空间,注重文章的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提升学生的精神文化内涵,如鲁迅的文章《孔乙己》,不能仅仅将文本的解读局限于受封建制度压迫的受害者和没有廉耻心的无赖,而应看到孔乙己并不是一个完全没有道德感的偷书人,他讲信用不赖帐有爱心。通过这样全方面的解读,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同时更是从深层次提升了学生的文化内涵。语文是传统文化传递的主要载体,我们应该关注语文课堂的文化属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认知层次,在文化的海洋里使学生获得健全人格发展和生命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19:03 , Processed in 0.12583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