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参阅件]:民间修史人孙克常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4:5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间修史人孙克常
http://szb.hynews.net/hhsb/html/2011-10/13/content_45201.htm
 
  ■ 闵敏 陈春霞 唐筱葳
  在他脑海里,有着最真实的关于历史的不凡记忆;在他笔下,一段段过往跃然纸上得以保存。他叫孙克常,盱眙县管镇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研究着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小镇,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民间修史人”。
  找寻童年的记忆
  1966年5月,文革的一把大火让管镇镇多处具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遗迹变成了一片灰烬,时年24岁的孙克常,痛心不已。
  管镇镇,原名管公店,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而得名。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具有的独特魅力,在童年孙克常的记忆里深刻烙印着。
  “每年3月3日,我们这里都有庙会,那时候我还小,可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至今还让我回味”,说起以大唐寺为中心的管镇庙宇群为管镇带来的繁荣,孙老很是激动。
  “来自无锡、常州、山东等地的生意人,提前一个月就会来到管镇,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庙会时各种各样的表演,舞龙耍狮、花灯高跷、锣鼓棚子、虾兵蟹将……”尽管当时的盛况已经不再,可仅靠回忆,就已经让孙老兴奋不已。
  “可惜啊,可惜啊”,那场大火在孙老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用檀香木做成的寺庙,被烧的时候,半边天都弥漫着香气”。
  不仅有大唐寺,还有天官庙、奶奶庙、福泉井……说起管镇的文化遗迹,孙老如数家珍,“这些景点,有的被毁了,有的还在,每个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对我来说,很多都是我儿时的记忆,我想把这些记忆找回来”。
  不负故人的深情嘱托
  除了挖掘景点背后的传说,孙老还记录管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并对管镇的历史沿革、政权接替、婚丧风俗、寿诞礼仪等进行搜集,俨然就是一部管镇的“活史书”。
  从一名村会计,到镇印刷厂厂长,到就职镇劳动服务公司,再到担任文化站站长,退休后,又被镇里面返聘到矛调中心,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孙克常岗位不断调整,而他记录历史的习惯并没有丢下。
  “有的是我自己知道的,更多的是我走访一些老人、知情人、当事人后掌握的”,孙老搜集整理地方史料是从1976年开始的,期间,他走访了很多管镇地区的老文人墨客如周味军、汤坤、何征孝、程泽江、周心慈等。如今,这些文人早已离开了人世,但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料,经过孙老得以传承。
  “一开始只是自己的心愿,后来就融合了更多人的嘱托。”上世纪90年代初,孙老独自一人前往上海寻找曾于上世纪30年代任管镇区政委,后调任上海市某区区长、上海市某公司书记的王坤老人,此行让孙老获得了更加翔实的关于刘少奇、江上青在管镇镇的鲜为人知的事迹。同时,他还去过武汉,寻找曾任管镇“青运会”书记的王振华老人,从那里了解、寻找资料。
  孙老的两次寻访不仅得到了珍贵的资料,还接受了两位老人发自肺腑的深情嘱托。王坤、王振华老人都曾拉着他的手,含着泪水、饱含希望地叮嘱他:管镇不仅是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更是个老区,有深厚的文化渊源,你一定要将古镇的千年文化发扬光大,推向全世界!
  挖掘家乡发展的张力
  “管镇素有三步两个桥、两步三座庙之说。三庙中大唐寺最大最著名,大雄宝殿中供奉唐僧师徒塑像,当年香火旺盛,晨钟暮鼓,朝夕供奉”,在走访那些散落的古遗迹时,孙老再一次提及大唐寺。
  “无锡灵山大佛的创意因唐僧而起,唐僧西天取经后途经此山,曾赞曰:‘此山如西天灵山,景色甚是相像。’小灵山因此得名,无锡人由此做成了一个闻名全国的景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相比较,我们大唐寺更为突出”,恢复管镇旅游景点的设想,早已在孙老的心中扎根。
  而这些想法并不只他一个人有。穿过乡间的水泥路,在一片长满树木的空地上,我们看到了大唐寺遗址。这里的老村长特意骑自行车赶过来,告诉记者:“虽然周围都盖满了房子,可是这块地却始终空着,大家都在盼着大唐寺能重建。”
  身为一个管镇人,孙老何尝不想。不知有多少个黎明时分,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早早起床,在别人的家门口苦等着;又不知有多少个漆黑的夜晚,在孤灯陋室里,他一个人在整理着那些繁琐的文字。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他常常一个人带着塑料线、斧头和自做的小旗子在那早已变成平地的遗迹旧址上测量、绘画……他调查访问了上千人次,他的脚印布满了管镇镇的每一寸土地。
  他的笔下,整理出了管镇的“十二景点”,分别是普照寺晨梵、双龙桥夜月、西来庵晚钟、福泉井晓波、分金亭怀古、望湖园桔槔、仙农坛牧笛、回龙阁小憩、金牛墩晚眺、天官庙赐福、西牛涧泉鸣、下马道心诚等,这些内容,都与其他的资料一起,收入他所属的分金亭诗词学会编发的《分金亭诗词》一书中。
  “管镇就是一座宝库,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前景不可估量。在这之前,我只需准备整理好”,孙老坚信,会有更多人循着他的记忆,加入到发掘古镇、发展古镇的队伍中,缔造管镇美好的未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0 14:55:25 | 只看该作者
民间修史人孙克常:35年漫漫“寻古”路

   在他脑海里,有着最真实的关于历史的不凡记忆;在他笔下,一段段过往跃然纸上得以保存;在他心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记录整理,成为一种单纯的习惯,只是为了让更多的后人了解家乡、迷恋家乡并发展家乡。
  这个他,名叫孙克常,管镇镇人,出生于上世纪40年代初,记者日前找到了这个蛰居乡间,笔耕不辍,凭借只有初中文化的能力研究着具有2200多年的小镇历史,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民间修史人”的孙克常,与他一起踏上漫漫“寻古”路……
  找寻童年的记忆
   1966年5月,文革的一把大火让管镇镇当时具有上千年历史的多处文化遗迹变成了一把灰烬,时年24岁的孙克常,痛心不已。
   其所处的管镇镇,原名管公店,相传为纪念春秋时期齐国上卿管仲而得名,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具有的独特魅力,在童年孙克常的记忆里深刻烙印着。
   “每年3月3日,我们这里都有庙会,那时候我还小,可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至今还让我回味”,说起以大唐寺为中心的管镇庙宇群为管镇带来的繁荣,孙老很是激动。
  “来自无锡、常州、山东等地的生意人,提前一个月就会来到管镇订驻地,保管赚个钵满盆溢。而我们最喜欢的,就是在庙会时,各种各样的表演,舞龙耍狮、花灯高跷、锣鼓棚子、虾兵蟹将……”尽管当时的盛况已经不再,可仅靠回忆,就已经让孙老兴奋不已。
  “可惜啊,可惜啊”,这样美好的画面在那场大火中付之一炬,“用檀香木做成的寺庙,被烧的时候,半边天都弥漫着香气”,这股最后的香气,也成为孙老最后的记忆。
   不仅有大唐寺,还有天官庙、奶奶庙、福泉井……,说起管镇的文化遗迹,孙老如数家珍,“这些景点,有的被毁了,有的还在,每个点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传说,对我来说,很多都是我儿时的记忆,我想把这些记忆找回来”。
  不负故人的深情嘱托
   除了挖掘景点背后的传说,还记录管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不为人知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并对管镇的历史沿革、政权接替、婚丧嫁娶、红白大典、寿诞礼仪等进行搜集,在记者眼前的孙老,俨然就是一部管镇的“活史书”。
  从一名村会计,到镇印刷厂厂长,到就职镇劳动服务公司,再到镇文化站站长,退休后,又被镇里面返聘到矛调中心。伴随着历史车轮的滚动,孙克常岗位不断调整,而记录历史的习惯并没有丢下。
   “有的是我自己知道的,更多的是我走访一些老人、知情人、当事人后掌握的”。孙老告诉记者,最早开始整理是从1976年开始,而以文字记录的习惯,则早得连自己也记不清楚了。期间,他走访了很多管镇地区的老文人墨客如周味军、汤坤、何征孝、程泽江、周心慈等,获得了宝贵的关于文化遗产的资料。如今,这些文人早已离开了人世,可他们的记忆、资料得以传承并发扬了下来。“一开始只是自己的心愿,后来就融合了更多人的嘱托”。上世纪90年代初,孙老独自一人前往过上海寻找曾于上世纪30年代任管镇区政委,后调任上海市某区区长及上海市某公司书记的王坤老人,此行让老孙获得了更加详实的关于刘少奇、江上青在管镇镇的鲜为人知的事迹。同时,他还前往过武汉寻找曾任管镇“青运会”书记的王振华老人那里了解、寻找资料。
   孙老的两次寻访不仅得到了珍贵的资料,还受到了发自肺腑的深情嘱托,王坤、王振华老人都曾拉着他的手含着泪水、饱含希望地叮嘱他:管镇不仅是个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镇,更是个老区,有古老的文化渊源,你一定要将古镇的千年文化发扬光大,推向全世界!
挖掘家乡发展的张力
   “管镇素有三步两个桥,两步三座庙之说。三庙中大唐寺最大最著名,在大雄宝殿中供奉唐僧师徒塑像,当年香火鼎盛,晨钟暮鼓,朝夕供奉”,在走访那些散落的古遗迹时,孙老再一次提及大唐寺。
  “无锡灵山大佛的创意因唐僧而起,唐僧西天取经后途经此山,曾赞曰‘此山如西天灵山景色甚是相像’,小灵山因此得名,无锡人由此做成了一个闻名全国的景点,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相比较,我们大唐寺更为突出”。在采访中,记者明白了孙老的更多想法,恢复管镇旅游景点的设想早已在他心中扎根。
  而这些想法并不只他一个人有,穿过乡间的水泥路,在一片长满树木的空地上,我们看到了大唐寺遗址,这里的老村长特意骑自行车赶过来,他告诉记者:“虽然周围都盖满了房子,可是这块地却始终空着,大家都在盼着大唐寺能重建”。
   身为一个管镇人,孙老何尝不想。不知有多少个黎明时分,当别人还在睡梦中时,他已经早早起床在别人的家门口苦等着;又不知有多少个漆黑的夜晚时刻,在孤灯陋室里,他一个人在如获至宝地整理着那些繁琐的文字。为了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他常常一个人带着塑料线、斧头和自做的小旗子在那早已变成平地的遗迹旧址上测量、绘画……他的脚印布满了管镇镇的每一寸土地,调查访问了上千人次。
   在他笔下,整理出了管镇的“十二景点”,分别是普照寺晨梵、双龙桥夜月、西来庵晚钟、福泉井晓波、分金亭怀古、望湖园桔槔、仙农坛牧笛、回龙阁小憩、金牛墩晚眺、天官庙赐福、西牛涧泉鸣、下马道心诚等,这些内容,都与其他的资料一起,收入他所属的分金亭诗词学会编发的《分金亭诗词》一书中,更多的内容还会陆续在三期、四期中呈现。
   “管镇就是一座宝库,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前景不可估量,在这之前,我只需准备整理好”,孙老坚定相信,会有更多人循着他的记忆,加入到发掘古镇、发展古镇的队伍中,缔造管镇美好的未来。


录入:盱眙日报
[日期: 2011-09-22 ]来源:   作者: 闵 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49 , Processed in 0.084499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