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写校史:站在精英教育金字塔底层的孩子们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20:0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写校史:站在精英教育金字塔底层的孩子们
--作者:陈丽莎
A文--历史纪实
“我们是差生?!”
   
1978年,正值盛夏时节,“我们的心里却像隆冬时分,冰凉彻骨”。“那段日子的心情好像坐过山车一般,收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是兴高采烈的;可一报到却无比沮丧,因为我们被分到了最差的班!”                     
   
这批新入学的学生在自愿选择文理科以后,被按照中考成绩分成了五个班。一班成绩最好师资最优,被视为精英班级。而被分到五班的学生,是这些班中成绩最差的,教学资源配备不如其他班,一入学就如被判了死刑,升学希望渺茫。以优异成绩考入重点高中的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一入学竟成了差生。
   
1977年,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而中断了十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许多国人的命运因此而发生了不可逆折的转变。高考制度的恢复使高中招生工作也步入正轨。1978年山东师范学院附中(现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迎来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高中新生。五班的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他们怀揣着理想而来,迎接他们的却是按成绩分班的巨大打击。时代不同,境况各异,那时考取好的大学就意味着毕业后有好的工作分配。学子们拼命苦读为的不只是心中报效祖国的理想,考大学其实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那就是有份好工作,有个好未来。因此高考竞争极为残酷激烈,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形容毫不为过。然而,突如其来的分班打击却让他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
被扔出窗外的拖鞋
   
一入学就被编到差班,“我们在学校里始终抬不起头来”。升入大学的希望稀薄的如同太空中的氧气,“大家都丧失了学习的热情,捣蛋成了我们在学校中唯一的乐趣”。坤子是当时最为调皮的捣蛋包。有一天早上,他照例上学迟到了。寂静的教学楼中除了老师洪亮的讲课声,还有阵阵诡异的声响由远及近地向五班教室逼近。“报告!”坤子没精打采的声音打断了老师讲课,当老师严厉的目光扫向坤子时,坐在前排的王晨突然爆笑起来。原来那诡异的声响是坤子脚上的拖鞋发出的。在刚刚经历文革之后步入正轨的中国校园中,竟有学生穿着拖鞋来上课,这种恶劣的行径激怒了任课老师。“啪!啪!”坤子的拖鞋被盛怒的老师扯下扔出了窗外。当光脚的坤子被任课老师“押送”到班主任陈老师那里时,他的脸上却没有一丝愧色。“我那时候真是自暴自弃了,觉得什么奔头都没有,不守规矩、调皮捣蛋倒成了常事了。”
学英语?毋宁跳!
   
面对学生们的集体消极情绪,班主任陈老师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开班会劝解,找同学个别谈话,但最终都收效甚微。“其实,当时老师们都很负责,他们并没有放弃我们。但是,一次次的考试成绩、一次次的年级排名还是在提醒我们,我们是差生,升学没希望。这样怎么会有学习动力呢?”
   
面对现实的残酷打击,放弃学习的人已不在少数。一天下午自习课,坤子本想约上几个同学翘课出去玩;谁知,英语老师来到班里盯着大家背单词,背不出的就得晚回家。这可急坏了坤子,要知道平时他是从不学英语的,“学那玩意干嘛,我又不会出国”。谁承想国家发展如此之快,如今想要出国探亲的他正后悔当时没好好学外语,此是后话;当时的坤子可不管那么多,说时迟那时快,坤子竟趁老师不注意跳窗而逃。幸亏教室在二楼,他又“身手敏捷”,才没有受伤。

有志者,事竟成
   
在众多心灰意冷、自行放弃的学生中有一个例外--晓春同学。“她是我们班的团支部书记,这孩子不算特别聪明,但她一直很努力地学习,同学们都去玩了她还在学。”但是上苍并未眷顾这个刻苦的女孩,第一年的高考她不幸落榜了。“这孩子考完后找到我,她说‘陈老师,我还就不信了,为什么人家能考上,我就不行。我还要考!’”或许是老天想要考验晓春的决心,第二年她依然未能如愿。就这样,这个倔强的孩子连考四年,最后终于如愿考上了大学,她当时开心的笑容至今仍让陈老师记忆犹新。
往事如烟,顾盼唏嘘
   
虽然这个班的成绩是全年级最差的,但正是因为大家有同样的失意与苦闷,所以,同学之间少了竞争造成的隔阂,多了亲如兄妹的温馨。“陈老师那时候对我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似的。”虽然班主任也曾批评他们,但孩子们记住的依然是老师真心的付出。1980年,这个只有三个学生考上大学的毕业班散了,分别的时候每个人的脸上都书写着沉重与迷茫。
   
捣蛋包坤子如今成了书店老板,坚毅的晓春步入商界成为了成功的企业家。在这个曾经的差班中走出了为山大捐赠了3000万的企业家,走出了大学老师,走出了银行领导,……走出许多支撑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时隔30载,当年的失意少年如今已拥有骄人的成就,重聚首,忆往昔,谁人知,他们曾有过那样两年荒废的青春。白云苍狗,造化弄人,如烟往事俱消淡,回首顾盼遗慨叹……

B文--历史感悟
荒芜的教育,谁之过?
   
校史为谁而书?学校由学生和教职员工共同组成,他们如同伦敦大本钟上的无数零件,少了谁,时钟都无法正常工作。因此,校史不应只是知名校友和个别名师的,它应是属于所有在那里留有记忆的人。
   
我的祖父曾在我的母校(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辛勤工作了30余载。从普通教师到教育工会负责人、化学组组长再到教务处副主任,可以说,他的成长与附中的发展是交织在一起的。起初,我的选题是通过描写祖父的个人经历体现学校的发展历程。但是,在与祖父交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块更为宝贵的新大陆--普通学生。这个群体一直被人们所忽略,在众多的史料中竟没有一丝一毫是涉及他们的,他们成为了精英教育的牺牲品,成为了金字塔底的无名基石。他们的青春、他们的过往只留在了他们的记忆中,无人知晓。
   
在与祖父沟通之后,我选择了因高考制度而受损害最大的一个班作为探究对象,同时,在他的帮助下采访了几个该班有代表性的学生。这是对普通学生历史的抢救性发掘。令人遗憾的是史料已无处可寻,就连他们的毕业照也已遗失,记忆成为了还原这段历史的唯一抓手。这更加说明,现在开始保存学校最平常最真实的一面是多么的重要。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还原真实,感谢每一个为此坦诚提供信息的人,他们为保存这段珍贵的历史献出了一份力量。
  
本该意气风发的少年过早地颓废,本应生机盎然的课堂失去光彩,本是教书育人的老师无奈妥协,本该创造天才的摇篮急功近利,这些错,谁之过?
   
教育是什么?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由此看来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在高考指挥棒之下接受到的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这些孩子们是最无辜的受害者,而真正扼杀他们美好未来的却并不是学校。高考制度,这一评价和选拔人才的制度公平却也僵化,正是它扼住了无数孩子命运的喉咙,让他们的未来在绝望中挣扎。我们无法抹杀高考的巨大功绩,高考之所以带给我们思考正是因为它的毁誉参半又“后患无穷”。 高分低能、缺乏创造力、成绩好却有人格缺陷……不胜枚举的问题一直伴随着高考制度,至今仍未解决。在那些个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而被学校提前判了“死刑”的班里,有多少可塑之才被荒废,又有多少像晓春一样的孩子在苦苦挣扎?
   
制度的改变非一日之功,所以在现行的体制下,人们寄希望于学校拥有足够的勇气和定力,不被高考牵着鼻子走,以为那样就会少牺牲一些学生的未来,多培养一批真正的人才。可是高考的指挥棒不变,评价机制不变,这样的学校又如何能够生存下去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高考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着教育的命脉,小到个人命运,大到国家发展,高考制度的作用如此之大,对于其中的弊端不反思,不作为,不改变,国之未来将驶向何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8 20:42 , Processed in 0.123839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