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02:3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翻阅古代文献,尤其是宋以后文献,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传写致讹,实际上是另有隐情: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自己或由亲属在官方的档案上填写虚假的年龄。南宋大文人杨万里就曾说过他“年虽六十有六而实年已及七十”(《诚斋集》卷七十《陈乞引年致仕奏状》,《四部丛刊续编》本)。对于自己的年龄竟有两种说法,且相差达四岁之多,其中显然是别有蹊跷。为什么实际年龄已经七十岁了,却又说“年虽六十有六”呢?原来这里的“六十有六”指的是“官年”。
  
  一
  
  所谓“官年”,是指文人们填写在官方的档案履历上的年龄,而真实年龄则称之为“实年”。官年这种称谓,在宋代已经出现,宋人洪迈在其《容斋随笔》中曾有这样一段话:
  
  士大夫叙官阀有所谓实年、官年两说,前此未尝见于官文书,大抵布衣应举必减岁数,盖少壮者欲藉此为求昏地;不幸潦倒场屋,勉从特恩,则年未六十始许入仕,不得不豫为之图。至公卿任子,欲其早列仕籍,或正在童孺,故率增抬庚甲,有至数岁者……于是实年、官年之字形于制书,播告中外,是君臣上下公相为欺也。掌故之野甚矣,此岂可纪于史录哉!(《容斋随笔•容斋四笔》卷三《官年实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这段话的意思是,文人学子参加科举考试,或欲显年少英才,为求达官东床之选,或为老来成为“特奏名”进士(“特奏名”:宋代一项特殊政策,优待老而无成的举子,授予其出身。详见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做官不受年龄所限,或者公卿贵族为使后代早获恩荫,早入仕籍,纷纷将实际年龄或增加、或减少数岁,登记到了档案履历上,就形成了官年。从洪迈的话来看,这种虚报年龄,造成官年、实年并存的现象在当时已经较为普遍了,以至于连朝廷都不以为意了。
  
  这种为仕途方便而虚报年龄的行为,其实并不是宋代才开始的。据《三国志•司马朗传》记载:“(朗)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晋•陈寿《三国志》卷一五《司马朗传》,中华书局1962年版)司马朗不耻损年以求便,也正从侧面说明这种虚报年龄之举早在汉魏之时就已经出现。只是宋代这种行为更为普遍,而且以官年的形式公开化了。
  
  宋代文人的“官年”现象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明代王世贞《文林郎知河南汝宁府光州商城县知县沈君孚闻墓志铭》曾有记载:
  
  四十三而始成进士……既成进士,刻《登科录》,当以生齿闻,而君具实数。或谓减不过三岁,而可以预馆选。即毋选,而更五岁,以当给事、御史选,毋害也。且今诸进士谁为不讳齿者?君曰:“甫仕而遽欺吾君,可乎?”于是君之齿在百人后,而列第四人,不顾也。(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九三,上海书店1987年版)
  
  此则材料给我们的信息量很大:首先明代官场改年的现象依然存在;其次从“今诸进士谁为不讳齿者”可以看出,这种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可见,到了明代,这种虚改年龄造成官年、实年不符的风气有过之而无不及。
  
  清代满人入主中原,情况又如何?清初学人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官年》条曾云:
  
  三十年来士大夫履历,例减年岁,甚或减至十余年;即同人宴会,亦无以真年告人者,可谓薄俗。(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官年》,中华书局1982年版)
  
  对此现象,清雍正帝也有感叹:
  
  朕览文武官员履历,开载年岁,任意增减,多有不实,外省文武年岁不实者尤多。(《雍正上谕内阁》卷六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例减年岁”之语说明清承明弊,官场改年的现象依然普遍,公然成为一种陋习。
  
  有学者详细统计过明清两朝科考中文人改年的例子,通过进士登科录与文人传记、年谱、碑志等文献的比较,证实明清两朝自始至终存在着改年现象,而且十分普遍(详见陈长文《明代科举中的官年现象》,《史学月刊》2006年第11期;郗志群《封建科举、职官中的“官年”——从杨守敬的乡试朱卷谈起》,《历史研究》2003年第4期)。
  
  二
  
  官年现象于宋代大量出现,明清两朝盛行,是有明确的社会背景的:隋唐兴起的科举考试制度,到了宋代更为普遍和严格,成为文人们最主要的取仕之途。同时文官制度也随之逐渐成熟和规范,官员的任命、升迁及致仕都有具体规定。比如文人们取得功名后,在具体任官上会有额外的要求,其中便包括年龄一项。在这条宝贵的进阶上,文人士子当然是希望能尽量多争取一点方便。于是那些想要突破年龄限制的人便在自己履历年龄上做起了手脚。岳飞之孙、南宋文学家岳珂在谈到文人们增减年龄时曾说道:
  
  今世出仕者,年至二十,始许莅官,才登七旬,即盍致仕。或不得谢,则亦隔去磨勘,弗许迁陟。又有举人年及该恩,则或得封叙选调,满六秩碍格,则不得注令宰丞掾之属。利害互出,故世俗多便文自营,年事稍尊者,率损之以远垂年,襁褓奏官者,又增之以觊速仕,士夫相承,遂有官年实年之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

帖子

2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5
沙发
发表于 2014-2-14 13:26:15 | 只看该作者
档案年龄和实际年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4 23:31 , Processed in 0.12646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