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语比英语用处还大”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05:5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世界语比英语用处还大”
日期:[2012-02-15]  版次:[A35]   版名:[HI广州·话题]   
http://epaper.xkb.com.cn/view/761290

























  
  广东世界语协会会长林力源:“世界语比英语用处还大”
  ■新快报记者 侯鹏飞
  亲历广东世界语近30载的变化,在从广州大学退休之后,广东省世界语协会现任会长林力源现在打理着自己的早教教育事业。
  虽然不是协会的编制人员,但是系于对世界语的感情,在接受Hi广州采访的时候,对于协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他很是直截了当,并认为“世界语比英语用处还大”。
  人物简介
  林力源(1944-)江西南昌人,广东省世界语协会现任会长。1979年向胡国柱学习世界语,曾在黄石市世界语协会担任领导工作。1985年调广州大学管理系执教,主持广州大学世界语函授班工作,在1985年-1991年期间,参加学习的人数约1.5万人。
  Hi广州:都说世界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特别风光,人们究竟疯狂到什么程度?
  林力源:在打倒“四人帮”之后,人们都渴望获得知识,那种情形,就像是饿了很长时间的人迫切要吃东西一样,当时学习的人很多,我记得在贵州开办世界语函授学校的时候,还有人写血书,当时有40多万人报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汇款单像雪片一样飞向贵阳邮电局。在广州,当时中山图书馆甫贴出招生广告,60人的世界语学习班就马上满员了,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就开始趋于平淡了。
  虽然如此,在广东世界语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和图书馆合作,建一个世界语博物馆,我们届时可以将相关书籍捐出去,并在今年7月份举行世界语展览,出书普及世界语。
  Hi广州:有人说世界语很容易学,但是为什么学的人还那么少呢?
  林力源:在此前于庐山的世界语会议上,我曾指出,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人们的水平会很快上升,但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出现高原现象,很难取得进步,只有通过下大功夫,采用新的方法,才能有所突破,但是很多人在第一阶段就止步,再加上生活和工作压力,所以不少人见面只能简单用世界语打招呼,深层次的交流就不行了。
  与此同时,不得不提的是,和国外一样,中国使用世界语的环境也很缺乏。
  Hi广州:由于适用场合非常有限,你怎么看待“世界语没用”的说法?
  林力源:广东世界语协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有上千名会员,现在也还有百来名会员,老一辈居多,中青年也有,但是很少。社会上有一种误解,认为世界语没用,实际上,在我看来,世界语比英语用处还大,如果以是否能够挣到钱和找到工作为衡量标准的话,我们也有专职的世界语工作者,广东就有三个指标,即协会的三个工作人员,全国也有世界语的出版社,杂志和国际广播电台,这些都是从事世界语专职的工作人员,还有少数利用世界语进行国际贸易。虽然如此,由于编制冻结了,所以协会的三个指标现在也够呛了,以后还给不给很难说。
  Hi广州:转企改制能给世界语在广东的发展带来什么新契机?
  林力源:首先要说的是,中国政府对世界语还是比较支持的。问题在于,世界语的推广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由于相关工作人员不懂或不愿去做,而且办公室平常也没有人,使得像奥古斯托这样来广东义务讲课的活动,未能充分为人们所知道,若是好好组织和宣传一下,上课的学生不至于那么少,所以在在岗编制人员退休之后,我们会尝试社会化招聘,改变吃大锅饭的做法。
  与此同时,我现在自己在东峻广场租了一个三百多平米的场地,每个月的租金两万多,希望到时能够利用这里能够容下三四十人的课室,开班招生。
  虽然如此,除了资金的问题之外,该场地还缺少办学所需要的消防证和房屋安全证,我们现在给教育局打了相关报告,提及世界语与外事活动的重要性,希望能够把相关问题解决掉。
  说世界语的名人
  索罗斯的母语是世界语
  “如果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见左图,著名的货币投机家,股票投资者,匈牙利出生的美国籍犹太裔商人)能够将一点心思放在世界语的宣传上,情况肯定完全不一样”,对于没有重量级的人物“代言”世界语,一位世界语者这样“抱怨”道。
  据了解,乔治·索罗斯是全世界少数以世界语为母语的人士之一,其父蒂瓦达·索罗斯是著名的世界语作家,“Soros”一词在世界语中意为“将要腾飞”。
  事实上,除了索罗斯之外,国内还有不少著名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人物曾和世界语结缘,他们分别是:
  爱因斯坦
  列夫·托尔斯泰
  M·高尔基
  罗曼·罗兰
  泰戈尔
  绿川英子
  卡斯特罗
  鲁迅
  胡愈之
  巴金
  知多D
  英语国家也有世界语者
  根据国际世界语协会介绍,由于学员分散,且网络学习者居多,故而对于全球有多少世界语者,他们亦无相关统计。虽然如此,即便英语成为了国际交往通用语言之一,但是英语国家也存在一些“语言帝国主义”的世界语者,人数不多,但是值得关注,在中国,尤以来自美国、在南京大学任教的丹尼斯为代表。另据了解,世界语是唯一有母语者的人造语言,也就是说,有人从小从父母那里学世界语并把它当成母语。世界语尤其通行于东欧、北欧、东亚、巴西和伊朗。国际世界语大会于1905年在法国首次举行,此后每年在不同国家举行,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尽管没有国家正式承认世界语,但它已经于1921年被法国科学院推荐,又于195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它还是圣马力诺的一所大学现行的工作语言。有证据表明学习世界语有助于为学习其他语言奠定更好的基础,因而有的小学教授世界语,作为教授其他外语的准备。
  英国 481 人
  加拿大 150人
  美国 733人
  澳大利亚 190人
  新西兰 46人
  南非 54人
  示例
  调查显示:学世界语所花时间是英语的1/10
  世界语一共有28个字母,遵循“一母一音”的原则,既每个字母只有一种读音,没有不发音或发音相同的字母。
  有对以法语为母语的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要学到比较熟练水平的世界语、意大利语、英语和德语分别需要150个课时、1000个课时、1500个课时和2000个课时,
  但是,也有国内的专家指出,这并不适用中国人。
  生词板
  珠 江 P erlo-rivero
  广 州 Kantono
  长 城 la Granda Muro
  茅台酒 Mauxtaj-brando
  普洱茶 P uer-teo
  他们都在说
  近几十年的世界语到底怎样?好像没听说近十年的文化名人在搞这东西啊!余秋雨在搞吗?韩寒在搞吗?刘慈欣在搞吗?汪国真在搞吗?都没有吧!不知世界语在国外怎样,但至少在国内,我的感觉是世界语快消亡了。
  ——越迷失了
  很多年前中央台好像放过世界语的学习片,这几年都看不到了。国家电视台都不重视,更别提地方上了。到底哪些人还在学习和使用这种语言呢?世界语也太小众了!
  ——joykiki
  哎,真的是今天才知道还有个世界语呢,世界语的先驱们向你们致敬啊,但是世界语的用意就是想作为一种世界通用语言,可是要真的普及恐怕是异想天开吧。
  ——mmarla
  世界语的一个最大优点在于它不是民族语, 而是一个让不同母语的人用来交换意见与思想, 或表达感情。世界语不会和民族语或地方语竞争, 只会有助于排除世界上多方发生的语言压迫。
  ——世界语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05:54:18 | 只看该作者

世界语乌托邦的兴衰

(原标题:胡愈之与世界语乌托邦)

从19世纪下半期起,跨延整个20世纪的左翼思潮,其出发点之理想主义色彩,有相当强的道义力量:早期社会主义者的国际主义情绪,世界大同理想,至今对我们这个种族纷争的世界,仍有强烈感召力。

大同说的一个最乌托邦的方案,就是全人类应当说同一种语言。从19世纪末开始,出现了各种“世界语方案”。大致可以分两类,一是“已用语方案”,例如瑞恰慈的“基本语”(Basic),实际上是简化英语而成。此种运动非常困难,因为“英美文化霸权色彩”很招忌。“人造语方案”则可以躲开“偏向某民族”的陷阱,至少看起来对每个民族都公平。上世纪末,出现的人造语很多,有Interlingua、Ido、Novial、Volapuk、Occidental等。

所有的人造语,实际上都是以欧洲语言为基础,虽然只有Occidental明白声称只想统一西方语言。然而流行最广,真正成为一个世界性运动的,只有Esperanto,中文借用日文译作“世界语”,实际上应当译成“希望语”,胡愈之等曾建议译成“国际语”。其“使用者”(Esperantisto)曾经超过十万,而且的确跨过了东西方界线,在东方知识分子中获得了不少拥护者。由于中国几代知识分子的坚持努力,世界语在中国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拥护者。我在70年代末读研究生时,同学中还有北师大的周流溪等,依然热心于世界语。随着理想主义在中国的全面退潮,恐怕这是最后一代了吧。

“世界语”是1887年波兰眼科医生柴门霍夫所创造。实际上是把拉丁语系诸语言打混后消除复杂语法的产物。由于规则简单明了,可以依理创造,也由于所有的西方语言本来就保留大量拉丁语源词汇,几乎不用记单词,所以,凡是受过大学教育的欧洲人,用几个小时就能“学会”。Mi havas bona amiko.受过教育的欧洲人,无论是否学过世界语,哪怕一个世界语词都不识,都能猜出这意思是“我有个好朋友”。

不是欧洲人,还是得记忆词汇,但是通用词根只有两千,其余靠搭建构成。一个语言,没有标准发音、标准用法,没有变格变位,没有经典文献,没有成语惯用语,甚至没有“优劣”之分,对任何想学习外语的人,真是个大解脱大自在。

无怪乎世界语首先吸引了两类人物:无政府主义者、社会主义者。中国最早提倡世界语的是无政府主义者如沈仲九、匡互生、蔡元培,还有年轻的巴金;一度盛极的“中国社会党”党员中有不少世界语拥护者。蔡元培1912年任教育部长,提出把世界语列为小学课程,虽然因不久就卸职而未果,后来还是有不少学校,把世界语作为必修课.如上海南洋中学、江湾劳动大学。民国初年,以函授方式学习世界语的中国人己经有七千,可以说是民初最大的“非政府团体”。

20世纪中国世界语运动,最有名的人物,可能是胡愈之。1896年,胡愈之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上虞县。在绍兴中学就读时,鲁迅在该校任“学监”。胡中学时专攻英语,可能是受了绍兴籍前辈蔡元培影响,少年胡愈之很早就醉心世界语,但是只能以“函授”方式学习。1914年18岁时,胡进人商务印书馆做“练习生”,不久就成为《东方杂志》的实际负责人,又是著名的开明书店发起人之一,在浙江人众多的民初出版界,很快建立了声誉。抗战军兴后,胡愈之长期留在南洋,为新马华人文化之觉醒,做出不少贡献。

五四运动发生后,才二十岁的胡愈之已经是中国最精通世界语的人之一。此后一生胡愈之热心世界语运动,成为世界语在中国最持之以恒的推动者。他于1920年发起的“上海世界语学会”,据说是全球世界语运动坚持历.史最长的团体,学会开办的讲习班、函授班,鼓励了不少有志青年。

而且他亲身实践,创造了一个“奇迹”——用世界语走遍天下。1928年胡愈之留学欧洲,如当时许多中国学生一样,他选择了因为通货膨胀而中国银元相对值钱的法国。当时他不懂法语,全靠“世界语同志”帮助,才得以在巴黎安定下来。1928年当年,作为中国世界语代表,参加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的世界语联大会,后来又参加牛津大会。

1905年,柴门霍夫于该年出版了他的《世界语基础》,世界语联在意大利波罗涅召开第一次会议。此后每年开会,两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世界主义理想更应坚持,拒绝暂停。年会经常有千余自愿参加者。所有的参加者,都用世界语交流。

以他的世界语能力为跳板,胡愈之很快学会了法语,进人巴黎大学学习国际法。他本是出版家,还到印刷厂学习手工精装皮面书本。

1931年初,胡愈之归国,想顺陆路访问各国。在德国和波兰,一路有“世界语同志”接待。苏俄当局没有同意给胡愈之签证,但是他在莫斯科站台上,竟然看到挥舞着世界语绿星旗等着他的两位女“同志”,莫斯科世界语者轮流陪他参观访问。胡愈之旅行欧洲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严重,陪伴他的“同志”,大部分刚成了失业者,各国世界语同志的聚会,讨论的除了经济危机,还是经济危机。此时苏俄却是“五年计划”、“集体农庄”搞得轰轰烈烈,热火朝天。这个对比给他的印象太深,而俄国世界语同志的热情,.也太使他感动。他回到中国后,写了《莫斯科印象记》,一时脍炙人口。

胡愈之的“世界语之旅”,也成为佳话,对中国世界语运动促动极大,不少人的印象是:世界语真能通用天下。其实我们可以看出,胡愈之独闯夭涯,靠的其实不仅是世界语,而是共享这个语言乌托邦的“同志之情”。中国学生像胡愈之那样“适应”西方之快,交上的朋友之广,的确是不多的。胡愈之承认,他经常“像王子一般被优待着”。

二十年代初,曾有人指责世界语为“伤害民族精神”,后来就听不见如此意见,毕竟没有人建议用世界语代替民族语言,只是一种国际交流语。不过世界语的支持者,思想的确比较激进,他们的乌托邦精神,更接近无政府主义。

现在回想,世界语运动的最大贡献,就是在狭隘民族主义猖狂的20世纪,抵制了种族主义。理论上说,世界语并没有任何民族文化作背景,其基础与其说是西方语言,不如说是已经消失的拉丁语。

俄国的流浪盲诗人爱罗先科1916年到上海,经胡愈之等人大力推荐,北大聘请其为世界语教授,周氏兄弟第一次有机会直接与东欧作家交游,并参与成立北京世界语协会。从鲁迅、周作人的文字中可以看到,这场友谊,对他们的思想发展很有影响。爱罗先科的“忧郁”,与他们的气质颇有默契。此后多年,鲁迅一直关心世界语,曾经多次鼓励鲁彦、孙用等人从世界语翻译东欧文学。中国读者最早读到裴多斐、马雅科夫斯基等人的诗,都是从世界语转译。

1933年,中国世界语界有欢迎法国作家兼世界语者巴比塞等来华访问。中国与日本,实际上是世界语在东方最重要的基地。中日世界语人士互相鼓励,互相访问,共同反军国主义,在30年代,是一件非常鼓舞人心的工作。此种理想精神,难得可贵。

中国作家中世界语精通到能写作的有巴金、鲁彦、楼适夷、叶君健等,理论家有胡绳等,巴金曾计划自己动手把《家》译成世界语。“学过”世界语的,就太多了,萧红曾有文记她在上海读世界语学习班的趣事。

胡愈之1936年还有一次欧洲之旅,同行的有十九路军的陈明枢与女作家胡兰畦,但是他们不知道胡愈之到欧洲做什么,同样,胡愈之也不打听胡兰畦他们做什么。其实都是到欧洲做政治活动。胡愈之是受杜重远之托,代张学良与共产党联系,到法国找吴玉章,吴让他到莫斯科找王明。恰好胡兰畦他们也转到莫斯科。看来这是个政治活动频繁的年头,大事随时可以爆发。胡愈之此行,是导致西安事变的一连串事件的起头?

此后经年,胡愈之一直热衷于世界语事业。50年代,批判“资产阶级反动的世界主义”,世界语运动被迫停止多年。胡愈之当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光明日报总编辑,应当说仕途顺利,但是‘世界主义”的帽子套到了头上,也只得乖乖地沉默自保。后来世界语作为对外宣传阵地的一部分,得到恢复,北京甚至成立了一个世界语出版社。

今天,世界语运动还有人在坚持,但是英语成为世界语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今后相当一段时间,也只会有增无减。有人甚至预言,到2200年,可能只有汉语和阿拉伯语,可能是残存的母语,其他母语都会消失:英语会把人类世界推回到“巴别尔塔之前”。这是个大题目,此处不赘。对于坚持了一个世纪之久的世界语运动,这个结果是没有想到的。

胡愈之于1984年国际世界语大会上被授予最高荣誉称号“名誉监事”;两年后,1986年,在北京召开世界语年会,空前盛大,有1600人参加,是世界语运动的回光返照。可惜,胡愈之在会议开幕之前l月16日去世。 (本文来源:网易历史 作者:赵毅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3:05 , Processed in 0.09581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