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国教育有“形式主义”的文化基因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7 18:22: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国教育有“形式主义”的文化基因



王晓春



我正在读加德纳的著作《多元智能》。我看到了这样的话:

有时将“表现”与“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这两个概念加以对比,是方便的。我在1989年出版的《开放心理》一书中就是用了这种两分法。有些教育体制非常强调“表现”,即首先由教师讲解一系列程式化、记忆类型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越来越精确地模仿。很多地方的教育传统,如中国,常常被当作强调“表现能力”的例子。相反地,西方教育被认为较重视“理解能力”——即通过表面进一步深入地挖掘深层原因的能力、分析解剖艺术作品或教科书并说明其创作原则的能力。人们可以将孔子看成是注重表现的典型,而苏格拉底则是注重“真正理解并学以致用”的代表。(
新华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198页),





我赞成加德纳的这种看法。从孔子开始(其实比孔子更早)我们教育就有一种“表现主义”的基因,后来逐渐“发扬光大”,成了今日教育的流行病——形式主义。08年张艺谋执导的奥运会开幕式中有一个众儒生齐诵经典的场面,很说明这个问题。教育本不是用来表演的,可是在我们的文化传统中,二者很容易相通。你会发现奥运会这个场面这实际上是“张艺谋老师”给全世界上的一堂“公开课”,其作风与今日学校里搞的公开课何其相似乃尔,都是要把教育“演给人看”。(其实当年孔子上课时并不张扬)

   我们的孩子上学的主要目的甚至唯一目的就是把老师所说的话记在脑子里,以便到考试的时候,在试卷上“表演给老师看”,谁演得越像,谁得的分就越高。至于这些孩子有没有真才实学,实际上学校并不关心。分数代替了能力,形式压倒了内容。

正因为如此,毛泽东才大声疾呼学校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毛泽东是教师出身,他把智育看透了。毛泽东的智育思想,更倾向于苏格拉底,而不是孔子。毛泽东一直很反对孔子,这绝不是偶然的。抛开政治因素不说,即使单从教育本行来说,二者的思路也是大相径庭。在智育的总体思路上,我赞成毛泽东,不赞成孔子,当然我不否认孔子一些具体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在这个总体思路上,毛泽东、鲁迅、陶行知思路是共同的,他们都继承了五四的启蒙传统。


一种思想如果成了一种文化的基因,则它必有极强的生命力,找机会就会复制自我,传宗接代。文化基因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愚以为教育的“形式主义”基因是很消极的东西,而现在它正以近乎疯狂的速度在复制。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加以抵制,否则(因为它阻碍民族智力的提升)我们的后代子孙将不得不用“革命”的方式加以爆破,那会付出更沉重的社会代价。



2011
,1,1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22:31 , Processed in 0.11427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