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看儿童散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8 08:59: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看儿童散文
2011-8-23
    相信很多朋友都有这个感觉:同样是写给孩子看的文学,小说、童话写起来更自由、更酣畅,散文却有很多的牵制——你不可以虚构,你还是个成人,不可能像小说、童话那样把自己“变”成儿童,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以回忆的口吻,讲述童年和少年的“我”——可还是有难处:不能自由畅达地表达成人的感情。
   
    我在写儿童散文时,常在成人和儿童两端犹疑。内心讲,我更希望酣畅地说出我的困惑,我的思考,我的惆怅,我的渴望,我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乃至生和死、苦难和不幸、战争和历史,等等更沉重严肃的话题——事实上,我是对孩子们有期待!——为什么要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呢?又凭什么认为孩子就不能接受过于“成人”的情感呢?
   
    文学评论家李建军在一篇名为《文学因何而伟大》的文章中谈及他对文学本质的思考。他说:“无视真理、博爱、苦难和拯救等重大的问题,仅仅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是不可能成为伟大的文学的。”——这里所谓“追求‘文学’价值的文学”,指的是当前不少作家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了“文学”上,也即追求技巧的新奇和形式的完美,甚或只满足于个人情绪的琐碎叙写和宣泄。
   
    李建军认为,文学当然应该首先是文学,但是,文学的价值并不只决定于“文学”——高超的技巧和完美的形式,而且,还决定于文学之外的事物。……文学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真正的作家把文学当做讨论生活的一种方式。他关心、同情弱者和不幸的人们。他把写作当做帮助人们摆脱苦难、获得拯救的伟大的伦理行为。他大胆地抨击罪恶,无畏地追求真理,执著地探寻生活的意义。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时代,文学的这些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常常被当做一种陈腐的教条和失效的纪律。
   
    李建军的忧心,是对整个文学而言的。也许文学的进步,从来就是伴随着这种“真声音”不断地往前的。然而这声音,在提出之时总是逆耳,甚至接连地遭批判。
   
    在当今校园,哪一类读物最受学生欢迎?——浅薄搞笑的流行书。评论家刘绪源在一篇文章里归纳当今校园读物起码有三类:强调教育价值的、强调市场价值的和强调审美价值的。借用比喻的话,他称第一种“像药”,第二种“像可乐一类的软饮料”,第三种“像水果”。可以想见,如果让孩子自己来挑的话,他们更乐意接受软饮料。浅阅读,成了当今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新趋向。于是很多人开始担忧,也不乏李建军那样的“有识之士”在各种场合呼吁: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不求甚解的“浅阅读”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这种声音不断响起、而成效未必显著的时候,你怎么办?身体力行。我想我能够做到的就是身体力行。我花了不少时间重读需要的书——关于二战、关于生死、关于智障孩子……我以为,即便是给孩子看的书,也可以谈谈历史和生命的大主题,问题是怎么切入,怎么让孩子感同身受。与其亦步亦趋地回避和放弃,我更愿意真实真诚地说出我内心的感受。我相信,即便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只要你的文字里有真心真情,一样能够接受盛大的灵魂!
   
    从来优秀的散文,孩子和成人都适宜阅读。冰心的自不必说,鲁迅的《朝花夕拾》、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宗璞、杨绛、汪曾祺、孙犁……很多前辈们笔下的文字,其实小的时候阅读,更能影响人的一辈子。
来源:  作者:日期:2011-07-06 作者:陆梅 来源:新民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43 , Processed in 0.15490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