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专家谈儿童文学主流阅读趋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 12: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专家谈儿童文学主流阅读趋势





虽然写作者有其自由选择权,但我认为“人文主义写作”应该是主流。

近年来,儿童文学从写作、出版,到阅读都形成了多元化趋势,这除了是因为受到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写作、出版和阅读者的主体选择出现了多种价值和趣味的追求。

综观儿童文学写作,这些年出现的基本取向有五种:一是人文主义写作,二是地域性写作,三是时尚写作,四是商业写作,五是网络写作。虽然写作者有其自由选择权,但我认为“人文主义写作”应该是主流。所谓的“人文主义写作”,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即是“儿童本位”的艺术性写作,即作家真正关注儿童的生命状态,真正理解儿童的精神世界,并且能够从多种视角切入儿童的生命本质,从而以精美的文字来呵护童心,捍卫童年。从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实际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作家一直是坚持“人文主义写作”的,一直是坚持从人的关怀出发,从儿童的关怀出发的,如曹文轩就秉承“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的艺术旨向,张之路就坚持要“为了孩子”,秦文君就强调要“感动今天的孩子”,黄蓓佳要“传达中国传统文化”等等。在中青年作家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家从艺术上继承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如常星儿、薛涛、张洁、彭学军、邢思洁、林彦、黄春华等。

与儿童文学“人文主义写作”的主流相呼应的是,儿童文学出版界也出现了一种给儿童提供“纯美文学”的主流取向。如中少社这两年陆续推出的“盛世繁花”系列、《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和“纯真年华”系列,也是以经典作家的经典作品给儿童读者一种“纯美”的营养。还有江苏少儿社也推出了“曹文轩纯美文学”系列,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推出了“红色经典”系列,春风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小布头丛书”等优秀图书。少儿出版界的这一系列出版行为,在我看来绝不仅仅是商业性打造品牌的策略,而是一些少儿图书出版人在纷繁复杂、多元杂乱的文化空间里,真正意识到了少儿出版的文化建构意义,认识到了图书出版为未来社会的精神“打底子”的可能性,这是一种具有战略性的文化行为和艺术选择。

真正的儿童教育是基于童年文化特征的教育,真正的儿童文学是基于童年文化特征的文学。儿童文学的“人文主义”写作和出版,我以为就是基于对童年生命本质的重视,基于对童年生命状态的护卫,是建立在童年身心发展特征基础上的,建立在童年文化的本质特征上的,都是为了给儿童读者以文学“纯美”的世界,都是为了给祖国未来一代提供真正属于自己的精神食粮。对于儿童来说,阅读优秀的、适合自己的心理的,具有真正美学价值和精神高度的儿童文学作品,是非常必要的,也与当前的语文教育和素质教育相配合和补充。如果我们的作家、出版社仅仅为了挣钱而给儿童一时的随意的快餐,甚至是“文化垃圾”,那么我们实际上是在做坑害儿童的事,是在消解儿童对于同情、悲悯、爱、责任感、使命感、理想等崇高情感的追求,也是在拆解儿童教育对传统美德的养成。

作家和出版人有自己艺术选择的自由,但无论选择什么写作方式和出版方面,都不能放弃对人的基本道义和社会责任感的追求,都不能放弃文学作为人的精神空间的基本条件。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第一或唯一旨归的写作和出版,不仅不利于营造良好的儿童阅读环境,而且有可能抛弃文学对人关怀的基本艺术操守。因此,我们敬重那种真正关爱儿童、呵护童心的作家和出版人。希望社会和媒体关注儿童文学的“新主流”,希望作家、出版社和读者一起来共同倡导纯美的儿童文学,来共同为儿童营造一个美好的文学世界和阅读空间。

谭旭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儿童文学博士,青年评论家

为什么孩子年龄越高,阅读兴趣反而越下降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视野不够宽阔,对孩子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

我想说的是原创作品实际上是有语言优势的,是属于汉语经验和儿童经验的双重书写。我们在为孩子推荐作品的时候,很多孩子反映本土作家写的作品更能够进入他们的内心。有时候,从世界文学的高度来看,推荐最好的文学作品给他们看。但相对来说,本土的文学作品更能适合他们。儿童文学应该是亲近文学,亲近阅读。我们可以到小学的一年级看看,孩子们最喜欢上的就是语文课,他们读课文的时候,摇头晃脑、津津有味的感觉,让我们非常感动。但为什么孩子年龄越高,阅读兴趣反而越下降呢?我认为很大原因是我们的老师们视野不够宽阔,对孩子稚嫩的阅读兴趣保护不够。儿童的阅读要靠成人来引导。我们做过一些儿童阅读现状的调查,孩子们列举的他们经常阅读的大部分是像《机器猫多拉A梦》、《奥特曼》这类图书。当然,这些图书我们并不完全排斥,但这确实是儿童阅读在没有成人引导下才出现的状况。我想如果家长不断引导、老师不断引导,儿童的阅读状况是可以改变的。

我在和许多老师们谈儿童文学的时候,发现他们在知识系统当中基本上没有这样一个知识积累。他们在给孩子推荐作品的时候,经常推荐的是那些他们认为经典的成人文学作品,像《巴黎圣母院》《鲁滨逊漂流记》,等等,他们的知识系统里面没有儿童文学。因此,今年7月份我在人教社小学语文教育网上办了一个“萤火虫教师读书会”,每个月给老师推荐一本儿童文学作品,然后我们一起研读,参加读书会的老师还要写相关的教学设计和读后感。读书会的效果非常明显,有的老师在网上留帖子说,“还好在我有生之年终于看到了这样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还有一些老师将教学设计在班级当中运用之后,极大的挑起了学生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我们的阅读推广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儿童文学的出版生态。浙江宁波有一个学校,它旁边有一些小书店,以前它们只卖练习题和日本的口袋书。我们在学校里进行阅读推广之后,就不断有孩子去问有没有《草房子》《夏洛的网》这些书,慢慢的周边这些小书店进书的渠道都得以改变了。所以,对儿童阅读推广来讲,我们把自己定位成“行动者”,就是不抱怨,不等待,不冒进,也不着急,一步步做得比较扎实。我们希望把本土作家的经典作品推荐给孩子们,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是值得永远搁在他们的书架上,值得搁在学校的读书馆里的。

我们经常看到日本一些童书的版权页上,注明的印刷次数多达上百次。家长小时候看的书,长大后也会买给自己的孩子们看。我们做儿童阅读的推广工作,不光是为了儿童文学本身,从另外一个角度也是为了语文教育本身。如果语文教育没有儿童文学这样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参与,将是很残缺或者不太健全的语文教学,这样的教学容易走入死胡同。一个老师如果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教材,我认为是非常可笑的事情。但是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有很多具体的问题也需要认真处理,比如“一费制”的影响,如何把这些作品通过读书会形式推荐给孩子进行研讨。另外,对老师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知道,许多小学语文老师的文化程度才是一个高中生。所以,我们是需要耐心,更需要爱心,一步一步加以融化的。在儿童阅读推广过程中有一个口号一直温暖着我,是中国台湾提出的“大手牵小手,阅读同步走”,我想大手应该是我们的家长、老师,甚至是学校的图书管理员,他们去牵着孩子们,在儿童文学阅读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快乐。

王林 儿童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 儿童阅读推广人

将来作家都“扎堆”书店,当然这会改善现在一些地方孩子看不到书的局面,但是我担忧有些作家的作品质量还能不能保证。

以《盛世繁花》、《冰心儿童文学全集》和“纯真年华”系列为代表的这些图书,确实从质量到社会影响都是相当好的。我认为这些书畅销有这样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现在的市场从家长到学生对经典的好书、对孩子身心有益的好书怀着一种强烈渴望,虽然这种渴望是潜在的。二是因为《儿童文学》杂志和中少社的品牌,因此尽管后来也有很多出版社出版类似的典藏作品,但效果都没有中少社的好。

我还想谈谈我对当前阅读现象的认识。近两三年,因为一些质量比较好的书加上商业运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使得我们的儿童文学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大家都清楚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过去了,作家在出版社怂恿和读者欢迎的态势下,就纷纷走出去进行签售活动。这种签售活动,作家非常辛苦,也取得了很多的成绩。我担忧不多久会不会全国的作家都纷纷走出书斋,将来作家会不会用三分之一的时间写作,三门之二的时间推广营销,或者用十分之九的时间推广营销,十分之一的时间写作。将来作家都“扎堆”书店,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这会改善现在一些地方孩子看不到书的局面,是有益的一面,但是我担忧有些作家的作品质量还能不能保证。

各地的读书组织纷纷成立──读书会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里面有两部分因素,有两部分人或者有两部分心态。一种心态或者人属于志愿者和义工的性质,但同时有另外一部分人是以盈利为目的。以盈利为目的,经济利益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就会对推荐书的公平和质量产生影响。我担心那些盈利为目的的读书会以后会纷纷效仿军阀割据。比如说,我在A市,我把地盘打开了,当地的学生、当地的学校都来读我推荐的书,但是这些书都要经过我的渠道才能进来,我和出版社要进行谈判,他们必须满足我的条件。我担心发展下去,一方面会使孩子看到了书,另一方面可能使有些质量不太高的书进来,而使优秀的书进不来。阅读推广过程中我们不能说一点利益都不给人家,就让人家在这儿当义工,但是要看怎么拿捏这个分寸,让读书活动在各地健康地展开。

另外,我们的读书活动应该有一个全国性的图书推荐组织。经常家长问我们孩子应该读什么书,我们会觉得脑子里面非常庞杂,我们不知道该推荐哪一本,可能因为刚好听说某本书不错或者刚刚读过,就推荐给他们,但这是一种即兴的做法,不够科学。我们知道建立全国性的图书推荐组织操作起来有困难,但是虽然有困难,我们还是要一起来做。今天有这么多的朋友在,我再次呼吁要做这个事。我觉得这件事做起来比评奖的效果更大。以上是当前我对儿童阅读的担忧和思考。

我特别想对一些媒体把我的渴望说一说。一是当前对儿童文学的评价标准,我希望媒体评价的时候要有一个分类标准,有些作品是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评论;二是有些媒体对儿童文学的评论是非常滞后的。有些对儿童文学的评价从语言到内容几乎十年来没有变化,一提起中国的儿童文学就是“板起面孔,充满了说教,不受孩子喜欢”,其实,中国的儿童文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些人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本没读过,却肆意对中国的儿童文学进行不负责任的评价。

我希望我们媒体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现在经常是哪位评论家和作家性格比较活跃,媒体认识了他,他也认识了媒体,我们就会经常听到他的声音,我们突然感到这样一种像“混混级”的人物他的观点就成为了主流的观点,所以我特别渴望媒体经常听到不同的声音。

张之路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推广工作不是作家的事,是出版人、编辑的事。

我把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比作“一双翅膀”,这两张翅膀一起振动,儿童文学这只鸟才能飞起来。我觉得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现在是良性的,基本上发展是平衡的,在这点上必须是肯定的。

平衡之一:原创与引进儿童文学图书在市场上的比重逐渐走向平衡。前几年是《哈利·波特》《鸡皮疙瘩》占领中国少儿图书市场,现在很大一部分已经变了。我们的《盛世繁花》等等的销量都非常好。这些原创图书取得成功,也说明了它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而且我们读者的主流阅读也是良性的。从市场的占有量来分析,调查显示,前100名当中我们本土的儿童文学占了50%~60%。所以从这点上来讲发展是平衡的。

平衡之二,作家队伍是非常平衡的。老、中、青、少作家比重合理,包括一些儿童文学评论家、理论家等队伍也比较整齐。

当然,也有一些不平衡的地方。一是经典作品和时尚读物之间不平衡。从市场占有率和出书品种来看,经典作品特别少,时尚读物非常多。当然,时尚读物对于孩子的引导也是有好处的,有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但我们仍要强调主流阅读,重要性大家刚才都说了,也应该下大力量来做经典作品,并不是说光把经典给孩子就行了,而是要增加一些新的时尚的元素在里面。

二是题材的不平衡,当前儿童文学里长篇小说、长篇童话、低幼文学都非常多,但是寓言、儿童诗歌和散文,尤其是儿童影视剧的创作和出版非常薄弱。寓言和儿童诗歌由于销路不畅,因而品种很少;儿歌最近虽然被大力提倡,但出版的品种仍然有限;最惨的是儿童剧,最近几年儿童剧几乎没有。最近推出的一些像《hi可爱》《魔山》等,我和导演孟京辉谈的时候非常兴奋,我觉得他们拯救了中国儿童文学的一个品种。

三是儿童文学体裁的不平衡。大多数的作品反应的都是都市生活,反映农村生活、民族地区孩子生活的作品非常少,关注角落的就更少,比如反映流浪儿童的生活等。伟大的作品多是写苦难的,或是从不同角度看我们的社会的,所以儿童文学的空间还需要扩展。

四是作品分布市场的不平衡。现在针对0~7岁,13~18岁孩子的作品非常多,但针对7~13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图书却非常少。杨红樱的作品之所以畅销,主要是她的作品本身好,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是市场空白地带。

五是知名作家和新作家的作品出版数量不平衡。知名作家作品竞争激烈。有些新作家虽然作品写的不错,但因为知名度不够,出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难的。

怎样发挥儿童文学的平衡功能,促进平衡发展?首先在选题的整体整体结构上,出版社应该注意经典读物和时尚读物的出版比例的平衡。对于一个出版社来讲,真正的良性的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经典作品、长销书应该是底座,畅销书是塔尖。

出版社重新出版经典作品的时候,要增加时尚的包装和它的附加价值。《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美绘本),就是提升了它的附加价值。我觉得现在很多经典作品,包括国外的经典作品,是完全可以做的,就是怎么在这方面下工夫。

要解决题材上的不平衡问题以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不平衡,需要专业少儿社有一个清晰的产品线。这样对于儿童文学弱项的出版会起到作用。比如在四五年前原创作品市场就是不行,大家觉得引进版可以畅销,因为编辑要考核业绩,所以大家更多精力都在引进版上。这就需要出版社在政策上要有所倾斜,把编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最关键的我觉得还是做精品,一个工作是要做好经典读物的推广工作。我觉得所有的推广宣工作不是作家的事,是出版社的事,是出版的人、编辑的事。如果让我们的儿童文学的作家90%精力去签售,这样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创作影响太大了。另外,现在需要的是整合营销,开个会、搞场签售还不能叫营销,需要从选题、版式、定价、装帧,到铺货、宣传,有一个完整的链条,我们现在整个的儿童文学作品的推广是链上做得不够。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儿童文学是一个母体,怎么样以多种媒介进行呈现这是很重要的。有些出版社计较一些小利,不愿意推动精品作品的多媒体呈现,给改编影视、改编卡通带来很多的阻碍。

如果要改变中国儿童文学新主流的阅读趋势,我觉得出版社有好多工作要做。另外我觉得儿童文学的主流阅读需要各个方面的加盟。出版社要做,儿童文学要融入教育。这也非常重要。另外,就是我们儿童文学的评奖对儿童文学的作品影响非常大。如果教育界再加盟,可能使孩子从小受到一种美誉,孩子这种艺术鉴赏能力,对孩子的爱、美感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白冰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接力出版社总编辑

中国中等师范学院必须开设儿童文学课,要是再不开儿童文学课程,直接影响的不仅是课外阅读,还会整个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水平。

刚才白冰提到重视儿童文学文学的出版和创作,我感触比较深。我从90年起就一直在提:中国的儿童文学两头丰富,但中间年龄段却很薄弱。尤其这几年,我参与北师大社语文教材编写,觉得小学一二年级文章比较好选,三到六年级却难选出来。还有就是白冰说的体裁的问题,最近在苏州儿童剧进行了调研,据说剧本很不尽人意,质量好的不多,也和我们这些年没有很好的创作有关系。

另外,我谈谈坚持儿童文学创作的基本理念和准则。儿童文学之所以独树一帜,一是考虑到了孩子的需要,另外儿童文学就是文学,就是文学的一类。前些年听过“通俗儿童文学”的提法,我对这个始终质疑的,我是反对的。从儿童文学的基本理念就可以知道,它是以少年读者为对象的,它的功能包括很多方面,既有道德情操的熏陶,也有知识的增添,还有它的娱乐性,给孩子以快乐。所谓普及儿童文学,我认为应该是从装帧上,考虑到经济不那么富裕的地区购买力,而绝非要降低儿童文学的文学性。

推广儿童文学首先要重视师长阅读水平的提升。儿童文学必须和教育要融合,这是必然的。因为它的对象就是少年儿童,就是受教育的一代,就在学校当中。这个问题从80年代以来就有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场大辩论,好不容易把儿童文学从教育的附庸、教育的工具中分离出来,教育界要把我们作为工具我们没法反对,但是我们自己绝对不能把儿童文学作为教育的附庸的工具,要推广就要重视师长的阅读水平的提高。

长期以来教育部门对儿童文学的意义和功能可以说是不够了解的。90年代后期以来有所改观,大量的儿童文学进入语文教材,课外阅读更是丰富多了。但是,儿童文学是否真正的融入到了语文教学呢?我认为没有。前几年,我听了一堂语文课,感觉很失望,还是把儿童文学作品作为一个简单的教学工具,并没有从文学的角度,并没有从审美方面引导,这和广大的小学教师缺少儿童文学素养有密切的关系。我以为,要提升师长们的素养,教育部门必须重视,中国中等师范必须开设儿童文学课,要是再不开儿童文学课程,直接影响的不仅是课外阅读,还会整个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水平。整个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不了解儿童文学,我觉得和他们加强合作很必要。

我觉得儿童文学要推广,应该加强和媒体的合作,我参加了一些媒体儿童节目的策划,感觉有些媒体对中国的儿童文学是不了解的。我觉得这方面是可以合作,加强联络的。

此外,我希望儿童文学的评论者、研究者眼睛向下,不要一味向上。最近两三年的博士论文,实在看不懂。不要拿着儿童文学引证某些外国的心理作家的理论。我们的研究者和评论家应该是针对小读者,多研究孩子的阅读状况。一些辅导阅读作品的文字应该是针对孩子写的,不光给成人看。

张美妮 儿童文学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文学院教授

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中国儿童文学新一轮的高潮正在到来。我们中国正在从儿童文学大国走向儿童文学强国。这种从大国走向强国,在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到来的时候,我们的儿童文学能够做什么?我们的出版应该做什么?我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是:我们的素质教育到今天,我认为下一步应该呼唤文学教育。

文学教育正是我们要创造的新主流的文学阅读。我们国家的素质教育倡导了10多年了。今天到底素质教育的情况如何?恐怕结果并不像我们设想的那样乐观。我对素质教育有自己的看法:素质教育当然非常重要、非常必要,但是以前的素质教育似乎更强调形式、强调实用、强调操作,活动很多,表面很热闹,但似乎有点让人无所适从。我认为以往的素质教育里面缺少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如何使我们的学生安静下来。谈到素质,就让我想起这种词汇,如果一个人有了素质的话,应该是文质彬彬、温文而雅。我们提到素质教育的时候好象很热闹,名堂很多,但是一个真正素质好的人应该是安静的,而不是很粗俗的。我感觉到素质教育缺少重要的一环就是文学教育。我们经常讲文学是什么?文学是以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与可情可感的生动意境感染人、打动人、震撼人、影响人,是以语言的力量、情感的力量、道义的力量、审美的力量,一句话,也就是人性的力量,影响人的精神尤其是影响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我始终很奇怪,为什么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家提倡素质教育却从来没有谈过要强调文学教育。文学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今天的文学教育的时代正在到来,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的素质教育正在深化。以往素质教育方式出现了很多问题。我经常说,一个爱看童话的孩子绝对不会变坏。反过来说,很多走上犯罪道路或者有犯罪倾向的青少年,都与他长时期的沉溺于一种充满暴力的、贫庸的、低下的纸质或网络阅读有很大关系。我们今天更加要强调审美教育、文学教育。我自己的直觉告诉我,文学教育的时代正在到来。中少社推出的《儿童文学典藏》发行量这么大,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

儿童文学正在全面走进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最近有一个好消息,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本科教学当中有了儿童文学。国家级本科教育原来是没有的。儿童文学的重要性被发现。儿童文学阅读教育正在兴起。我感觉到我们对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充满着信心。我觉得新主流阅读要关注以下几点。现在的时代是整合资源的时代,整合资源非常重要,我们的出版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以前资源的整合出版,另一方面,我们整合资源的同时更要注重强调原创。倡导原创重要的是培养素质。我们认为应该加强文学教育的引导和推广。我们的推广工作者首先自己要有很好的审美、鉴赏、判断的能力。如果我们欣赏的水平平庸,我们的阅读很有限,我们怎么把美的东西介绍给读者。在今天这个信息时代要要学会终生教育。在这样的教育当中,一个父亲用农业文明的思维教育孩子是不可行的。

我们儿童文学的出版确实非常的重要。我们的宗教情怀,我们的奉献精神。最后要通过我们高雅的审美理念,通过非常好的鉴赏能力进行推广。总而言之,我感觉到我们素质教育深化正在呼唤文学教育时代的到来,文学教育必将促进新一轮的素质教育,文学教育就是我们中国儿童文学新主流阅读的发展趋向,新主流阅读应当担负的一种社会文化的担当。

王泉根 儿童文学理论家、评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作为一个老编辑,我发现我们作家队伍当中有70%~80%的作家的处女作是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后来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时候就非常知名,而那些一直坚持儿童文学创作的,在社会的影响上,在文学界的排名榜上总是靠后一点的。

我的感觉是儿童文学作家在我们国家整个社会当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我作为一个老编辑,我发现我们作家队伍当中有70%~80%的作家的处女作是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后来从事成人文学创作的时候就非常知名,而那些一直坚持儿童文学创作的,在社会的影响上,在文学界的排名榜上总是靠后一点的。我觉得这点很不平等,因为我对专业儿童作家或者终生从事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是非常崇敬的,因为他们影响着我们整个民族的未来,这些作家的地位我认为应该排在所有作家的前面。

前不久我看到有一个作家说自己的愿望,希望我写的作品不仅孩子看,而且成人也看。我看了这个作品以后也很受感动。比如说曹文轩的《草房子》我最初看的时候,因为我是做编辑的,比较重视第一感觉。第一感觉是什么?我觉得第一感觉它是一个具有经典素质的、可以长久流传的艺术品。然后才考虑到它是儿童文学作品。希望通过媒体向我们有关领导呼吁,所谓“小儿科”是民族未来。

当然主流是相对而言的,儿童文学创作也应该多元化的满足小读者的各方面的需求。当务之急我觉得应该是明确主流的地位和作用,有必要让小读者和家长们更明确主流是第一位的,是前提的,是关键的。

崔道怡 文学评论家,原《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

我们对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的评价很多是有偏见的。

我们对我国的儿童文学作品基本的评价很多是有偏见的。我个人也有一个体会,帮中少社编辑出版那套《爱心诵读》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很好的作品,我自己很感动。虽然我在儿童文学领域里做了7、8年工作,但是我自己确实像刚才张之路批评的那样,对我国儿童文学的历史根本不了解,我们儿童文学有这么好的东西,连我做了这么多年组织工作的人也不知道。

我们有时候说今天的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但是,如果我们都没有提供给他们,我们怎么知道他们喜欢流行的、时尚的,而不喜欢经典的。《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的书我自己有很多套了,我们从小就是阅读冰心的书长大的,但是看到《冰心儿童文学全集》(美绘版)之后,我自己眼睛真的擦亮了。这本书做得那么美,非常有想翻阅的冲动。那些文章我以前都看过,但是当我重新看这些书的时候,我感到这些文字既熟悉又陌生,变得特别特别美,比原来我们的感觉还要美,我觉得出版者真的是怀着一种宗教情怀对待经典的。包括它的装帧设计、图文都有非常完美的结合,所以,我觉得经典作品也需要一种匹配的包装和推广。

李东华 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论处副处长

我认为这次会议有以下几点特别突出的精神:一是充满激情。今天包括樊发稼老师、金波老师和张美妮老师在内的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研究领域的老前辈都来到了研讨会现场,言辞之间,他们对于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和发自肺腑的呼吁让我们非常感动。同时,曹文轩老师、安武林老师、白冰老师的发言也都字字恳切,激情澎湃,给我们的出版工作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益的指导和建议,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二是思想解放。能够让像在座诸位这样的儿童文学界知名人士齐聚一堂真是非常难得。在今天的会议上,大家畅所欲言,碰撞出了很多闪光的火花,这对于我国儿童文学阅读趋势的发展具有影响意义;三是观点鲜明。在这次会议上,安武林老师提出“资源整合时代的儿童文学选择”、金波老师提出的“阅读教育”理念、樊发稼老师提出的“发展儿童文学要有宗教情怀”、曹文轩老师对儿童文学文学性的探讨、张之路老师提出的“儿童文学平价标准”、白冰老师提出的“儿童文学出版平衡”等等(抱歉因时间关系不能一一列举)从不同侧面对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出版,以及儿童文学的阅读推广进行了深入分析讨论,提出了许多新鲜的概念和思路,其借鉴指导意义非常突出。

作为出版社方面来说,受众体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少儿出版肩负着更为重大的责任。出版社不光要自觉地规范引导健康有益的出版导向,还要对优秀的文化产品进行市场推广,在服务读者的同时,也要服务作者。一方面为读者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一方面为作家创造最为适宜的环境,为青少年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基于此,我们举办了这次“中国儿童文学新主流趋势探讨”研讨会,希望通过高峰层面的探讨,为我们未来出版坚定主流儿童文学提供有益指导。


2006-04-1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16:59 , Processed in 0.077198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