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例点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 06:4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例点评
王安濮
  【原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复习
  安阳市大市庄中学   李爱平

  (教室里播放着一首老歌《妈妈的吻》)
  师:哪位同学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名字叫什么?
  生:《妈妈的吻》
  师:你听着这首歌有什么感想?
  生: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岁月,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
  师:说得非常好!一首经典老歌唤起了我们对亲情的美好回忆,是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年迈古稀,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如果说家庭是生命的起点的话,那么亲情便是人生航船上的风帆。无数的文人墨客对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赞叹不已,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几位大家对亲情的呼唤,再次感悟那至真,至纯,至美的亲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2页,今天我们复习《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这三课内容,复习时采用分组形式:第一组重点复习《背影》;第二组重点复习《甜甜的泥土》;第三组重点突破《人琴俱亡》。在重点突破一课的同时,兼顾其它两课。复习时注意两个要点:第一,准确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第二: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情节或句子,下面开始复习。
(背景音乐:《真的好想你》《二泉映月》,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好!刚才同学们把课文复习了一下,老师想知道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展示课件一:我来读一读:狼藉、蹒跚、黯淡、踉跄、笃、舆、恸。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学生犹豫)现在给了你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为学校增光,为老师增光,也为你自己增光。(学生举手,指定一人回答)
  生:láng jí pán shān àn dàn liàng qiàng dǔ yú tòng。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准确不准确?
  生:(齐答)准确!
  师:好,为这位同学的勇气鼓掌!
  生:鼓掌。
  师:老师还想知道你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如何?
  展示课件:感悟・品味・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课中的哪一个情节(或哪一句话)
  仿照例句说说你的看法:
  例:我最喜欢《 》,这一课中的 情节(句子)。理由是 。
  生:我最喜欢《背影》这一课中买橘子这个情节。理由是文章在此写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
  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父子真情是通过什么描写表达出来的?儿子对父爱理解了吗?
  生:动作描写,三个动词“攀”“缩”“倾”,把父亲爬铁道时的艰难过程写了出来。正是这个背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有原先“暗笑他的迂”而改变看法顿悟父爱。
  师:你说儿子理解了父爱,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证实?
  生:“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去搀他”“再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透彻,我送你两个字“真棒”!作者在此用工笔细描的方式写爬月台的艰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而是要你用心去感悟这样做的目的,从而引发读者感悟生活,呼唤良知。
  师: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个情节中作者两次提到“流泪”,难道他在那样的场合流泪不难为情吗?两次流泪内涵一样吗?
  生:当时作者看着那个背影想得一定很多,但只用眼泪来烘托这感人的背影。是情之所至,富有感染力,第一次流泪是感动之泪,第二次流泪是惜别之泪。
  师:说得非常好!虽然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坚强,不要流泪,但再坚强的男人也有温情的一面,所以眼泪是他理解父爱,动真情的最好写照。
  师:哪位同学还想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积极举手,师指定一名第二组的学生回答)
  生:我最喜欢《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中分糖这个情节,理由是这个孩子把快乐分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幸福延伸了,爱延伸了。
  生2:我最喜欢这篇课文的结尾:抠起泥土吃的情节。理由是文章把象征母爱的糖化进泥土,其实是写母爱象土地一样广阔深厚。
  师:两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这篇文章本应是个悲剧,但作者以独特的构思,赋予故事一个喜剧性结尾,中华民族历来以大地喻母,写母爱的宽广、无私。这个结尾正好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大大提高了文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产生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谈谈对课文的理解?(指定一位第三组举手的同学)
  生:我喜欢《人琴俱亡》中“恸绝”这一情节。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个情节充分体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情义。
  师:对于同学们的发言,我只想说三个字:太棒了!可是我有时总自不量力,就想着跟那些大作家比试比试,于是我就把课文中的情节改编了一下,试试看:改后的情节与原文作比较,哪个好?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展示课件三:探究・创新。
  1、《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情形:他戴着一顶礼帽,身穿绣花丝绸棉袍,手柱文明杖,慢慢地踱到铁道边,踌躇了一会儿,回头对身边随从说:“到哪边买些橘子吧!”
  2、《甜甜的泥土》中母亲见到了儿子,把带着体温的那包糖亲手交给了儿子。
  3、《人琴俱亡》中子猷坐在子敬的灵床上取出子敬的琴弹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
  (以上内容:以开盒的方式依次出现)
  (学生思考问题,后举手回答)
  生:我认为《背影》中改过的情节不好。虽然这也是一种父爱的表达,但没有课文中的那种父爱显得真挚。
  师:为什么?找个理由说服我。
  生:因为《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非常艰难,但是他不畏艰难,亲自去买,可见他对儿子那份真情。改后的情节,父亲很富有,买几个橘子不算什么,又不是自己亲自去的,所以父爱的表达便不如原文深刻。
  师:对!逆境中才能见真情。《背影》中的父亲是在家境惨淡,祸不单行中还为儿子买橘子,其爱子这情可表日月。
  师:哪位同学谈谈对第二题的理解?
  生:改后的情节虽然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但从艺术效果上看不如原文表达的母爱深厚。
  师:也就是说文章要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不是?
  生:是,就这个意思。
  师:文章向来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正因为有遗憾,才能震撼人的心灵,文章也才能起到余音绕梁回未无穷的作用。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对第三题的看法?
  (生思考,无举手同学)
  师:(引导思考)是子猷弹一曲表悼念之情好,还是让“琴不调”,让子猷“也卒”好?理解这个问题还有个关键物存在――琴。展示课件:欧阳修在《秋色赋》中说:“草木无情,随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琴”原本是无情之物,但在文中作者却把琴写得怎样?  (有学生举手,指定回答)
  生:这样改不好:琴在文中其实是个衬托,“琴”对子敬的死,尚表示出“不调”,何况有血缘的子猷呢?他更伤心,所以子猷是由于“恸绝良久”,才“月余而卒”的,他随弟而去,远比弹一首哀曲更能表达兄弟之间浓浓的情义。
  师:说得好!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所以琴和人都随子敬而去。这份兄弟情真是感天动地,闻者垂泪,通过刚才发言,同学们对课文的探究理解很透彻。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理解的层面上,要用文本去指导写作,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在写作上的小小技巧?
  展示课件:我发现:
  选材:
  情节:
  角度:  
  师:亲情是常见的写作话题,如何使文章出现“亮点”,需要你用心感悟亲情的同时,讲究一下,写作的技巧性,下面根据提示进行总结: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定学生依次回答)
  生:选材时要真实,要选典型的事例。
  师:对,亲情每时每刻都存在你身边,但又不能事无巨细都写进去,这就要采取《背影》中运用的选材方式――截取法。
  生2:情节的发展要曲折离奇。
  师:(打断)曲折就行了离奇就不必了吧。
  生:(生笑)要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空间。
  师:遗憾和想象都能产生美。
  生3:写作角度要小,要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师:对,其实亲情并不需要用“伟大”“壮烈”等等来证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情,真实的生活中自然有真情的流露,有真情,文章就能动人。同学们,在你人生的旅途中,走过了十五六个春夏秋冬。在这五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的左右,培育着你,呵护着你,是父母,给了你无限的温暖,奋斗的力量和成功的动力。但是岁月留给他们的只是沧桑的印记。可是他们无怨无悔,依然用爱心醮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字――值!面对如此深沉的父爱,纯厚的母爱,浓浓的手足情,难道你真的无动于衷吗?如果有机会让你表达一下你对亲情的感悟,你该怎么说:
  展示课件:你说我说大家说:
  1、用一句古诗词概括今天学习的内容。
  2、运用比喻的修辞法说一句话,表达今天的主题。
  例:母爱是三月春晖,冬日暖阳。
  (学生踊跃回答)
  生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凉心在玉壶。
  生4: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生5:母爱是一盏明灯,在黑夜里给我指明方向。
  ……
  师: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看来平时积累丰富,也真正理解了亲情,理解了爱,那么就让爱永远住进每个同学的家中。下面请欣赏《让爱住我家》展示课件动画片《让爱住我家》
  师:通过这个单元的复习,我希望同学们能更深地理解亲情,同时珍惜这份人间至爱,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展示课件:再见。
  生:掌声不断。

  【点评】
  感谢文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堂精彩的课案。说句实在话,对于整个单元的复习课鲜有成功者,此堂课较好的把握了课内和课外、阅读和写作两个层面的关系,整个复习课线条流畅,重点突出,情感贯穿,互动有效,达到了理想课堂的标准:精彩而高效。
  寓复习于情感浸染。一堂课接连处理了三篇课文,其中两篇现代文,一篇古文。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作者的具体生活经历不同,但是亲情都相同的,整堂复习课创新性的以情感为切入点,把父子情、母子情和兄弟情给连缀起来了。避免以复习课充塞知识点的传统做法,使同学们又一次浸染在情感当中。我正在写一篇文章《唯美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李老师的这堂课就是唯美阅读的一种表现。他围绕亲情,把课内的知识点所蕴含的情感点给挖掘出来了,而且进行关联性的对比,使学生受到了亲情的唯美教育。学生对于文本的重点阅读,也是一种关于亲情的回味。创设了这样一种回味的氛围,那么再穿插一些阅读题设计,学生情动之时的答题,也就很轻松了。
  寓写作于情感浸染。我们的阅读个最直接功利的目的就是为写作提供范例。以往很多老师却无意把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阅读就是单纯的阅读,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读写不分家,透过写作处理阅读教学是我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可以说,教材所编选的文章都是美文,其写法借鉴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案例指导。因为写作是有形的,你在阅读环节渗入写作技法的指导,正好符合写作有形论的观点。这堂课设计的名篇改编颇有新意,虽然学生改编的还较为稚嫩,但却激发起了无穷的写作乐趣。这种乐趣坚持下来,也就提升出了一种素质。
王安濮
  【原课堂实录】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至爱亲情复习
  安阳市大市庄中学   李爱平

  (教室里播放着一首老歌《妈妈的吻》)
  师:哪位同学知道刚才播放的歌曲名字叫什么?
  生:《妈妈的吻》
  师:你听着这首歌有什么感想?
  生:让我想起了过去的岁月,想起了妈妈对我的爱。
  师:说得非常好!一首经典老歌唤起了我们对亲情的美好回忆,是啊,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年迈古稀,都离不开亲情的呵护,如果说家庭是生命的起点的话,那么亲情便是人生航船上的风帆。无数的文人墨客对这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赞叹不已,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聆听几位大家对亲情的呼唤,再次感悟那至真,至纯,至美的亲情,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92页,今天我们复习《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这三课内容,复习时采用分组形式:第一组重点复习《背影》;第二组重点复习《甜甜的泥土》;第三组重点突破《人琴俱亡》。在重点突破一课的同时,兼顾其它两课。复习时注意两个要点:第一,准确把握文中的重点字、词。第二: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亲情的情节或句子,下面开始复习。
(背景音乐:《真的好想你》《二泉映月》,师边巡视边个别指导。)
  师:好!刚才同学们把课文复习了一下,老师想知道你们掌握的怎么样了。展示课件一:我来读一读:狼藉、蹒跚、黯淡、踉跄、笃、舆、恸。
  师:哪位同学愿意读一读?(学生犹豫)现在给了你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好机会,抓住这个机会为学校增光,为老师增光,也为你自己增光。(学生举手,指定一人回答)
  生:láng jí pán shān àn dàn liàng qiàng dǔ yú tòng。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准确不准确?
  生:(齐答)准确!
  师:好,为这位同学的勇气鼓掌!
  生:鼓掌。
  师:老师还想知道你们对课文内容理解得如何?
  展示课件:感悟・品味・欣赏
  你最喜欢哪一课中的哪一个情节(或哪一句话)
  仿照例句说说你的看法:
  例:我最喜欢《 》,这一课中的 情节(句子)。理由是 。
  生:我最喜欢《背影》这一课中买橘子这个情节。理由是文章在此写出了父子之间的真情。
  师:(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父子真情是通过什么描写表达出来的?儿子对父爱理解了吗?
  生:动作描写,三个动词“攀”“缩”“倾”,把父亲爬铁道时的艰难过程写了出来。正是这个背影触动了作者的心灵。有原先“暗笑他的迂”而改变看法顿悟父爱。
  师:你说儿子理解了父爱,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证实?
  生:“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去搀他”“再找不着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透彻,我送你两个字“真棒”!作者在此用工笔细描的方式写爬月台的艰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读者的想像力,而是要你用心去感悟这样做的目的,从而引发读者感悟生活,呼唤良知。
  师:我想再问一个问题:在这个情节中作者两次提到“流泪”,难道他在那样的场合流泪不难为情吗?两次流泪内涵一样吗?
  生:当时作者看着那个背影想得一定很多,但只用眼泪来烘托这感人的背影。是情之所至,富有感染力,第一次流泪是感动之泪,第二次流泪是惜别之泪。
  师:说得非常好!虽然从小母亲就教育我们要坚强,不要流泪,但再坚强的男人也有温情的一面,所以眼泪是他理解父爱,动真情的最好写照。
  师:哪位同学还想谈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学生积极举手,师指定一名第二组的学生回答)
  生:我最喜欢《甜甜的泥土》这篇课文中分糖这个情节,理由是这个孩子把快乐分给了身边的每一个人,使幸福延伸了,爱延伸了。
  生2:我最喜欢这篇课文的结尾:抠起泥土吃的情节。理由是文章把象征母爱的糖化进泥土,其实是写母爱象土地一样广阔深厚。
  师:两位同学的发言非常精彩。这篇文章本应是个悲剧,但作者以独特的构思,赋予故事一个喜剧性结尾,中华民族历来以大地喻母,写母爱的宽广、无私。这个结尾正好把这个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不仅使读者拍案惊奇,而且富有诗情画意。大大提高了文章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产生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师:还有哪位同学愿意谈谈对课文的理解?(指定一位第三组举手的同学)
  生:我喜欢《人琴俱亡》中“恸绝”这一情节。特别是最后两句:“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这个情节充分体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深厚情义。
  师:对于同学们的发言,我只想说三个字:太棒了!可是我有时总自不量力,就想着跟那些大作家比试比试,于是我就把课文中的情节改编了一下,试试看:改后的情节与原文作比较,哪个好?说出让我信服的理由。展示课件三:探究・创新。
  1、《背影》中父亲买橘子时的情形:他戴着一顶礼帽,身穿绣花丝绸棉袍,手柱文明杖,慢慢地踱到铁道边,踌躇了一会儿,回头对身边随从说:“到哪边买些橘子吧!”
  2、《甜甜的泥土》中母亲见到了儿子,把带着体温的那包糖亲手交给了儿子。
  3、《人琴俱亡》中子猷坐在子敬的灵床上取出子敬的琴弹奏了一首哀伤的曲子。
  (以上内容:以开盒的方式依次出现)
  (学生思考问题,后举手回答)
  生:我认为《背影》中改过的情节不好。虽然这也是一种父爱的表达,但没有课文中的那种父爱显得真挚。
  师:为什么?找个理由说服我。
  生:因为《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非常艰难,但是他不畏艰难,亲自去买,可见他对儿子那份真情。改后的情节,父亲很富有,买几个橘子不算什么,又不是自己亲自去的,所以父爱的表达便不如原文深刻。
  师:对!逆境中才能见真情。《背影》中的父亲是在家境惨淡,祸不单行中还为儿子买橘子,其爱子这情可表日月。
  师:哪位同学谈谈对第二题的理解?
  生:改后的情节虽然满足了母亲的心愿,但从艺术效果上看不如原文表达的母爱深厚。
  师:也就是说文章要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的空间,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是不是?
  生:是,就这个意思。
  师:文章向来讲究曲折美,层次美,正因为有遗憾,才能震撼人的心灵,文章也才能起到余音绕梁回未无穷的作用。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对第三题的看法?
  (生思考,无举手同学)
  师:(引导思考)是子猷弹一曲表悼念之情好,还是让“琴不调”,让子猷“也卒”好?理解这个问题还有个关键物存在――琴。展示课件:欧阳修在《秋色赋》中说:“草木无情,随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琴”原本是无情之物,但在文中作者却把琴写得怎样?  (有学生举手,指定回答)
  生:这样改不好:琴在文中其实是个衬托,“琴”对子敬的死,尚表示出“不调”,何况有血缘的子猷呢?他更伤心,所以子猷是由于“恸绝良久”,才“月余而卒”的,他随弟而去,远比弹一首哀曲更能表达兄弟之间浓浓的情义。
  师:说得好!物尚且如此,人何以堪!所以琴和人都随子敬而去。这份兄弟情真是感天动地,闻者垂泪,通过刚才发言,同学们对课文的探究理解很透彻。但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理解的层面上,要用文本去指导写作,那么:你有没有发现在写作上的小小技巧?
  展示课件:我发现:
  选材:
  情节:
  角度:  
  师:亲情是常见的写作话题,如何使文章出现“亮点”,需要你用心感悟亲情的同时,讲究一下,写作的技巧性,下面根据提示进行总结:
  (学生纷纷举手,师指定学生依次回答)
  生:选材时要真实,要选典型的事例。
  师:对,亲情每时每刻都存在你身边,但又不能事无巨细都写进去,这就要采取《背影》中运用的选材方式――截取法。
  生2:情节的发展要曲折离奇。
  师:(打断)曲折就行了离奇就不必了吧。
  生:(生笑)要给读者留下一个想象空间。
  师:遗憾和想象都能产生美。
  生3:写作角度要小,要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
  师:对,其实亲情并不需要用“伟大”“壮烈”等等来证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情,真实的生活中自然有真情的流露,有真情,文章就能动人。同学们,在你人生的旅途中,走过了十五六个春夏秋冬。在这五千多个日日夜夜里,是父母,像日月一样紧紧相伴在你的左右,培育着你,呵护着你,是父母,给了你无限的温暖,奋斗的力量和成功的动力。但是岁月留给他们的只是沧桑的印记。可是他们无怨无悔,依然用爱心醮着浓浓的真情默默地为你书写着一个字――值!面对如此深沉的父爱,纯厚的母爱,浓浓的手足情,难道你真的无动于衷吗?如果有机会让你表达一下你对亲情的感悟,你该怎么说:
  展示课件:你说我说大家说:
  1、用一句古诗词概括今天学习的内容。
  2、运用比喻的修辞法说一句话,表达今天的主题。
  例:母爱是三月春晖,冬日暖阳。
  (学生踊跃回答)
  生1:“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生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生3:洛阳亲友若相问,一片凉心在玉壶。
  生4:父爱是一片汪洋的海,浓郁深远!
  生5:母爱是一盏明灯,在黑夜里给我指明方向。
  ……
  师:同学们积极性很高,看来平时积累丰富,也真正理解了亲情,理解了爱,那么就让爱永远住进每个同学的家中。下面请欣赏《让爱住我家》展示课件动画片《让爱住我家》
  师:通过这个单元的复习,我希望同学们能更深地理解亲情,同时珍惜这份人间至爱,谢谢同学们的合作!
  展示课件:再见。
  生:掌声不断。

  【点评】
  感谢文生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堂精彩的课案。说句实在话,对于整个单元的复习课鲜有成功者,此堂课较好的把握了课内和课外、阅读和写作两个层面的关系,整个复习课线条流畅,重点突出,情感贯穿,互动有效,达到了理想课堂的标准:精彩而高效。
  寓复习于情感浸染。一堂课接连处理了三篇课文,其中两篇现代文,一篇古文。时代不同,背景不同,作者的具体生活经历不同,但是亲情都相同的,整堂复习课创新性的以情感为切入点,把父子情、母子情和兄弟情给连缀起来了。避免以复习课充塞知识点的传统做法,使同学们又一次浸染在情感当中。我正在写一篇文章《唯美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而李老师的这堂课就是唯美阅读的一种表现。他围绕亲情,把课内的知识点所蕴含的情感点给挖掘出来了,而且进行关联性的对比,使学生受到了亲情的唯美教育。学生对于文本的重点阅读,也是一种关于亲情的回味。创设了这样一种回味的氛围,那么再穿插一些阅读题设计,学生情动之时的答题,也就很轻松了。
  寓写作于情感浸染。我们的阅读个最直接功利的目的就是为写作提供范例。以往很多老师却无意把阅读和写作分割开来。阅读就是单纯的阅读,写作就是单纯的写作。读写不分家,透过写作处理阅读教学是我近年来一直致力探索的一个方向。可以说,教材所编选的文章都是美文,其写法借鉴本身就是最好的写作案例指导。因为写作是有形的,你在阅读环节渗入写作技法的指导,正好符合写作有形论的观点。这堂课设计的名篇改编颇有新意,虽然学生改编的还较为稚嫩,但却激发起了无穷的写作乐趣。这种乐趣坚持下来,也就提升出了一种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34 , Processed in 0.183052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