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注细节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3 00: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注细节/赵书林
  3月3日至7日,我和学校的15名教师一起,去保定X中(初中部)观摩学习。从2006年6月,03届毕业生离校算起,已经离开课堂一年多了,但内心里对课堂的迷恋始终没有消减。作为教师,只有站在课堂里,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才是踏实的,离开了课堂的教师,如同离开水的鱼。非常珍惜这样一次走进课堂近距离了解中小学教学实践的机会,在这五天中,我先后听了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历史等学科九节课,内心里深深感叹这所学校的教师扎实的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高度的敬业精神,深深感叹于学校整体育人的教育理念。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除了对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多少少知道一点皮毛之外,对其他学科的教学完全是外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认识是很肤浅的,我所观察的更多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在这里我想把这几天在校园里观察到的一些故事呈现给大家,并谈一谈我个人的一点感想。
  一、老师,你慢慢来……
  3月4日上午,听了两个老师的课。看得出,这两个老师的专业知识都很扎实,对这堂课也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这两个老师都没有很好的把握自己的教学节奏。我只有保持神经高度紧张,才能跟上授课教师的语言节奏,稍一留神就不知道老师讲到哪部分教学内容了。我作为一个有十几年思想政治课教学经历的老师尚且如此,就可以想象那些学生了。很多学生只是低着头看着课本或者习题,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寥寥几个学生的应和。其中有一节课主要是讲解习题,一节课40分钟的时间她讲解的习题我估计不少于20道,但学生真正领会的并不多,我小声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学生,“老师讲到哪道题了?”这个孩子不好意思地摇摇头,“我也不知道。”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好比两个人跳交谊舞。教师的教学节奏只有和学生的学习节奏相吻合,才能使学生能够深入的领会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对于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需要经历一个接受、认知、思考、回味的过程,为这个过程提供充裕的时间保证,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深入领会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考虑如何“完成教学任务”,而应该更多的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领会了这些内容。教师与学生相比,无论从专业知识还是从抽象思维能力等方面都比学生成熟的多,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习节奏,就容易出现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谈到:“在学习新教材的过程当中,教师就应当看出和想像出学生的脑力劳动是怎样进行的,学生是怎样感知教师叙述和讲解的东西的,以及他们在认识的道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在一些课上,教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想里,而看不到学生是怎样感知他的讲述的。表面上看来一切都很顺利,学生在听讲,在思考,然而到了这节课结束时才发现,只有几个最有才能的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有一点似懂非懂的观念,而班上的大多数学生却毫无所得。”所以,我在课下给这个老师一个建议,今后是否可以把教学节奏稍微放慢一些,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领会课程内容。教学其实是从容的艺术,教师只有保持一个从容的心态,从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出发来调控教学的节奏,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别急,慢慢来。
  二、把我的手,抚在你的肩上
  这是初中二年级的一节历史课,课的主题是《土地革命》。上课的老师是一个朴实的青年女教师,20多岁的年纪,胖乎乎的可爱。实话说,这个老师从课程内容的把握和教学过程的设计,都还有很大的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是我还是要说这是一节让我开心的课。这种开心是因为我在课堂上观察到的一个细节。在课堂观察时我比较注意观察课堂中的各种细节,我也常常从一些不起眼的细节来感受这节课。细节往往具有随机性和当下性,是教师事先无法预见,设计不出来的,它往往更真切更直观的反映教师的教学素养。在这节课上,老师走下讲台,边走边讲,走到一个学生身边,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回答完毕以后,老师把自己的手轻轻抚在学生肩膀上,微笑着,轻轻说了一声,“不错,坐下。”
  我坐在教室后面,也微微的笑了。我看到了这个教室里流淌着一些如水一样温柔的东西,我看到了一颗温柔的心。夏D尊老先生说过,教师的爱心就好比池塘的水,教育如果没有爱,就仿佛池塘里没有了水,不管你把这池塘挖成方形还是圆形,终逃不过一个虚空。在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相交以利,在教育日渐功利化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的时候,是否应该关注师爱,关注教师给予学生的那种自然的、质朴的爱。只是淡然的一笑,花就开了。
  三、母亲额头的皱纹
  这是初中二年级的一节语文课,课的内容是作文课《珍藏的记忆》。年轻美丽的女教师在教室门口的时候笑容还是灿烂的,待走上讲台,笑容顿时僵了。她歪着头,双手紧插在裤子的兜里,怎么看怎么不自在。学生也是这样,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压抑凝滞的气息。是十几个听课老师的到来打破了往昔的平和宁静,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涌起一种犯罪感。教师的的课堂观察是否应该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上:他不是作为一个入侵者而是作为普通的学习者融入课堂里,他是如此轻微,以至于师生都忽略了他的存在。
  在这节课中,教师设置了写作训练环节:教师给出四个短句,学生进行扩写训练。这四个句子的大意是:望着母亲额头的皱纹……望着父亲暴雨佝偻的身躯……看着父亲那双粗大的手掌……凝视着母亲灯光下慈祥的笑意……
  看着这四个句子,我想,这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们是否曾经看过父亲“暴雨中佝偻的身躯”,他们三十七八岁的母亲,脸上用的是什么化妆品,额头是否真的有皱纹?这些句子是否真实传达了他们父母真实的生存状态,是否真的激发了孩子对父母的愧疚和感恩?如果没有,这样的写作训练是否就变成了一种脱离真实情感体验的语言训练?语言是交往的工具情感的载体,如果脱离了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样的写作训练是不是就变成了空洞虚伪的辞藻堆积?
  四、字典哪里去了?
  还是在这节语文课上。教师在板书时把“脉络分明”写成了“脉胳分明”。教室里没有一个同学给老师指出来,不知道是他们都没有察觉到,还是为了维护老师的面子。是“络”还是“胳”,难道是我记错了?我想找一本字典查一查,小声问旁边的一个女孩子,“能用用你的字典吗”,女生摇摇头,“我没有字典。”。我观察了其他同学的课桌,也没有发现一本字典。
  在英语学习中,老师一般都要求学生要在手头准备一个英语辞典,遇到不知道的单词随时查一查。语文学习也同样让学生准备一个汉语字典,同学在遇到不懂的字词随时查一查。字(词)典是语言学习中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没有汉语字典,学生就难以在规范用字和用词这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遗憾的是,字典似乎离我们的学生越来越远,养成随手查字典的习惯的学生越来越少。当老师和学生都一起“脉胳分明”的时候,不知道这是教师的尴尬,还是母语的尴尬。
  五、你“讨论”了吗?
  在这几节课上,很多老师在教学时都设置了“小组讨论”环节。“我看同学们有些紧张,我们小组讨论一下吧。”,于是,前后桌之间,每四人一组就开始了“小组讨论”,三两分钟以后,老师说,“好,我们就讨论到这里吧。哪位同学说一说。”
  这样的“小组讨论”是否有实效?什么时候需要设计“小组讨论”环节,如何进行“小组讨论”?
  首先要避免“为了讨论而讨论”的倾向。在设置小组讨论环节时,教师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一般来说,小组讨论适宜于下列三种情况:
  兴奋点: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讨论的热情,能够通过讨论达到交流与分享的目的;
  重点:这个话题是这节课的中枢,是学生理解本节课内容的重要关节点。通过小组讨论使学生对所要讨论的主题有深入了解,可以有效的促进整堂课的顺利展开;
  难点:对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可以完成的教学任务,就不必通过小组讨论来完成;对于难度较大,依靠学生个体难以完成,需要依靠学生的合作学习来完成的,适宜于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不是象老师在讲台上说一句“我们前后桌讨论讨论吧”这么简单。要使小组讨论有实效,老师需要注意这样几点:
  [1]小组讨论要有充裕的时间保证。一次小组讨论需要用多长时间?这个要依据具体的话题和学生情况而定,但是三两分钟完成一次“小组讨论”显然是不正常的。
  [2]小组讨论要有主题分解。要避免出现小组讨论中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展开话题,使小组讨论变成“发呆会”或者“聊天会”。教师可以对小组讨论的话题做适当分解,分解为若干小问题,给小组讨论找到一个适当的切入点。
  [3]小组讨论要有分工,有小组长、记录员等基本角色的分工,注意不同性别、兴趣爱好、学习成绩等方面的搭配。
  六、不要在黑板上打“X”
  这是初中二年级数学的一节练习课。教师列出了两道习题,让两个同学到讲堂上演算。不一会儿,两个同学都做完了。其中,一个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在上面打了个√;另一个同学在习题的最后一步算错了,老师在上面打了个X。
  下午,又听了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上,老师也叫上了两个同学分别演算一道习题。一个同学做对了,老师在上面打了√;另一个学生做错了,老师轻轻说了一句,“没有关系。”做了讲解以后,老师把错误答案改了过来。过了一会儿,老师又提问了那个同学一个问题,这次,这个同学做对了。
  教师评价包含在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教师评价既有矫正功能也具有激励功能,切忌挫伤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在全班同学面前做错了题已经是很没面子的事了,老师又在黑板上给自己做的题打一个大大的X,学生内心的挫败感是很沉重的。第一个老师显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而第二老师就做得很有分寸。他没有在黑板上打X,而是轻轻的一句“没有关系”,给学生以安慰和激励。难得的是,老师还有意识的再给这个学生一个机会,让这个学生用自己的成功来弥补刚才的挫败感。这个老师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七、批评可以是甜的
  周五的中午,吃罢午饭,我们要离开这个学校了。在这个时候,学校的一个领导给我上了一节课。
  有三个男生走过来,每个人手里拿着一根冰棍。这时候学校的初三年级主任把他们叫住了。我站在一边,想听听这个领导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但是我始终没有听清老师在说什么,只见这个老师一直是微笑着,轻声细语地说着什么。三个男生低着头,显得很羞惭。
  当时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批评,可以是甜的。批评教育学生可以有多种形式,有声色俱厉式的,也有和风细雨式的。对学生指着鼻子一痛臭骂,然后是做检讨写检查,让学生内心深处闹革命,这样的效果怎样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自尊心,即使在他们做错的时候,也希望老师能够以平等、关爱的态度对待自己,简单粗暴的对待学生的错误,只能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教师和学生的关系走向对立。其实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明辨是非的能力,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不难,很多时候只需要老师轻轻的提醒一下而已。这时候,劝戒比惩戒更具有教育意义。一个真心的尊重学生、爱学生的老师,即使在学生做错事的时候,也面带真诚的微笑对待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4 20:22 , Processed in 0.09114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