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过程中可以顺水推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4 20:2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过程中可以顺水推舟    文◎遇见卢安克
    期末考试后,还没到放假日期,学校要求讲一周新课。周四早读,我原本计划把前一天没分析完的期末考试卷子继续讲完。走进教室,听到学生们都在大声朗读《木兰诗》,读得很起劲儿,全班步调几乎一致,又因为不太熟,拉长声音,听起来像是童声合唱。看着他们一个个热情高涨的样子,我不忍心打断,站在教室前静静地听他们的朗读。那抑扬、洪亮的声音竟让我有些感动!无须老师的布置与安排,没有学习任务的压力,完全凭着自己的喜好,兴致勃勃地陶醉于朗读的快乐中,难道这不是更好的学习方式么?我决定放弃自己的计划,成全他们,这个早读就读《木兰诗》。
    或许,学生们已经注意到我在等他们,读完一遍后,渐渐停了下来。我问他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这篇课文(之前,学的是一单元的《伤仲永》,《木兰诗》是二单元的),他们笑着回答我说:“喜欢这篇课文!”我说:“看出来了,怨不得读得那么卖力气!”我又问他们:“既然喜欢,你从中读出什么来了?”
    学生杰:“我读出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替父从军的女英雄的故事。她很勇敢!”
    学生林:“我还读出花木兰英勇善战,不贪名利。”
    学生雨欣:“我从文中知道花木兰不仅有男儿的志向,更是一个孝顺父母、有儿女柔情的好女子!”
    学生安琪:“我看出花木兰生活的年代很不和平,战争很多。”
    说到这里,大家顿时安静下来,似乎在思考,也可能是在对前面同学的回答表示认同。我顺势问了一下:“花木兰为什么要替父从军?”
    学生中立刻有人抢答:“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既然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是否可以不去从军呢?”
    学生哲想了想说:不行啊,“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不去,她父亲就得去,木兰很孝顺,所以他要替父从军。”我对哲肯定的点了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木兰替父从军除了为尽孝道,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这个问题显然更深入了些,我建议学生继续朗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接下来,我先让学生分段轮读,纠正错误读音和朗读节奏,指导语调;然后再分组读,评议朗读并讨论刚才提出的问题。
    大约十分钟后,学生们不仅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认识到木兰从军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保家卫国,热爱和平。
    到下课时,有几个学生告诉我,差不多能背诵整篇课文了。
    二十多分钟的早读时间,学生们在热情洋溢的气氛中,很有效地自学了《木兰诗》,剩下的需要老师讲解的地方已经很少。
    这个早读的学习经验,让我联想到心理治疗中的跟从原则。在心理治疗中,咨询师通过很好的共情,跟从求助者对自己内心的探索、认识和需要,可以帮助他找到潜藏于内在的积极动力,进而实现有效的自我疗愈。这个原则在教学的过程也是适用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对自我认识的探索。这个早读,他们乘着《伤仲永》的学习,对古文产生了兴趣,自己做主选择了《木兰诗》来朗读,兴致所在,必然会读得书声琅琅、入情入理。身为教师,更大程度的理解学生,跟从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去引导和启发,也定然能够激起学生对课文的更大兴趣和更深入的探索,由此,教学过程便成为快乐、省力的顺水推舟,师生融融,何乐不为?试想,假如我坚持己见,打断学生的朗读,继续讲卷子,这个早读又会怎样?打开自己的心,更多地接纳外界环境传达给我们的积极信息,应时乘机,将自己巧妙地融合到大环境之中,乘物游心,鱼水两悦,岂不快哉~
    另一感悟:教,要让步于学。学生自己对文本的解读,才是阅读的真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22:06 , Processed in 0.104554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