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和文本对话必须是朗读吗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55: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和文本对话必须是朗读吗
韩素静
不可否认,前几年我们的语文教学走了一段弯路:凡成功的课一定花样百出,凡受到赞誉的课一定花样翻新。这样的课堂,教师的主要精力用在设计上,学生的主要精力用在表演花样上,一节课下来,教师最大的收获是导演成功,学生最大的收获是表演成功,语文课成了名副其实的表演课。
新课程实施以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等。学习了这些,大家都认识到了原来的错误,于是力争改过,语文教学开始逐渐回归:阅读课不再注重表演,而是强调和文本对话。于是,一线教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和文本对话”的课堂必须有琅琅的读书声,一堂好课的标准之一就是“书声琅琅”。但是,近段,当我听了一位老师执教《心声》后,我不禁对此产生了疑问。
《心声》是著名女作家黄蓓佳的一篇小说,全文大约有4000多字,54个自然段。上课伊始,老师让学生带着以下三个任务大声读书,三个任务分别时:给文章标出自然段;标画出生字词;读完全文后,用一句话概括。且不说三个任务是否合适,就只大声读书一项,按照中学生默读的速度——每分钟500字,默读一遍至少需要8分钟,而朗读一遍最少需要15分钟。此时,我想问:朗读是学生接触文本的最好方式吗?
事实证明,当学生读到第12分钟时,老师就有些着急,击掌中止了仍在大声读书的学生,问:“大家是否读完了”,然后开始处理字词和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其实,当时学生明明没有读完,因为读书的声音还依然洪亮。但是,当老师这样问时,他们只有知趣地回答读完了。此时,我想问:这12分钟的朗读,是有效朗读吗?
要想探讨这样的朗读是否有效朗读问题,我们首先要问这样的课文有出声朗读的必要吗?不知您是否还记得自己的求学阶段,开学之初发新课本时,我们最期待先发语文课本,因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很有趣,发下来我们可以先睹为快。这其中,小说理所当然最受欢迎,一个晚上语文课本就能被我们囫囵吞枣地翻一遍。尽管时间在变,尽管年代在变,但学生这个兴趣没变,拿到课本,他们已经把有趣的文章读了N遍,已经读过N遍的课文,还有必要让学生再大声朗读一遍吗?这样的朗读只用来处理生字词会是高效的吗?
也许你会说:“很多语文名师执教时都是以读代讲,我怎么就不能运用呢?我这不是体现语文新课标里的让学生走进文本吗?”是的,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言语感知活动,诵读是感悟语言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好多名师也是以读代讲,整节课通过层层深入的朗读指导让学生了解背景、了解情感、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但是,所有的文章名师都是这样处理的吗?4000多字的文章,在学生已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出声朗读一遍,而老师却没有任何引导,这样的朗读会是高效吗?标注文段、寻找生字词、用一句话概括,这三个问题必须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完成吗?这样的朗读,除了书声琅琅,学生真正的收获又有多少呢?
尽管“书声琅琅”是语文课成功的标志,但绝对不是唯一标志,读书的形式很多,学生和文本对话不只是出声朗读这一种方式。语文课堂应当读则读,不当读则不读,课堂追求的是高效,而不仅仅是“书声琅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16 , Processed in 0.16885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