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读《做最好的家长》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2: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读《做最好的家长》        文|  党玲芬
我是个教龄十六年的小学老师,但做为家长,也不过仅仅是个幼儿园的大班生。曾经在众多的家庭教育书籍里如饥似渴地涉猎,用那些令人生羡的教子成才的模式,把女儿放在其中,一条条罗列,一点点实施,愈加发现,自己的孩子总是那么不尽人意,自己面对孩子的时候充满了指责与埋怨,脾气逐渐变得急躁,孩子的自信心也逐渐丧失。我知道这些书里的太多可操作性的方法把我带进了教子的误区,机械地照搬,横向地对比,使得自己和孩子充满了挫败感。我极力想摆不脱这样的藩篱,于是,所有的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被我束之高阁,其中也包括这本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家长》,直至在我读了他的《爱心与教育》、《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等书,了解了他的教育理念后,才郑重地从书架上取下了它。
与往日的阅读不同,这本书我是从后记开始读的。一本书,作者从心底深处要表达某种愿望,只有在经历了创作的艰辛与日益的反思之后,才会得以澄清与沉淀。摒弃一切媒介的宣传与推崇,我想静静地驻足,理性地追问自己,究竟想从这本书里汲取些什么。“这本记录我和女儿共同成长的书,记录了许多我和女儿共同的故事。它的意义绝不仅仅止于‘家教’,它首先属于成长,属于生命。这样的成长是快乐的,这样的生命是和谐的。”我相信这每一个字的真诚,仅仅在《附录》里,我静静地呆了一个晚上——《李晴雁问答录》中,我读到了一个独立的女儿,学习的独立,情感的独立,认知的独立,这种独立又怎能与家教毫无关系呢?《给女儿的心》中,我读到了一个真实的父亲,爱的真实,理性的真实,民主的真实,尊重的真实,我知道自己默默流下的泪水不仅仅是感动,而是镜照自己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评介》,这不是一篇无心的摘录,都说李镇西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民主教育是他的教育理念核心,有科学教育的理念为支撑,这应该是任何教育的重中之重吧。
三百多页厚厚的手记,几十页的阅读使得自己耳清目明。在阅读正文之前,我提笔在书的扉页写下:“李镇西是一个老师,同时又是一个家长,并且深谙教育心理学,读这本书,学习的是教育理念,而非速成之法。”二十篇手记读下来,我似乎行走在一段十八年的生命成长的路程。她的确是个很普通的女孩子,智力平平,不具备挑战奥赛之类的能力,也没有其他的天赋,和我们身边的孩子一样,千千万万普通孩子中的一个,都会有成长的苦恼与挫折,而她的幸运却是拥有着一个可以和她共同克服成长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的父亲。十八年,父亲从年轻到中年,从乐山到成都,从石室到苏州,几经迁徙,却始终如一,坚守生命的成长,理性而智慧的引领。女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初中到高中,从呀呀学语到亭亭玉立的大学生,善良勤奋坚强一直是自己成长的准则。
读完全书,走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走在一幕幕争吵与对峙中,走在一封封真诚的书信中,走在这一段长长的十八年的岁月中,感受着成长带来的冲击,镜照,思考,镜照,思考。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李镇西老师会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尽可能从人格上成为孩子的榜样,以无声的形象去感染孩子的心灵,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将不会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私产”,而将孩子看成是祖国的未来,这样,他对孩子的期待就不仅仅是“出人头地”,而是用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的要求来设计孩子的成长和孩子的明天,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以教育者的眼光(而不仅仅是父母的眼光)去打量关注孩子,细心研究孩子每一天细小的变化,并和孩子一道成长,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他会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之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的“我”.......自问,自己是否是个教育者的家长?何种程度的好,才算是最好的家长?我们与李镇西老师的不同在哪里?
“让女儿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和女儿一起快乐成长!”这是李镇西老师坚定不移的家庭教育理念、什么是快乐?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无边海洋;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目标是努力的方向,践行才是实现目标的途径。比如女儿刚出生,和许多的年轻父母一样,对孩子有着无尽的期待,但他希望孩子能够做一个善良的人,无论以后孩子能够成为什么,她都能凭着自己的善良赢得自己的幸福人生。比如女儿小学成绩平平,但他一直非常注意保护孩子的快乐感,并且坚定不移地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学习的快乐感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比如给失败的女儿以奖励,不是鼓励她失败的结果,而是对她真诚热情为班集体奉献的精神表示赞赏,因为这种精神,也是孩子今后人生幸福的源泉之一。比如培养女儿坚强的意志,使她在长达六年的中学生活中,凭着坚强的意志战胜自己,走进中考,走进高考......李镇西老师在《写给十八岁的晴雁》的信中说:“你进大学后,有两件事让爸爸很感动,一是你选择的“青年志愿者社团”,二是你将在大一大二利用双休日学法语,善良和勤奋是你最宝贵的品格,爸爸希望你永远保持这两种品格。”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又是否为着这样的目标,相信岁月,一天天,在点点滴滴中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李镇西老师是个极其细腻的男人,无论读他的《爱心与教育》,还是《做最好的老师》,都会有落泪的冲动,为这个男人发自内心的真诚的爱。然而,教育,只有爱远远不够。在长达十八年的手记中,字里行间透露着的父爱自不必多说,更让人深思的却是泪水流过后的理性。理性的面对女儿的成功和失败,理性的面对孩子的任性和牢骚,理性的面对孩子青春期需要遭遇到的种种,理性的面对考砸后的女儿,理性的面对女儿不尊重母亲的表现......女儿小升初得到糟糕的成绩,李镇西善于寻找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整理自己的文字出一本自己的书,放大了孩子的光荣与自豪感,高中女儿读重点班,因为严重的自卑,心理上形成了巨大的压力的时候,他理性的和孩子沟通,分析自我的优势,并提出建议,善于自己和自己比,同时多方寻找教育资源,是女儿顺利走出自卑阴影,逐渐变得坚强。到高考临近,在家长最容易丢失自我、严重焦虑的时候,他理性地为孩子减压,给她松绑,和孩子谈心,给予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并且教育孩子不要在竞争中丢失童心,使得孩子顺利走过高考。当家长角色定位准确,理性的教育充满其中的时候,理性的爱变成了深思熟虑的引领,变成了不经意的表扬,变成了轻松活泼的笑声,变成了信手拈来的教育契机,如此,教育便悄无声息不露痕迹,民主的气氛自然而然遍布其中。而我们呢?每日诉说着对孩子的爱,这爱却缺乏思考,高要求严要求,不切实际不近人情,一时宽容有加,一时又苛刻不已,率性而为,不讲科学,家里缺乏的是理性民主的氛围,不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或者不符合孩子自身发展的教育,怎能成为好的教育?
李镇西老师和女儿晴雁小学三年级时制定的《晴雁学习生活常规》,这是他和女儿一起商量制定的,并且真正的坚持了下来,没有被孩子的软磨硬缠所击倒,也没有被各种干扰而破坏制定计划的初衷,他始终坚持下来,一朵小红花或者月末一本书一张碟,打造一种习惯一种精神。比如洗碗,刚开始的时候,连她的母亲都有些心疼她,说看见小晴雁围上围裙在厨房里洗碗,好像家里请了个小保姆,但我坚持要她洗,我觉得这是一种品质的养成,而且要她坚持下去,就这样,一直坚持到了高中毕业,连高考那几天晚饭后的碗也是她洗的。现在上大学,她周末晚上回家,也是洗全家人的碗。这篇手记我读了很多遍,也想了很多,不是想要模仿里面的条条规则,而是想起了自己的女儿,和晴雁一样普通的小女孩,之前因为身上出现了很多的坏习惯,诸如做事拖拉,没有时间观念,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小毛病,让我烦躁不安,经常严厉斥责,最后女儿委屈哭泣,自己也疲惫不堪。读这篇手记,我顿时醒悟,其实孩子并没有错,孩子的良好习惯养成是需要一定阶段的规则来约束的,并且更需要家孩子家长的持之以恒。但是一个规则的制定简单,实行过程中是需要双方的遵守与互相鼓励,并且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使之成为习惯。我想明白之后,决定和孩子一起制定自己学习计划,并给孩子读了这篇手记,孩子也觉得这样对自己的学习生活有好处,制定计划后,我以身作则,改掉自己多年积累的生活习气,和孩子一起按计划做事,期间有艰辛,也有想放弃,但最终坚持下来,也的确看到了彼此的进步。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感慨万千。因为我回首女儿成长足迹的时候,也看到我由一个不会做父亲的小伙子成长为一个还算受女儿认可的好父亲的经历。我们都在共同地完成着一门永无止境的功课:学会做人。”李镇西老师自序的这段话,每次读都不禁泪水滑落,做最好的家长,便是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教育者,学习用教育者的眼光打量关注孩子,赋予孩子理性的爱,尊重孩子,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同时,自己也得到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10:44 , Processed in 0.07742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