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楼主: jssh36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1#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11:06 | 只看该作者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七:重视自主管理背后的意义


    班会,是学生的舞台

用一次评价部落的班会课实录,来说明学生能力的表现。

这是他们的舞台。在这里,他们尽情挥洒。我感受到的,是魅力,是个性张扬,是激情彭湃,是一种难以言说、妙不可言的境界。

班会,我来到教室。班长杨鸿轩已经站在讲台上,见我的到来,班会随即开始。

大家安静,现在我们开始进行第二轮值日总结。上周我说过,这一轮我们增加一些环节,一是在上周值日部长总结的基础上增加回答问题的内容,二是新部长演说施政要求有对全班同学的承诺。下面请上周部长孔伊斐上来总结,有请孔伊斐,大家欢迎!掌声中孔伊斐走上台。

大家好!上周,我们是无迟到班级,早读优秀班级,眼操优秀班级,周五大扫除受学校表扬的班级。我特别提出的是,上周大扫除,是由几个违规的被罚扫的同学扫的,但他们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得到了学校的认同。在这里,我要向他们表示感谢,感谢他们知错能改,认真接受处罚,完美地完成了大扫除任务!(响起了掌声)其次,我要感谢部落的同学的齐心协力、任劳任怨,对我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是你们让我们部落完成了值日工作,大家辛苦了!(掌声)

当然,我们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中午静校,大声喧哗,以至于挨了批评。虽然中午我不在学校,但主要是因为我没有重视,以至于让我们班蒙羞。在这里,我向全体同学和老师表示深深的歉意!(鞠躬)(持久的掌声)孔伊斐讲完,正准备走下去的时候,被班长叫住,让她继续留在讲台上接受提问。

首先是班长杨鸿轩提问:“你们部落在实现承诺的过程中,最难做的是什么?”

上周我们组的承诺是,课前保持安静,做好课前准备。从实际情况来看,整体上还是不错,全体同学很配合我们部落的工作,一周只有一次有老师提出批评,这比以前进步多了。至于最难做的,我认为是个别的同学不理我的吆喝!我以后要再大胆一些。

“你们给下一任值日部长的建议是什么?”

关于卫生,要注意电视的背面和屏幕,还有走廊的窗台,因为检查人员随意地根据自己的心情和爱好用手去触摸那些隐秘的不被人注意的地方。另外,建议下一任部落中午静校要引起注意,作为我们班的同学,不能因为我们过于随意而影响班级的荣誉,预祝下周林笛部落取得好成绩。(掌声)

接着,班长宣布下任值日部落部长林笛进行施政演讲和承诺。

……

有人问:“你们组敢承诺下周得流动红旗吗?”

林笛的回答是:“得流动红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

全班民主投票,罗玛部落分数最高,获得第一名,为此大家起哄让部长罗玛发表感言。

我不能把我们班比作险峻的高山,因为它给我的感觉那么亲切。我又不能把它比作连绵的山峦,因为我们的确有39个尖峰(班级共39人)。那我该怎么形容她呢?

我无法像爱父母那样爱我们班,是因为父母总是付出的比我们多,而我却更想为班级做点什么。我也无法像爱未来的恋人那般爱我们班,因为恋人只能爱一个,而我却要爱39个。那我又该怎么爱我们班呢?

如果你是我们班的一座雄峰,你会不会和我一样,对班级爱得如此深沉呢?

如果你不是我们班的,那么你会跟我一样向往这里幸福的生活吗?

(掌声地动山摇)

班长杨鸿轩继续点评:我们班的部长做得很好,认真负责,把班里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部落同学配合默契有凝聚力,我作为班长,我为你们骄傲和自豪,祝贺罗玛部落的胜出!(掌声)但是我想说,其他部落表现也非常精彩,希望下任部长,吸取经验,继续努力,谢谢大家!接着获胜部落在教室合影留恋,部长居中手捧流动红旗,部员团团围住,满脸灿烂。

引导,是教师教育的艺术

学生自主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看似轻松,实则负重。

河南一教师看完我的《班主任突围》,也试图在班集体中实行自主管理,遗憾的是,学生并不如书中写的那么积极和热情,有些还是应付,有些甚至还直接拒绝。为何同样实行自主管理,结果大相径庭?

究其原因,不外乎下面几种:

一是集体没有吸引力,集体的魅力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需要班主任下功夫经营和创造。二是班主任的号召力不够,对班主任的做法并不买帐。这一点可能还需班主任自我总结和反省。三是积极性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营造这一活动的时候过于随意和简单。四是对部落的评价很重要,付出以后有回报,有反馈,全班都认同,部长就有了成就感。五是班主任的幕后工作要做好,指导到位,暗中策划和付出,功劳是学生的,失败是教师的,要有担当精神和胸怀。

基于此,在进行自主管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上述情况,尽可能的做好自己,为自主管理铺路搭桥,扫清障碍,穿针引线,做好后勤服务。

许多事情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就差一点点火候,差一步,便不到位,不到位,便变成夹生饭。布置和动员效果不一样,动员和渲染激励不一样,激励和震撼效果相去甚远,倘能既晓之以理还能动之以情,设身处地地为学生想,帮助他们做一件对他们有力且很有创意的事情,则效果更佳。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道理便是如此简单。

学校要进行全国示范性高中评估,我是这样布置的:“同学们,这段时间,大家表现很优秀,我为你们出色的表现深感自豪。你们的母校,我们一起生活了几年的地方,近段时间碰上了一件百年难得一遇的喜事,那就是学校要进行全国的示范性高中的评估,如果通过了,这是我们全校师生的大喜事,将来你们离开母校的时候,你就可以骄傲的向你的同伴说,我的母校是全国性示范性高中。

过几天,一批专家学者,要莅临我们美丽的家园,他们是我们的尊贵的客人,我们要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给我们的客人看。希望大家在这次活动中好好表现,用我们的实力说话,向专家们一展我们育才人的风采!”结果全班同学用心用热情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特别是我的语文评估课堂,学生配合得天衣无缝,像真的一样。

自主,背后的意义才是教育

自主管理,不仅仅是班级纪律的维持,日常生活的监督,自主管理的背后隐含的意义,远远大于班级管理本身的价值。

热情是可以激发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准备,只要你有很好的切入点。大家在完成自主管理的创意的一周时间内,班级里弥漫的是这方面的讨论的气氛,相互求证彼此辩难,谁也不让谁。有些同学在家里向父母进行相关的质疑,进行多方面的讨论,有个学生回家,居然把人力资源部经理的母亲给难住了,认为没有经济的杠杆,很难操作。

在自主管理的过程中,部长采取奖励机制,采取规避的策略,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热情,令人感慨。这种部落制的同学关系,和干群干系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不可同日而语。部落成员之间的那种朋友式的互相帮助,自然和谐的氛围,无疑是热情被激发的结果。

部长们总结时的慷慨激昂,创意无限,无不是激情洋溢的结果,同学们即便是观众,那种配合那种专注那种开怀的笑声,经久不息的掌声,只有热情才能做完美的诠释。

风景是可以欣赏的。热情背后的可贵之处,几乎每位部长在总结的时候,不忘彰显优秀,即便是处罚的迟到的只要有进步就表扬,多看优点强化优点,优点聚集的地方,优点被反复强化的地方,正气为之升华。教师看到的也许只是某个结果,而和同学们一起生活的部长班长看到的是事件的过程,他们的表扬具体生动鲜活,有鼻子有眼睛,生动感人。当班级群像都得到相应的认同,都在集体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在集体中有自己的尊严和话语权,这样的集体团队就形成了。部长班长的正面彰显引起感情的波澜,内化存储,多了久了,就会反馈,正面能量的反馈,会相互支撑,助长班级的主体舆论,这有如回声,正面的能量越大,回音也就越大,负面的回声越小,回音也就越小直至消失。

胸襟是可以开阔的。班长和各位部长的总结,眼里更多的是部落成员,看到是他们的辛劳他们的付出,很少谈及自己如何吃苦耐劳,如何承担不公平的责任,哪里有没完成的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根本没有时间和机会来计较这是谁的,当晚来的表示歉意或者一个委婉的微笑,部长回报一个眼神,拍拍他部落成员的肩膀,一声没事,事某某帮你干的,下次记得就结束了,因为他们是自己吸收进来的朋友,朋友之间的默契远比干群关系融洽。

自信是可以培养的。郭灵璐参加武汉大学自主招生,进入面试,回来第一件事便是感谢班级感谢老师,曾经给个她锻炼的机会,她在部长任职期间,进行上任演说,部落总结,并作为学习部落的部长,主持过关于学习习惯的主题班会,这是她高中第一次在班级中公开亮相,这个过程的艰辛和突破,得益于部长这个身份,这必须要协调各种关系,必须要上台讲话谈说,要进行适当的点评,这个过程的超越,为她以后参加自主招生的面试,奠定了基础。记得她第一次讲话,有些慌张,甚至语无伦次,有时候自顾自的笑将起来,班级不但没有起哄嘲笑喝倒彩的声音,反而用掌声支持她鼓励她。她感谢全班同学,是同学们和班集体让她逐步成长起来。  

关系是可以和谐的。部长的总结,开始的时候是需要指导的,告诉他怎样总结效果也许更好,多关注正面的群像,甚至他的稿子,我都亲自过目,提出修改意见,结果他的总结效果相当精彩。榜样树立起来后,后面的总结就跟着来,加上他们自己的创意,自己的智慧和思考,在张扬正气的前提下,精彩纷呈,花样百出。可贵的是,他们居然这样评价一个同学不是很理想的行为。个别同学做得不是很理想,但和他过去比较已经是一大进步,我们希望他继续发扬,给点掌声如何?结果掌声响起来,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他居然站起来,满脸尴尬,抱拳表示歉意,他这一举动,激发了全班同学的热情,掌声越加热烈,气氛欢愉而不失友好。

幸福的感觉是自己创造的。当同学心中有他人的时候,当集体心中有同学的时候,当同学心中有集体的时候,彼此关爱彼此呵护彼此尊重,这样的同学一定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当同学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同学谈笑风生的时候,当所有同学得到集体的认可的时候,当付出的同学得到相关部落表扬的时候,当与人为善者成为班级关注的焦点的时候,当有人失落时全班为之付出热情的时候,当班级的视野落在成绩一般而勤奋刻苦的同学身上的时候,当比赛胜利全班为之疯狂的时候,当学习部落打出“期末考试纸老虎,学习部落不怕苦”的标语横幅的时候,主流的文化氛围浸淫班级的每个角落甚至是全班同学的内心的时候,游离于班级文化之外的特立独行者会感觉到落寞,班级的凝聚力有如磁场,会把它慢慢吸引回来。也许在学习这块很难找到感觉,没关系,球场上飞舞的身姿会留在同学的心中,球场上没有感觉,摄影书法朗诵或者唱歌跳舞,只要你有热情,在集体中总会找到自己的感觉,这种归宿感,这种在集体中的被认同被接受的感觉,就是我们常说的成就感。

在集体中有成就感,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

北京的赵福江先生说过:“良知,可也表现为一种思想,更可以表现为一种行为。思想给你智慧,行为给你力量;思想让行动有方向,行动让思想有结果。

通过自主管理,内驱力的形成强化,情绪的调控抑制,精神的自我完善,内心的达观气度,关系的主导协调,自我要求的内化完美,人格魅力的修炼升华,幸福指数的节节攀升,无不为将来过健康的幸福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自主管理的集体,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健康的生动的协作的幸福的人际交流的情境场。在这个“场”中,教师的引领无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身处这个“场”中,要当局者清,置身于管理的事外,却要洞察各种情形,方能旁观者明。

自主管理背后的那些东西,诸如表达、参与、自信、认同、归宿感和成就感等内心的融合,才是教育者应该重视的内核。

(文章来源: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七:重视自主管理背后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2#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11:46 | 只看该作者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八: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说起惩罚学生,许多教师便顾虑重重。一是认为和爱心、欣赏等背道而驰,二是担心严峻而可怕的后果。当然,也有极少数极个别的教师,面对低年级学生的忤逆或者并不善意的反抗,各种严苛的五花八门的惩罚,令人不齿且不时见诸网络,很难想象,这种教师,倘若他们是中学特别是高中,尤其是相对开放且视野开阔深圳特区,很难想象,这种极少数的教师,会有立足之地。

我始终认为,真正的爱,一定是伴有严格的要求,要求的落实需要适度的惩罚,惩罚可以规避一些不良习惯,可以警醒一些懈怠和惰性。我也认为,惩罚不可怕,可怕的是教育当中只有惩罚。当锤子成为唯一的教育手段的时候,所有的学生便成为钉子。

我觉得,教育的过程不能没有惩罚,当然,惩罚的过程也不能没有爱。惩罚过程中有师爱的润滑,惩罚不但不会有严峻的后果,反而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感受到教师那种“爱之深则为之计深远”的良苦用心。

一、教师的情绪应理性地表达

教师的定位要准确。教师是教育者,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这表示,学生淘气不懂事,是这个年龄阶段的特质。在忘乎所以的时候,说话不注意场合,不注意轻重,在气氛不对的时候,不会察言观色,在教师脸色不对的时候,还表示自己的特立独行甚至是表现自己不畏教师的权威,顶撞忤逆来显摆自己的出众,许多不太自信的教师,很容易轻易界定学生是和自己过不去,于是生气于是惩罚,并希望树立自己的威信。

许多时候,在师生双方情绪对峙甚至失控的时候,语言会变味,变味的语言,势必带有不顾后果的冲动和言过其实。比如,“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学生没有出去,教师不能无缘无故的缺课。“你再讲话,我撕烂你的嘴。”第二天依然讲话,却无法兑现自己的诺言,假如学生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种你撕给我看看?”结果可想而知。年轻教师们,我们把话说了,却无法实行,这种尴尬的境地,还要自己放下身段来处理,实在不是高明之举。

即便不这样,语言变味,伤人自尊,也无疑给自己的教育生活添加各种陷阱和障碍。比如,“你这样的成绩,不绝望也基本没什么希望。”“你这个二百四十九,连二百五都没资格。”“我见过笨的,但没见过你这么笨的。”这种语言,即便当时没有什么特别的后果,无疑会给自己的教育生活留下隐患,一旦机会来临,一旦时机成熟,说过的话是承担相应的后果的。特别是你的讽刺挖苦,不但没有让学生进行适当自我反省,反而让其他的同学记恨了甚至全班同学心有不平,你在班级里的威信就会消磨殆尽,逐步走向孤立,这是教师最为可怕的处境。当学生带着有色眼镜来看待你的善意和友好的时候,你的教育效果不仅没有,甚至还有负效应,可怕的是还会影响你的学科教学的质量。

所以,教师的负面情绪不宜感性的不时爆发,发火多了,自己伤身体,学生也就见怪不怪了。当然我主张偶尔的理性地表达自己的主张,我也发火,偶尔也大发雷霆,表示这是底线,不能触碰,发完火学生很内疚很自责,而我走出教室便悄悄地笑了,因为我是做给学生看的,而不是真的上火,这是理性的教育中的一个环节而已。

其实大多是学生是无心之错,我们是教育者,站的角度和视野,应该比学生高一定的层次,如果和学生生气,学生是有意挑衅,便中了学生的圈套,教师把自己放在等同学生的平台上,显然不太合适;学生是无心的过错,便更没有必要生气,因为这种生气,毫无意义。

师生间有矛盾,责任在教师,这是我的观点,或者说产生矛盾之后,教师当主动承担化解的责任,不能任由发展升华,最好是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事情处理不当矛盾升级,出现不良的后果,教师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因为,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

二、惩罚学生不完全是教育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只猎狗追一只土拨鼠,土拨鼠钻进了一个树洞。这个树洞只有一个出口,可不一会儿,居然从树洞里钻出一只兔子,兔子飞快地向前跑,并爬上另一棵大树。兔子在树上,仓皇中没站稳,掉了下来,砸晕了正仰头看的三条猎狗,最后,兔子终于逃脱了。

猎狗追逐的土拨鼠哪去了? 猎狗追寻的目标哪去了?

每个教师都知道自己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但出现状况后,情绪逐步控制自己,以至于忘记了最初的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成长,只纠结于惩罚如何解气如何压住学生如何杀鸡给猴子看,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

我们往往把方法与途径当做目标,很多教师,以为惩罚了,就完成了任务,就以为学生自然会改正,认为自己做了就等于现实了目标,其实实现目标的手段与途径不是一个概念,是两条道上跑的车,甚至会南辕北辙,正好和自己的初衷相悖。

学生迟到,于是不让进教室,站在门口。对小学生而言也许是家常便饭,高中生,站在门口,过往的同伴看见,隔壁班心仪的人也看见,朋友死党都看见,面子全无,颜面扫地,甚至连尊严都没有了,以后还怎么在朋友中间混啊。教师常常天真地认为,学生没了面子,颜面全无,以后就会痛心疾首,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从此不再犯类似的错误,以为惩罚了就完成了教育。

学生的内心很复杂,常规情况可能如此,但太多的变数,我们简直无法预料。同伴一句玩笑:“你老师怎么那样对你啊,是不是你在什么地方得罪他了?”学生一想,昨天远远地碰到老师,没打招呼,这也太小家子气了吧,就这点事,下次一定要让他好看,隔膜便就此产生。假如昨天碰面,学生友好地和老师招呼,结果老师没听见,或者想什么事情没有回应,学生就会想,难怪昨天不理我,原来老师对我有成见,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以后不义,我发誓,我要让你好看。上课正好向这个同学提问,学生回答不圆满,于是淡淡地让他坐下,也许是上课进入情境没注意学生的感受,也许自己不经意间一个怪异的眼神,这就足以让学生产生相应的联想,于是一次简单的罚站,不仅得不到相应的教育效果,还产生不该有的嫌怨。

假如事后找他说几句,事情就好办多了。

“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狠心让你罚站吗?”

“不知道。”心里明显有气。

“近段时间迟到人数有增多的趋势,如果不处理,会出现蔓延之势,我想扭转这种局面,

正好你撞在这个节骨眼上,我知道你平时纪律观念很强,没有特殊情况不会迟到,因此我希望你体会老师的苦心,不要往心里去,如果班风好转,我将悄悄地记你一功,如何?”

   一般学生会大度地表示理解,于是两双手握在一起,紧紧地,一切尽在不言中……

学生背书不过关,留下来,背完才让走。几经周折,终于背完了,学生拔腿就走。

“站住!”我心想,如果就这样让他走了,他将不理解老师我的辛劳和用心。他突然站住,怯怯地回到我的身边。

我把手搭在他的肩上,亲和地说,其实你不需要老师这么辛苦地留的,你完全可以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你这不是背得很好吗?我之所以这么用心地留下你,因为你基础不错,是想在你懈怠的时候帮你一把,同时想告诉你,你的作文语言素养不错,如果把字写好一点,你的作文成绩会再上一个台阶,当然也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改变,希望你试着慢慢的注意,只要有心,奇迹就会发生。以后你学习上有什么问题,只管来找老师,我将真诚热情地为你服务,当然,在你有所懈怠的时候,我还会善意的提醒你,你会理解老师吗?

效果自然不一样。

我们追逐的是土拨鼠,千万别被兔子的出现干扰,我们的出发点是教育学生,千万别简单地用惩罚取而代之。许多教师的付出,有目共睹,起早贪黑,可学生并不感动,还生发出许多牢骚,甚至是怨恨,一言以蔽之:是忘记了那只土拨鼠。

三、惩罚也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曾经刻板地学习魏书生,学习他独出心裁地惩罚新招:既然是违反了班级制度,影响了班级荣誉,给班级带来损失,那么就让学生用行动来弥补过失,或唱首歌,或表演一个节目,或给集体搞卫生。结果给学生一种前后因果的必然的思维定势,不就是唱歌吗?然后主动积极嘻嘻哈哈地完成规定的惩罚,惩罚变成了娱乐变成了个别人的表演和展现。

我以为惩罚也要讲究方式和艺术,惩罚要走进学生的心灵。

群体之间在积极向上的时候,惩罚才显示出应有的价值,才能够取得效果。惩罚一个学生,其他学生不敢言,心里在同情这位学生,你的惩罚就失去了学生的理解,即使再成功,也是彻底失败的惩罚。偶尔一次学生可以原谅,如果多次惩罚,都没有学生的支持,那么班主任工作就失去了全员的理解和认同,最后只能是班主任全线告败。我认为惩罚的关键不在于怎么让学生害怕,而在于树立起学生的尊严和形象。

惩罚,重要的是要给学生留下印象,以后不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我常说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的人是“傻瓜”。以前有个学生常常不交作业,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惩罚他。那次我搬家,我说,愿意帮老师忙的力气大的男生就请留下来。他留下来,我却不让他去,要他先完成作业,原因是几次没交作业了,我以此作为惩罚。他向我求情,只要你让我去帮你搬家,你要我干什么都行,但你不能这样惩罚我。我严词拒绝,但最后他还是跟在后面去了,看着他那么卖力,我的心已经为之感动了。第二天,他交来了长长的检讨,一再请我原谅他没有得到我的同意就去帮我搬家的过失……这样的惩罚,可以说是走进了他的心灵,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惩罚的形式,是不可一律的,宜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当学生认为大祸临头而无助的时候,适当地放一马以显示自己的宽容,学生会记住老师 “恩情”的,他会认为你是在真心地帮他。当学生不以小过为耻的时候,宜适当引申,以突出这样做的后果,并且认真处理,以显示自己的严格,还要让学生明白,这样做是真心关心他,不然学生就会以为老师偏心。学生抄作业,屡禁不止,我反弹琵琶,肯定了他三个优点:一是有上进心,想得个好成绩,这点很可贵;二是有辨别力,看出这是一篇佳作;三是抄写认真,字迹工整,但是你为什么认为这篇文章好,好在哪里?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写出来,这就是一篇读后感,不要太长,八百字就可以了,结果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班主任喜欢采取的连坐的方式,班上纪律不好,集体留下。这是好学生最反感的举措了,因为打击了多数不说,也伤害了大多数,更重要的是学生认为老师无能,这种损失谁担当得起啊!一个学生讲话,影响上课,屡教不改,第一次请他叙述事情的经过,这是记叙文。第二次,请他议论上课讲话影响上课的原因和危害,这是议论文。一次在班会上,我曾假装自己是某电视台的记者,用本子卷起来充当话筒,一个个进行采访,假如你是学生,你希望你周围的人吵闹吗?为什么?假如你周围的人上课很吵,你的感受是什么?在这种场合让那些喜欢吵闹的同学亲耳听听自己同桌的心声,有时候还故意让他们自己来说,他们在结结巴巴中、笑声中完成了我不显山不露水的惩罚。这无疑是心灵的触动,思想的震撼。

惩罚无定法,惩罚讲究方法,但万变不离其衷:惩罚讲究全员的效果,讲究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惩罚的目的是为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生命成长。我觉得,不一定要在严厉上层层加码,古人云:“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莫过高,当原其可从。”将心比心,确有几分道理,何况我们面对的是学生。慢责彼少不才,我当少时亦有此,难道不是吗?

(文章来源:给青年教师的建议八:教育不能没有惩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3#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13:01 | 只看该作者
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九:沟通是直抵心灵深处的教育


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沟通能力显得特别重要。一是年轻时性子比较急,因底气不足而容易以气势压人,咄咄逼人而得理不饶人,容易弄巧反拙;二是经验不足容易和忤逆的行为发生遭遇战,各不相让,节节升级,最后说狠话,不给自己预设台阶,不留退路;三是过于自负,想当然,相信自己的眼光,忽视了学生的辩解和申述,容易用老眼光看人,以为顽皮的闹腾的一定常常惹是生非,容易先入为主,造成冤假错案;四是不痛不痒一顿大道理,以为学生唯唯诺诺就深入学生内心,实际上学生的心扉已经关闭,只是想混过去就万事大吉;五是缺乏自信,总以为学生在和自己抬杠,不分场合不管时机更不兼顾学生的感受和心理,劈头盖脑,不但于事无补于人无益,反而会生成本可避免的逆反心理。

    基于此,特提出几条交流沟通的注意事项,希望给青年教师些许裨益。

一、沟通应具备的几种心态

一是沟通需要信心。没有信心的老师很难和学生相处,总以为学生和自己过不去,戴着有色眼镜面对学生,势必会生成许多麻烦。如果老师相信自己的实力,不害怕学生质疑辩难,师德高尚,不会计较学生的偶尔唐突和失礼行为。

一次检查默写,我和善地问询他的状况,她不理我,还当着我的面把笔狠狠地扔在地上,且正是我和她说话的时候。倘是一个不自信的老师,大加推测,大加批评,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啊。我理解她,基于自己对她的了解,她不会如此待我,也许是自己在生闷气,事实证明我的理解是正确的,她母亲和我联系的时候印证了我的推断。

事情过后,和她聊天时说起此事,我告诉她:“生气要注意场合,应减少不必要的误会,我正在和你说话,且是善意的,你的表情和动作有足够的理由让老师感觉到你的不配合不友善甚至是恶意,如果是个不了解你的老师,肯定会上火,老师已经发火了,容易激化矛盾,矛盾一旦激化,连缓解解释的机会都没有,想缓解、想解释,再来说我不是针对老师,很没有说服力,你觉得是这样吗?”

这样有理有据的提醒和教育,势必让学生刻骨铭心。

二是沟通需要赏识。沟通更需要这种心理,倘学生知道老师十分欣赏他,沟通还存在问题吗?罗森达尔效应,在不同的情境和状况下,几乎都能见到效果,至于交流沟通,自然是顺畅无阻而直抵心灵深处。

学生作文不错,思路很清楚,且每每看问题有过人之处。在走廊上和他聊天,说完他作文的优势之后,提及他作文的瓶颈,是语言,提醒他看一些有品位的书,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积累,适当的重心移位于语言,只要心里有语言这根弦,慢慢来,相信一定会有所突破。这种交流和沟通,相信不会有障碍,因为是在欣赏的基础上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以利于他瓶颈的突破,这种欣赏中的沟通,含有帮助和期待、善意的点醒的意味,直击学生上进而困惑中的软肋,在迷茫中看清的路径,在迷途中认清方向。

三是沟通需要包容。学生有时候自己错了还不知道,如一些观念上、习惯上的误差。有时是无意识的,有时是情急胡说的,有时是迫不得已的,也有时是为自己辩解的。如果不是原则问题,许多地方是不能较真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便是此理。比如迟到,学生随口就是一句谎话。学生常常欺骗老师当然要批评,偶尔一次,又是特殊情况,且是无心之错,如果不包容,就可能导致偏执,偏执的结果是在纪律面前没有了人文关怀,这实在是得不偿失的举措。

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规矩,自然不成方圆,但如果只有规矩,没有人情味,势必让温情的教育变得些许冷酷甚至冷漠,这无疑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教育。

二、沟通应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门上,一根铁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它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是轻轻一转,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

 铁棍奇怪:“为什么我费了这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打开了呢?”

  钥匙说:“因为我最了解它的心。”

 每个人的心,都像一把上了锁的大门,铁棍撬不开,惟有把自己变成一把细腻的钥匙,通过了解和理解,才能进入别人心中。

沟通需要方式方法。但沟通最本源还是基于对沟通对象的了解。任何技巧都是附着在心灵门外的装饰和点缀,因为懂学生才是交流和沟通的前提。

一是沟通当因人而异。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不同心理需求,采取不同的方式交流沟通,有的真诚表扬,有的暗含期待,有的分析得失,有的提出目标,陟罚臧否,因人而异,才能收到沟通交流的效果。

身边一个沟通失败的例子,耐人寻味:

“你这次考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

“我觉得就你而言,取得这样的成绩,应该值得肯定的了。”

“那是你对我没什么期望。”

学生明显是有抵触情绪的,因为教师并不懂学生内心需求什么,只是一般化的肯定,泛泛而谈,于是吃了一个不硬不软的钉子。

侥幸成功而洋洋得意者适当点醒,自我期望过高者适当肯定,自负而骄狂者可淡化对待,对自卑者没有信心者,应该多加鼓励,甚至借旁人之口,加以肯定。

有个学生化学测试很不理想,且是很认真的学生。在她认为自己没救的时候,几句话让她重新振作起来。“我昨天找化学老师了解情况,说起你的化学学习,你化学老师要我放宽心。因为你的解题思路没有问题,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也不错,几个分数值很高的题目,把结果搞错了,以后细心一点就没问题。”

  “他真是这么说的?”“有假包换。”看得出,她真的信心满满,事实证明,她走出了学习化学的低谷,逐步成上升趋势。

学生有本能的自我保护意识,他一旦明白你找他沟通是为了教育他――他的心灵,形象地说,就会扣上全部的钮扣,整个封闭起来。当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严厉地说:“放学后到我办公室来!”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往往扣好全部钮扣,想好应对措施。教师的语言很难透过他本能的“护身符”,深入其心灵。

法国作家拉封丹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相约比武,看谁能把路上行人的衣服脱掉。于是北风便大施淫威,猛掀路上行人的衣服,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裹得紧紧的。而南风则不同,它轻轻地吹,风和日丽,行人只觉得春暖身上,始而解开钮扣,继而脱掉大衣。北风和南风都是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由于态度和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二是沟通预则立 不预则废

   找学生谈话,交流沟通,应想清楚目的是什么,弄清楚目标,还应想想,可否能够达成共识,学生的认同度有多少,如果不能达到目的,降低要求是否可行,如果实在没底,不如先缓缓。

   找该学生玩得好的朋友了解情况,是捷径之一。当然,教师必须得到该学生的朋友的信任,才能得到真实可靠的信息,比如他现在的症结在哪里?他的弱点是什么?他需要什么样的方法才能突破,走进他的内心。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是教师最为可靠和真诚的朋友,只要是为孩子好,家长会尽其所能,绝对没有二话可说。我为掌握第一手材料,我甚至找过学生小学初中的教师,了解学生的以前的学习状况。

   期中考试过后,大家的工作做得差不多了,这期间,我一直不找他问询情况,让他有一种失落的感觉。在他极度郁闷的时候,就是我找他沟通交流的最佳时机。

我他从小学的优秀说起,初中比较贪玩,到考试时恶补几天,成绩还过得去,老师的评价是聪明,高一有段时间迷上游戏,成绩才一落千丈,但还不至于如今这个样子。接着说到家庭的不易,父母的期待和付出,说起父母泪流满面的托付,期待老师伸出援手,拉一把。说到朋友的看法,他对你信任有加,认为只要你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就一定能够从低谷中跋涉出来。

最后我说,我觉得你朋友的话很有分量,任何捆绑式的外力帮助,如果当事人内心排斥和抗拒,都将成为负担和压力,只有自己内驱力的驱使,加上外界环境的配合,才有可能走出懈怠的泥淖。

现在你如果急起直追,即使高考没考好,起码还有个学校读书,虽然学校欠佳,如果你真的懂事了,大学毕业后,边工作,边读书,各类成人学校到处都是,转本考研,机会依然大把。你说呢?说完我目光中含有期待。

“我?”他嗫嚅着看了我一眼,“只怕……”

“你是怕努力了没有回报?”我顿了一下,“努力至少说明我曾争取过,我曾付出过,即使没考上也不后悔啊。”

“我还有希望?”他看着我,目光缺乏自信,又似乎有点期待。

“你父母都是普通工人,生活很艰难,为了让你有一个好一点的学习环境,每天加班加点。起早贪黑,图的是什么?他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希望你将来能有个好点的工作,可你居然连搏一把的勇气都患得患失,我略带责备。

“我也很……”他有点哽咽,眼泪出来了,我递给他纸巾。

“你看着我!”我双手用力地放在他的肩上,严厉地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这副肩膀,不但要扛起自己的将来,还要扛起你的家庭的未来,而且你的父母的希望也在你的双肩上啊!”我深情的说,“当然,在拼搏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你苦恼的时候,你灰心的时候,你困惑的时候,就来找我,我将用我最大的热情来帮你,好吗?”我说完,用充满期待的目光注视着他。

“好!”他肯定地说。于是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我递给他一叠纸:“这是同学们对你的期待和勉励,每个同学都给你写了一句话,你回去好好体会,艰难的时候,拿出来读一读,希望这份情谊能够激励你顺利地走完高中的生活。”

他很感动,也仿佛被激活了,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

两双手再次握在一起,只是比刚才更有力度。

三、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

班会无疑是师生交流的平台,通过集体的活动,把教育的目的曲折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的活动,表达学生的心声,储备正能量,弘扬班级的正气,是歪门邪道失去应有的市场,让正面的形象扬眉吐气,班会活动有声有色,既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又能凝聚班级人气,何乐而不为呢?

现实中的交流沟通毕竟很有限,网络的便捷,让交流沟通无极限,白天黑夜还是夜深人静,都是上好的交流沟通的机会。

如今许多学生是微博控,于是时尚地和学生一起建立班级微博。

要求:一是由文化部落部长负责安排部落轮流写微博并监督检查,各部落负责指定专人或部落成员轮流负责,优秀微博班主任将转发至自己的微博上。二是微博当反映班级正面风貌以弘扬班级正气为主(可以公开姓名),鞭挞负面歪风邪气为辅(批评不得公开人物姓名),对事不对人。三是必须以事实为依据,避免空洞的议论和臧否。四是禁止互相诋毁谩骂。五是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就事件进行议论,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要求观点鲜明正确。六是可以访谈班级人物,科任教师,就班级的某一现象发表自己的意见。七是可以配发图片,以表示事件的真实可靠,同时利于丰富微博的内容,生活气息浓厚。八是博客关注的人员由文化部部长负责,关注的人物必须有一定的文化品位,以无形中提升自己的文化平台,比如毕淑敏、安意如、周国平、任志强、蒋方舟等。九是可以有选择的转发一些有哲理有智慧有励志内核的博客内容。十是要求班级成员关注自己班级的微博,踊跃发言,彰显正气,激励先进,树立班级形象。

一段时间后,关注班级微博和博客成为同学们必须的精神生活,特别是班主任随其波而逐其流,装疯卖傻,夸张渲染,明知故问,借题发挥,微博和班级博客妙趣横生。

每天微博一出,同学们纷纷转发,谈感受,谈体会,互相交流。老师每天点评,及时引导,或褒或贬,或抑或扬。热点频出,使大家自觉不自觉的向集体的主流活动靠拢,心想文随,相得益彰。

这种平台的交流沟通,达到交流沟通效益的最大化。当然,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气度,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没有足够的信心,网络的平台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会遍体鳞伤。

(文章来源:给青年教师的建议九:沟通是直抵心灵深处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4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40:25 | 只看该作者

《福建教育》2013年11期<关注>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
孙明霞
师生关系本身就是教育。多年来,我一直信奉着这句话,也努力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期待给学生良好的教育。但怎样的师生关系才能给学生良好的教育?
刚工作的时候,我以为,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像朋友那样亲密无间,学生才愿意相信老师、服从老师的教育。于是,我下课陪学生玩,跳绳,打羽毛球,爬山,凡是能和学生一起玩的,就和学生一起玩。结果每到下课时间,学生就跑去我办公室找,中午也会到我宿舍找我玩。虽然不是班主任老师,但身边总是簇拥着一堆“小伙伴”,叽叽喳喳的。但也带来了问题——上课时,那些经常找我玩的学生虽也努力给我面子,但并不总是乖乖的上课,有时会忍不住说话、打闹,而我也不好意思批评他们,谁让我是他们的“朋友”呢?
老教师跟我说:“你不能对学生太好了,不能总是笑脸面对学生,必须要严厉起来,否则镇不住学生!”言外之意,仅仅做朋友是不够的,老师要有老师的样,跟学生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否则学生就不“怕”你了,何况还有古训“严师出高徒”!于是,我开始控制自己,走到学生面前努力摆出一副严肃的面孔,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也拍着桌子非常严厉的批评、罚站,遇到上课特别捣乱的就请家长来校交流。表面上,似乎课堂纪律变好了,但学生也都离我远去了,有什么悄悄话肯定不愿跟我说。
后来自己做了母亲,听到领导要求老师“爱生如子”,想想当母亲的对自己的孩子多么疼爱啊,那别人的孩子送给我们当学生,我们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他们。于是,看到有些学生晚上不完成作业而在早晨到校后忙着抄作业的现象,我每天晚上把那些早晨去抄作业的学生集中到学校上晚自习完成作业,每天陪着他们学习到9点多钟,再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离开学校,没有作伴的女生我还会骑着自行车送她回家;看到有学生没吃早饭到校,我就买来面包给学生吃;看到有学生因父母经常吵架或离异而心情烦躁、沮丧,我会反反复复的去找家长沟通,不管人家爱听不爱听;看到有学生丢了学费而难过,我就悄悄替他垫上;遇到我班学生和别班学生闹矛盾,我会先安抚我班学生,有时也会去找别班学生算账……爱是很爱了,但似乎搞得自己很累很累,别的老师说我“太护犊子了”,学生也未必都领情,有时还有意见,说老师并没有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究竟怎样的师生关系才是良好的师生关系?
随着教学阅历的丰富,加上近十多年广泛的阅读和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思考,越来越意识到,师生关系既不是简单的朋友关系,也不是管教与被管教的关系,更不是通常的父子(女)关系或母子(女)关系,师生就是师生,无论内涵多丰富,都不是别的关系。
通常所说的朋友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一般来说,志趣、爱好、年龄、学识、性格等基本相当的人更有可能成为朋友,当然不排除忘年交式的朋友。而师生关系并不是这样的朋友关系,因为老师年龄要比学生大(就中小学来说),学识水平比学生高,阅历要比学生更丰富,老师还要面对很多很多学生,不可能跟所有学生的志趣、爱好、学识、性格等都相同,假如硬要用“朋友”来形容,其实是不平等的朋友,或者是假平等,是老师“敷衍”学生的挡箭牌,是学生一厢情愿的愿望——当学生不完成作业或者不守纪律时,老师可以严厉批评学生,但学生往往连反驳、辩解的勇气(或机会)都没有;当老师犯错误(比如上课讲错话、写错字)时,学生往往不敢给老师当面指出,否则可能招致“就你能啊!”的冷嘲热讽。
和朋友关系相对的是“严厉的老师”和“听话的学生”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高高在上的正确的化身,学生是有待教化的不懂事的孩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很明显,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受我国传统的父父子子、君君臣臣思想的影响,学生必须听老师的话,即便老师说错了,也要听。但在现今社会背景下,学生的知识来源广,在很多方面可能比老师知道的还多,加上法治的逐步完善,传统的师道尊严难以立足。
假如把师生关系定义为“父子(女)关系”、“母子(女)关系”,老师要“爱生如子”的话,其实又是一个陷阱——老师爱学生,无论多么投入的爱,都和父母对孩子的爱有区别,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这种爱既包含对孩子的抚养也包括教育,其中也不乏溺爱;但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职责、是理性,是对每一个学生的关心和帮助,唯独不会有溺爱。所以,当有老师用“爱生如子”来形容自己多么爱学生的时候,我认为是不恰当的,所以我从不奢谈爱生如子。
其实,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怎样的师生关系,取决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
仔细分析,老师在某个学科知识拥有量上一定是超过学生的,老师又是成年人,对社会、自然、人生的看法往往是比较成熟的,他(她)可以为人师;学生(这里指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知识和能力相对缺乏,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这时候,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其丰富学识、增强能力,人格不断完善。这固然需要老师丰富的学识高较高的专业素养,但只有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以为,尊重和信任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
不要以为学生小、不懂事,老师就可以任意批评、挖苦学生,也不要觉得他们是小孩就不需要尊重他们。其实,无论多小的孩子(哪怕襁褓中的婴儿),都拥有和成年人一样的尊严,生命是平等的,人格是平等的。
作为成年人的教师,首要的是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隐私……只有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有尊严的人,才能教会学生怎样尊重他人,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具体来说——
和学生交流,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真诚平等的对话。不要求学生“你必须怎样”“不能怎样”,而是告诉学生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能做的,原因是什么,后果又是怎样的,学生的行为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是老师强加的;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不是简单的训斥和惩罚,而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错在哪里,如何纠正自己的错误,即便是惩罚也要选择学生愿意接受的、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能达到惩戒效果的方式;学生的个性不同,老师要研究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不同学生个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比如,有的学生自制力很差又很敏感,稍一批评就容易产生逆反情绪,那么,老师就要避免简单粗暴的批评方式,以免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使之变得更加难以管理,要更多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地方予以鼓励,并选择恰当的时机通过一定的方式和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该朝着哪个方向努力。有的学生性格开朗乐观,偶尔的小批评小挫折算不了什么,老师稍一提醒就能很快修正自己,那老师就要根据这类学生的特点,及时提醒他们不断完善自己。有的学生或许性格的原因,或者童年时受到过伤害,使他们变得自卑、内向,老师就要多从树立自信的角度帮助学生,使他们能逐渐抛却自卑而走向自信。
学生的兴趣爱好各异,没有好与不好之分,老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不要轻易否定或者批评学生的兴趣,而是引导、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挖掘潜能。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在非艺术类的课堂上不可能“手舞足蹈”,也不能插着耳机听歌。遇到学生偶尔的兴起哼小曲或听歌,甚至上课也在研究某歌星的唱法而忘乎所以,老师也不必大动肝火,而是告诉学生这些爱好很好,但要在适合的时间来发展,可以周末参加兴趣班,可以业余时间唱唱歌,可以在班里(学校)组织相关活动的时候大显身手,甚至给学生提供一些能发挥他爱好特长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发展自己的才能。我就曾经遇到一个特别喜欢漫画的学生,从上第一堂课就开始在下面偷偷画漫画,被同学告状后,我看了他的漫画,竟然把我上课讲的知识变成了他漫画中的故事,这让我很吃惊也很佩服学生的想象力,就允许这名学生可以用漫画的方式记笔记,也由此引发了更多的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笔记,于是才有了故事式、图解式、漫画式、概念图式、科幻式等各种不同类型的笔记,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长。而这种自由的记录方式也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愿意用自己的理解去表达,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中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隐私意识开始出现,朦朦胧胧的情感开始产生,这时候要是简单粗暴的批评学生“思想不健康”或者把正常的男女交往定性为“早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他们大多数情况下能够较好地处理好自己的情感而投入学习,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理解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引导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在学生需要帮助的时候给学生以积极的引导和帮助,不要武断处理、不要粗暴干涉,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更能深入人心,起到好的效果。
尊重学生,还意味着要相信学生,相信学生有无限的潜能,相信学生可以做到更好,那就要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展示自我,让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也给学生不断修正自我的机会。相信学生,不等于放纵学生或放任自流,而是有明确的任务与规范,让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能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勤于思考与创造,老师不要越俎代庖。在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要给学生自我辩解的机会并相信学生,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更不要给学生乱扣帽子,诸如“小偷”“笨蛋”“早恋”“骗子”等,这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留下糟糕的记忆,甚至会影响他们的成长。老师要做的,就是迷茫的时候给学生指出一条光明的路,有耐心等待学生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必须基于老师丰富的专业素养和较高的教育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多读书多学习,多研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按学生的成长规律办事。只有真正懂得学生的老师,才能走进学生心里,才能给学生更好的教育,也才能用最恰当的方式给学生足够的尊重和关爱,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习、成长,他们就会成为有尊严的人,老师也自然能成为学生最尊重和信任的人,将来走上社会他们就会成为一个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2:07 , Processed in 0.1392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