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造就卓越的教师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造就卓越的教师(1)
---了解教育的真相
董进宇博士
一.了解教育的真相
沟通的天条:听者准备好了,听者才出现。
了解教育对象的真相:
人有双重性:类的特性和个性,类的特性体现在外在世界,个性体现在内在世界。内在世界也就是心灵世界,这是一个自己做主的地方,每个人都不一样。第二次世界大战维克多-佛兰克发现了这个秘密。
外在世界体现在类的特性中,内在世界体现在个性中。
每个人都是根据他的价值观、当时的情景、思维习惯、情感状态及自由意志来决定自己在这种情景下的行为模式。
传统的教育方式是灌输式,学生是被动的,如同茶壶给茶碗倒水。这是错误的,因为他忽略了学生是主体,每一个学生既有类的特性,又有个性,我们把个性给他起个名字叫自由意志。如果这个自由意志之门不打开,你是没办法教会他知识的。只有学生把这扇自由意志之门打开,你才能教会他,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才能学会知识。
心灵:自我做主的地方,又叫自由意志。在那里,地狱变成天堂,天堂变成地狱。心灵的世界:是指内在的世界。
外在世界-----客观的,内在世界-----主观的,
1、转变的天条
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个由内开起的转变之门,钥匙在我们手里不经我们同意,任何人无法打开。
学生在网吧,你的引导、启发、帮助,最终他回来上课了,这是他自己决定的,老师只是外在因素,对他施加环境的影响,不是直接指挥他回来。
我们的老师、家长你只能间接影响他对事情的选择,最终是他自己决定的。
2、教育者的天条:
你无法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
你可以通过鼓励、表扬、激励学生学习动机,间接影响他对事物的判断,你永远无法改变任何人。这是教育者的天条。
如果你该说的话也说了,该讲的道理也讲了,他依然没有反应,你只能等待机会,下次继续影响。不能愤怒,愤怒只能适得其反。
你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间接影响他对事情的判断,你谈你的感受、你的经验、扩大背景知识、提高他的认识,最后他自己做决定,他转变了。
学生是主体,不是客体,随便怎么放,只有他的意志之门打开了,同意了,才能跟你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是合作关系。
所以每个教育者应有过去的经验和习惯层面上升到科学层面。
教育不能越线。否则会伤害学生的主体人格。这种人格的伤害会比你教会那点知识多得多。
越线:有些家长、老师对学生的不足先是说教,当发现孩子不听时开始愤怒了,恶劣的批评、打骂。这是对孩子心灵的伤害。
越线伤害的是孩子的主体人格、只能适得其反。
我们老师的工作以不越线为准。
(1)了解知识
什么是知识?
知识就是经验,
自然知识:人们在探索周遭物质所获得的经验。
社会科学知识:人们探索人类社会群居所获得的经验。
人文科学知识:人们探索人类心灵所获得的经验。
知识不是书本上的文字,是经验。
人类是用符合代表知识,文字后面代表的东西叫知识。
98%的老师把符合当成了知识。
80%的学生不会学习、不会听课,上课时不停地记笔记,他把注意力焦点用在记符号上,没有听到真知。
人的注意力焦点在同一个时空只能集中在一点上,不能兼顾两点。注意力集中在符号上,就不能集中在真知上。
例如:
两手同时画画,左手画圆,右手画方,是画不了的,当你注意力放在左手上,画出的是圆,当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右手上,画出的是方。
在我们的头脑中,他的注意力集中在哪一点,那一点在大脑成像,大脑会对它进行反应,对它进行加工判断。在我们扑捉信息时,当注意力的焦点放在A点上时,大脑对A点的信息进行加工判断,学习和吸收,当注意力的焦点集中在B点时,大脑对B点的信息进行加工判断。
老师教符号,学生学符合号,教育出的学生是废品----书呆子
(2)什么是理解?
理解力:要依赖于背景知识。
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是特例,相互误解是常态。
理解力要依赖以下背景知识:
?相同的背景知识
?相同的立场
?相同的价值观
④相同的词汇定义。维特思坦最著名的一句话:“任何人口中的语言都是私人语言。”
⑤相同的思维方法(看问题的视角)
老师说的话,80%的学生理解与老师的想法不一致。孩子对事物的理解与成人不同,而我们却误以为是一样的。因为孩子和我们说一样的词汇。
有这样一句名言:
男人和女人之间因为误解才结婚,结婚后因为相互理解了就离婚了。
3、孩子是一个神秘的世界
一个3岁的孩子能学会一门复杂的语言。这是一个奥秘。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凭主观和习惯教育孩子,这里告诫老师你要由过去的主观转为客观,由过去的习惯转为科学,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神秘世界,教育好孩子。
4、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
(1)孩子由一个小动物变成人要经历漫长的过程
亚里士多德说:
孩子在出生的状态下,他不是完整意义的人,他们是可恶的小动物,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我们把它变成了人。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人需要人。
这个小动物在人群中输入人的精神营养、人的模式行为,才能成长为人。
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例如:怎样接人代物,怎样与人打招呼,孩子每个行为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固定下来。
(2)孩子身上才能的开发需要漫长的过程
孩子身上每一个才能的开发需具备三个条件:
A、被激活
B、环境支持
C、系统化训练
每个孩子的激活点不一样,环境支持不一样,训练也不一样,所以每个孩子的才能发挥也不同,我们却用其他孩子的尺度要求自己的孩子。例如:一个天赋嗓音的孩子,在农村和在城市的发展是不一样的。
家长常犯的错误:拿自己的年龄尺度去要求孩子。其实我们小的时候没那么优秀。
(3)人必须自己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真正理解知识
探索知识的过程才能真的理解知识、探索人生道理的过程,才能真的理解道理。
例如: 什么是友情、爱情、人生、理想、目标、负责任、生活等。经历了这个过程,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有智慧的人。所以,家长、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心急就是用自己的年龄尺度要求孩子,心急就是拔苗助长。最终毁了孩子。
理解过程的人才是有智慧的人。
不经历这个过程:
人类的行为模式不会做周正;知识的开发、能力的增长不会很好;知识、人生的道理不会理解的深刻。
不经历这个过程,孩子是绝对不会成熟起来的。
不让孩子经历过程直接告诉孩子结论,这是心急-----拔苗助长的方式,压抑了孩子的潜能。只有经历了过程,才能把孩子培养好
5、 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才是通晓人性的人,才能教育好学生
什么是移情能力:理解别人的能力
面对外界事物,我们的感受都不相同。能理解别人的感受。
而我们却误以为相同,这是不具备移情能力的根本原因。
同样的事,男女的感受是不同的,夫妻之间的争吵大多都是不具备移情能力,彼此之间理解不了对方的心思。
例如:把“男人离开了女人就恐慌了。”用标点符合断开。
所有的男人的断句是:“男人离开了,女人就恐慌了。”
所有的女人的断句是:“男人离开了女人,就恐慌了。”
我们并不理解孩子的心理。
6、不具备移情能力的人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理,无法理解别人的感受,他只是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别人的感受。
一个老师缺少移情能力,是不配做老师这个神圣的职业,他不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不了解人性。
苏霍姆林斯基讲述这样一件事:
一个初二的学生,课堂上没听课,老师问他 怎么回事?他说:奶奶去逝了,这个老师说:奶奶去逝关你什么事,你应该好好听课,化悲痛为力量才对。这个学生还是没听课,下课后没有去做间操,这个老师是班主任,看到学生在班级,问为什么?学生说:不想去。老师很生气又训了他一顿,老师走了,他越想越生气,看到花盆,“啪”的一声打碎了,老师闻声回来,又是一顿训,之后告诉校长,并让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做检讨。学生没做,下午把教学楼点着了,烧死200名学生,这个学生被判了刑,苏霍姆林斯基说:到底应该判谁的刑,应该是那个班主任啊!这个班主任不配做老师,他不了解人性,这个孩子是无辜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叙述这样一件事:
一块教室的玻璃被打碎,陶行知校长在全校大会上说:是哪一个同学打碎的请到校长室来一趟。
一个学生过来说:是我不小心打碎的,陶行知校长马上奖励他一块糖,孩子愣住了,陶行知校长说:这是奖励你的诚实;
然后又问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孩子说:我来赔。陶行知校长又拿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的负责任;
陶行知校长接着问一句,你以后怎么做?孩子说:我以后不打了。陶行知校长又拿出一块糖说:这是奖励你知错必改的。
对于孩子犯的错,只要不是故意的,改了就行了。
7、教育无小事
老师、家长无心的一句话会对孩子造成终生的影响。一个记者发现了一个故事发生在两个人身上对人生产生巨大的不同影响,这两个人,一个是慈善家,一个是江洋大盗。
故事是这样,在这位慈善家6岁时,妈妈端着一盘苹果,上面有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我和弟弟都想要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妈妈问我们谁想要这个大苹果,我和弟弟都举起了手,妈妈说:你们到外面割草坪,谁割的又快又好就给谁,妈妈把草坪各分一半,我和弟弟开始比赛,结果我赢了,得到了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要想实现内心真实的欲望,你必须付出真实的代价。这件影响了我的一生。他是我做事的准则。也成就了我的事业。二十年后我成为了一位慈善家。
同样的故事发生在江洋大盗6岁的童年,一天妈妈端者一盘苹果,上面有一个又红又大的苹果,我和弟弟都想要,妈妈问我们谁想要这个大苹果,弟弟抢现一步举起手说:我想要,妈妈立刻把脸撂下说:你怎么这么自私呢,不知道谦让。妈妈转过脸问我,你想要哪一个,我看到弟弟被妈妈训斥,不敢说要大的,指着盘中的那个小苹果说:我要那个小苹果。妈妈听后非常高兴对弟弟说:你看哥哥多知道谦让,为了奖励哥哥,大苹果给哥哥,我得到了那个又大又红的苹果。这件事给我的启发是: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太可怕了,从此我学会的隐瞒、说谎。这件事也影响了我的一生。开始是小偷小莫,二十年后我成为江湖有名的大盗。
两位母亲不同的做法,导致了孩子不同的人生。
老师一句无意的表扬,二十年后这个孩子可能成为了科学家。
老师一句恶语的批评,二十年后这个孩子可能是一个平庸的人或者变成的罪犯。
吉林大学一位法理学家有过这样的经历,他在家排行第三,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妹妹,在家不受重视,在学校学习是倒数第一,没人会注意到他,一次习题课,全班52名学生只有他做出这道难题,老师夸张地表扬了他,他感到从未有的舒畅感,被人表扬的滋味真好受,从此开始发奋学习,一学期后成为班级的正数第一。初中毕业在玉门油田当工人,业余时间他自学的马列、毛泽东的著作,高考恢复后,他考取了吉林大学的法学研究生。他说:他非常感谢表扬我的那个老师,那句表扬改变了我的命运。
老师要怀着敬畏的心态对待你的学生,不能造次,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老师的一句话可能成就孩子的人生,也可能导致孩子人生的偏航。在我们的心灵上,所有的痕迹都是外在世界慢慢进来的。
8、育人观念的转变
传统的育人观念:
孩子的主体人格是:老实、听话、被动、等待、服从。如果谁家的孩子做到这几点,家长或老师就认为这是教子有方,
这是传统中国人的标准人格。
70年代介绍对象的标准是:老实、听话、被动、等待、服从。
老师和家长的育人标准沿用的是2000年前的标准。如果今天的孩子也被教育出:;老实、听话、被动、等待、服从。请问: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显然是错误的。
如今的社会背景是:
(1)市场经济
中国的经济体制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面对市场经济,人是主动的,要有奋斗精神,要把握自己的命运。
(2)改革开放
中国人走向世界,世界也走向中国,外国的商品、文化、也走向中国。
(3)因特网将地球连成村
(4)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望子成龙心切
我们面对的新的一代人,培养出的孩子应具备一下的特点:
(1)要有主动精神
(2)要有进取精神
(3)要有自我负责精神
(4)要有自我奋斗精神
(5)要有冒险精神
(6)要有平等意识
(7)要有权利意识
(8)要有完整的主体人格
传统的中国人,人格不完整,我们是一个群的社会,我们是靠种族、家族的力量来实现防风险,而今天的时代完全变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完全独立的人,他们要有冒险精神、要有负责精神、要有完整独立的人格。培养的完全是相反的人。很多人的基础教育还是拿旧的尺子,使用的方法还是旧的方法,我们必须由过去的育人标准转向新的育人标准。我们要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去培养,才能教育好下一代,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的人才,中华民族才有未来。
9、老师的理想——要成为名师、初等教育家
作为老师不仅要了解教育的真相、育人观念的转变,还要有成为名师或教育家的理想,那么名师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具备名师的条件:
(1)70%的功夫用来懂人,通晓人性,这是真正的功夫。
懂人性:知道人的心智成长是怎么一回事,知道人的恐惧、人的情感、人的理智。
一辈子用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学会观察、学会实践。
(2)懂教法
教法很重要
天才的老师教出的学生:
学生认为自己是天才,不认为老师是天才。比如老师在讲到数学,告诉学生数学很简单、很好玩,他的学生会很快学会数学。
蠢才的老师教出的学生:
学生认为自己是蠢才,不认为老师是蠢才。因为学生知识背景太小,他看不到这一点。这是教育的基本原理。比如他告诉学生数学很难、很枯燥,他的学生都被他吓住了,潜能被压抑,这些学生是学不好数学的。
(3)10%具体的知识
做到三点,才能胜任老师这份神圣的工作,才能成为名师,成为初等教育家。
育人:现在的老师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只教书,不育人。
我们周围常有这样的现象:那个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常把家长叫过来,你孩子如何如何-------意思是教育是家长的事,教书是我的事。
神经语言学有这样一句话:
“把人调整对了,才能把事情做对。”
调整人——就是育人。把事情做对——教书
老师的任务有两个:
A、教书 B、育人
大部分的老师只教书不育人。正常的教书、育人比例是这样:
教书、育人的正常比例
小学生、
初中生
高中生
教书
50%
60%
70%
育人
50%
40%
30%
董进宇博士吉林大学副教授、国内前沿的成功教育家、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演说家、优秀的个人生涯规划导师和人生激励导师,也是目前国内少数能做个别辅导的心理咨询专家。它的最大贡献在于创造了《教师育人教育模型图》,此模型正在全国各地数千所学校指导初等教育教师科学地培育现代中国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5:43 | 只看该作者
造就卓越的教师(2
二、教师育人的教育模型
--------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
人们通常理解为学校在学业上减轻些压力,家长在业余时间学习琴、棋、书画,这是技能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他是什么样的人,不是会啥,会啥是技能。
素质教育是:
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孩子的心灵,也就是培养孩子的生命之根。
一个人的伟大、杰出指的是——心灵,而不是才能,人与人之间的肉体差别可以忽略不计,精神上的差别却是天壤之别。
精神上的人指的人的心灵。
一个人的伟大指的是——心灵的伟大。
一个人的伟大取决于他心灵的伟大。
毛泽东的身高 1米83,***的身高1米63,他们都是伟人。他们的伟大也是指他们的心灵的伟大,并非指才能。
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塑造心灵”
教师育人的关键------建立师生之间正常的关系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精神人格。而这些精神营养要通过精神管道输送给学生。学生接受这些精神软件的前提。精神管道就-----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的关系是良好的、正常的,这个学生就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如果师生关系是扭曲的,老师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教育好他的学生。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和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对多的关系
无血缘关系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
人是社会生物,也是关系产物。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正常,老师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良好的正常关系应该是:
老师与学生之间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体谅。老师无条件的爱,让学生学会了感恩。在此老师完成了教书任务,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如果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无论老师怎么努力,无法完成教书、育人任务。
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扭曲关系:
老师居高临下、批评打骂学生、学生有心里话不跟老师说,彼此之间相互仇恨、相互抵触、互不信任。
这种扭曲的关系会造成老师说东,学生向西理解。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构成了老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所以,老师的第一能力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是老师最大的能力,也是决定性的。
学生尊敬老师有两点:
老师的人格----正直、善良、坚持原则。
老师的才华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出了问题,谁应该负主要责任呢?是老师啊。孩子是未成年人,人的半成品,也可以说是小动物。他不知道什么叫理解?什么叫尊重?老师是人类派出的优秀代表,负责把小动物变成人,将人类的文明一个一个模式到小动物身上,把他变成人。
你不尊重学生,学生跟谁去学习尊重呢?老师不尊重学生,说明他也是半拉动物,他把学生都训练成小动物。
老师跟学生较劲,我说你不听,每堂课我不停地提喽你,每堂课指责你-----这个老师至少沦落为跟学生是一个量级的人了,他不在是人类的杰出代表。
老师必须有能力来跟学生处理好关系,他必须有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了解未成年的特点,你可能无意伤害了我,冒犯了我,但我依然尊敬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博大的心胸包容你,包容这些弱小的生命。
调整好正常的关系----才能完成育人、教书的任务。
看老师有没有能力,看老师的品格怎么样?第一个就是他有没有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师生关系,他有没有品格,看他能否通过自己的行为让学生们从心里敬佩这个老师。如果老师做不到这一点,即使他的数理化讲的再好也失掉了做老师的资格。
要想做好教书、育人的任务,第一先调正师生关系。这是决定性的。
教育者要领悟三点:
A、消除孩子的恐惧 B、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C、产生自我价值
通过鼓励、表扬、欣赏、赞美、确认,让孩子消除与生惧来的恐惧感,建立安全感,产生自我价值。
做对这三点,孩子才会向上发展、向善发展。
向上发展:学习人类的知识、技能。
向善发展:遵守人类的道德规则和习俗。
人最大的需求―――是精神需求
现代人心灵最大的毛病―――空虚。精神上的人没有营养。生活无意义,他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价值。
1、真正的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的七大精神人格-----是人类最关键的心灵品质
------七大生命之根
任何人都有两个人组成:
一个是物质上的人
一个是精神上的人
这两个人都需要营养才能成长。我们知道物质上的人需要营养,这个有机体才能成长。精神上的人更需要营养,精神里的人需要接受到精神营养才能发育成长。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接纳,对他的鼓励、肯定、表扬、欣赏、承认就相当于精神营养,这种精神营养由家长的心田流入孩子的心田。孩子的生命才能向外扩张,向上发展、向善发展。
孩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至少有一个成年人(通常是母亲),无条件的爱他,无条件的接纳他,这两点消除孩子恐惧感,建立安全感,妈妈不断地鼓励他、欣赏他、表扬他、承认他,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
消除恐惧感
建立安全感
产生自我价值
有了这个前提,这个孩子才能安下心来,开始向上发展、向善发展。
向上发展:学习人类的知识和技能。
向善发展:遵守人类现有的道德规则和习俗,做个好孩子。
也就是这个孩子安静下来听老师讲课,在家听爸爸、妈妈的话,在校听老师的话。比如:
你饿了七天被别人拽过来听课,你是断然听不进去的,你首先满足饥俄的需求,再来听课。这与孩子安心听课是一个道理。首先满足孩子的内心需求-----消除恐惧、建立安全感、找到自我价值。这个生命才会开始向外扩张,向上发展、向善发展。人的最大需求是精神需求。95%的孩子精神营养不良,家长与孩子的精神管道不畅。如果家长会教育孩子,给予孩子充分的精神营养,我们的老师省心多了,孩子在家长那得不到,老师对他的鼓励、表扬、欣赏、承认,同样能建立起他的自我价值,这个孩子也会激发出做好学生、学习的欲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道防线。老师是孩子的第二道防线。
要想让一个孩子做到好好学习、遵守社会的道德规则和习俗,这个孩子的前提条件必须受到成年人对他的无条件接纳、无条件的爱、欣赏他、鼓励他、表扬他、肯定他、承认他,孩子才会找到自我价值,他才能坐在教室里安心学习,他的生命之火才开始点燃。
孩子坐在教室里能静下心来学习,遵守学校的纪律、做个好孩子,他的背后一定有人欣赏他、爱他、承认他,让他产生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生命成长的原点。一个人最大的需求------是精神需求。
现代人常犯的最大毛病----- 空虚, 空虚就是缺乏精神营养。
后现代人存在的问题:生活无意义、在生活中找不到自我价值。
如果一个孩子感受不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感受不到有人欣赏他、鼓励他、肯定他,他找不到自我价值。他就会在课堂上不停的动,注意力不集中、顽劣、破坏现有规则。
如果老师能无条件爱他的学生、鼓励、表扬、承认他的学生,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同样焕发出他学好的欲望、做好人的欲望。
老师是孩子的第二道防线。
我们的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慎重的。批评学生要在背后,表扬学生是当面的,爱孩子要一视同仁,让孩子感受到你那至高无上、博大的爱。
如同汽车要行走,需要通过输油管道加油。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感受老师的爱,就相当于精神的管道接通了,他才有动力去学习、成长、改变。
一个学生坐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前提条件是他要有安全感,他要找到自我价值------安全感的建立和自我价值产生来源于-------他的精神营养------什么是精神营养-----成年人给予他无条件的爱、接纳、鼓励、表扬、肯定、欣赏-----精神营养怎样输送------输送管道(如同给车加油的输油管道)-----亲子关系。父母心田里的爱才能流入孩子的心田,孩子精神上的人才能吸收到营养。
把孩子比作汽车:
要汽车行走的条件,油箱加满油,------要孩子学习的动力:有安全感,找到自我价值
给车加油----------给孩子输送精神营养
通过输油管加油--------通过亲子关系输送精神上的营养。
给车加汽油、柴油----------给孩子无条件的爱、无条件接纳、表扬、肯定、欣赏、赞美、承认。
汽车可以行万里路-------孩子才能有动力学习,孩子的生命才能向外扩张,向上、向善发展
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
一个人的伟大、杰出指的是心灵。人与人之间肉体上差别-----可以忽略不计,精神上的差别是-----天壤之别。
一个人的伟大、杰出指的是他精神上的人,而不是他的才能。而人们误以为是一个人的才能,这是一个误区。
甘地自传有这样一句话:
“人的肉体只不过是个皮囊,不足为凭,而人的才能它终归还是有限的,也不足为凭,只有人的心灵是无限的。”
心灵是指精神上的人。
毛泽东、***的伟大,指的是他们的心灵伟大。
德国的哲学家洛克说:家长的任务是-----朔造心灵。
心灵的品质有上万种,以下介绍人类最关键的六个心灵品质。
(1)培养学生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精神人的脊梁骨。有了自尊心的人能两足行走,向人一样活着,没有自尊心的人向动物一样爬行。
如果把人比喻一棵大树,树冠是知识和技能,树干的身体,树根是心灵。自尊心就是树根中的一个大树根,是学生的生命之根,这个大树根分出两个小树根,一个是上进心,另一个是羞耻心。
一个学生有了上进心,他会力争上游往前奔,他会按人类的价值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自己的成就。没有上进心的人会创造一套自己的体系----不学习。
一个学生有了羞耻心,他会远离坏事。当自己有了不良的行为,被老师看了一眼,他会脸红心跳。如果一个学生没有羞耻心,他就向动物一样,怎么合适怎么做,他不会在乎别人的目光。
伤了自尊,这个生命就伤了根,无法成为杰出的人,老师无论如何要尊重孩子,保住孩子的自尊心,这是孩子变好的条件。
老师顽劣地批评、打骂你的学生,你就相当于把他推到坏人堆里,你给自己树立一个对立面,他会把班级搞的乌烟瘴气。我们的老师在批评你的学生时千万不能伤了他的自尊。
怎样让孩子的成绩摇摇领先呢?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让孩子迅速学会知识能力提高,前提是进入自信状态。
自信心是一种情绪状态,面对陌生的知识有三种状态:
我能行
我不行
我试一试
当他处于“我能行”的状态时,大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飞速运转,注意力的焦点向激光一样深入做题中,相当于大脑这台机器被启动了,他会很快学会知识。
坚定的信念让他排除了对失败恐惧的干扰,直接进入了“专注状态”。当事情从表面上看来是无望时,是我们内心里认为“我能够”的信念克服了绝望而使工作继续做下去。
当他处于“我不行”的状态时,他在给自己找理由,告诉自己如果做不出来,可别怪我呀。大脑的注意力焦点是换散状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号状态,心理学叫联想状态,大脑的状态是自由联想。大脑没思考处于抑制状态,大脑这台机器相当关闭。他怎么能学会知识呢?
例如:甲乙两个学生,都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背景知识都相同,聪明的程度也都相同,可他们的自信心不同,甲学生有自信,乙学生没有自信。
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题:A车的速度为80公里/小时,先走半小时;B车的速度为100公里/小时,开始追A车,问:(1)B车多长时间能追上A车?(2)三小时后,那辆车在先?(3)两车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孩子大脑运作的过程。
甲孩子,拿到题后,首先脑海里想到:“我是聪明的孩子,数学很简单,这题我会做。”于是他进入了“专注状态”他的注意力焦点直接集中到题目中,去分析题目中给的条件,以及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具体的程序是:A车的车速80公里/小时,先走半小时,哪么A车先走了80×0.5=40公里,而B车的车速是100公里/小时,两车的速度差是100-80=20,那么B车追上A的时间是40/20=2小时;三个小时后,A车走的总距离是40+80*3=280公里,B车走的总距离是100*3=300公里。B车在前;两车之间的距离是20公里。
乙孩子拿到题后,首先在脑海里想:“我是愚笨的,数学很难,这题我肯定做不上。”然后他开始读题:“A车的速度是80公里/小时,先走半小时,”读到这里他的思维开始走神:“A车凭啥先走,你有什么事吗,你先走半小时干吗?为什么不等等别人,真是太自私了---”当他回过神来继续读下去:“B车的速度100公里/小时,开始追A车,”读到这里他又开始走神了:“哇!时速100公里/小时,太快了,你为什么追A车,难到是警察追小偷吗?”接着他继续读题:“问:1、B车多长时间追上A车?2、三小时后两车的距离多少?哪辆在前?”读到这里,他开始愤怒了:“我怎么知道B车什么时间追上A车?我又没实际追过?谁知道三小时后他们跑到那里去?老师是想成心跟我过不去,用这种倒霉的题目来难为我,哎,真是太倒霉了。”
老师问谁做出来了,甲孩子举手说出了答案,问乙孩子他说:“我不会!”我们从外在的角度看:甲孩子聪明,乙孩子愚笨;甲孩子有正事,乙孩子没正事,其实不对,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两个的智力相同、能力相同,只是自信心不同。
分析这两个孩子大脑的运作模式你就会知道:
有自信心的孩子,大脑飞速的运转,潜能释放,题很快做出来了。
没自信心的孩子,他的大脑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计算该题,所以,他的思维是一片混乱,开始无目的的联想,他的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大脑这台机器处于关闭状态,压根就没算。怎么能做出呢?
我试一试的状态:大脑是走走停停,遇到会的题,大脑会继续走下去,遇到难题会自动后退,告诉自己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学不会啊,你别怪我呀。知识发展极其缓慢,能力发展极其缓慢。
(3)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对自己做出的承诺,逼着自己兑现承诺的心理状态。
责任心是一个人参加社会群体活动的前提条件,因为有了责任心,他才能按约定跟别人来行为,学校是孩子参与社会活动的开始,他会管住自己。如果没有责任心,他不会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他会任意所为。责任心是管住自己的内在条件,有责任才能产生自律,才能遵守学校的规则。
有了责任才会自律,
有责任才能成长
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无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无法管住自己。让学生遵守纪律,发奋学习,先赋予每个人一种责任,先学会对自己负责,再学会对班级负责,形成稳定的责任心状态。
一个人管住自己,先得有责任心,才能有自律。一个人要是没有能力规范自己的行为,会任意所为,他是不会成功的。
教育学生:
第一成人、第二成才、第三成功。
成人: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有自尊心的人,向人一样活着;没自尊心的人向动物一样活着。自尊心是人和动物的分水岭。
成才:培养孩子的自信。
成功: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成功包含:
学业上的成功
生活上的成功
事业上的成功
没有责任心的人学业平平,无法承担家庭的责任,作为男人他没办法成为人父、人夫;作为女人没办法成为人母、人妻,事业上也是平庸的。
在事业上成功,不是最聪明的人,也不是有才华的人,而是敢于承担责任的人,站起来说话的人。
一个孩子首先是:
消除恐惧感
建立安全感
产生自我价值、
通过无条件爱孩子,无条件接纳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惧感,建立安全感;通过父母、老师的鼓励、表扬、欣赏、承认让孩子产生自我价值。孩子才能向上发展,向善发展。他的生命开始向外扩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6:14 | 只看该作者
造就卓越的教师(3
三、全新的教育理念
1、调整师生关系
这是老师最大的能力。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起决定性的影响
师生关系是正常的: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师生关系是扭曲的:完不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2、学生的自我价值是成长的源点
成人的自我价值来源于工作,他有事业的发展,有车、有房,你说他没有价值那不可能,他的自我价值来源于工作。
孩子的自我价值没有客观的事实来证明。他的自我价值之一是来源是父母,爸爸、妈妈的表扬、欣赏、承认、肯定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自我价值之二是来自老师的鼓励、欣赏、表扬、承认,他感觉自己很好、很有价值。初中以前是成人对他的态度,高中他的自我价值与成绩挂钩,只要在班级是前几名的学生都会产生价值感,你说我没价值那不可能成绩在那摆着呢。人有了自我价值才能向上发展、向善发展。向上发展----学习人类的科学知识,向善发展----遵守社会的道德规则。高中以后学生把学习成绩和自我价值连在一起。学习成绩在班级前几名的学生自我价值都很高。他的自我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自我价值是零-----是自杀的心理状态。
自我价值低于50%----他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
自我价值只有上升到50%以上----他才开始发奋学习。
改掉一个人的缺点、毛病,先得增加自我价值。只有自我价值达到一定程度才会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有想变好的心理,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毛病,才有可能改掉缺点、毛病。
自我价值过低,你批评他,他为了活下来,拼命保住自我价值,他的心理状态是处于防御,他根本听不进你对他的批评和你对抗。此时对你的劝导他做出的是反向反应,这是自我价值保护逆反。一切被否定、被控制、被利用、丢面子等意识都可能激起自我价值保护的逆反。他处于和你对抗的状态。只有通过你的表扬、鼓励、欣赏、肯定、承认,让他找到自我价值,当他的自我价值上升到一定程度,开始松懈下来,他意识到缺点会障碍自我价值的上升,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希望自己更好,才能接受你的批评改正自己的毛病。
我们的老师要通过表扬、承认、欣赏、肯定这样的动作让学生产生自我价值,当自我价值持续上升到一定程度,他感到我是个好孩子、我是那样的优秀,感到自己的毛病会障碍自我价值的提升,产生我要学好的欲望,我要改掉毛病和缺点,这次考98分,下次考100分。一个考35分的学生决不会想考100分,他的自我价值体系是没有100分的可能。
自我价值上升到一定程度,人才会产生:
自我完善的欲望;
要学好的欲望;
做好人的欲望。
要改变一个学生先别说成绩,通过表扬、肯定、欣赏、鼓励的手段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发现他们的优点。让班里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独特的价值,比如:有的学生英语好;有的学生劳动好;有的学生作文好、有的学生关心班级------让每个人都找到自我价值,当他们的自我价值上升到一定程度,就会奋发学习。
自我价值为100是耶稣的心理状态,以博爱的心去对待普通人,普通人的自我价值在0-----100之间。
要把一个后进生变成好孩子,那该怎么办呢?先增加自我价值,怎么增加?这体现在师生关系上你要在内心里接受他,然后通过鼓励、表扬、欣赏、认可等手段使其自我价值持续上升,当自我价值上升到到一定程度,他才能升起学好的欲望,做好孩子的欲望,这个时候他才能改正自己的毛病、缺点,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才能把他规范下来,他才能发奋学习,做好孩子。
3、态度的魔力
罗森塔尔试验:
这个试验是1961年做的,一位心理学家在班级随意分出A、B两组学生,A组的学生是天才,B组是普通的学生。告诉老师给予关注,一年后,被认定是天才的学生学习成绩上升很快,而被认定是普通的学生则成绩平平。其实根本就没有天才和平庸之说,是老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目前的成绩。老师的言谈举止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你是天才,我每天期待着-------
为了验证罗森塔尔试验,科学家们找来20大名大学生,教老鼠走迷宫并告知,A组的老鼠都是聪明的,B组的老鼠是愚笨的,十分钟后,被确认聪明的老鼠很快学会了走迷宫,而被确认是愚笨的老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学会了走迷宫,所用时间是A组的4倍。其实,这两组老鼠是随机分的,没有什么聪明和愚笨的老鼠。是大学生的态度起了作用。负责A组的大学生是用天才的视角看待老鼠,老鼠轻松愉快的学会了走迷宫,负责B组的大学生是用愚笨的视角看待老鼠,老鼠学的很费劲。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走向。
你要从内心把他当成好孩子来看待,尽管他是个极顽劣、调皮的学生,你依然用好学生的眼光对待他,孩子接受到你的信息,他慢慢地就会变好。
你从内心把他当成聪明的、天才的孩子来看待、去欣赏,即使他还有不会的,你在耐心等待,慢慢去开发,孩子同样也会接受到你的信息,他真的就慢慢变成天才。
如果你在内心把他当成坏孩子来看待,你虽然嘴上没说,可你的态度无声地传达这样的信息-----你是个笨孩子、坏孩子,他慢慢地接受到你的信息,他真的变成坏孩子。
态度决定一切。社会心理学中把态度分成三个要素:
认知成分:对知识、观念、意向倾向性思维。
情感成分:对态度对象的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欢或讨厌。
行为成分:心理准备状态和反应倾向。另一方面指态度有特定的意动效应(暗示)
老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你的态度传递着无声的信息。
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的行为起着直接的因果作用。
只要这个学生没有先天疾病,就把他当成聪明孩子去对待,尽管他的数学只有30分,那不意味着他将来当不了数学家。华罗庚数学在初中经常补考才能过关,牛顿在小学时经常不及格。你就把他当做好孩子来对待,他现在可能有各种顽劣行为,你还要把他当好孩子对待,慢慢地他真的变得聪明起来。
罗森塔效应来自于皮革马林翁效应。 皮革马林翁这是古希腊神话故事。
皮革马林翁是一个国王他雕塑了一个少女,这个少女美丽绝伦,索性的是他爱上了他的作品,每天对着雕像说:如果你是真的人就好了,我一定要娶你,他的故事感动了上帝宙斯,宙斯一挥手,这个鲜活的少女活了,嫁给了皮革马立翁成了王后。罗森塔为了验证这个道理做了这个实验。
这个故事说明两点:
1)爱可以创造奇迹
2)正面确认----态度的魔力。
你要把他当成好孩子、好学生来看待,他慢慢地就变成好孩子、好学生。
4、育人永远是环境刺激
问一个问题:农民能不能让植物生长?
答案:是不能。
农民对植物的关系只能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对植物进行环境刺激,决定植物生长的是:遗传基因和内在因素。农民通过给植物播种、松土、浇水、施肥,给植物创造条件,促进植物的生长。
同样的道理,老师对学生同农民对植物一样,老师不能让学生成长,不能决定学生自由意志的成长,决定学生成长的条件是内在因素。
内在因素:
导致孩子的成长什么样的人。
导致他成长的快慢。
老师是学生重要的环境因素,通过诱导、刺激他的生长环境。在人身上是自由意志的生长,自由意志决定着他要做什么、不做什么。如果这个学生还没有成长,只能等待机会继续影响环境。不能拔苗助长,拔苗助长只能毁了天才。
育人永远是环境刺激。
老师是学生重要的环境之一,你永远是间接的。
5、教育是根雕的艺术
任何人都不相同。人有双重属性:类的特性和个性化。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没有完全相同的雪花、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人经历不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人的成长是单行车道。人的经历无法重复, 没有完全相同的经历,就没有相同的精神人格。所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即使是双胞胎生活在同一个家庭,他接受的信息也不一样。
孩子成长的经历不同,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他内心面对不同的信息,价值观也不相同,你要按自然走向把孩子激发出来。
每个孩子的精神层面不一样,作为老师要明白:
教育既要有类的特性,按人的一般规律教学,按照现在的统一划一的模式组织教学,班级50多人,老师一个人讲,学生在那听。是不是都能听懂,不一定,因为每个人接受的快慢速度不同,兴奋点不同,接受的信息也不同,这就要有个性化的指导。
这个世界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他要按人自然走向、能力分布、兴趣特点把孩子给激发出来。就向艺术家对待树根一样雕刻成艺术品,每个树根的形态都不一样。
现在的应试教育就相当于把各种各样的树根从深林里运出来,第一道工序运到木匠房,拿电锯削成六面体赶进下一道生产线进入课堂了。这种做法会有太多的树根废掉了。有太多的孩子被淘汰了。学生的价值观不同、兴趣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怎么用同样的方法呢?
6、爱能创造奇迹
一个老师真的懂得爱,这个爱是可以催生智慧。70年前,美国的公立、私立学校入学要经过智商测验-----听、读、写,低于80分的孩子上不了学。当时有一个女大学生,把没有被招进学校的学生组织起来,在自家办了一所学校教他们读写,------二十年后,这些学生全部考上重点大学。有一半的学生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一位记者发现这个秘密,在报纸捅了出来。引起相当大的轰动,记者采访这位当年的女大学生,问她怎样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她只说了一句话:“因为我爱他们。”
要想让顽劣的孩子变得顺从、听话,除了爱没有别的办法。
改变人的唯一外在力量就是------爱。
当我们感受到无怨无悔的爱,我们的心灵被软化,在爱中,我们的心灵在成长。孩子感受到老师的爱,学习的动机被激发出来,,孩子的智力才可以开发出来。
------可催生智慧
-------是改变人的唯一方法。
人类在两性关系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中有诸多的困惑。其原因是:(1)、不了解真爱(2)、把爱仅仅理解为对象问题。爱需要能力,90%的人是能力问题。爱一个人,不给对方造成伤害,需要极高的能力。爱是一种情感,不是给东西,不是做事。98%的人把爱理解为对象问题。爱一个人,不让对方自卑,不给对方设定责任,不给对方造成压迫感,不设定相反的条件,要把握这个度,把握这个感情尺度,把握这个界限。做为女人找了一位有才华的男人,你有没有能力去爱他。做为男人找了一位杰出的女人,你有没有能力去爱她。我爱你,表达出我从骨子里的爱、欣赏你,不给你设相反的条件。有多少人在爱的名义下扼杀一个生命。
老师有没有能力爱学生,需要老师有极高的教养。老师懂得真爱能把顽石改变过来。人类的悲剧是:不了解------真爱,仅仅把爱理解为对象问题,老师要无怨无毁地接纳你学生、爱你的学生。
《爱的教育》意大利经典版本,是小学老师必读的书,老师对学生无怨无悔的爱把学生培植起来。
7、培养杰出人的关键是:培养优点
育人关键是培植优点。
传统的逻辑思维:找缺点----缺点没了-----就完美了----杰出了。这个逻辑控制中华民族2000年。这是错误的逻辑。
真实的逻辑是:培植优点。
关注优点------找优点------强化优点-------优点突出了-----人就杰出了。优点多了缺点就没有生长的空间,缺点就会自然萎缩。有的缺点一时改不了,先放着,等到他自己认为这个缺点是个问题了,他的缺点才会改掉。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
在教育领域
完美主义-----就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就是平庸主义;
平庸主义------残害人的生命。
人是不可能完美的,改正缺点的时机是什么?当他有一天,意识到了这个缺点有问题,他要改掉。你才能有机会该他的缺点。
比如我们每人分一块地,怎么种呢?你是把精力用在苗上还是用在杂草上。把精力用在苗上,苗多意味着优点多,苗壮意味着优点突出。把精力用在杂草上,草多意味着缺点多,杂草壮意味着缺点突出。传统的教育是把精力用在改变缺点上,就相当于一个愚蠢的农民,每天盯着的是杂草不是庄家苗,他割了一茬又一茬,一年下来收获的是荒芜、杂草或光秃秃的一片。他的方法用错了。你应该把精力盯在苗上,下种、施肥、松土、浇水,苗出来了,长的壮,杂草自然就少了。地里的养分被苗吸收了,没有杂草生长的环境。
教育孩子同样的道理,你要把关注点放在优点上而不是盯着缺点上。
你天天批评孩子吝啬,他下辈子也不会慷慨;
你天天批评孩子怯懦,他下辈子也不会勇敢;
你天天批评孩子马虎,他下辈子也不会认真;
你天天批评孩子调皮捣蛋,他下辈子也不会遵守纪律。
找优点:
培植孩子勇敢的优点,怯懦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认真的优点,马虎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自尊心,调皮捣蛋自然消失;
培植孩子上北大的愿望,孩子不会上网。哪来的时间去上网。
育人的理念:
把优点培植出来,优点突出了,缺点由于没有生长的空间会自然萎缩。
人身上的优、缺点是对立统一的,有了这个优点会有对应的缺点。如:有很强自尊心的人,他会很敏感,如果你把自尊心打没了,那更糟了。自信心强的人,他可能会自负,有时会冒傻气。给你带来不便,你就的忍受。如果你受不了天天打击他,就把人整废了。
育人的关键是培植优点。
8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体。教与学是两个主体的相互合作。天才是自己学出来的。学校只是学生学习的环境。有人认为,没有老师教,学生会变成文盲。这是一个误区,天才是自己学出来的。有人说:那要学校干吗?学校是环境,天才要是没有环境上哪去学呢?
老师没有资格强迫学生接受你的观点。
如果师生关系是良性的,两个主体达成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如果师生关系扭曲的,没有办法达成合作,你说东,他往西想,你没有办法教会他,没有办法把你的理念传达给他。
老师的任务:
1)按照教学大纲,把你该做的都做到。
2)两个主体的合作。
老师要做到:
1)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
2)尊重学生的自由意志
3)想让学生按照你的意志办,你要诱导学生,通过讲解、启发转变学生的选择。
他是主体逼是没用的。就向买卖电视机一样,你先介绍你的产品,说服对方买你的电视机。教与学是一样的道理。
老师要想让学生买你的产品,产品就是知识和理念。他同意学,说明他要付出钱,也就是付出精力,你得诱导他,启发他,强调你学我的知识、理念对你人生有什么好处。说服他,他同意了,这两个主体合作完成。老师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如果他不想接受,心灵是自己做主的地方,心灵的意志大门没有打开,你是没有办法完成的。你把他绑在椅子上,可以把他的眼睛支上,让他学,那是没用的。只有通过诱导、启发让他接受,两个主体才能达成合作,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他天然地就是一个主体,
主体---意味着跟你平等,
平等----意味着合作关系。
9、学习是脑力劳动
前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脑力劳动所持有的规律是劳动者必须处于主动状态。
脑力劳动是自己主动的,不是别人逼的。学习和用手劳动是两个概念,越逼学习效率越低。
体力劳动可以逼,比如:搬砖头,他搬3块,你可以逼着他搬5块,在让他搬7块他做不到就用鞭子打,他能做到。笨重的体力劳动你逼他,逼急眼了能把力量使出来。而脑力劳动就不同了,对一个数理化没有思路的学生,你打死他也没用。
脑力劳动是大脑工作,而大脑工作的特殊性在于自己必须是主动学习。他自己不想主动学习别人怎么逼是没用的,他不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你越逼学习效率越低。
德国的哲学家尼采,把人的精神状态用三种动物来比喻,狮子、羚羊、骆驼。狮子追赶羚羊,是我想要的状态,是主动状态;而骆驼在沙漠里行走是被驼人拽着、打着走。这是你应该的状态,是被动的状态。
按他的话来说,90%的人就像沙漠里的骆驼,心理状态是“你应该”
笨重的体力劳动可以逼,比如搬砖头,学习是大脑工作,大脑工作有他的特殊性。一个不想学习的人对数理化没有一点思路,你打死他也没用他大脑不开窍。学习的规律是由内而外的引发,要想办法启发到狮子状态,面对知识的羚羊他想要,我要学好数学、我要学好英语----大脑的大门才能打开,他才能迅速学会知识。就向高尔基描述的那样:“我扑在书籍上就向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如果老师把学生激发到狮子状态,没有学生学不好。关键是你得让学习活动符合脑力劳动的规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1:56:55 | 只看该作者
造就卓越的教师(4)
10理解知识与符号的真相
这里要理解知识与符号的关系:
人类是用符号来表述知识,使得传承知识方便快捷,但是符号本身不是知识,他后面所代表的东西才是知识。
学生要理解真知,老师要教真知,而不是背诵符号。
现在知识严重的被符号异化了,很多人把词记住了,背公式学会了,这是培养高分低能的根本原因。
老师把真知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己用符号来表述,这样很容易学会。符号可以忘掉,有一天他明白一件事就可以创造符号表达真知。
老师讲课-------讲真知,学生学习------学真知。
11信念决定人的潜能释放程度
信念决定人的潜能释放程度-----这是重大的观念。
上帝给我们的大脑装上无限的潜能,脑科学研究人生下来只要没有遗传疾病,大脑的潜能都是无限的。
理解力是无限的
记忆力是无限的
创造力是无限的
构成了人脑三元因素。
可悲哀的是,大脑受制于我们的信念。任何一个负面的信息都会控制我们的大脑运转、控制大脑的潜能。比如一个学生在他早年经历中认定自己没有数学才能,认为数学很难,他学不会,那么他的数学就是学不好,无论老师怎么教,他都学不会,他的大脑之门被关上了。只要一学数学他就认为我数学不行,我学不会我做不到,老师讲的再好他听不进去,大脑就是不开窍。
故事:
一次海难,八个人被困在荒岛上,海难最怕的是没有淡水。由于没有淡水,七个人相续渴死,第八个人看着死去的同伴心想反正也是死,喝海水也是死,渴也是死,不如喝个痛快,于是他一个猛子扎到海里,喝个痛快,喝的时候他发现海水是甜的,他以为是自己产生了幻觉。之后上岸等死,他睡着了等他醒来,他发现自己没死,掐一把有感觉,才真的相信自己还活着。接着他又一个猛子扎到刚才喝水的地方,喝的时候感觉海水确实是甜的,就这样,他借着铺鱼、喝这里的海水坚持了二十天,被过往的船只获救。 根据他的叙述,科学家们感到是一个奇迹并进行了实地考证,潜水员潜到海底发现在他喝水的地方有一个高压地下喷泉,形成方圆 5米的淡水区。
前七个人死于我们的信念,我们认为海水是有毒的,喝了会死掉的,他就不在探讨这里的海水能不能喝。
如果孩子认为我笨我学不会英语学,他就不在探讨我学会英语的可能性。
一个孩子要把大脑的潜能开发出来前提是:首先他认为我能行、我能做到,数学很简单,英语很简单,我一定能学会,这样一个正面的信念。建立起正面的信念,大脑的潜能的大门才能徐徐打开,能力迅速释放出来。如果相反,他坚信我很笨,我做不到,数学很难、英语很难,就向海水不能喝,我们不再探讨这里的海水能不能喝的可能性。大脑的门是关闭的。他不在探讨把事情做对的可能性。
我们的大脑有上万个信息,每一个信念都会控制大脑的运作。有一半以上在其童年被错误的教育,形成负面的信念。人用观念为自己建造一座监狱,终生囚禁自己,并且亲自担任监狱长。这是人的悲哀。
信念-----是单个的想法,观念------是系列信念的组合
人要有正面的信念,一个孩子坚信自己能学会,坚信我聪明,只要我努力我一定能学会,大脑的潜能大门才能打开,他的学习潜能才释放出来。
12、状态决定学习的效率和学习质量
为什么小学期间学习很好,到了初中却表现愚笨?而有的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表现聪明,有人表现愚笨呢?有人说:那是遗传基因,是人家的父母聪明。在现实中,聪明的父母他的孩子却很笨,而愚笨的父母他的孩子却很聪明,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怎么解释这种现象?现在的脑科学、生理学,没有找到任何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理论。真正的原因是:不在状态,这是问题的根本。
俄罗斯名将从高低杆摔下来,不是技能问题,而是不在状态。如果刘祥起跑前悄悄告诉他:你的女朋友跟一个男人跑了,他状态下来了,跑的半道就会摔倒的------他不在状态就不会表现杰出。人的大脑与运动员是一摸一样,实际是使用大脑的习惯。
聪明的孩子使用大脑的习惯-----只要进入学习就进入自信状态,我行我能学会,这题简单,脑能迅速输出把事情做对。愚笨的孩子也是使用大脑的习惯------只要进入学习就进入愚笨的状态,我笨我学不会,这题太难,大脑潜能的大门是关闭的,他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对。他们的头脑里各自有一系列观念。
表现聪明的孩子,从小被正确教育,认为我是聪明的,他一进入学习场合,就认为我行、我聪明、这题简单、我有兴趣,这题我能做对,他的大脑高速运转,脑能迅速释放,迅速把知识学会。反过来
表现愚笨的孩子,从小受父母的批评、指责、打骂让他认为学习是苦的、自己很笨、我不行、我学不会,形成一系列的负面观念。他一到那个场合认为我不如人,整个人处于萎缩状态,大脑细胞处于抑制状态,大脑不转,能力释放不出来,没办法把事情做对。你明白这个道理就清楚了。
学习好的孩子一到学习就认为学习是简单的,他往那一坐大脑细胞就兴奋,大脑高度运转,他认为自己能学会,很快他把知识学会了。而那个学习不好的孩子一到学习就认为学习是苦差事、我是笨的、我学不会,整个人进入低迷的状态,能力释放不出来大脑不转,没有办法把事情做对。这才是问题的根本。
人的大脑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一个器官,要他工作必须被激活,进入状态才能高速运转。
我们问一问自己,在中小学的感受:平时做不上的题考试就能做出来。这也是状态不同。
考试的时候,人为地制造紧张进入状态,人一急------就紧张-----出汗----- 30秒后-----大脑异常的清晰。很多人扛不住这30秒,一紧张-----就出汗------心慌了,整个人废了。我在考研、考博就是这样,人为进入紧张状态,持续30秒出汗,汗出过后大脑异常清晰,平时没有思路的题,考试都能做出来。
老师明白这个道理要你的学生学习好,就得让学生进入状态,首先信念归一,认为------我行!身体放松,心情愉悦,大脑高度专注,进入这种状态,他学习1个小时相当于以前的5个小时的效率。如果状态达不到,效率上不来,大脑运转速度不够,是不会把知识迅速学会。这是问题的根本。
例如:一汽提两辆一摸一样的捷达车,一辆放在暖库、另一辆放在零下30°的室外三天,然后同一时间使用,看哪个车跑的快-----跑的慢的车是不在状态而不是车本身的问题。学习也同样的道理。
人的大脑受制于信念各种习惯的训练。很多孩子一进入学习状态那种场合,大脑就木了他的能力释放不出来。而有的孩子从小接受的是正面教育,一进入学习的场合就进入了状态,大脑被激活、大脑高速运转,脑能会迅速释放。
在大学,学习最好的同学决不是他的大脑比你聪明绝顶,是他从小使用大脑的习惯,所谓愚笨的人,他一进入那个场合就进入了愚笨的状态,大脑木了,时间一长形成了习惯。这是问题的根本。
在教育学生过程 中,你要想办法调动他的学习状态,让他们的大脑高速运转起来。
13教师的语言魔力
学习的难易,痛乐是一种感觉,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这种感觉最初是老师传过来的。
你面对一群以前没有学过的学生,你说啥就是啥。你要是教数学就说数学简单,连傻瓜都能学会,数学是任何学科最简单的,你在讲课的时候轻松愉快,所以的学生都会认为数学简单。反过来,对没有学过平面几何、没学过三角函数的、没学过解析几何人来说,你说数学太难了,学生会怎么想?
其实孩子学习的难易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最初是从老师那里传过来的。
难易----它是个力量制衡。如果人被激活,能力出来了,力量大了那当然简单了。
你说这东西简单你能学会,他自信心上来了,能力上来了,对方自然简单了。
比如:拿50公斤的重量
对于只能拿45公斤的人来说很难,累死也拿不动。
对于能拿50公斤的人来说有些吃力。
对于能拿150公斤的人来说很容易。
对于能拿500公斤的人来说是轻松加愉快,向玩一样。
孩子的自信心上来,能力上来了,那自然是简单的。而能力的增长有赖于-------我能行!自信心啊。你说这东西简单,你能学会,他有了自信心,能力上来了,那自然就学会了。你的力量大了对方就简单了。就这么简单的逻辑。
又如电影演员成龙开着卡车撞花坛不费劲就倒了,你骑自行车去撞花坛会撞的头破血流。而人家就向弹脑瓜崩一样,你的力量大了,对方自然简单了。
老师让学生克服困难,让他学会,你得告诉学生:学习是简单的!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容易的!把信心调出来,把勇气培养出来,然后把他们的能力培养出来,能力增加了那学习自然简单了。
假如你教英语怎么说呢?你说:没有英语环境,学英语很难,就的背,不背学不会,那你是害死人家的孩子了。你告诉学生:英语是世界上最简单的语言,世界上最难的语言是汉语,汉语要比英语 难10倍,在美国、英国,傻子都能学会英语,只要简单模仿就可以了,勇气增加了,他会迅速学会英语。
老师站在讲台上,看你往那方面导向,你要导向:学习是简单的;学习是快乐的。
把你对学习的热爱、获的知识那种快感传递学生,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渴求。这才是老师的天分啊!
14学生学习好的前提条件-------自我价值、自信心、好奇心。
学生学习好的条件:
具有自我价值------产生学好的欲望。
具有自信心------我能学会
具有好奇心-----想了解事物内在的规律。
好奇心是求知的原动力,兴趣产生的原因。
如果把求知当-----儿子,父亲就是-----好奇心,母亲就是-----自信心。没有父亲、母亲生不出儿子,也就是没有好奇心和自信心,怎么有求知的欲望呢?有了好奇心这是最原始的动力。太多的老师不明白这个道理,直接把结论告诉学生,害死学生了。
故事:
电影院里,正播放一部侦探影片,一位影院的工作人员对着一名观众,一会送个雪糕、一会送个苞米花,弄的这个观众不厌其烦,工作人员很坏,便告诉他:影片中那个花匠就是谋杀犯他把这个谜底告诉了观众。观众是带着好奇心跟着导演的思路看下去的。他害死了观众,观众没有好奇心了。
一个人求知必须有好奇心,好奇心是美感产生的原因;好奇心是兴趣产生的原因。老师最大的任务是能够煽起学生那个求知的欲望。要煽起求知的欲望怎么做呢?先引发他的好奇心。
例如:我们的物体都是符合热胀冷缩,那么水符合热胀冷缩吗?
让学生讨论,有同学说:符合,有同学说:不符合。讨论的结果不完全符合。水在零点一下是冷涨热缩;当温度降至零下40°以下时开始是热胀冷缩;当温度在0°以上时是热胀冷缩。水是一种特殊物质,很奇妙。不要直接告诉答案。把学生的好奇心勾引出来,再来讨论。
先把学生的好奇心勾引出来,再通过鼓励建立起学生的自信心,由表扬、鼓励、确认、赞美让他们找到自我价值。这三点构成了一个学生发奋学习的源点。缺哪一条都不会让学生发奋学习的。
没有自我价值,他没有学习的动力;
没有自信心,他认为自己学不会,他不会去做。比如:让你跑到北京火车站给你100万,你能去做,你的信念告诉你能做到。如果让你跑到喜马拉雅山给你5个亿,再大的诱惑你也不会去,因为信念告诉你做不到。再就是让你飞起来给你100万,你也不会去做,你的信念告诉你做不到。没有人去做愚蠢的事。
好奇心是学习的原动力,他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规律。有了好奇心才会引发求知的欲望。数学有各种各样的美丽式子,可以一步一步推导,得出那样的结论,真是太美了。物质为什么会生成分解,有这样无穷无尽的变化,想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规律、原理。这种好奇心是导致人求知的源动力。
15学习的模型
一个学生不愿学习,通过你对他的影响让他学好。你该怎么办呢?你该先做什么?
如果把学习比喻五层楼,第五层是数理化的知识、天文地理,相当于图书馆,也就是知识在五楼,你怎样引导学生到五楼呢?
一楼:培养学习意愿。利用好奇心激发学习意愿,有了学习意愿才有主动性,这符合脑力劳动的学习规律。
二楼:培养自信心。通过鼓励、表扬、确认、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告诉他:“你能行!”你能学会、能做对,建立起他信念体系。信念决定大脑潜能开发的程度,任何一种负面的信念都会影响大脑的运转。
三楼:培养学习兴趣。把学习跟快乐连在一起,有了快乐才能坐稳当了,坐住了才能进入状态,大脑的敏感度上升了,脑细胞被激活了,脑能开始输出了。
四楼:培养学习能力。
人学一门知识是需要相当能力的,不是你想学就能学会的,上了中学死记是没用的,学习能力包括三点:基础扎实;方法得当、正确思考;大脑充分训练。
孩子从小在与父母互动过程中教会孩子学会思考,大部分父母不会,小学老师也没教。他的大脑没有经过充分的训练,大脑一片浆糊,说什么混搅搅。这样的孩子是不具学习能力的。
五楼:才是吸收知识,训练技能。
孩子按照这个程序到了五楼会发疯一样去学习。
作为一个引导别人学习的教师,他必须了解这个基本程序。而且这个程序是不能颠倒的,你不能直接告诉他结果,这是违背教学规律的。
记住这个学习的模型-----大楼模型。
16创造巅峰的学习状态
很多老师希望他的学生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这就是创造巅峰的学习状态。
七个词,使用大脑创造巅峰状态的七个侧面。必须把这七个侧面都做对了,人所释放的学习潜能让你无法想象。
l 目标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目标提供学习动力,人是目标的生物,有了目标他才能有了干劲,才有动力去学习。
l 欲望 内心要燃烧起学习好的欲望。
欲望是原动力,是他自己要学好,这样他有主动性,才有动力去学习。是他自己要考北大、清华;是他自己要出国;是他自己要学好数理化。这才有主动性,才符合大脑的运转原理。
l 信念 坚信自己一定能学会。
坚信能学会,大脑的潜能大门才能打开,才能迅速把能力释放出来。
l 专注 大脑高度专注
一个孩子大脑专注20分钟以上,任何难题都解决了,学习生活中所有的烦恼都解决了;
如果大脑专注1小时-------你能当教授;
如果大脑专注2小时--------你是中科院的院士;
如果大脑专注一个星期-------你可以是爱因斯坦。
大脑高度专注,脑能才能输出;学习效率才会高。
而大脑高度专注的状态-----需要肌肉放松。
很多人是无法专注的,一般人只能专注30秒。如果一个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在学习上找到快乐,他自然就沉下来专注进去了。如果没有兴趣,要训练他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训练他的专注能力。
l 放松 肌肉放松
肌肉放松,肌肉不消耗能量,血液自然流向大脑,能量集中在大脑上,大脑高速运作,脑能输出。
如果心情紧张----会引起肌肉紧张,血液流向紧张的肌肉,大脑一片空白。
l 快乐 保持心情愉悦
学习的快乐是一种高贵的快乐。高度的宁静,心情愉悦,身心统一。不是喝酒、跳舞、吃巧克力的快乐。
l 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
方法与方法之间差别很大,这点很重要。不同的方法会有不同的效率。
愚笨的方法,会让你感到学习比别人累,比别人慢,最主要的是自我否定。
把这七条都做对,我相信没有人学不好。只要不是先天的傻子,任何人都能学会。
真正的优秀教师
什么样的教师是最优秀的,以下是学生通过回忆的笔触叙述的一个正面老师的形象。
您只是轻轻的对我说
记得那一次,我们在班级门前踢着球,我飞起一脚,球穿过玻璃进了教室,您闻声快速朝我走来,我以为您会暴跳如雷,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我们把它修好。
记得那一次,在考场上,我面对考卷发呆,当我拿出教科书准备偷看时,您快速向我走来,我以为您会当众揭穿我,结果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把书放起来,做个诚实的人。
记得那一次,在您的课堂上,我对一个女生意乱情谜,我们肆意地传着纸条,您下课把我叫到办公室,我以为您会当众羞辱我,结果,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我也有过你的感觉,人总是要长大的。
记得那一次,在您的课堂上,我对您的讲述公开提出疑议,结果,后来证明是我错了,您的眼睛一直盯着我,我以为您会当众奚落我,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其实没什么,人都会犯错误的。
记得那一次,我因为没有复习导致不及格,给班级托了后腿,您拿着考卷朝我走来,我以为您会当众批评我,结果,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你是个有天分的孩子,你会学好的。
记得那一次,因为我没有配合好,致使班级输了球,当我们互相指责时,您朝我走来,我以为您会当众责备我,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都过去了,还有下一次。
记得那一次,当我竞赛获奖回来,我手捧奖杯满含热泪对您说:“老师这个奖杯该属于您。”我以为您会发一顿人生的豪言壮语,结果,您只是轻轻地对我说:,这是你应该得到的,我为你自豪。
记得毕业那一天,您的怀里被我们塞满了鲜花,您站在讲台上,眼里噙着泪花,我以为您会发一顿离别感言,您只是轻轻地对我们说:我爱你们,因为我是老师。、
结束语:
老师是天下最神圣的职业,作为教师他要懂得:
通晓人性,
懂教育规律,
懂学习规律。
这是民族的未来。希望每一位老师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快乐,把我们的孩子真正培养成杰出的二十一世纪的精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5#
 楼主| 发表于 2014-6-11 12:00:21 | 只看该作者
成功教师新概念(钟文东)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原有衡量和评价教师的标准逐渐被打破。现代成功教师的标准是什么?用什么尺度来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功,以促进教师队伍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和个体教师自身素质的自觉提高?立志成为成功教师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奋斗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在哪里?这是现代教育科学关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理论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它不仅仅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价值认可和评判时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现代教育管理改革教师评价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师的成长和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国内外的一些最新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世界教育对此问题的总趋势。本文就此做一初略概述以供参考。  
            
一、现代成功教师是能够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与教育实践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有赖于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好,教育效果佳;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情绪去面对学习。学生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他所教的那门学科、乐意接受他的教导,并且努力在他所喜欢的那位教师面前去积极地表现自己,如果这时老师给与及时的赞美与鼓励,那么这个学生就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积极变化,使教师的工作事半功倍。反之,也可能因为不喜欢某位老师而讨厌他所教的那门学科的学习,使教师的工作事倍功半。这不是危言耸听,其实除了理论和实践的根据外,人人都有过这样类似的经历,譬如:我们的教学研讨会,如果上面是一个你熟知的、了解的、受你尊敬和喜欢的人在发言,你一定会从头到尾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地、兴趣十足地认真听他演讲,其对你的影响可想而知。反之,如果这个你熟知的人、所了解的人不是你所尊敬和喜欢的人,你一定会觉得无聊透顶,对他的演讲不屑一顾。所以,一个被学生喜欢的教师,其教育教学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的学生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喜欢听你的话,那么你的教育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对你反感,即使你把课设计得再漂亮,他们也会冷漠木然、消极对待、无效果可言。那么,如何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受学生喜欢的教师是那些品质魅力在吸引着他的学生们?没有两个人会给出完全相同的答案,但下面几条却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家、教育理论家和教育实践研究专家们都公认的:                                 
积极、愉快、活泼、乐观向上、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吸引力;善于与学生交流,及时鼓励学生;教育态度坦然,心地坦诚,对待学生公平公正,能真诚地善待每一个学生;严而有度,面对学生的缺点与错误在批评教育帮助改正的同时能够善解人意和容忍导致人们特别是儿童犯错误的人性中的脆弱和不成熟的一面;善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学生能在其教育教学风格中享受到学习知识、成长进步和成功的乐趣,并且有愉快的情感体验;具备了这些品质的教师才可能受到学生的喜爱,他的教育教学工作才可能被学生接受,并真正实现其自身的最大价值。这并不排斥相貌平平或者甚至丑陋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也大有性格可爱者。但确实排斥下列类型者:易动怒的,忧郁的,冷漠无情的,好挖苦人的,玩世不恭的,意志消沉的,以及专横跋扈的;还要加上死板阴沉者和完全消极者。还有的专家认为:令人厌烦的人比蛮横粗暴的人更令学生受不了。
  二、现代成功教师是能够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开展工作的教师
     “外层空间引爆的原子弹会产生冲击波吗?试论证之。”“火车头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为什么?”“蒋介石是哪国人?他有朋友吗?如果有,他的朋友对他的前途命运产生过什么影响?请就这些问题向你的历史老师呈交一份你自己的研究报告。”“冰川时期猫身上的虱子会长毛吗?论证之。”“太空中的癞蛤蟆有眼睛吗?为什么?请说明之。”……当你面临这些学习命题的时候,你会怎么想呢?猜想你一定会说:出题者不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就是一个根本不懂教育的外行。其实不然,他的精神很正常、很健康,而且是教育行家里手,他更是精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潜能发挥技巧的教育高手。这一类似的学习命题在发达国家的中小学中屡见不鲜。那么,这是那些国家的教材内容特色的体现吧?也不是,这与教材内容没有关系,在教材中根本找不到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内容。接下来你可能会说,这不是在出难题、偏题为难和坑害学生吗?!在目前的教育形态下你的这种看法,可能得到部分人的附和,但在另一部分人眼中你会被看作是一个没有经过现代教育理念洗礼的教育白痴。因为这些命题对于欧美中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迅速通过互联网、图书室的资料和书籍收集到与这些命题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阅读、学习、采集、分析、归纳、整理和综合研究,或者凭借自由想象创造性地完成这些学习命题,轻松地交上自己认为满意的答卷。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则是被十分看重和关注的。这就是前些年国内新闻爆料:在中国高考位居第一的理科状元,参加哈佛大学新生录取考试名落深山的重要原因。在这种教育形态下的教师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已经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者,而学生成为了学习知识的主体。教师让位于学生,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教师的一切工作都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与制定,学校(学习场所已不局限在教室范围内)的主流是学生的自主学习。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载体,取而代之以学习规划、蓝图、方案和学习与实践的指南等。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也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来源和工具,囿于教材的教学格局完全被打破,网络、图书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校图书室藏书十分丰富,完全实行网络现代化管理,学习内容的范围和领域得到巨大开发,学习效率成数倍增长,学习效果大大提升,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有效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等得以张扬。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的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则成为衡量这个教师是否成功的尺度,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和被动学习模式根本没有立锥之地。我们会不会遭遇上这种教育形态?在这种教育形态下我们是否会成功?的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另外,我们目前这种教育形态面对这种教育形态挑战时胜算能有多少?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现代成功教师是能够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教师
      这个成功教师的新概念有点奇怪吧?难道我们教师水平仅仅相当于我们刚入学的新生?其实,一点也不奇怪,你不仅需要与他们一起成长、进步和发展,还需要向他们学习,而且这一项还最为重要。这是因为现代教育是对整个人的培养,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途径是教学双方充分积极的合作。所以,教师必须始终头脑灵活,智力低下的人是干不好这一行的。但是,即使是智力超群的人也发生钝化即衰退。教师必须敏感地适应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无论这种可能性多么小,总是会发生的。他要随机应变,必要时能立即采取对策。不了解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发展的人怎么能够干好这项工作无需多说。再说,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和发展,学习内容和方法也随之变化,教学是一项永远不会做到完美无瑕的工作,经常需要进一步学习。所以,成功教师要有学无止境和与学生一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思想。
  四、现代成功教师是能够运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 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的教师
     这一概念的产生是因为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而这种教育的加强不只是靠口头来进行的,更重要的是要依靠教师运用创造性的手段和优美的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才能够达到其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27 , Processed in 0.108135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