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7-2 14:07: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这条路     
河南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硕果
  生命原是一场编织,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走进我生命中的人和事,就像经线和纬线在相互编织中印证着自己这一段生命的存在。
  哭过,笑过,感动过,幸福过,很多时候都是因为这些人,这些事。
  离开他们,生命中的这一段旅程也便成为空白。我愿意用我的笔,连缀起这些生命的片段,记录和他们一同过的日子。
  为成长寻找新的起点
  2007,随着工作的调整,当时的我已经成为市教科所一名专职的科研人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参加了灵山——新教育贵州支教行动。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会如此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生命。我突然发现,原来教育也可以如此美丽而令人陶醉,这正是我想要的一种生活。
  “把自己打碎,像土粒一样地打碎,这也许是泥土成为花朵的唯一可能。”就在那段日子,我真正理解了干老师这句话的含义,于是,我放下了之前的所有“辉煌”,让一切归零。我知道,我需要为自己的成长寻找一个的起点。
  就这样,我从高三历史课的讲台走上了小学二年级的讲台,在一首首美妙的童谣中,在一个个精美的绘本中和孩子们分享着童年的味道。
  原来,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突破自己意味着最大的成长。贵州回来之后,做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成为自己最大的愿望,我义务反顾踏上了新教育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有人热血沸腾,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开始行动,一部分尺码相同的老师开始慢慢汇聚在我的身边,形成了我们最初的团队。
  寻找生命意义的所在
  在我的手机里,静静地躺着一些短信,如果不是收到约稿的通知,它们可能会一直在那里。
  “张老师,您好!我又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教您,希望能得到您的帮助。我要讲一节新教育导读示范课,我准备讲《草房子》,我不清楚导读课是否得用一整节课?应该有哪些环节?这本书该怎么设计导读?这个导读和主题汇报课到底有怎样的界限?麻烦您百忙之中给我指导一下。谢谢!”
  “张老师,您好!我是修武二实小程新梅。打扰您了!我根据教材内容,在校讯通上写了几篇数学童话故事连载,有空的话可以看一看。苦于找不到适合孩子们读的数学阅读书,所以试着写了一些,请您指导”。
  类似的短信不知道有多少,它们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每天,我都要和一些认识或不认识的老师们进行这样的交流,我想这大概就是《小王子》中的所说的“驯养”吧。我一直认为,如果这个世界上真有小王子的存在,也一定会有一只等爱的狐狸。因为这样的相互编织,越来越多的人走在了一起。 
  从2007年到现在,和新教育同行的日子里,不断有这样的教师加入,当然,也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慢慢停滞。就像李霞老师在随笔中说的那样:“坚持,不是简简单单的两个字,那是要经受岁月恒久的考验,那背后,付出了多少,只有当事人知道。这份承诺,能否兑现,我考问自己。答案只能是尽力而为,现在的我,只能如是说。因为,我知道,这——只是起点,而且没有终点。这些事,没有行政命令,没有所谓的奖赏,但却是自己愿意做的。虽不在乎得到什么,却会意外地得到,比如感动,比如成长。”
  对于我来说,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这是我生命意义的所在。
  磨砺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2010年,全国新教育实验工作会议在焦作召开,会前的辛苦和忙碌自不必说,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焦作的新教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心。为了较为全面的呈现焦作新教育几年来的成长和收获,我确定此次开放活动主旨是“走进一所学校,透视一个班级,感受一种行动,分享一段成长”,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层面到学生层面,从课堂改革到专业成长,我想从不同的侧面让大家感受新教育带给师生的变化。会议第二天,因为人事的变动,下午我不得不从会议主持现场临时抽身返回办公室重新整理相关材料。焦急,忙碌,疲惫,挑战着我的极限。活动结束,收到这样一条短信:
  “尊敬的硕果老师:我是宝应实小的陈兰蕙,这次焦作之行看到您一人奔波劳碌,心中有无限感慨。我本是新教育的过路人,缘识翔宇,沉浸其中后方知个中滋味非常人所能坚守,缺少普世情怀,教师在黑暗中摸索苦不堪言,向您这样的执着者表达崇高的敬意!”
  读到这样的文字,我的眼泪再也无法控制,只有深度卷入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艰辛。虽然外表柔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人,突然发现,有时自己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强。不过,回过头想想,这不正是自己所选择的道路吗?
  和新教育相遇的这几年,不正是自己成长最快的几年吗?这样的磨砺,对于我来说,可能真的是一笔财富。我已经也不需要用一纸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行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这条短信存在手机里一直没舍得删,偶尔也会翻看,每次想到还有很多人像我一样在这条路上迎着风雨不断前行,就会平添许多勇气。
  守住教育的底线
  从一所学校开始,从一间教室开始,守住教育的底线,让每一个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成为我们团队的共识。就这样,从改变一个老师开始改变一间教室开始,从改变一个孩子开始改变一个家庭,从改变自己开始改变这个世界。
  因为自己的存在去真正影响和改变一些人的生命状态,这也是令我最感骄傲的一件事情。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的薛海波老师在随笔中写道:“ 生命中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因了蒙尘。除去这些尘埃与遮蔽,生命的光辉一定散发出其应有的光彩。再活一次,让光出来。”
  2012年,我们推出了新教育讲师团县区行活动,此次活动的主旨是“走进一个县区,帮扶一所学校,改变一间教室”。我们想更加紧密地贴近一间教室,贴近一所学校。为此,我们先后两次组建了焦作新教育讲师团,30余位新教育讲师团的榜样教师,走遍了焦作市的十一个县市区,从城市到乡村,从小学到初中……承担才能成长,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每一个老师都在成长,团队也在成长。2011年,焦作新教育团队被河南省《教育时报》评选为河南省优秀共同体。
  在这条路上行走,是辛苦的,也是幸福的,这幸福来自身的成长,也来也来孩子们的成长。2010年教师节,团队成员常瑞霞老师收到已毕业的孩子们的来信:
  亲爱的常老师,学了《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我对您的想念与日倍增。您把这首生日诗送给我的情景至今难忘。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把您的形象印在我的心中。常老师,我好想你!
  ——郑一鸣
  老师,我现在正在为您争光,为六二班争光。班里组织晚会,我用自己的特长——演讲,主持了整个晚会。军训会操时,各个校长、上千位家长都在观看。而我,荣幸地成为几百人中写解说词,并在主席台上解说的幸运儿。
  老师,尽管枫杨学校的老师没有要求晨诵,但我还是习惯于完成早读的任务后回顾古诗。您让我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尽管枫杨的老师没有要求用钢笔,可我一拿出文具盒,就会顺手拿出钢笔。
  老师,这封信我几乎是哭着写完的,所以很潦草,请您原谅。
  ——范柳依
  曾经的我们,在大杨树的浓荫里生活、成长。我们是一只只饥饿的毛虫。现在我们破茧成蝶,却什么也没有留给大杨树,留给您,但我的心已化作树叶,在大杨树的枝干上生根。
  ——李想的来信
  践行完美教室的梦想
    我深知,对于一个实验区来说榜样的力量有多么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榜样的高度决定着实验区的高度。没有榜样,团队就没有了方向。能否让常老师顺利的接手一年级,成为2011年夏天我的一个心病。
  我开始寻找各方面的关系和力量。终于,2011年9月,在我们几次三番地努力之下,常老师终于达成自己的心愿,着手接了一个一年级,终于可以用6年的时间来书写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传奇了。
  9月24日,是“毛虫班”孩子们的入班仪式,“让我们相遇的每一天都幸福”是常老师面对家长和孩子们的庄严承诺。一个绘本,一首儿歌,一次拥抱,是常老师送给每一个孩子的礼物,也借此开启了一段全新的旅程,77个孩子和常老师相拥在一起,拍下了第一张全家福,并把自己的照片贴在了班级后面大杨树的树叶上。
  而这棵“大杨树”是班里的家长委员会在第一次家长会后专门设计的。短短几个月下来,毛虫班的孩子们一起穿越了动物课程、植物课程、海洋课程、拼音王国课程……春天来了,为了开展种植课程,常老师还专门向学校申领了一块菜地,现在孩子们视那些碧绿的蔬菜如珍宝。在我们的大力推荐下,常老师也获得了新教育基金会的支持,践行自己完美教室的梦想。
  2010年,我有幸入选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2013年,我又被评选为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河南教育年度人物……我深知,这荣誉不仅是属于我的,更是属于我们团队的,属于所有曾经帮助和支持过我的人。在我的身后,还有那么多躬耕在教室里的新教育人,“绝代芳华”“逸士”、“听雪”、“踏雪寻梅”……没有他们,何来这些额外的奖赏。
  现实的教育总是不能令人满意,但并非没有生长的空间。当我们无力改变周围的世界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而当我们真正改变了自己之后就会发现,周围的世界也因此而改变。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为世界做一件美丽的事情
甘肃省兰州市铁路第一小学 程曦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一直认为,让自己潜心读书、带领学生爱上读书、不遗余力在家庭社会上推广阅读,应该是自己的使命,是做教师毕生追求的最高目标。
  我与吟诵
  [以我为主要发起人的“兰州教书匠”团队,成立了兰州第一个民间吟诵社团——“掬月吟诵社”。]
  2013元旦佳节,以我为主要发起人的“兰州教书匠”团队邀请北京景山学校特级教师、中华吟诵学会理事朱畅思来兰州做公[益吟诵培训。周边学校的师生和家长闻讯而来,大家随着朱畅思老师的诗经吟诵,穿越时空,找寻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的读书声。
  这场培训拉开了兰州地区一群热衷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学习吟诵的热情。教书匠团队随即成立了兰州第一个民间吟诵社团——“掬月吟诵社”。为10岁的冶海璐同学录制诗经《蒹葭》吟诵,很快成为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最美吟诵声;同时创建了“从零开始-吟诵支持站”QQ群,为兰州乃至全国各地的吟诵爱好者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此举得到年底来兰州进一步深化推动兰州地区吟诵事业的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建顺的高度称赞。
  同时,我开始在自己的教学班级开设了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学生用一年的时间背下了“三百千弟”的蒙学内容,学习背诵了《声律启蒙》上篇。吟诵在我校得以推开,省科研级课题的开展带动了几所学校师生对吟诵教学的研讨学习。
  我与小古文
  [自2012年8月以来每周三晚上雷打不变的《玩转小古文》学习,带动了周边学校许多教师尝试文言文阅读和教学。]
  三月春寒料峭,新学期刚刚开始,我接受《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编辑朱文君的邀请,担任《玩转小古文》网络阅读研讨会主讲。在我的抛砖引玉下,30多位来自不同学校的“匠友们”汇聚一堂,在网络中与全国各地的小古文爱好者互动交流。这样的读书研讨会是我带领教书匠们,自2012年8月以来每周三晚上雷打不变的精神盛宴。大家工作之余,一起读书、交流,探讨推敲文言文的句读方式,尝试各种能调动小学生文言学习积极性的诵读方法。
  这样的学习,带动了周边学校许多教师尝试文言文阅读和教学。小古文教学在我的班级成为孩子们最喜欢的课程。一年时间我们学习了85篇,学生在没有负担的情况下快乐地学习,积累了大量的文言短文。《小学语文教师》2012年第11期曾以《草根团队的梦想漂流——记兰州“教书匠茶坊”》撰文为我们团队做了详细报道,我们这些教书匠成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
  我与绘本
  [从给孩子们讲绘本,到社会公益课堂,进而跨单位成立课题组,创建 “绘生活”阅读交流千人群,我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
  把一颗颗阅读的小种子及时播种到孩子们的心田里是我最大的心愿。
  2006年,通过在教育在线论坛的学习,我知道了绘本书,于是结下了不解之缘。阅读绘本、介绍绘本,成了我推广儿童阅读生涯的一个转折点。我似乎找到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的一个入口。从课堂上给孩子们讲绘本开始,到社会公益课堂,进而跨单位成立课题组,创建 “绘生活”阅读交流千人群,让更多爱好绘本的教师和社会人士参与到绘本阅读和传递中来,我花了整整7年的时间。
  4月,携带着便携式投影机,我和课题组成员开始了大公益绘本课堂的阅读推广之旅。第一站是兰州城乡结合部的小西湖回民失学儿童救助点。用一块门板做幕布,我的《小种子》绘本分享课开始了。30多个年龄不一、身世相同的孩子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随着我的讲述第一次走进绘本。交流中,看着他们简陋的教室、窘迫的生存状态,听着他们充满期待地描述未来的理想,我的眼里泪光闪烁。
  同样的《小种子》绘本课,在进行校际之间交流时,比如在兰州一只船小学,在市少儿图书馆和清华小学,孩子们听得开心极了。他们跟着我认识了各种小种子,了解了小种子不平凡的一生,感受了生命的成长。我成了这些孩子们眼中的“种子老师”。他们下课了还舍不得离开教室,于是我总会对孩子们说:“你们就是那些小种子,老师吹一口气,你们就飞呀飞,飞到操场上去好吗?”孩子们开心地伸开双臂,快快乐乐地飞走了。
  校长高兴地说:“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这样对孩子,那该多好呀。孩子们如果都听过这个故事,我们学校苗圃的周围就不需要再用绳子拉起一个防护栏了。因为他们知道:一颗种子长成一朵花一颗草,是多么不容易。”
  在我的授课班里,孩子们读了、写了、画了,也种了。他们把读、写、绘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
  “六一儿童节”前夕,我和绘本课题组的老师们再一次在兰州市少儿图书馆和榆中县少儿图书馆,推出了“迎六一绘本阅读公益推广课”。在200多人的多功能会议室,我带领一百多个家庭亲子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的故事。
  那些幼儿园的小孩子和我伸开双臂,紧紧地贴在一起,比一比谁的爱更多一点。低年级的学生情不自禁地站在桌子上,举起双臂,大喊:“老师,我爱你有这么多。”一个小侄子挥着手臂,隔着阔大的会场对带自己来听课的姑姑大声说:“姑姑,我爱你从这里到北京那么远!”爸爸妈妈们也张开了手臂,遥遥地招手,和自己的孩子相互表达爱意。高年级的大孩子们在一个个小书签上写下对父母亲人的爱,还有的孩子在画纸上画下了和妈妈过马路的一幕:“小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手过马路。我长大了,妈妈老了,我拉着她的手过马路。”
  那一刻爱在亲情间流淌,情在节日里绽放。
  我与公益课堂
  [提升自己、惠及他人,实践作为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我的朴素心愿。]
  暑假期间,我受聘兰州晨报专家智囊团,作为兰州绘本课题研究组的负责人,与兰州晨报联手策划推出了“暑假公益小课堂”,带领我的课题组成员,为兰州市的孩子们做了《爱心树》的绘本阅读分享课。
  课堂上,孩子们随着我的讲解,体会了爱心树无私奉献的那种欢乐和忧伤,也引发了家长对“索取”“给予”“感恩”的反思。“暑假公益课堂”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推动了绘本阅读在兰州社会和各个家庭的普及。
  随后,我创建了三个月人数飙升千人的“绘生活-绘本阅读交流群”,在网络平台上展开专业的绘本阅读和教学研讨。台湾花婆婆方素珍老师、杭州余耀校长、江苏周晓霞老师、新疆绘本馆长米萝等专家,都热情地支持了我,在我组建的绘生活群里进行了无偿的专题讲座,引起了全国绘友的广泛关注和热情追捧。
  7月在上海新经典的大讲坛上,我作为受邀请的大会发言人,和台湾绘本推广人方素珍老师同台交流绘本阅读的心得体会。《我的绘本课堂》演讲,受到与会同仁的一致好评。
  把“幸福书包”带到兰州,让兰州的孩子也有机会参与绘本阅读的传递活动,体验绘本阅读的幸福快乐……这是我通过微信平台看到上海一家公益组织开展的绘本阅读活动产生的梦想。发起活动的负责人米奇爸爸最终被我的诚恳打动,首次承诺把在上海市传递的幸福书包项目推广到兰州来,让兰州的孩子也能享受这样的阅读幸福。
  得到消息,我组织协调课题组6个成员学校共同参与传递,赢得学校、家长、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在兰州市拉开了一场“绘本阅读——幸福书包爱心传递活动”。
  兰州市教科所、城关区教育局、辖区各兄弟学校、省市各新闻媒体热情地支持和参与了活动的启动仪式。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六所学校五百多个家庭参与了幸福书包传递活动。每一个有机会接到书包的孩子都无比骄傲,每一个参与活动的家庭都感受到阅读的幸福快乐。
  他们积极写下读书心得、活动感言,在网络上传递,在学校间交流,一时间幸福书包成了大家的热议和期盼,在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阅读绘本的风气。新华书店、绘本馆受到孩子和家长们的追捧,绘本阅读借幸福书包的传递得以广泛传播,实现了我做绘本课题普及绘本阅读、造福众多家庭和孩子的心愿。
  在《当代教育家》第12期杂志上,我的教育和阅读生活曾以《程曦——做一个纯粹的教师》为题,进行了人物报道。
  提升自己,惠及他人,实践着作为一个教师肩负的历史使命。这是我的一个朴素心愿。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公益的情怀 志愿的精神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教师培训中心 戴国华
 
  阅读,最需要具备却被淡忘;
  阅读,最需要加强却被削弱;
  阅读,最需要重视却被忽视;
  阅读,最需要超前却被滞后;
  阅读,期待教师的改变;
  教师改变一点点,学生受惠一大片;
  教师向前一小步,学生前进一大步。
  2004年,中国滋根到湖北武汉市新洲区,我开始了与中国滋根的交往。2007年,则开始“爱的书库”建立。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我所在的地方是武汉最偏远、最困难的山区,在各种条件不会有短期性的根本改变的前提下,我们更需要让学生们多读一些书。
  感动和感染
  回想起来,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走到今天,多个公益组织关注,多种公益阅读项目汇聚,覆盖了全区,而我也成了有红头文件确认的“业务领头人”。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我有条件出力做事,我明白在现有体制下没有行政的支持,再好的公益也是难得做好的。我努力做好四种角色,一是联络员,及时传递双方意见信息,加强协同和沟通;二是参谋员,尽力为分管领导提供具体的办法和措施,做到细致严谨,深思熟虑;三是服务员,尽力为学校和老师提供帮助和支持;更多的时候是做宣传员。
  中国滋根于2004年到新洲区,从救助贫困学生开始,到帮助学校改善基础设施,再到2007年实施“爱的书库”项目。11年来,我常常被公益人士的慈善、严谨、认真所打动。特别是推行“爱的书库”8年来,我作为一名志愿者,自觉自愿地业余推广校园阅读,从一地到全区……虽然付出较多,但我总是感觉到这项工作使我精神和思想得到了升华,使我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了增强,因而也就十分地欣慰。特别是当所做的事情产生了效益,更有无限的成就感。
  抓住机遇
  给整个工作带来机遇的是2010年到2011年春。先是旧街2所有书库阅读的学校,在一次作文竞赛中获得参赛以来的零的突破。接着,邾城街、阳逻街3所有书库阅读的学校,在该赛事中丰收。同时,旧街小学、阳逻二小都因“书香校园”而评为市级特色学校。阳逻二小作为在武汉召开的首届全国乡村图书馆建设暨阅读推广研讨会的考察点。2011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武汉市属4家新闻媒体对新洲农村学校的阅读活动进行了集中报道。
  这期间,我作为教育局实施读书工程的业务负责人,一方面不失时机地谋划和通报活动的开展,争取领导的重视,使民间组织的助力转化为体制内的业务工作;另一方面,努力做好各方面的发动和协调,取得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坚持与坚守
  有一次,我在一个学校看到老师在发营养牛奶,当时我身上刚好带着从《中国教育报》上看到的一篇文章《阅读是学生成长的精神牛奶》。座谈的时候,我就和这些老师说:“老师们,学生光喝牛奶是不够的,还有一种牛奶要喝一喝。”然后,我就把随身复制的材料发给老师们,做这么多事情,我希望争取三个信任:学生的信任,教育者的信任,学校和老师的信任。
  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实是严酷的,体制机制、环节方法不是问题,关键是教师的改变,是教师观念的改变。所以我一直认为要改变的首先应该是是教师。现在,我们正在改变的路上,阅读无论怎么做都不为过,面对新的形势,我在思考,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办?
  严格意义上,我不是一个点灯的人,但我会借助公益的力量,为追求有理想、有能力的老师加油打气、铺路架桥,我没有雄心也没有能力去改变中国,但是我乐于成为爱心的传递人。
  增加与增强
  在推动阅读的过程中,我先后发现和吸纳了几个业务过硬、有工作权威且热心阅读的学校负责人和中心书库的负责人,大家建立起了密切联系。没有组织的任命,也没有领导“下诏”,我们形成了一个没有“加冕”的业余团队,义务承担着大量日常的事务。
  林先华同志原来负责阳逻二小的业务,有能力、有热情,退下来后一直作为志愿者保留在队伍中。他们不时开玩笑说:“我们走上这条路,就是你传销的结果。”
  这个团队一直是全区工作的中坚。没有报酬,没有名分,只有付出。现在的团队已经从“预备役”走向“正规军”且扩大了,有自愿参与的,也有组织“派遣”的,其力量是原来所不能比的。
  通过学习和努力,我自己在完成《书香校园的思考》专题应用于培训后,3年中,还先后独立创作了《读好书教好书 做好人做好事》、《谈学校为什么要重视课外阅读》、《再谈学校为什么要重视课外阅读》、《找回语文的跟 找到行走的路》等阅读专题,在全区各种培训班中进行宣讲,受到了好评和欢迎。这些为阅读推广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扩大了影响力。
  信念与信心
  阅读之于教育,其价值和意义不言而喻。我总是与一些教师讲,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看三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陶行知名篇精选》、《第56号教室的奇迹》。
  阅读是最好的教育。因为信念,我走进了新教育实验。阅读了朱永新的《理想的教育》、《新教育》、《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他曾说,新教育实验是“一群傻子跟着一个疯子”在行动,使我内心震撼。
  因为信念,我成为亲近母语的粉丝,属于铁杆粉丝。所以,一直致力于推介《日有所诵》。
  因为信念,我成为公益精神的追随者。从走进“爱的书库”到进入“梦想中心”,再到踏上“心平阅读联盟”,我感受到了公益的情怀和力量。
  因为信念,我成为一个业余的阅读推广人,推介与推动,帮助与服务,探讨和研究,尽心尽力,而乐此不疲……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在阅读推广的天空振翅飞翔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  倪颖娟
  2005年,我有幸参加了“亲近母语”论坛,此后,邂逅了教育在线“毛虫与蝴蝶”儿童阶梯阅读项目。这些活动,一次又一次激发了我对儿童阅读的热情。多年来,我全身心致力于儿童阶梯阅读课程的实践研究和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活动中。
  晨诵午读暮省
  “晨诵午读暮省”是我们班孩子的生活方式。无数个早晨,我迎着朝霞走进校园,带着学生开启诵读之旅。我和孩子们或高声朗读,或低声轻吟,或手舞足蹈,或放声高歌。在每一个美妙的黎明,声情并茂的琅琅之声便充溢在我们的教室里。而我所做的,就是做群鸟中一只领唱的鸟,带动学生,并与学生一遍遍共同咀嚼玩味所晨诵的诗歌。
  在诗歌诵读的过程中,孩子们用专门的本子记录一年来走过的历程。他们在这个本子上不仅可以写诗,还可以画画,记录自己的心情,留下幸福的生活足迹。无论是童谣还是现代诗歌,抑或古典诗词,我都特别注重诗歌与孩子们当下生命的关联。
  在金子美铃优美典雅、天真纯净的诗歌中,在谢尔想像奇特、童趣盎然的诗歌里,在狄金森、顾城意蕴丰富、感情真挚的诗句中,在泰戈尔、汪国真奋发向上、感恩虔敬的诗句里,在充满睿智的论语课程中……孩子们的生命状态,也逐渐呈现出向上的姿态,孩子们的思想,逐渐走向丰盈、深邃。
  无数个午读时间,我带领学生畅游书海,用童书滋养生命。一直以来,我遵循“低段读写绘,中段逐步从读写绘中淡出,开始进入整本书共读,高段进行童书主题探讨”这样一个由粉红—浅绿—深蓝的儿童阅读阶梯。
  低段,我们共读了200多个绘本。每年寒暑假,我都会精心编排出下一学期的绘本阅读课程目录。每一个特殊的日子,我都会为孩子们送上一个契合当下的绘本故事。一年级,我还给每一个孩子赠送暗含他生命特质、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生日故事。我还给每个孩子定做了一个配有十个绘本的“萤火虫教室童书漂流书包”,一周漂流一次,加上中午自由阅读时间,孩子们阅读教室里的绘本藏书,每个孩子每周的绘本阅读量至少在15本左右。在绘本阅读的同时,我结合孩子们当下的生活,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日记写绘和自制绘本小书。
  低段绘本阅读的同时,我采用大声朗读的方式,和孩子们共读了《小猪唏哩呼噜》、《笨狼的故事》《没头脑和不高兴》、《列那狐的故事》等适合该年龄段的许多童书。
  进入中高段,我们开始逐步从读写绘淡出,加大自由阅读的量、加入历史故事与人物传记的阅读、加入自然科学方面的阅读、加大整本书的主题探讨,将阅读与儿童文学创作相结合。
  购置优秀童书
  我们的教室里,有一排值得我们自豪的书架,每年我自己会为孩子购买一部分,家委会也会为孩子筹备一部分,大量优秀童书的购置,我们的教室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图书馆。我和孩子们一起穿越了许多在孩子们此刻生命中最需要的优秀童书。
  与侧重于语文知识学习的教材阅读不同,整本书共读的过程,是另一种文本细读的过程,通过它,学生的生命穿越故事引发共鸣;通过阅读与生命的互相编织,师生对生命的意义、价值进行深度思考,从而不仅在当下就能收获快乐幸福,而且也更有信心让生命走向幸福卓越。每次阅读,我按照导读、分章节推进、主题探讨的步骤进行,并精心设计每一本童书的导读题。
  除了儿童诗的阅读,图画书的阅读,儿童小说的阅读,我还带领孩子们走进群文阅读、科学小品文的阅读,亲近数学的阅读,英文作品的阅读,漫画的阅读,寓言的阅读,经典国学的阅读……
  我还通过一封封给家长信、一张张给家长的便笺、一次次新父母课堂、一条条家校通短信,班级主题帖交流、班级Q群沙龙、QQ空间,以及邀请萤火虫优秀义工、作家等来班级给父母讲学,把“亲子共读”这一理念传达给家长,发动他们亲子共读。师生、亲子、家校间的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使我们彼此之间创造并拥有了共同的语言与密码。
  对于诗歌、童书的热爱,也让孩子们迷上了写诗歌,写小说,写心灵日记。我们的暮省,也从学生随笔、写绘,逐渐地丰富为心灵独白、相互倾诉、诗歌、小说文学创造等多种形式。
  亲子阅读推广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积极投身于亲子阅读推广公益事业。作为全国萤火虫亲子共读公益项目组海门分站站长,我始终怀着一份矢志不渝的公益情怀,坚持奋斗在推广海门区域亲子共读公益项目的战线上。
  截止到2014年4月,我和义工团队一起,举行了二十九期线下亲子读书会,三十期线上原创公益讲座,十八期校园小分站亲子阅读培训讲座,五次作家见面会,等等,共计活动八十余次。除此之外,我和我们的义工团队,每日都轮流坚守在网络上,为海门分站QQ群内的八百多名家长,及时解答家庭教育、亲子阅读中的困惑。每日早晨和晚上,准点发布萤火虫总部新父母晨诵,每周三,准时转播全国新父母研究所公益讲座。作为一个纯公益团队,在没有活动资金来源的情况下,为确保公益活动更好地开展,更好地为广大家庭服务,我还经常自己掏钱,筹备活动所需书籍、材料。
  “我们不可能遇到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心去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我会一如既往,做一个阅读推广人,做一个快乐的点灯人,像萤火虫一样,振翅飞翔,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做一个快乐的童诗推广人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第二实验小学 郭学萍
  总听人说,一个人的名字往往暗示着一个人的未来,我愿意相信这是真的。因为我的名字中有一个“学”字,我希望自己能够保持着一颗永远的上进心。
  小时候
  [中学生活如此单调,我依然觉得守着稀饭锅背古文的日子安定而踏实。]
  小时候,父亲在部队,我跟着外婆住在乡下。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山村,一共才十几户人家,正是那种“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情景。我在那里放过牛,逮过虾……虽然从小顽劣成性,却对书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喜爱。
  每到傍晚,我总喜欢坐在草垛前,看村里上学归来的小哥哥回到家,便会像尾巴一样跟在他身后,眼巴巴地看着他把书翻得哗啦啦直响,简直羡慕极了。
  等我自己到了读书的年龄,那份欢喜是不言而喻的。更令我欣喜的是,邻村一个同学的母亲是下乡知青,家里有许多小人书,花花绿绿地挂了一墙。那时,整个村庄没有一户家中有书桌,长条凳就是我们读书的地方。现在想来,没有什么比趴在长条凳上看小人书更幸福的往事了。
  直到上中学,我才拥有了第一张真正属于自己的书桌。那时的我,没有课外书可读。书桌上摆放的就是仅有的几本教科书。印象中,我每天清晨总是第一个起床,然后一边守着煤炉熬稀饭,一边在昏暗的灯光下背诵古文。即使中学生活如此单调,我依然觉得守着稀饭锅背古文的日子安定而踏实。
  4年的师范生活,课桌就是我的书桌。我常常遗憾自己幼时无书可读,积累实在太少,这让我4年的师范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追赶的姿态。
  因为读书,让我的课堂变得丰富、丰盈、丰厚;因为读书,我开始尝试写书。《诗意语文 博客春秋》记录了我如水般诗意而美好的教育生活;《漫读古诗》则饱含着我对母语文化、语文课程以及孩子们的深情爱意;《接手新班》则是我对十六年班主任工作的深情回顾。
  点灯人
  [作为一名教师,成为读书人、写书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成为点灯人。]
  作为一名教师,成为读书人、写书人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成为点灯人。我就是一个执著的课外阅读推广者,每天中午都是我的“午间读书会”时间,我带着孩子们“走进童话的森林”,和他们一起聆听“夏的声音”,教他们“学写儿童诗”。我就是那个从诗歌里走出来的童话老师,每天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和孩子们一起,行走在诗意语文的路上。
  2011年4月,我应邀参加徐州丰县实小的诗歌节,我即兴在梨花树下给孩子们讲童诗,他们便很快和我熟悉起来。等到课结束的时候,一个和我一样留着齐眉刘海的小姑娘忽然跑到我跟前,很天真地问我:“长辫子老师,可以抱抱我吗?”。我不假思索地张开双臂,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她开心地跑开了,不一会儿又折回头,捧着用空酸奶盒装着的8只蝌蚪,送给我作礼物。
  原来,被童诗浸润过的孩子可以充满如此浪漫的情趣!我终于相信,只要我和孩子们坚持走过这样一段诗意的旅程,一定会在这条路的沿途上看到更多美丽的风景。
  2013年10月,我在新疆乌鲁木齐市首场大型教研活动中上了一节课童诗欣赏创作,用的是新疆八一小学的学生,下课了,孩子们也都不肯走。一个戴着银色耳环的小女孩说:“长辫子老师,我长大后也要像你一样,留着长长的头发,写好多好多的诗!”
  对阅读的坚持
  [孩子们都相信我有魔法。其实,我的魔法就是对学生的热爱,以及对阅读的坚持。]
  记得有一天午后,一个叫李可欣的小姑娘跑过来,神秘地说:“长辫子老师,今天是圣诞节,我要送给你一份神秘礼物!”没等我从惊诧中反应过来,她已经把一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递到了我的手中。
  原来,她要送给我的礼物竟是一本自己的诗歌创作本,第一页便写着:诗是有味道的 /还是没味的 /是透明的 /还是红色或蓝色 /是巧克力味 /还是牛奶味 /只有诗歌自己知道。//《诗歌味》
  这些明亮单纯的诗句,就像午后的冬阳,把我的心照得暖暖的。老“诗娃娃”说:“郭老师你好,为你的精彩演示歌唱!”金波先生说:“发现生活中的诗意,创造美好的生活!”韦娅姐姐说:“美在孩子心中,点亮孩子们的心灯吧!”我欣欣然陶醉于诗人们的赞美和期许中,心底袅袅升起幸福的余音。
  我就是一颗快乐的蒲公英,做着自以为最幸福的事情。我从不后悔自己的努力,只要有风,我便会一直飞扬!飞扬!
  2012年,我共发表文章30余篇。2013年,我的课题研究成果《基于儿童视野的诗意语文的教学实践研究》被评为“江苏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成为《当代教育家》2013第八期的封面人物。
  诗意,它不是彼岸花,它在阅读深处生长。也许,正是这些有记忆的日子,快乐地系住了我的心。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用爱书写美丽教育人生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顾舟群
  无字书 开启童书阅读之门
  2006年9月,第一本无字书《大风》开启了我和孩子们的绘本阅读之旅,从此一发不可收。从“可爱的鼠小弟”系列到“淘气宝宝”系列,从“聪明豆”系列到“暖暖心”系列,从友情篇到亲情篇……一个个绘本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一年后,我开始在班级推进整本书共读。除了孩子们自主阅读的童书外,我精选了60本作为班级共读书目。每一本童书我都会精心设计导读推进题,深入探讨题,课外延伸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表演童话剧,一本本童书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
  每日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的复合课程。7年多时间,我带领孩子们朗诵了上千首儿童诗,三年级开始我们进行整本诗的诵读,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金波的《让我们去看海》和《沙滩上的童话》。这学期我们正在诵读《中华经典诵读本》,开学一个多月已经读完了《论语》《诗经》。 一首首诗歌美丽了孩子们的心灵。
  绘本、童话剧演绎课堂精彩
  为了鼓励亲子共读,看到亲子共读的温馨画面,我用书信和家长沟通,分享孩子们的读书过程和乐趣。一封封封书信深深打动了家长的心灵,回信像雪片一样飞来。 2011年,我们结集出版了《改变从习惯开始》一书。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我经常把绘本改编成绘本剧进行表演。从 绘本过渡到整本书共读,从绘本剧过渡到童话剧,是那么的艰难又是那么的自然。去年暑假我们班在苏州独墅湖图书馆进行了两个小时的童话剧汇演,演出得到了成功。一个个剧本,丰富了孩子们的学校生活。
  为了孩子们的那句:“顾老师,我的作品有没有发表到网上了?”我一次次地整理课堂实录和孩子们的作品,不厌其烦地发帖和上传作品。 “小舟成群,小虫成蝶”、“ 放飞梦想,享受成长”等十几个班级主题帖,记录着我和孩子们的成长历程,也成为全国各地实验老师学习、交流、探讨的网络课堂。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学校的童书阅读课程开展得有声有色。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应邀去全国各地做讲座,推广童书阅读。
  暑假,我放弃了休息时间,带领全国各地的一线教师利用qq群进行晨诵和绘本课程的开发……最后分工制作成精美的PPT。这些课程资料我们在网上无私共享,受益的课堂和孩子不计其数。
  多年来,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当别人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连续剧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我却守在书桌前阅读童书、设计读书会、整理上传作品。
  忙碌并享受着
  曾经接到这样一个实验老师的电话,电话从遥远的新疆传到了苏州,她说孩子们都在课堂里静静的坐着,想通过电话向我表示感谢,然后是全班响亮的呼喊:“顾老师谢谢您!”听着孩子们稚嫩真诚的感谢声,我的眼圈红了。这就是爱的传递,心灵的洗礼。
  2011年11月,“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成立,这是一个公益项目,旨在推动亲子共读,将父母深度卷入,成为教育的共同体。
  “运用这个公益项目平台,从教室走向社会,组织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将这些年自己与孩子们的共读经验传授给父母们”
  每两个星期一次的亲子读书会,集才艺展示、诗歌朗诵、绘本故事、童话剧、小品等一体,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深深吸引着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孩子和父母,参与人数达到千人。
  一次次读书会,使孩子们得到了成长。
  2013年7月6日7日,我组织进行了第一次苏州扬州萤火虫大联盟活动。8月11日扬州一行三十多人来到苏州,进行苏扬萤火虫第二次大联盟,随后扬州也推出了萤火虫亲子读书会。
  立足教室,研发课程,潜心童书阅读,致力儿童发展。热心公益,从教室走向社会,在更多孩子的童年种下美妙的种子——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牵着孩子的手走在阅读的路上
  广西桂林市叠彩区芦笛小学 申艳琼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长在闭塞小乡村的我,偶然读到了一本《儿童时代》,书的具体内容我已忘了,但我依然能清晰地记着,打开人生中第一本课外书时,我的那种狂喜到心疼的感觉。
  那是一本图画书,我不一会就看完了,但是我却按捺住自己不再往后面翻,为什么呢?因为这本书看完了,就没有别的书可看了。我要把这种幸福的感觉留得久一些,再久一些。
  那天中午,我没有吃饭,因为太激动,感觉很饱很饱……
  一晃,30多年过去了。庆幸的是,我始终保有这份渴望阅读的初心。为了幸福,我阅读;为了把这幸福传导给更多的孩子,我孜孜不倦地做儿童阅读推广。我希望,自己是那个点亮孩子心灯的人。
  好看的书从哪儿来?
  阅读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能做的,是提供周到的阅读服务。让学生有书可读,有时间读,有兴趣读,被引导地读。把这些服务做到位,最好的阅读就产生了……
  解决书的问题,我尝试过许多方式,这里介绍两种。
  书架的革命
  2012年9月,我在建材市场找到了一种制作简易书架的绝妙材料——轻钢龙骨。它安装方便,打几个螺钉就可以固定,还能根据需要任意切割、移装;底部有10公分宽,正好让书保持一定的倾斜度,把封面亮出来。这样一个能放200本书的书架,只花了不到一百块钱。最妙的是,它利用闲置的教室后墙,不侵占孩子们的活动空间。
  下午,书架空了,那是孩子们把喜欢的书借走了;早上,书架满满的,那是借去的书被还回来了;课间或是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后,孩子们三三两两来到书架前,或站,或坐,或趴,自由翻阅,自在讨论。
  这场书架的革命,成功实现了图书推销,自主借阅,极大地提升了阅读量。
  敲开市立图书馆的大门
  书架弄好了,我又动起了脑筋:能不能再努把力,把市图书馆的广大资源利用起来呢?我一趟趟地跑图书馆,终于签约成功。现在,我们的图书从静止的小池塘变成了源头活水。每个月我都会去图书馆借200本书。新书上架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涌到书架前,一只只小手伸向本本新书,就像胖蚕爬上了桑叶山,太可爱了!
  读书的时间从哪儿来?                 
  先给课堂“松绑 ”从2010年起,我把山东潍坊韩兴娥老师两周教完一本书的做法引进课堂。高年级花2周上完一本书,一二年级识写字任务重一点,花8周也能上完。节省出来的时间,诵读经典、看课外书、作阅读交流、听我读儿童文学名著……做的都是有用、有趣的事儿,学生喜欢,我也轻松。
  再请家长帮忙 周一到周五,让孩子拒绝电视和网络,周末少报补习班。一开始,孩子们识字不多,每天借回图书亲子共读。到二年一期,全班人均识字2100个,自主阅读就充分展开了。
  读书的兴趣从哪儿来?  
  神奇的课外阅读交流 多年的实践让我得出一条结论:要了解学生读了没有,要督促学生读得更多,无需家长签字,无需检查摘抄,只需要天天做课外阅读交流。先在组内交流,再由小组派代表到班级交流。阅读交流是个神奇的法宝,会让孩子们越读越多,兴致勃勃。
  珍贵的《个人阅读史》 2013年,我设计启用了《个人阅读史》。页眉上写着:“记下我读的每一本书,留住我心灵成长的轨迹”。登记《个人阅读史》,好处有很多:孩子常看常登,会产生成就感,鞭策自己读得更多;4人小组会依据它来考察每个人是否真的读了书;我会通过它对读得太少太偏的现象进行及时干预,实现“一个都不能少”的阅读培养目标。
  雷打不动的朗读时光 每天的语文课里,我一定会读书给孩子们听。《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凡被我读过的书,都像被魔杖点化过一样,成为书架上最受欢迎的那本。
  最好的奖励  对于阅读者来说,阅读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励。那些年,在当当网上买书,会有一定的返利。我把这些钱都攒下来,期末买书送给孩子们。在扉页上,写下我对他们的殷切希望。
  赠给最后才爱上阅读的孩子龚艺的,是杨鹏的幻想系列:
  我永远无法忘记,一直不爱阅读的你,在看了杨鹏的书后,向我提出的第一次买书请求。我知道,从那天开始,你就打开了另一扇门,看见了不一样的风景。勇敢地、大步地往里走吧,你将不虚此行!
  赠给顽皮孩子黄嘉鸣的,是《勃客郑渊洁》:
  你知道吗?我们都喜欢的皮皮鲁之父郑渊洁,他从来就不是乖孩子,他现在也不是很按牌理出牌的大人,但他成功了——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赠给班里的阅读领头羊黄天怡的,是《柳林风声》:
  眼见得你和你的朋友们,在阅读的路上越行越远,渐至佳境,目送你们的我满心欢喜!请永远,永远保持此刻这样,朴素的爱书的初心!
  必要的引导从哪儿来
  在阅读这条路上,我是孩子们热情的同伴。我的阅读经验对孩子们也有用。
  我还是殷勤的引领者。上课时,我很喜欢领着学生“荡秋千”——抓着课文的藤条荡到另外的作家、作品上去。
  比如学完老舍的《猫》后,牵出老舍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牵出季羡林的散文《老猫》。牵出拿着长长的竹竿,帮自家争风吃醋的猫打架的钱钟书,他写了《围城》。他妻子是杨绛,《杨绛散文》很好看,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不可不读。杨绛对他说:“打狗要看主人面,这打猫啊,要看主妇面。”——那对面的主妇是谁呢?建筑学家林徽因,她还是个很有才情的文人,她写的《人间四月天》值得读读。说到林徽因,有个跟她关系密切的文人不能不提,那就是写出《再别康桥》的徐志摩……
  就这样东拉西扯,一连串作家作品背后的故事都被拽了出来,这些轶事太有意思啦,学生听得眼都不眨一下。当然,这些被提及的作品后来都荣登学生的购书榜……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书香,改变乡土
  江苏省兴化市张郭中心校  赵冬俊  
  
  用亲自阅读定义经典
  【开书单,成为我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起点。而列进书单的“经典”必须用近乎苛刻的“亲自阅读”来定义。】
  2009年,我从城区学校重返乡村小学。
  第一次开会,听老师们闲聊。一位老师说:“暑假里,读了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感动得流了很多泪。”
  曹文轩,是我最崇敬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字简洁生动,高贵典雅,极具文学美感。每教一个班,他的作品都会成为我与学生共读的“首选经典”。早在2005年,《青铜葵花》就被我列为学生必读。我没想到,一本好书从城里走到乡村,竟用了近5年的时间!再问问其他老师,竟不知道曹文轩还有本更著名的小说——《草房子》。
  工作了一段时间,我发现乡村儿童阅读的现状,诚如萧伯纳所描述的:“全世界的书架上摆满了精神的美味佳肴,可是学生们却被迫去啃那些毫无营养的乏味的教科书。”
  阅读,是人的天性。只要不用坏书败坏孩子的阅读胃口,孩子会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因而,我们可以“用大部分的精力去搜寻第一流的好书”,当学生手捧一本又一本的好书,他们阅读的热情必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习惯的养成,都需要一批好书,都需要一张适宜的书单。于是,开书单,成为我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起点。
  为此,我大量购买并阅读各国童话、绘本、漫画、小说……每读完一本或一篇,我都会细致地在篇尾写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并标明“优秀”“良好”“及格”字样。因为,列进书单的“经典”必须用近乎苛刻的“亲自阅读”来定义。有时,厚厚的一册童话中,只能选出一两篇经典。因而,我给孩子们朗读的故事,都是千淘万漉。
  听惯了我朗读故事的孩子,无形中有了一种辨别优劣的眼光。有孩子埋怨妈妈:“你的故事,为什么没有赵老师读得那么好玩?”有孩子给家人指定生日礼物:“你就买赵老师读的那本蓝面子故事书。”
  2010年元旦,有位妈妈问孩子:“一下午没上课,你又在学校舞台上表演了节目。高兴吧!”
  孩子想了想说:“有点不高兴。”
  “为什么呢?”妈妈不解。
  “因为没有听到赵老师读故事。”
  这样的对话,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孩子搜寻经典的信心。
  除了自己阅读,我还借助更多的眼睛细细找寻最适宜的经典童书。假日里,我一边托朋友拷贝大量的绘本PPT,一边求助热心书友,帮着推荐经典童书。在众多眼睛里,我相信专家、同行们的推荐,但我最看重的还是孩子眼神里流露出来的喜好。我经常请家长依据孩子的喜爱将读过的书进行排序。然后,通过统计、比对、推敲、筛选,最终,谨小慎微地开出一张相对适宜的阅读书单。
  2011年,学校印发的学生读书笔记上,插进一页我精挑细选出来的各年段推荐书目。在这个书目的指引下,很多家长看到书籍的巨大引力,以及孩子们如何爱不释手,手不释卷。 
  100本比100分更重要
  【乡村,建不起令人神往的少年宫,请不来一流的艺术启蒙老师。但,只要还有“阅读”,起码孩子不会输在精神成长的起跑线上。】
  即使任教一年级,即使是面对识字有限的六七岁的孩子,我同样坚定不移地推行“100本书”的计划。我不奢望每个学生都考100分,我只要求每个孩子在入学的最初两年里读完100本好书,能够看着孩子一步步走进经典。为了让乡村家长们欣然接受价格昂贵的绘本,我毫无保留地将儿子阅读的近百本绘本带到学校(PPT5),分批给学生带回家与爸爸妈妈共读,然后再有计划地进行阅读推广。
  我常给家长写信,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
  “不要以为,孩子只有识字后才有能力读书。在儿童读物中,有一类书——绘本,可作为他们的启蒙读物。这类书对孩子的心情、性格、气质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童年是播种的季节,这一季节,如果没有美妙的故事,没有奇幻的童话,没有让人捧腹的漫画,孩子的童年是有所缺失的。”
  积极的行动终有丰厚的回报。新学期第二周,那套铮亮的、豪华的百本精美绘本,铺排在办公桌上,就像整装待发的士兵。我一一为它们编号,并设计了家长绘本阅读卡,以便于绘本共读的有效开展。每周两次的绘本阅读,不光是学生,就连年轻的家长们,也觉得这是一件无比美妙的事。
  因为阅读,孩子想象的翅膀得以翕张,他们常常语出惊人。班上近二分之一学生在《七彩语文》《关心下一代周报》《作文与阅读》发表了自己的童言、童诗。班级小报《童语录》每月一期,记录“绘本共读”的足迹,至今近30万字,可以说这是一个老师留给学生、一群学生留给老师的最值得珍藏的礼物。
  2011年9月,我小心而毅然地停用了一切习题与试卷。每天腾出40分钟,让学生自由阅读。读漫画,读桥梁书,读绘本……看到我那一摞簇新的习题丢在角落,同事提醒:“十几块钱买来的一本,你这不是浪费吗?”我说:“有一种浪费,叫节约。我节约的是他们千金难买的童年。”
  乡村,建不起令人神往的少年宫,请不来一流的艺术启蒙老师。但,只要还有“阅读”,起码孩子不会输在精神成长的起跑线上。
  让“读书最美”深入人心
  【一个没有书香的小镇,再繁华也是虚浮的,再发达也是贫瘠的。】
  有一年,兴化市小学四年级期末作文,要求学生就阅览室里发生的故事,展开想象,完成习作。近三成学生走题,因为他们不理解“阅览室”。
  2012年,学校在市教育局领导的建议下,成立“张郭中心校小语工作室”。从此,我的阅读推广不再单枪匹马。一个人或许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爱读书的年轻人可以在乡村阅读推广之路上走得更远。
  2013年9月,我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建起兴化市首家“乡村绘本馆”。乡村娃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每周坐到绘本馆里,美美地享受绘本的精美与豪华,感受亲近经典的舒心与幸福。
  为让学生亲近文学,工作室成员努力开发“曹文轩纯美小说课程”,为孩子上阅读指导课。孩子们的阅读不再走马观花,不再泛泛而读。他们逐渐懂得如何阅读儿童文学,享受儿童文学。
  2013年设立我们设计“曹文轩文学奖”,每年6月评选一次,以奖励那些在阅读、写作上具有卓越成就的孩子。孩子的阅读成果、写作才华及时展现在校园网,学生、家长争相阅读。2013年,曹文轩来兴化讲学。我带领学生与曹文轩面对面。曹文轩看到孩子们的批注,着实吓了一跳。他欣然在书的扉页上题写“一路风景”。
  张郭镇是兴化经济强镇,但文化建设没有步调一致地跟上。整个镇子,没有一家正规书店。原先的书店,也因生意惨淡而关门。这种恶性循环,给乡村文化带来的是灾难。一个没有书香的小镇,再繁华也是虚浮的,再发达也是贫瘠的。
  2013年10月,我怀着改变小镇文化气息的心愿,走进镇上德高望重的大型企业——江苏申源特钢有限公司,请求企业给学校以经济援助。没想到,申源公司心感其诚,爽快地答应,并出资一万元用于奖励学生读书、作文。我们用其中的部分赞助费,设立“读书最美”基金,鼓励并奖励热爱读书的孩子。
  2014年,马年,阅读推广总是马不停蹄。还有一个重要的不为人知的原因,那就是在姜堰东桥小学,我挨了一“鞭子”。那天,参加他们的活动。校园闲逛,曲径通幽处,赫然一书亭。两位中年美女,置身书丛之中,面容尽染书卷之气。她们告诉我,这里的学生,每学期有近百元,购买课外书。
  回到学校,我直接去了“校园超市”,跟超市老板商量,辟出一货架,放些书来,方便学生选购。因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孩子们的童年阅读已经刻不容缓,迫在眉睫了。老板欣然同意。最后,我们决定从“读书最美”基金里拿出钱来——学生每买一本,得一元奖励金,读完三本,可以参加“读书最美”阅读奖评选。
  一元虽少,但至少是一个象征,是一种努力的方向——大家都读起书来,乡村学校、玲珑小镇才会散发迷人的气息。
  如今,这种气息,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正愈发浓烈。因为阅读,乡土更香,也更值得未来的乡居者与离乡者留恋。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因阅读而变得与众不同
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城郊乡李坑小学 王玲
  说起阜南,没人知道,但说起王家坝闸,可能有人知道,那可是“淮河第一闸”,温家宝总理曾经来此视察过。因为王家坝闸在蒙洼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它承载者淮河两岸老百姓对丰收的希望。
  就这样一路读下来
  【说起阅读,其实除了课本上的知识,我只在四年级以后读过作文选。现在的改变,都因为后来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图书馆。】
  我的家离王家坝闸大约60里,在阜南县城的边上。老一辈都是农民,并且多是文盲。因为母亲有病,只生了我一个孩子,我是农村中“名副其实”的独生女,成了被世俗抛弃的人。性格倔强的父亲要争口气,非供我读书,所以我就一路读下来。
  其实除了课本上的知识,小学阶段,我只在四年级以后读过作文选。整个学生时代,读的世界名著不超过五本,并且还看不懂。整个童年时代,外界对于我来说是封闭的,生活也不快乐。没人跟我玩,我要不就是一个人玩,要不就是被邻居家的姊妹几个捉弄。那种孤独感和别人的异样眼光,只有经历了才能明白。
  我现在的改变,都是因为后来遇到了一个美丽的图书馆。当了几年教师以后,在2008年,我被调到了李坑小学。这里有个图书馆,进去以后,我被迷住了,被那些琳琅满目的图书和要什么有什么的内容迷住了。堆积了30几年的对书的痴狂,在这里找到了徜徉的天堂。我一开始是看儿童文学、世界名著,后来才看教育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
  老师看到书,学生自然能看到书。每当进图书馆的时候,看到学生们就像一群欢喜的鸭子高兴得嘎嘎叫,我心里也和他们一样开心。这个给我们带来无尽遐想和幸福的图书馆叫“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由于对于优质图书的无尽的喜爱,我和孩子们因此和PLP、杜可名有了更多的交往。
  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在书中流连忘返,好像弥补了我童年的缺失,觉得读书像在和一个慕名已久的哲人交流,同时也像是在和自己交流。我用从书中学到的东西来理顺伴随自己多年的困扰,也希望学生心中能有一个温暖的角落安放自己。
  因为阅读,教育教学生活变得丰富而生动
  【是书让我和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灿烂起来,变得与众不同和有滋有味起来。】
  自从有了书,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变得生动了。开始就是自由地读,默读也行,大声朗读也行,几个人围在一起读,独自读,躺在地毯上读,不受内容和形式的限制。后来有老师给学生朗读,再后来就有了议论,就变成了阅读课。学生们在阅读课上,可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可以和同学讨论,可以质疑文本。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PLP的杜可名老师带着我们借助优质图书大胆地尝试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我们进行了主题式阅读,进行了整本小说的阅读。我尝试采用了团体诘问法,苏格拉底式诘问法,分组学习法……我们的学生会自己做书,会在班级里集体讨论制定自己的班规,会给老师提建议,会给班级建设提建议……
  在这5年的时光里,是书让我和孩子们的生活变得灿烂起来,变得与众不同和有滋有味起来。在这5年的时光里发生了太多的故事,太多温暖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记得在刚接触图书不久,我就破天荒地经历了这样的事情。那时我带的是一个毕业班,他们现在已经上初三了,但是当年的那几个“特殊”学生也已经辍学了。在那时,他们是学校公认的小痞子。接过这个班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接触,我就是不知道他们到底坏在哪里。小孩子固执的表达或是聚一堆玩,难道不正常吗?我没把这当做一回事。
  但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让我领教了他们的“厉害”。一个孩子改名字了,我叫错了,他就跟我拧,说这样叫不行。当时也的确觉得这孩子奇怪。到后来,我才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真实想法:他觉得村子里的人都瞧不起他们,因为他们家连像样的房子都没有。
  我终于明白了他固执的原因——他在要尊严,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尊严而变得敏感。当你能够明白他的时候,他就已经对你打开了心扉。尽管在别人眼里,他还是老样子,但是你知道,他也知道,他已经不是从前的他了。
  还有一个同学特别易怒,总是不合群,行为也怪了点。但是我后来了解到,这一切来源于他对他妈妈的恨和不理解。那一天我们俩在图书馆单独聊了半天,到后来我们哭成了一团。他说他妈妈是外地人,在他们小的时候经常不管他们去打麻将,还嫌他们的爸爸没本事,自己却不干活。
  这一切几乎毁了这个孩子,他痛苦、迷茫,不知道该怎么办?跟我倾述之后,他变得好多了。几乎所有的同学在毕业之前都进步了,都变得开朗快乐了。我知道这一切的改变归功于书,归功于送来书的人。
  但是也有些事情我还看不到原因,或者即使看到原因也还没有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比如我现在带的班上有一个男生也是“全校闻名”的,办公室里老师们一谈就谈到他,一交作业本同学就知道肯定少他一个,他好像成了公认的“坏蛋”。以前在其他“难管”的学生身上的妙方在他身上都试过,却都不灵了。不管我怎样耐着性子对他,收效都不大。他总是好两天,坏两天,只要学生告状就有他的份。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学生的家庭教育一塌糊涂——遇到问题就是打,妈妈常常往死里打他,妈妈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也很糟糕。我也和他的妈妈、姥姥、姥爷沟通了,可明天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只能在心里劝自己,着急没用。
  教育改革是一条漫长的路
  【看的书越多,和别人交流得越多,在教育教学中能看出的问题也就越多。】
  看的书越多,和别人交流得越多,能看出的问题也就越多。学校教育的改革必须得是全方位的改革,不仅仅是课程,还有规则意识的培养、习惯的养成等,这些不仅仅是靠课堂教育就能达到的,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的配合。
  但是,这里的留守儿童居多,几乎所有的困难都压在了老师身上,我常为此感到焦虑和困惑。除此之外,对于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等,我还有太多的问题。
  教育改革是条长路,但是在大家的支持和帮助下,我相信孩子们会越走越好的。哪怕将来只做一朵野花,也会开得灿烂。
首届“阅读改变中国”年度评选·年度点灯人
向着明亮那方
——我和一群山里娃的读书故事
贵州省习水县温水镇星文小学 穆慧翔
  作家残雪说,人的成长是一种“趋光运动”。依稀记得,名师冷玉斌这样解读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中的“光”:······就师生而言,“光”因阅读而来,只有阅读,并且是不间断的阅读,“光”才能持久、明亮,梦想才可以无限地接近。5年来,我和我的学生、同事一道,怀抱着一个朴实的梦——向着明亮那方。
  那个“无光”的年代
  【在一片文化的“盐碱地”上,我患上阅读的“营养不良症”,精神世界一片荒芜。】
  和大多黔北山区长大的同龄人一样,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由于时代和家境原因,不识字的父母为养家糊口,忙碌在那片责任田地里,根本无暇顾及我和弟弟的学习,更别谈规划我们的未来了。记忆中,家里事关“文化”的物质和精神者几乎为零——就连当时最流行的《毛选》都没有一本。
  小学到初中,最宝贵的童年和少年时光,从被老师揪着耳朵才学完aoe——智力较平庸,到几经题海沉浮考上师范——初中补习了三年,邻家五叔的几十本连环画和几本皱巴巴的《故事会》,成了我几本单薄课本外的课余读物。在一片文化的“盐碱地”上,我患上阅读的“营养不良症”,精神世界一片荒芜——这是后话。
  17岁进入师范,在颇有文采的《文选与写作》老师煽情下,走进那个县城的图书馆,架子上柜子里满当当的书,散发着一种浓郁的香味,抚摸着那些棱角分明的书脊,竟也心生向往与羡慕。末了,“堂皇”地借了一本鲁迅的《呐喊》,回到宿舍后,勉强看到15页,便没翻到16页——不好看,很吃力。
  师范3年,为了迎合《文选与写作》老师,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零零落落地阅读了一些武打、言情小说和流行杂志。直到现在,也从未阅读过一本真正的名著——书橱中的仅为附庸风雅。现在想来,应该是早年阅读的“先天不足”,让我错过了阅读品质培养的敏感期,失去了触碰、挑战中外经典的兴趣与能力。
  九十年代中期,师范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一所全是民办教师的村小,四面漏风的木架子教室,自生自灭的环境,自由散漫的工作,应试主义的管理。我——唯一的“公办”,抱着个“铁饭碗”自得自慰,没有激情没有理想地混迹其中。那时学校文化氛围,乃至周围所有学校,从“读书”的角度均属“三无”——学校无图书,教师不读书,学生无书读(此书非彼书)——一切都停留在教育原始境地。
  在没有“光”的观照下,一年又一年,日子周而复始,在迷惘与怅然中,方向迷失,青春流逝,倦怠丛生。
  迎来“微光”的日子
  【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在以经典为主料的发酵下,一群土里土气的山里娃,个个精神茁壮、长势喜人。】
  记得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过,教师的成长,“重要他人”与“重要事件”是尤为关键的——我信服至极。时至2008年暑期,一个偶然的机缘,年届中年的我,遇到了生命中的“重要他人”——亲近母语创始人徐冬梅,结识了教育生活的新领域——儿童文学。
  从此,《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獾的礼物》等富有情意与哲思的绘本,《草房子》、《乌丢丢的奇遇》、《马小跳系列》等洋溢着诗意与情趣的小说······一本本儿童经典的阅读,一首首儿歌童谣的吟诵,让我沉眠的心灵开始觉醒,结茧的情感逐渐复苏。从此,心灵的原野,因为有了一缕“光”的照耀,我的职业生命开启了新的纪元——
  众所周知,在一个文化稀缺的角落里,在“刀耕火种”式的资源背景下(西部农村教育现实),语文这一过去与现在都饱受批判与质疑的学科,于山区小学更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即便不少人极尽“浑身解数”。君不见,连坐拥“福地”的城市人都坦言:“教材救不了语文教学的命。”仅凭一本单薄的语文书,哪能“擦亮这颗星星?”此乃大实话!
  拯救小学语文,路在何方?“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亲近母语”教诲我,徐冬梅老师点化我。
  于是,在徐冬梅老师的帮助下,我走近了儿童文学,一天天走向语文教学的真谛——在无流俗的这样“热”那样“潮”大山里,独享“桃源中人”的宁静、惬意与坦然,并多了一份“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人生体悟。
  完成好当天的“备、教、辅、改”后,我便带着孩子们驻足于曹文轩的油麻地,徜徉于小豆豆的巴学园,为青铜葵花、桑桑的命运而纠结,为长袜子皮皮、非常小子马鸣加的幽默而捧腹……
  慢慢地,已是老气横秋的我,竟也成为“玩童”郑渊洁、黄蓓佳的忠实拥趸,成为“孩子王”谢尔·希尔弗斯坦、新美南吉的骨灰级粉丝。
  于是,在经典图书的精神引领下,相较更多“还挣扎于昏暗星光下”的山区小学语文教育同行,觉醒稍早一点儿的我,在孩子们语言与精神发展的“黄金节点”,送上一双“隐形的翅膀”——让学生浸润于淳厚的儿童文学,熏陶于诗性的文字:从一年级入学起,坚持每天“大声读给孩子听”,课前几分钟,让学生以安徒生、格林兄弟为伴,和“笨笨猪”、“唏哩呼噜”嘻戏……晨读时间,领着他们高声诵读《新编儿歌365》、《日有所诵》中“言”“意”俱佳的童谣、诗歌;时时处处创设温暖而润泽的“书香”氛围,引领孩子们慢慢地走上自主阅读的阳光大道。
  时不间断,天长日久,在以经典为主料的发酵下,一群土里土气的山里娃,个个精神茁壮,长势喜人,孕育的后劲、储蓄的能量,已不是那些“独食”一本语文书者所能比肩。尽管也不忙于收获,但孩子们渴望试羽一飞的欲望,还真是让人不忍心拒绝。于是,一如珍珠般晶莹的想像与思想,似粒粒饱满的种子,“蛰伏”于适宜的土壤,恰逢春光旖旎,一经我这位园丁“召唤”,就破土而出,茁壮拔节,随后一片葱茏。
  5年中,海量儿童文学经典的涉猎与品味,让我开始对童心、教育有了新的解读与破译,逐渐穿越了教育与人生的“黑障”,向着“日光洒下的方向”一步步行进。山旮旯里“被遗忘的大多数”之一的我,在这个大多数人(教育同行)得过且过的偏远角落里,兀自享受着职业与生命的幸福。
  5年来,无心插柳却收获了不少“职业附加值”——获得“国培”远程之星、市级骨干教师、市级优秀教师、县级教学名师、县级优秀教师等荣誉。2011年,主持的以读促写课题获得省级奖励,2012年,“书香班级”建设实验立项为省级课题,个人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等知名期刊上发表文章十余篇。
  让更多角落共享“阳光”
  【我,一个“势单力薄”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凭着农村人的谆朴本分和教育良知,开始了自己的“绿拇指男孩”之旅——推广课外阅读,建设书香乡镇。
  法国作家莫里斯·杜恩在《绿拇指男孩》中这样描述:“随处都有种子,不只是在土地里,在屋顶上、窗台上、走道上、墙壁上到处都有……但是,如果“绿拇指”指点一下这些种子,不管这些种子在哪里,都会马上开花。”
  类比山区的孩子与经典阅读——他们犹如散落各处的种子,也有开花结果的潜能与权利。然而,恒久以来,这个神奇的“绿拇指”男孩,却从未光临这片贫瘠的土地,致使孩子们都忘记了自己也会开花。我,一个“势单力薄”的山区小学语文教师——连校级组长都不是,凭着农村人的谆朴本分和教育良知,开始了自己的“绿拇指男孩”之旅——推广课外阅读,建设书香乡镇。
  在这片“未开化的边疆”上,这一拓荒行动无疑会担当无数的艰辛。为了突破山区教育思想的壁垒,重建语文教育文化生态,我和几位同道中人,为镇内学校推动课外阅读奔走呼号:邀请观摩书香班级,苦口婆心为领导教师洗脑,悉心为心动者支招,翻山越岭送“读”下乡,帮忙联系图书资源,协助书香校园建设,筹办全镇读书节汇演……“书香之光”撒向了小镇的各个角落。
  5年过去了,镇内十多所小学大多建立了图书室、图书角,购买的图书基本达到学生所需;涌现一批书香老师、书香家庭、故事妈妈,学生语文素养有了长足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一个山区小镇,十余人被评为市县级骨干教师、教学名师、教学能手;学校的读书氛围初见端倪,“书香乡镇”框架已具雏形;毗邻乡镇一中心校在我的鼓动下,也开始了普及课外阅读实验。在这个应试土壤几近板结且文化荒漠的大山里,一颗颗书香种子在萌芽着、破土着。
  2011年12月,在徐冬梅老师的举荐下,我荣幸地获得《中国教育报》“推动读书十大人物”提名,个人推动读书的事迹被国内部分知名媒体转载。
  “心若在,梦就在”,已过了做梦年龄的我,总是喜欢闭目遥想那么一天,阅读之光能普照着乡村的每一个角落——黔北偏远山区的田间地头、灶旁炉边,男男女女、老叟妇孺“独坐一角,手棒一卷”,处处飘逸着浓郁的书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15 , Processed in 0.129318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