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9 03:51: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转)作者:一介书生
 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而近几年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却不容乐观。
  2005年9月,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启动了“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共有8699名教师填写了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90%左右的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30%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亟须引起广泛的关注。
  一、教师心理问题的分类。

  教师的心理问题大致可以分为六类:
  1.适应不良。
  适应不良也就是个人与环境不能取得协调一致。教师的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对工作环境的不满;人际关系紧张,情绪波动大等。
  2.职业心理问题。
  职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职业观念问题和职业行为问题。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和不良型。教师的职业观念问题包括:情绪型、无奈型、动摇型和离职型。
  3.人际交往问题。
  教师常见的人际交往心理障碍有:封闭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嫉妒心理、孤僻心理、猜疑心理等。
  4.人格障碍与人格缺陷。
  人格障碍又称病态人格,指明显偏离正常人格并与他人和社会相悖的一种持久和牢固的适应不良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方式。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教师的人格问题更多地属于人格缺陷。
  5.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又叫心理生理疾病。它是指与心理、社会因素关系密切的躯体疾病。教师常见的心身疾病有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病、紧张性头痛和偏头痛等。
  6. 神经症。
  神经症是一种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一般没有任何可以查明的器质性病变,但又确实有心理异常的表现。神经症一般类型有: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疑病症、恐怖症、抑郁症、癔症等。神经症在社会群体中广泛存在,教师身上的神经症主要表现为强迫症、焦虑症及神经衰弱等。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引起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无论从主观上还是客观上分析,引起的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有关。
  从职业因素来看,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成就的迟效性,使教师极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从工作环境来看,学校的管理策略与组织气氛、竞争与激励、学生的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环境等也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学校管理气氛与教师心理疾病中的敌意因子、学习气氛与强迫、人际敏感与焦虑等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即学校组织管理气氛和学习气氛是教师心理疾病的显著诱因;学校组织中的人际气氛也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不同学校,不同的人际气氛,其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显著。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学校管理、组织气氛关系密切。
  教师的心理健康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冲击,包括信息源的多元化与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老化及缺乏信息化所要求的工作设备所带来的紧张和焦虑、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贫富差距的增大和教师经济收入偏低而引发的不公平感、社会提供个人发展机遇的增多和教师对本职工作不安于现状的心理冲突、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以及教师教育上“有心无力”的无奈情绪等。
  此外,个人的遗传因素、人格特征、意志品质、成长经历以及自我认识与调节的能力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等。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的策略。
  (一)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乐观心态。
  1.正确认识自我。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教师这一职业是如今最“开放”的职业。他的工作要接受许多人直接或间接的检查和监督——学生、校长、教研员、学生家长、教育局,乃至整个社会。并且,教师自己心里也有“一杆秤”,随时随地都在监督着自己的工作,甚至比别人更严格、更苛刻。这使教师的身心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因此,教师应该树立正确而且稳定的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个体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才能正确地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做自己认为该做的事,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推己及人,也就能够客观地评价别人,接纳并理解别人的错误和缺点,对世事中的不平、不满、不尽善尽美之处能处之泰然。这对教师心理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2.保持乐观心态。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科学研究也表明,笑一分钟,人全身会放松47分钟。面对工作的不顺、家庭的不和、人际关系的紧张、领导或同事的误解等问题,教师应该保持乐观心态,学会用微笑面对,以真诚对待,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改善不利于心理健康的客观环境。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如果从消极的角度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陷人心理困境;从积极的角度看,则可以发现事物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所以,在审视、思考、评价自我或某一客观现实时,如能以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就有助于克服困难,使人看到希望,充满信心,保持旺盛的斗志,顺利走出人生的困境。
  (二)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来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1.形成“压力免疫”。
  在应对压力之前,首先要对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和接受的态度,认识到压力及其反应不是个性的弱点和能力的不足,而是人人都会体验到的正常心理现象。其次,采取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压力应对可分为情绪定向应对和问题定向应对。处理引起压力的事件本身,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着手解决。再次,主动寻求社会支持。寻求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有效手段,当个体受到压力威胁时,社会支持可以缓冲生活事件的情绪冲击,也可以使人恢复信心,摆脱困境。
  2.合理宣泄情感。
  教师面对繁重的工作、复杂多变的教育对象、迅速变化的世界,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反应,如不及时疏导,不仅影响自身,更会投射到学生身上。
  因此,教师千万不要把不良情绪闷在心里,要及时地宣泄出来。合理宣泄情感的方式很多,如,在适当的环境放声大哭,向亲友及时倾诉,打广播电台的心理热线,写日记倾吐,或者参加打球、唱歌、跳舞等文体娱乐活动,都可使紧张的情绪趋向缓和。
  (三)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兴趣爱好。
  1.投身教育教学改革。
  社会要不断进步,就要不断改革,教育也如此。而改革必然会给教师带来新的情境,如果不能正确理解这一情境的意义,就无法选择、修正和控制。而面对不能控制的情境,教师就会产生情绪问题。因此,控制情境的首要一点就是要认清教育改革的迫切性,了解改革的基本思路,做到“有备无患”,而非“措手不及”。其次是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尽快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从而在工作中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聪明才智,从工作的成果中获得满足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2.培养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与人的心理健康也有很密切的联系。教师拥有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在教学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还能使教师获得心理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时,它还可以陶冶教师的思想情操,消除教师的疲劳,解除教师的苦闷,可以减少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良好情绪的保持和培养,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大有裨益。教师可以利用双休日、假期及茶余饭后走出家门、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培养一项或几项属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使自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身心得以锻炼、娱乐,释放心理负荷。
  (四)换个角度思考,做到宽容待人。
  1.换个角度思考。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件不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去思考,或许就会觉得并没有那么糟糕,这也是排解烦恼的一剂良方。如: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消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卸任官员说:“无官一身轻。”有了这些自我安慰的理由,人们的生活就多了些弹性和韧性,凡事也就不必钻牛角尖了,由此减轻了生活的压力。换个角度看问题,常能海阔天空。
  2.做到宽容待人。
  宽容待人,忍让当先。忍让有“三分”,健康得“七分”。吃点亏显风格,不生气就是福。作为教师特别要注重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同龄人”,放下架子,理解学生的难处,宽容学生的失误,甚至容忍学生的“无礼”,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还应敢于自嘲,敢于解剖自己,使自己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在对待其他事情上也一样,退一步海阔天空,不用斤斤计较,用尊重与宽容去赢得快乐、赢得健康。
  五、教师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的精心呵护。
  (一)研究教师的需要层次,适当给予满足。
  需要是人们产生行为的原动力,是人的行为积极性的心理基础。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是尊重人、信任人、依靠人、适应人。因此,进行教师心理管理,要从教师的需要出发,有效地激发教师的心理动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1. 教师个体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教师作为一个社会的人,由于地位、经历各有差异,会产生各种不同的需要。如青年教师把发展的需要放在首位,中年教师的成就需要显得更加突出,老年教师需要的是尊重。因此,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位教师需要的发展性、动态性和差异性,从主、客观方面去分析教师的个体需要,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和满足学校教师的心理需求。
  2.把握教师群体的文化需要。如精神文化的需要、物质条件改善的需要等。
二)增强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心理平衡。
  教师在工作、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往往产生焦虑、愤怒或沮丧、失意的情绪性的心理状态,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如何提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1.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交流,引导教师对现实作实事求是的分析,理解前进中的困难,树立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心。
  2.帮助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确立切实可行的个人目标,并要求教师把个人目标建立在群体目标之中。
  3.引导教师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教师在工作中一旦发生挫折,领导者要关心、了解、同情、体贴,特别要做好落聘教师的思想工作。
  (三)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不断增强凝聚力。
  学校中领导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都有可能产生矛盾冲突,如果相互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必然会影响教师的工作,也会影响教师心理健康。因此,必须优化学校的人际关系,使其始终处于和谐的状态之中。
  1.领导者提高自身的人际吸引力。如贴近教师,没有架子,与教师交朋友,和教师打成一片;加强自身修养,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感染教师,博得教师的好感与钦佩,从而增进人际吸引力等。
  2.改善学校中的人际沟通。学校人际沟通有两个渠道,一是正式活动,如开展教研文体等活动,消除教师的思想包袱、心理障碍;二是非正式渠道,如教师之间的交往等。学校领导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渠道,使教师之间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有效的人际沟通。
  3.及时化解教师之间的矛盾冲突。遇到矛盾冲突时,学校领导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注意方式方法,寻求最好的解决办法,切不可凭主观、凭经验武断解决。学校还可以设立“校长信箱”,对有心理困扰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一渠道,对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教师化解烦恼、调整心态,切实帮助广大教师提高心理素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3:23 , Processed in 0.117553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