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4 14:54: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 


鄂冠中


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是跟语文教师关系最密切的三个基本概念。循名责实,方能正名定分。但语文教师很少认真思考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有时甚至将其混为一谈。这是导致当下语文教师职业困惑倦怠,教学止步不前,课改步履维艰的重要原因。
一、从建设高效语文课堂说起
谈及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和高效是三个高频词。建设高效语文课堂是一句响亮而崇高的口号。社会尤其是教育行政部门对语文教学的评价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效率(过程)和考试成绩(结果)的高低上。而所谓的有效和高效,都不从语文的学科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着眼,而是从课堂教学对于考试成绩的贡献值上衡量。这就不免令人产生疑惑------
1、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是否具备谈高效的条件
时至今日,业界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定位和功能的认识尚不一致。似乎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有不同的定位:学段越低越近乎素养教育,学段越高越接近应试训练;每学段的初始年级重基础重熏陶重学养,毕业年级重训练重技能重分数。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已“随行就市”,忠实地为考试服务,语文素养教育仅是其中的点缀而已。按常理,语文教学本就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各学段各年级的教学理应相互照应,有承继关系。人为地将其分学段、分年级、分情况作隔断处理本身就说明教学出问题了。何况,语文课堂最终沦落为“抢分”的阵地,成了应试技术的训练场,还有何功能可言?
再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在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的问题上仍很纠结。对于一门已独立设科百余年的学科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悲剧的原因何在?此前的百年中,似乎都没有上述问题,至少不严重。是课改后,人们过多地将教学视角转移到怎么教(形式)的问题上,而对于教什么(内容)的问题越来越忽视,更不会顾及为什么教(本质)的问题。如此盲人瞎马般的课堂教学,跑得越快,离语文教学本义越远。这不是要否认新课改,而是说我们在“新”尚未完全确立时就对“旧”否定得太彻底了。如今的语文课堂教学一方面讨论教学内容确定这样的基础问题,一方面大谈高效课堂建设这样的宏大目标,冰火两重天,是一道“奇特”的风景。更有甚者,语文课堂大量充斥着考试、训练、讲解,标标准准的满堂练和满堂灌,既无内容的选择,也无教法的选择,语文教学的人文色彩,钩连文史哲的作用,灵动深邃的特性都荡然无存了。建设高效语文课堂真不知从何说起!
2、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语文学科教学是慢的艺术,其成效可能在多年后方得呈现。而现行语文教学效率的衡量标准是眼下的考试分数,这显然是有失偏颇的。倘要制定公允客观的标准,先得降低考试分数的影响,多从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的本质入手考虑。从语文学科本质看,语文教学讲究知情意行的融合,是一门兼有人文和工具双重特征的综合学科;从教学本质看,语文教学讲究习惯培养和实际操作,又是一门兼重养成和实践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要通过教学活动引领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认知的双重提升。比如文言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文言字词句的理解积累问题。让学生领略古汉语中传递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智慧、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情怀,进而汲取其中不经意流淌出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是教学的重点;启迪学生从古文字中感受古典文化魅力,对接现代文明,古今观照,融合创新,确立在承递中发展的观念,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体悟,本就是平淡朴素、润物无声的,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标准不仅在教学手法和内容上,更在学生的精神成长高度上。而这些在当下都只是教育的理想,所以,别再侈谈高效语文课堂了。
二、重新审视语文学科的教与学
语文教师在考试分数的威慑下步履蹒跚,心力交瘁。根本原因是教师在作茧自缚,人为地将语文和语文教学的视野缩小了到语文课堂教学上,盲目施压,使自己不堪重负。倘若跳出课堂(特别是所谓的高效课堂)看语文和语文教学,天地便豁然开朗了。离开课堂谈何教学?------未必不能,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的教和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1、学比教更重要
新课改后,学和教的关系处理似乎早已不是问题了。但在实际的教学评价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内驱力始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衡量教学的标准依旧是教师的教。即便在高规格的课堂教学大赛上,炫技型教师和作秀式课堂依然会获得好名次。因此,究竟有多少人(包括专业人士)在关注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关注语文学科教学的立足点和归属点,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体会?
毋庸讳言,语文课堂上学比教更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主体性必须建立在教师主导性的基础上,不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但也并不是说学生的主体性要完全受制于教师的主导性,教师的“导”要恰到好处,兼顾课程和学生的双重要求。鉴于此,在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实正确的学生观如进退毫厘,确很困难。但缺失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切感悟,提高认识,升华情感的语文教学本义就无从谈起了。教师要在“导教”上下功夫。例如《春江花月夜》究竟描绘了怎样的美景?教师分析得再美妙,展示的PPT图片再唯美,与学生的想象、体悟和理解而言都是隔靴搔痒,文本中的美必须学生自己去揣摩、感悟和品鉴。学生的体认、理解过程就是学,无可替代。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扫除理解障碍,指明思考方向,教仅仅是学的指引和辅助。因此,别再让千奇百怪的技术迷花了评委们的眼睛,别再让纷繁芜杂的理念扰乱了一线教师的心灵,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语文和教学的双重本真上来是当务之急。
2、课外比课内更广阔
听说读写构成了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听说排在读写之前,足显其意义在读写之上。从学以致用的角度看,现代社会的交际手段当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然而,真正落实到语文课堂上的恰恰多是读写两块内容。语文课堂上的听说教学仅是点缀,并且师生课堂交流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听说教学。此外,读和写在课堂上的地位也不等同,读为主,写为辅。所以,语文课堂几乎只承担了语文教学四分之一的内容,凭什么将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教学划等号呢?语文教学的大量内容并未能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
语文课堂本应是教师指导学生养成学习习惯、传授学习方法、点拨学习迷津的场所。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因此,适时有效地开发语文课外教学,将听说训练落到实处,将写作训练(思维训练)抓出成效是个重大课题。例如,合理整合自然性资源、社会性资源和人文性资源并将其转为语文教学资源,将语文学习延伸至课堂之外,除常用的辩论会、课本剧等形式外,积极开发诸如自然探胜怡情、乡土文学溯源、地方文化访谈、民俗专题调查、文化创意设计等可以深层开发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形式,让学生在生活场景和活动过程中锻炼并学习怎么准确地听,怎么得体地说,怎么合理地将自己的认识传递给他人,以此积淀语文学养。听说读写的完美结合,在课外语文的实践天地中更容易达成。
3、浸染比教学更有效
可见,紧紧地将语文教学拘囿在课堂教学视野下审视的做法是浅薄的,将课堂教学看成教师自身不二使命的观点是愚蠢的。语文课堂教学仅仅是语文学科建设和语文教学的一块重要阵地而已。
叶圣陶先生“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的告诫也在说明语文课堂决不能包揽语文教学的全部。教师能将“例子”的典型意义剖析好,能将解读的方法传递好就不错了,围绕“例子”展开的针对性训练可以在课外甚至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最好能化解到学生生活的点滴中去。重温吕叔湘先生语文教学的“农业说”,更见体现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习得、体悟、转化必然是一个漫长浸染的过程,不是在四十五分钟的语文课堂内能完成的。因此,语文教师何必非要勉为其难,并企图贪天之功呢?
语文教学要凭自身的魅力(学科魅力、教师魅力、教学魅力等因素的合力)感染学生将认知触角延伸至课堂外。比如,随心所欲的阅读、不具功利的写作、不拘形式的交谈,甚至闲聊天看电视听音乐浏览网络等能广泛拓展认知视野的方式,都是课外语文学习的好途径,这就是浸染。浸染是至关重要的语文学习方式,学生真正能沉浸其中,耳濡目染,其效果胜过常规教学百倍;倘能从浸染发展为濡染,则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达到了。
三、语文教师自身就是语文和语文教学
毋庸置疑,语文教学在尊重学科特征和教学规律外,更强调教师的教学个性。与自然学科教学重共性不同,语文教学重个性,优秀的语文教师本身就是一部书、一本教材,从内到外闪现着语文的光芒。如“南钱北魏”,钱梦龙和魏书生虽都没有高学历,但他们善思考,有思想,有个性,锐意改革,形成了个性鲜明的教学风格和教育思想,自创并自成一家。所以说语文个性化教学的灵魂是善思考,有思想,会创新。
但扼杀教师教学个性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很多地方都使用的《课堂教学评分表》。审视该类评分表,衡量项目有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师生互动、课堂生成、教学效果、教师素质等名目繁多的栏目,每个栏目下还有子栏目以及不同的赋分等级。这种“紧箍咒”意味着教师在所列的考核栏目下必须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向,力争兼顾尚且可以,倘若作为必备标准,面面俱到,岂不荒唐?如此教学怎么可能有个性可言?更有甚者,对优秀教师的评优、晋级、称号评审等还采用此表作为课堂考核标准,这样的一节课真能看出教师真实的施教水平和教学风格吗,评判专家(教师)有这样的深邃眼光吗?强调个性教学的语文课堂尤其要杜绝类似的轻薄之举。
高明的语文教学是自然率性的。率性即个性,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常常体现在率性教学上。闻一多微醺讲《离骚》,陈寅恪“三不讲”等,都是他们的教学个性的体现。就课堂教学方式而言,新课程倡导谈话式、讨论式、活动式教学,但高中语文重思维训练的深刻性和延展性,机械使用上述三种教学方式显然力不从心。于是优秀的语文教师会当议则议,当讲则讲,甚至当“灌”则“灌”,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条框束缚,这就是教学个性。笔者认为,语文教师能根据自身的学养根基、教学专长、个性气质和思维特点等因素选择教学方式,这表面上看是率性,其实本质上还是对语文学科特征的遵循和尊重。
率性教学不是随意教学。语文教师的学养和眼界决定了率性教学的高度。只有教师自己从教学内容中品出了滋味、摸到了门道,才能将之传授给学生;只有教师自己有良好的语文习惯和卓越的语文才能,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只有语文教师自己视野宽阔,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语文教师学养和眼界的改变要依靠广泛而有效的阅读,这是走出浅薄,走出繁琐,走出低效教学的根本途径。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见识、胸襟乃至秉性,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看重读书的重要原因。况且,语文教学本身就是从教会孩子认字读书开始,并将其作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的。语文教师岂能轻视阅读?然而,张翼健先生就曾撰文呼吁:“语文教师提高的最根本的、第一要务的事儿是提高自己的读写能力。我们自己爱读书吗?会读书吗?会写文章吗?如果我们不会读不会写,却要教学生怎么读怎么写,那不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吗?”要在语文课堂上率性自如,游刃有余,语文教师的成长天地恐怕也在课外阅读上。
个性语文教师就是魅力教师,也只有这样的语文教师才能厘清语文、语文教学、语文课堂教学三者的关系,带领语文走上正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44 , Processed in 0.12930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