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师,请展示真我的个性风采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0 07:24: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师,请展示真我的个性风采
苏州新区实验小学    郭芳
    语文教改的浪潮汹涌澎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轰轰烈烈而至,作为第一线的主力军——语文教师,我们不断地接受着素质教育的洗礼,努力遵循着教育的理念去教学,汲取着各种教学经验,然而,大部分教师要么一心追求高成绩、升学率,把语文课上成语言练习课;要么极力模仿名家的教学模式,成为麋鹿样。曾听到学生这么评价语文课和语文老师:“上语文课最没劲,谁上都一个样。”这是我们的悲哀!时代迫切要求我们培养有个性的学生,鼓励他们往“丰富多彩”的方向发展,可是我们的教学早已迷失了自我,失去了个性。这样,又怎能让语文教育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呢?如果我们的教学是“一花独放”“一枝独秀”,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这样,又如何适应需要多元、多型、多样化的人才市场?
    勿庸置疑,能够彰显自己教育教学个性的教师,才是新课程所需要的教师,这也是语文教师发展的理想状态。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而教师的个性又往往体现于他的教学个性。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语文教学个性的教师是如何让其学生去体验语文魅力,进而对语文产生执著兴趣的!换一个角度,一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只有铸成自己的教学个性,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系,惟有此,自己才能在众多流派中自成一家,像于永正、支玉恒、薛法根此类名者,亦无一例外。君不闻“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其意扩大,便为“有个性的才是有魅力的”。令人无限遗憾的是,合格率、优秀率的柱状图示,班级平均分的对比,像蛛丝般缠着语文教师 “埋首于应试,汲汲于分数”,何来时间奢谈什么教学个性?鉴于此,新一轮课程改革强烈呼唤语文教师的教学个性风采。那什么是语文教学个性呢?我感觉,语文教学个性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教学生命力的独特呈现,它是指语文教师在对教材、教参的深入研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中渗透自己独特的思想观点、人生体验、情感体验和个人智慧。语文教师只有置身于丰厚的土壤,汲取思想的养料,开放出创造的花朵,才能实现语文教师教学的个性化发展。细细地研究,不难发现,语文教学本身注重的是过程,学是过程,教亦是过程。如果我们尽力把这个“过程”凸现,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就不会再招来什么非议。关键是我们怎样才能“凸现”这一过程。我想这就必须充分张扬我们的个性,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有一千张课表,一千个语文老师也应该有一千种教法。我们语文教师如何展示真我的个性风采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勤于耕耘,在耕耘中丰富知识
    语文教师的个性既是他个人的一种魅力,又是他的教学素质、教学境界的一种必然要求。要使这种个性具有永恒的魅力,必须在自己的那片语文土地上不断地耕耘、施肥,使其成为沃土。
1、训练扎实的基本功
    第斯多惠说过,自己没有的东西,就不可能给别人。一个知识贫乏语文教师,不仅难以胜任教学工作,而且在学生中也没有威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问题,我们不可能每个问题都能给学生满意的答复,但绝对不能出错。也许处理教材的问题我们可以得心应手,因为有无数的教学资料可供参考,但在一些现代汉语语法修辞知识、科学性知识的问题上,没有牢固扎实的知识基础,是绝对不行的。一位好语文老师还须有扎实的文史知识。文史不分家,语文和历史息息相关,作品、作家、历史背景,每一样都和历史有密切关系。我们在教学的时候或许无须面面俱到地向学生介绍,但心里一定要非常清楚,如此方能胸有成竹。
2、培养艺术审美素养
    语文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一个语文教师如果掌握好这门艺术,而且又有较高的艺术素质,可使他的语文课增添光彩。首先,他的语言应是艺术的。语文教师应该出口成章,情积于中,就要发之于辞。其次,他应有诗人般丰富的情感。语文课堂是教师自如挥撒情感的舞台,感染着在座的每一个学生。再次,语文教师也必须懂得其他艺术。语言文字所包含的情感千般百种,非常复杂,蕴涵丰富的想象成分,单凭口舌是很难说得清楚的,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时,唱一首歌,来一段舞,画一幅画,比起繁琐的讲解要有效得多。文学和其他艺术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如音乐美术舞蹈电影等,因此,语文教师多一些艺术见闻对语文教学大有裨益。
3、抓住独特感悟和特长
    抓住语言文字的独特感觉,即独特的语感。语感是一个人的言语智慧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心理成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他的语感是他开展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前提,也是保证他的教学个性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条件。从心理语言学这个角度来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实现教师语感向学生的转移,也就是把教师的语感转化为学生的语感。一个语文老师从自己独特的语感出发来教语文课,这堂语文课就有了吸引人的地方。
    抓住人生的独特感悟。语感与一个人对人生的感悟是联系在一起的,与一个人的生活经历及其思想感情是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的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与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共同形成人的语感。在生活中,这种独特的人生感悟,往往体现为语文教师的人生激情,体现为语文教师对生活发自内心的诗意追求。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有独特的人生感悟。
    抓住语文方面的特长。语文教师的个性,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他在语文方面的特长。有着某种特长的语文教师,往往把语文课上得很简单,往往没有过多的环节,过多的招式,就是直接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和他们一起来感受语文之美,语文之妙。而他们的这些语文特长,正好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语文之美之妙的通道。过去我们主要是在教学技能意义上来理解语文教师的这些特长,如果我们从教学个性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庶几对语文教师的特长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善于反思,在反思中谋求新生
    在众多的学科中,语文遭到的非议最多,遭到的批判最多。一方面,由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所决定,另一方面当然也有语文教师本身的问题所致。因此,面对批判,我们更需要清醒的头脑,善待批判,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勇敢地面对这一切,进行自我反思。须知,外界的批判矛头直指语文教学,在指出我们有问题的同时,也恰恰证明了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试想想,在教育中,有哪一门学科能像语文那样被人赋于重建精神家园的重任。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地挺起胸膛,坦然地面对别人的批判,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断需要反思的有很多问题:
    首先,语文教师了解语文吗?说语文老师不了解语文,也许过分了一点,但事实却的确是如此。语文到底“姓”什么?从最初的工具说,到现在反响热烈的“人文性”。争论是热烈的,讨论范围是广泛的,但最终的结论却是模糊的。新大纲给语文的定性是:“语文是重要的交具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依然肯定了工具性的存在,只是变成了“重要的交际工具”,承认了语文的工具性,依然将技术主义至上,必将会忽视人的思想自由,人的精神自由。说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似乎是肯定了语文的人文性,但是,数学、科学等其他科目呢,它们是不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这样,语文还有没有个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教学科目象语文那样连自己这门学科的性质都争论不清的,也争论不休的。连学科的性质也没摸清,何谈得上学科建设,这类似笑话,但又确是事实。
    其次,语文教师了解所用的教材吗?这一问似乎又抹杀了我们语文教师的苦劳。说实话,没有哪一门功课的教师备课像语文教师那样仔细、认真的。有时为正一字之音,一字之意,甚至于要翻箱倒柜。但关键是语文老师是否对自己所从事的这门课程的每一段、每一年级、每一学期、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每一节课的质量标准都有一个十分明确的概念,并且能清楚如何操作就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其实,语文的功夫在书外,“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只是以教材内容的教学为跳板,其目的是通过举一反三的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教材内容本身不能成为知识点、能力点,语文教学注重的应是教学的过程。
    再次,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规律吗?也许这一点较简单:多读、多写。多读、多写是不错,关键是,现在的学生有这个时间吗?或者,有这个时间,他们还愿意读,愿意写吗?学生的学习规律究竟在哪里?可以这么说,这是我们永远都需要探究、反思的问题。
三、长于调控,在调控中唤醒学生
    长期的语文教改,似乎从本质上讲只是语文教师的自我表演,与学生无关,因为用同一个目标培养人,用同一个模式教育人,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人。那些优秀生在陪读中慢慢丧失了灵气,后进生在陪坐中慢慢丧失了生气。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唤醒自己,清醒地认识到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尊重他,爱护他,提升他,促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的主体地位。擅长于调控每一位学生,这是一个有个性的语文教师能力的直接体现。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是无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也应是无条件的。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之间更多的应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体现为对教学过程的追求,体现为一种平等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由于师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在师生交际过程中,角色和地位都决定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给每一个学生撑开个人的活动空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折射到学生的心灵,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会被你的真情感动,从而使你享受到学生爱的回射。
    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生命体的每个方面都充满着差异。学生作为生命体的存在,其发展的差异同样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潜能,并且可能在某些潜能方面还具有相当的优势,理想的教育告诉我们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并通过教育使之转变成现实力量,以满足社会对各种人才的需要。但现实和理想总有一段距离,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的加速度并不是一致的,情商、智商有通过良好的教育得以改善的一面,但也有其恒长性。只有承认了这种差异,我们才能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正确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成绩,也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做到“热诚地慢慢来”。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能动性。我们常会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学生不配合。”学生毕竟是学生,他具有能动的本能,但并不等于他就有能动的行为表现。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意识,形成具有强烈能动倾向的人格特征。从而丰富和提高学生主动、能动的层次,掌握学习的方法、策略,提高学习的效率。增强学生主动获取、加工、应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主动选择的空间。
四、勇于创新,在创新中创造价值
    创造生命的价值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在创造性的教育教学中创造自己的生命价值,一是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学生。他们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精神,有思想。教师的任务不是仅仅传授知识、技能,而是把学生的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燃烧起来,创造的潜能激发出来,让他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知识个性。这是教师工作中最值得歌颂之处。他创造性地工作,培养了具有创造个性的人,他称得上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创造者!
    培养学生创造个性,既要教师创造性地教,又要求学生创造性地学。从教师学生的特殊关系上来看,这又首先取决于教师创造性的教。教师创造性的教,首先必须善于发现。发现教材中、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因素,发现学生身上创造的潜能。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教材的特点,教学环境的变化,巧妙地加于运用,用创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深入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更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教师创造性的教还表现在教师要善于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造的灵感。“思维的火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朵,也是最脆弱的花朵。”在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过程中实施创造教学,教师必须充分体现求异性、新颖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完全遵循固有的程序和模式,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合理地组织教学的内容和过程,灵活地采取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灵感,同时也将自己的创造性寓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之路漫漫兮其曲折修远,教师只有勤于耕耘、善于反思、长于调控、勇于创新,才能展示真我的个性风采。让我们放眼语文教学世界的天光云彩,用我们的独特个性濡染学生,叫语文课堂成为展示语文个性化教学的亮丽舞台。我坚信,不久的将来,语文教学这块园地,定会“春色满园关不住,无数个性出墙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14 , Processed in 0.50755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