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董旭午:我为语文而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9 01:56: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董旭午:我为语文而生
——中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董旭午访谈
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始终坚守着“生活化语文教学”这块自留地,一直进行“语文教学生活化”专题实践研究,百折不回,宠辱偕忘。主张语文教学一定要返本归真,守本务实,走生活化教学之路。
他认为,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这个本源,与生活相融,实现课内外的诸要素和诸环节高度生活化地互化融通。在生活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生活化地教,活教教活;学生要生活化地学和练,活学活练,学活练活,会学会用,学用结合;师生要在一个生活化语文教学场之内生活化地教学练。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终极理想,就是要在生活化语文教育场内把学生教成一个有爱心、有尊严、有理想、有担当、有境界,有自主精神、有健全人格、有创新品质的人。
有人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董旭午却说:“一桶水远远不够,教师要成为一眼活泉,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共同学习、相互激励、一道成长。”
从教的前几年,董旭午老师以出色的教学业绩取得了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但在欣喜之余他也听到了这样的意见:“董老师为人师表,责任心真强,但有一点,我们会的,他讲的比较多,而我们想知道的,却又不太讲了。”“董老师讲课很精彩,但不知为什么,他讲完后我总感觉收获不多。”“奇怪,董老师不讲时我还明白点,怎么他越讲我反倒越糊涂啊!”
听到学生们这样的评价,董旭午老师开始责问自己:在语文高考应试得高分的背后,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精神境界、健全人格、创新品质等是否也能够得到真正的发育和提升呢?经过反复思考,又学习和借鉴了于漪、魏书生、钱梦龙、洪宗礼等一些著名特级教师的教改经验,他开始了“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实践探索。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辛耕耘,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活化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现正,他正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步步走向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体系化和课程化。
追寻教育梦想,坚定地走生活化教学之路
《中国西部(教学研究)》记者(以下简称“记者”)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您是怎么定义“语文”的呢?
江苏省泰州中学董旭午老师(以下简称“董”):说起语文,它好像离我们很近,我们平时与人说话交流、阅读报纸期刊,或是随手写下灵感和心得,一切的言语、文字、理解和感悟,都与语文分不开。但一提起这个话题,我心里真的很不是个滋味。时至今日,“语文姓什么”“语文教学该做什么”“各种文体该怎么教”之类的问题还在争来论去的。一会儿全盘否定,一会儿又深刻反思,就这么折腾来折腾去的把个语文扯得太高深、太宽泛,又太玄奥。有多大意思呢?
如果让我给语文定义,我觉得语文即是教师教在校中小学生学好语言、学会做人,掌握语言运用的本领所凭依的教科书的内容。语文教学即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及其语言内容所进行的一系列教与学的(包括合理拓展的)活动。
尽管我的这个定义目前还不能被一些语文教育专家所完全认可,但我认为这个定义是比较理性的,是符合中小学语文教学这个实际的,是一种特质属性。那些认为语文教学要强化人性教育、人格教育、生命教育、爱心教育、诚信教育、悲悯教育、公民教育、环保教育等的提法,近些年来就像走马观花一样多姿多彩,导致语文教学色彩太多,承载太多,负担过重,甚至不务正业,较长一段时间处于一种随意、盲目、混乱、花哨、漂浮、低效的状态中,离学生根本利益也越来越远。为此,我会始终坚持我的理念的,当然还要不断地去完善它,使之不断地逼近真理。“语文”定位理性了,语文教学的本务自然就务实、简约了,语文教学活动自然就返本归真了,课堂教学本务效益自然就提高了。总之,在基础教育阶段,“语文”这个概念是一定要有一个返本归真的理性定位的。
记者您认为,分数与素养该怎样做到顾此不失彼呢?
董:我一直主张要教文立人。“教文”就是教师回归生活去活教教活语文,使学生也能够回归生活去活学学活语文。“教文”当然要看重分数,但其目的并不在于学生得到了高分数,而更在于通过“教文”来“立人”。
一般情况下,课文里都蕴含着可思辨点(有的课文还不止一个),或来自于课文思想内容方面,或来自于课文表达艺术方面。这些可思辨点,教师必须要预先发现并牢牢抓住,并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地去用心地展开思辨。思辨的形式可以是当堂的思辩讨论、口头作文,课下写思辨随笔等。长期这样教与学,自然就会教给学生一副独立思辨的头脑,并使他们练就一双善于思辨的慧眼。他们自然就会自觉地到课外生活中去观察、阅读,去发现更丰富的可思辨点的,从而自主独立地去思辨,当日子过,形成自觉,养成习惯,这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升,也有益于他们自主精神、健全人格、阳光心态和创新品质的无痕发育和提升。
再就拿学生最讨厌的平时考练来说吧。仅高中三年少说学生也得做上百套试卷。如果每次考试后师生都能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用心思辨、品析、探究、感悟,进而提炼出阅读文本的人文内涵,那么,这上百篇的阅读文本的人文内涵无疑又成了学生的一笔丰厚的人文财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来,痛苦的考练也就变得不再那么痛苦乏味了,而是“痛并且明辨着和成长着”,且还会有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升。
此外,像课后搜集背景资料、预习生字生词,课堂上自主整理笔记,课后独立做练习并自我订正、发现问题,默写训练时独立默写和自主订正,课外自主阅读并做好文摘和点评,课外自主发现错误读音、错别字、语病等现象并自觉订正等。学生长期坚持自主自觉地做,不断从中发现问题,请教老师或同学加以解决,并把这当日子来过,形成意识和习惯。这不仅分数与素养顾此不失彼的良好举措,更是学生学好文立好人的“脚手架”。
不为考试而教学,而是教好文且立好人。多年来,我不仅收获了学生高考的一份份理想答卷,更是收获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家长和社会的肯定和认可。这无疑让我更加坚定了扎实走好生活化语文教学之路的信念。
记者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你的理想吧。很多人刚工作时的理想都是彩色的,但后来却逐渐褪色。你觉得自己有这样的变化吗?
董:我觉得自己没有这样的变化。非但没有,反而觉得理想的色彩更浓了。还有一点,就是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的人的那颗感恩之情是不能变的。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高,我的身体变肥胖了,血压和血糖变高了;性格也变得更豁达了。身体素质下降,一是因为自然规律,二是因为久坐写、多劳累;心境变化,是由于经历了太多的坎坷也就逐渐看淡坎坷,就放下俗念,一门心思去搞“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了。
记者您觉得自己一直坚持的是什么?
董:工作后的这些年,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占据了我绝大部分时间。二十几年百折不回、宠辱偕忘地坚守着这块“自留地”,由“范式化”走到“体系化”将来还要走到“课程化”。
我一直觉得,“语文教学”和“生活”不该是“二元分立”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语文与生活衔接、互融、同发展的教学研究上还“太荒凉”,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更谦虚、更明智、更深入、更细致、更系统地做下去!
我就是想让人们明白:语文教学在方法、策略、途径、环境、体系、课程等是完全都可以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彻底与“生活”相融通,互哺共生。否则,或就课文讲课文,或架空课文讲人文、文化、审美等,或干脆拿着一本教辅(或考辅)非考即练,只会扭曲或异化语文教学,甚或把她推向一条死路!
记者:“生活化语文教学”的后期还有什么计划吗?
董:“生活化语文教学”现在已完成了范式化实践研究,并确立了“一化六教”的生活化语文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今后,还将进行系统化和课程化研究。系统化研究的目的在于建构起“生活化总结对接”“生活化合理辅导”“生活化自主历练”三个环层,各层融通互化、互哺共生,建构好生活化语文教学场。为了真正让这个场发挥作用,还需要进行课程化研究,进而建构起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课程体系,以实施合理、有效的生活化课程教学,真正大面积推广生活化语文教学。
理性化的兴趣,是成功不可或缺的动力
记者你很早就发现自己热爱语文和教育,也算是将兴趣作为事业了,但是有人认为将兴趣作为事业后,很容易在现实中连最初的兴趣都丧失,你怎么看?
董:所谓兴趣,从字面上讲是人喜好的情绪,就是自己很喜欢做某项事情,或对某种事物有喜好的情绪,这种喜好容易是暂时的,不坚定的,因此如果将兴趣作为事业的人没有将兴趣上升到一种热爱的品质甚至信仰的话,就很容易被现实的挫折打垮,最终失掉当初的兴趣。其次,一个人可以喜好很多事物,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每一件都去做。我从小就喜爱语文,又坚定地认为这就是我的未来,所以就选择了把语文教学作为自己终身的事业。高考后,我的大学志愿表上填写的都是“师范”,即使后来有转行或跳槽的机会,我还是坚定地选择留了下来。当然,还必须要认清自己,因为有时虽然自己很有兴趣,但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却很不够,就不可能把这个兴趣当事业来做。比如,一个数学从小不及格的人是几乎不可能成为不了经济学家的,而一个缺乏爱心和童心,或者无法驾驭好语言表达的人,就不宜把教语文当事业来做。
记者你觉得将兴趣作为事业后,想获得成功的要素是什么?
董:这个话题很大。我就粗粗地谈几点吧。兴趣毕竟只是兴趣,让它获得成功,成为现实,这中间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好呢。这里面,有些要素是不可或缺的:
一是天赋和能力。这一点前面提到过,这里就不再细说了。
二是志向和目标。有兴趣只是个精神前提,有了天赋和能力,不去运用也白费,所以还必要有志向和目标。有了志向和目标,你才会坚守志向,自觉地去努力奋斗,不断接近目标。
    三是勤奋和效率。勤奋必须是高效率的勤奋,效率必须是在科学勤奋基础上的效率,要及时付诸行动,优化时间利用。
四是策略和方法。如,信息的分析、整理、处理以及规律的总结等策略,知识信息的吸收、分类、存储、压缩,消化和更新等方法。策略方法要合理有效
五是环境和机遇。环境包括社会和时代大环境;小环境包括工作单位、领导,学风、环境、设备,家庭、父母、师长、同学和亲友及适当的经济生活条件等。有益的环境要充分利用好,有利的机遇要及时抓牢。  六是健康心和平常心。“处世”就是调整好人际关系,“修身”就是修养个人的品行和正确对待人生的精神境界。“处世”和“修身”做得都出色,心态就健康。心态健康,就会推己及人真心待人乐于助人,谦逊洒脱,知足常乐,拥有一颗平常心,使人生和事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记者你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已经获得了一些成绩,你觉得自己成功了吗?
董:成功一般指达成了所设定的目标。实际上,我更倾向于成功是一种积极向善、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种提法。人们对成功的感觉、理解和定义是不相同,成功有时候还真说不清楚。
有时候,在别人看来也许并没有达成目标,而做这件事的人却认为自己很有收获了,很成功了。就以我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为例,虽然它还远远没有被公众所认可,甚至连我自己所在的地区都没有普及,看起来并不算成功,但我为之耕耘、奋斗了二十多年,获得了学生学好文做好人和高考成绩理想的“双丰收”。仅就这一点而言,我认为自己的实践研究是成功的。
教育是天职,“乌托邦”终将成为现实版的辉煌。
记者你觉得教育是你的天职吗?
董:我确实认为教育就是我的天职,更准确地说,做实做好生活化语文教育几乎就是我人生的全部。我愿意为这份生命般的天职付出一切。如果后来人会以“生活化语文教学”实践研究命名董旭午,并理解他的使命就是为中国语文教学探索出一条返本归真、守本务实、素朴高效的教学之路,其终极理想就是教好文立好人,那将是我最大的骄傲。
记者你有过“教育乌托邦”的设想吗?
董:我可以肯定地回答:我不但有过“教育乌托邦”的设想,更在实践着一种“乌托邦”式的语文教育。
语文教学要回归生活这个本源,实现课内外的诸要素和诸环节高度生活化地互化融通。教师要生活化地教,学生要生活化地学和练;师生要在一个生活化语文教学场之内生活化地教学练。这在当今“应试主义”主宰一切的中学教育背景下(尤其是高中),无疑已带有比较浓重的“乌托邦”色彩了,又要实现生活化语文教学的体系化和课程化,也就更几近“乌托邦”了。但我是不会放弃自己的教育理想的,更不会违心地去屈从“应试主义”和“人文泛滥”等,去害语文,害学生,害母语教育和民族未来的。我深信,我这个有点儿超现实的“堂·吉诃德”还是会有不少知音和同道的。
记者你觉得语文教研的探索之路是寂寞的吗?
董:我认为,这条探索之路寂寞又不寂寞。如果探索者过于看重名利,追求所谓的影响力,那么几十年的坚守一般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几十年默默无闻,不屈不挠,甚至还要宠辱偕忘,那该有多寂寞啊!
如果探索者不是特别看重名利,不去追求“一夜暴富”似的轰动效应,而是与他的学生一道一天天踏实地实践,一起去共享这当中的一次次成功与幸福,去分担这当中的一回回失败与痛苦。那样的日子过得该是多么充实,多么有滋味啊。
记者同样是进行教学改革,你怎么看南科大的教改实践?
董:南科大设想一提出,就有人指出它将面对“三大难关”:在现行高考体制和全社会的应试思维下,如何保质保量地实现招生和创新人才培养的规模化,这是“第一大难关”;在各类事业、组织、活动都能看到“行政化”痕迹的背景下,如何单枪匹马、特立独行地“去行政化”,抛开已有传统,建立、运行一个全新高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和一流大学文化,这是“第二大难关”;抱持着快速打造一流研究性大学的目标,又一直处于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期望之下,能否做到拒绝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按照教育自身规律潜心冷静地修炼内功、克服成长中的阵痛,这是“第三大难关”。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更是无奈地断言:“南方科技大学的努力必定要失败,因为它无法跟庞大的行政体制对抗。”
我是教学前线的一名普通教师,对大学教育的研究还很不够,但是我还是认为南科大是大学教育改革的“早春燕子”,无论成与败,都将给国人深远的启迪,都是中国教育改革史上辉煌的一笔。因为,朱清时先生他们所在实践的,正是一代人的梦想!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向极端功利化的“应试主义”和不尽合理的中学教育管理体制挑战的“生活化语文教学”,尽管有着浓重的“乌托邦”色彩,但其返本归真,素朴有趣,务实高效等特质终将会深入人心、生根开花,并一步步铸就自己的辉煌的。
记者:董老师,通过采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您的教学理念、思想境界和教育情怀。谢谢您。目前,您正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行进在“让语文回家”的大道上,正在由“生活化语文教学”的范式化向体系化、教育化和课程化坚定迈进。预祝你们成功!
   
   (作者:《西部教育 教学研究》记者 霍雨佳 赵娜)
                             (见《西部教育教学研究》2014年8期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2:54 , Processed in 0.16775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