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信公众号gjcjssh365发帖 日志7:-个性化教学--2015年2月7日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5 21:0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班化:缔造个性化的教育幸福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6-26 作者:本报记者 缪志聪




    生源减少,农村校如何留住学生?薄弱校怎样办出特色?从1993年到2012年,近20年的时间里,小班化从一个理论名词到被公众熟知,当年的“洼地学校”已转身为优质学校。小班化的探索与实践从最初的“小小一株含羞草”,蓬勃发展为“遍地花开春烂漫”,为每个受益学生缔造着个性化的教育幸福。

    日前,在轻松活泼的小班课堂氛围中,南京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小班化教育推进现场会。从2001年秋季开始,该市鼓楼区白云园小学等14所普通小学率先试水小班化教育,2005年秋季南京第二十四中学等8所普通初中开始加盟试点,南京成为全国同类城市较早涉足小班化教育的城市。10年后,当年的一批“洼地学校”已华丽转身成为优质学校、市民“新宠”。
    从1993年到2012年,近20年的时间里小班化从一个理论名词到被公众熟知,并在江苏遍地开花,家喻户晓。1993年,在当时江苏省教委的倡导下,江阴市青阳中心小学、周庄中心小学展开了中国最早的小班化条件下“小学的年级课程综合化包班教学实验”研究,小班化教育开始进入实践阶段。
    虽然城乡之间实施小班化的背景不同,但经历了理论、实践、推广的小班化教育已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与此同时,小班化的探索与践行也从最初的“小小一株含羞草”,蓬勃发展,有了“遍地花开春烂漫”之势,为每个受益学生缔造着个性化的教育幸福。

    农村小班化:当弱校遇上生源危机
    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减少了,但并不等于每个学生一定能得到较多的表现时间。如果没有切实的举措,小班化教学扫除课堂盲点和盲区的理想依然难以实现。

    5年之前,当农村小班化教育这一构想摆在大丰市教育局面前的时候,很多人颇为疑虑,认为凭借大丰农村学校的条件,办农村小班化教育还不够成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时尚早。
    当时的大丰,农村学校生源锐减,全市的村小、联中都已经撤并到了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大量农村教师富余。同时,许多农村学生家长不惜代价,将孩子转到城区就读,甚至在孩子上幼儿园时就把孩子送到了城区,使得一些农村学校的生源危机雪上加霜。
    如何让农村中心小学和中心初中能够生存下来,让家长信任本镇的学校,是大丰教育人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经过分析认为,只有实行小班化,才能既保学校的生存,又保农村学校的办学质量,吸引年轻骨干教师扎根农村教育。”大丰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成秋生告诉记者,5年多的实践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
    目前,大丰市所有农村小学和初中都开展了小班化教育,其中85%的班级都实现了小班化教学。常规的大班化课堂往往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全班统一学习机会多,个人学习机会少;接受学习的机会多,展示学习效果的机会少;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教师难以顾及“每一个”,只能寻求一种适合于班级多数人的普适性教育策略——“抓中间,带两头”。大班化课堂更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的平均值,难以兼顾学生多样的学习类型和个别化的需要,容易导致学业水平较低的孩子与群体的落差不断加大。
    而小班化教育追求对每一位学生提供适性的教育,强调教师应了解学生的经验、能力、兴趣、性向等个别差异,采取适合个别学生的教学策略。大丰的农村学校纷纷开始探索教材的选择与教法的应用,力求配合学生的能力、经验、兴趣及需要,为学生多样化的选择提供支持。根据各校的统计,全市有关小班化教育实验的总结、案例、反思文章近万篇,小班化的实践推动农村学校教学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
    小班化班级的学生数减少了,并不等于每个学生一定能得到较多的表现时间。如果没有切实的举措,小班化教学扫除课堂盲点和盲区的理想依然难以实现。南京市小班化教研所曾经做过小班化课堂学生发言频次的统计,发现一些班级虽然只有20名学生,一堂课却有六七个学生没有得到一次发言机会,而有的学生发言达到七八次之多。
    为此,大丰市教育局出台了小学和初中小班化教育考核方案和细则,要求小班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发言的次数、覆盖面,以及小组合作的次数、内容和实效,个别辅导的次数与实效,进行自我考量反思,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同时大丰市十分注意不用条条框框束缚各校的实验,不要求齐步走。
    成秋生说,教育局在宏观上给各校一个纲领性的方向,如同跳水运动,既有规定动作,也有自选动作,最大化地给各校、各位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空间,“鼓励教师们突破和打碎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成秋生说。
    在这一政策的推动之下,校本课程在大丰的农村小班化学校里获得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每到综合实践活动时间,兴趣相同的学生都会集中到一个班,由有特长的教师指导,形成了动态班级形式,学生个性化技能实现良性发展。如万盈一小的“儿童画”,万盈二小的“乒乓球”“铜管乐”“围棋”,刘庄一小的“经典诵读,书香校园”,草庙一小的“国际象棋”,大桥二小的“书信作文”等,都已形成一定规模。

    特色小班:薄弱学校的“新跑鞋”
    小班化不能仅仅看形式上的班级人数。人数少只是给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幸福提供可能,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找到归属感。

    开始小班化实验之前,南京与国内很多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城市一样,大量新市民落户古都南京,加之“择校风”助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热点学校普遍人满为患,而不少诞生于新城区的新建学校认可度偏低。
    10年之后,一大批小班化学校已成长为南京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最初的试点学校中,鼓楼区凤凰街小学,作为一所全国闻名的创造教育科技特色学校,以拥有7名中国少科院小院士,成为江苏省小院士最多的学校;浦口区行知小学,每年都会接待来自东南亚、欧美及港澳台等地的上千名学生接受中华文明及南京乡土文化浸濡教育,一所农村小学融入了国际化教育大潮。
    据南京市教研室统计,试点前有90%的学校生源萎缩,成绩不理想。现在80%的学校生源饱满,一些学校生源增长甚至达90%;近年中考,一大批初中小班化学校成绩超过市均分,学生差分率总体低于市均水平。
    是什么让这批学校穿上了“新跑鞋”?2001年南京市凤游寺小学进入首批14所“小班化”试点学校行列,该校将小班化课堂的探索集中到合作课堂的微观技术上。记者在该校目睹了一项名为《中间的笔》的课堂设置。通过红、蓝、黄、绿色铅笔在小组内的分配与使用,教师准确地掌握了小组合作的进程,并有效掌控时间。在一堂普通的数学课上,教师依照学习任务的难度、类型,将不同颜色铅笔分给不同的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按照颜色的顺序,学生依次回答,其他学生凝神倾听。
    “这样不仅可以让每个学生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还可以保证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还可以通过请红铅笔同学分享蓝铅笔同学说了些什么,来检验他们在合作中倾听同伴发言的效果如何。”校长杨健介绍说。
    在南京,小班化教育最大限度地包容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教学环境、课程设置等很多方面都兼顾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和特质,彰显“多元化、个别化、适性化”的“小班精神”。记者调查发现,在各个试行小班化教学的学校中,类似的设定和课堂规范并不鲜见,教师权威控制性明显降低,教学互动性加强,学生有着较多表现和发展才能的机会,也有较为宽裕的活动空间,整个课堂轻松而活泼。
    “《中间的笔》这样的设定就是典型的合作学习研究策略。”南京市小班化研究所所长汪笑梅表示,小班化教学与大班化教学相比,有着许多天然的教育教学优势,但班额的大小与实现理想的教育效能之间并无必然的关系,其关键在于教师是否能够成功聚焦每一位学生。
    汪笑梅进一步解释说,“教师心中无盲区,课堂才能无盲区。”小班化课堂的实质在教师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案式备课”和“课堂中的有意关照”,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的活动化、个别化和全纳性。“小班化不能仅仅看形式上的班级人数。人数少只是给每个学生个体的教育幸福提供可能,关键还要看教师是否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让孩子在自己的空间里找到归属感,从而形成新的教学规范。”汪笑梅说。

    高中小班化:理想原野上的星星之火
    与小学、初中小班化开展得如火如荼相比,江苏开展小班化教育的高中更像“少数派报告”。目前仅在南京、无锡、常州等地有数所高中实施小班化教育。

    2000年,无锡太湖高中开始探索高中小班化教育。在当时既无参照,也无资源的情况下,该校以实验班名义,设立了信息化小班,每个年级2个班级,班级规模控制在30人以下。到2005年,太湖高中的小班化教育逐渐显现出优势,小班化品牌逐渐形成,此时的小班悄然间扩展至每个年级5-6个班级。从2011年秋学期开始,太湖高中又调整所有班级规模,正式撤销所有大班额班级,全面实施小班化教育。全校现有小班近70个,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40人以下。
    “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班级规模从原来的40人左右调整到30人左右,这是基于探索及实际办学的需要。”太湖高中校长王惠东告诉记者,十多年来,该校努力探索在小班化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课堂教学、班集体建设、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经验,取得了一部分成绩。“但是由于学校规模较大,经费投入不足,在很多方面还有欠缺。我们追求小班化教育,目前更多还处于小班化教学的阶段。”王惠东说。
    南京实施小班化的高中虽然不多,但这些学校在开展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南京十二中校长唐云龙告诉记者,该校第一届实行小班化教育的学生目前正就读高二,在不久前结束的“小高考”中,这届学生中有328个人取得了571个A。“学生‘见A率’达到了53.8%,明显超过了其他同层次学校。”唐云龙说,“小班化真正实现了让老师关爱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这点在去年新学期招生时已经有所体现。”
    而从太湖高中实施小班化12年来的历程来看,开展小班化教育对“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作为江苏省艺术特色学校,太湖高中无论是美术班还是音乐班都属于小班化建制。“小班化使学校从‘一校一特色’中走出来,更有利于兴趣、爱好、特长相对一致的学生走到一起,以此创立‘一班一特色’,真正实现个性化、特色化教育,更有利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王惠东说。
    在采访中,大部分高中小班化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也坦陈,目前高中小班化还只是“星星之火”状态,要全面实施还有不少困难。王星是太湖高中的一名语文教师,2003年任教以来一直从事高中小班化教育研究,不仅担任了5年高中小班班主任工作,还于2010年出版了目前国内唯一的关于高中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专著《高中小班化》。他分析说:“首先是资金,目前,我省各地高中学校新建基本结束,但没有一所学校的建设是以小班化教育理念为参照的。一旦要大规模实施小班化教育,其教室的改造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难点;另一方面,实施小班化教育需要大量师资配备,其教学资源等也需要大笔投入。”
    在政策层面,高中小班化教育的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很多做法属于开创性,往往没有与之配套的政策来保障,这需要行政部门研究解决。“高中小班化教育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科学、系统的理论。高中小班化教育还是一个全然空白的实践,其基本的教育理念还需要通过培训来得到保障。”王星表示,即便如此,高中小班化教育仍会是后面一个阶段,中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燎原”之势并不太遥远。江苏教育规划纲要也已明确指出:“努力做到高中学校布局合理、规模适度,每班班额45人以下,并逐步推进小班化教学”。“我们这些‘少数派’当前迫切需要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实验的特殊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未来发展做好探路工作。”王星说。

    小班化未来:教育均衡的重要标志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小班化以其对农村教育现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广泛关注,建立起与农村小班化教育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成为农村小班化的新探索。

    与南京市选择小班化的原因类似,位于苏中的扬州市也希望通过小班化迅速提高生源不足学校的办学质量,从而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当时一开始搞小班化是因为学区教育布局调整后,学校一度时期生源不足,所以小班化走进了田家炳。”扬州市先行试点小班化的田家炳实验中学校长束玉良介绍说。经过几年发展,该校以小组和个别化教学为主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注重激发和维持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多方面多种形式的合作贯穿课堂。“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方式,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放的课堂模式和教师的关注,让不少原先不敢和教师交流的孩子成绩突飞猛进。”束玉良说。
    近年来,江苏的生源结构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全省在2008年、2009年达到了生源高峰期,2009年开始回落,生源的减少给小班化教学的推广创造了条件。以扬州市为例,目前初三年级每年都在以3000-4000人的速度递减;而小学一年级新生的人数比六年级学生数要少1万多人。据此,扬州市教育局规定,下辖各县(市、区)都要规划小班化试点学校,到2015年,所有县(市、区)小班化试点学校覆盖率将达到30%。
    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小班化教育的推广不仅具备了实践基础,还拥有了进一步推广的良好空间。比如南京市,目前全市小学班级7835个,在校生30.07万人,平均班额38人;初中班级3814个,在校生14.58万人,平均班额38人。该市近日出台的《南京市小班教育行动计划(2012-2015)》就明确提出,到2015年全市将新增110所左右小班化实验学校,其中小班化小学占全市小学学校总数比例达到50%;小班化初中占全市初中学校总数比例达到40%。到2020年全面推广普及小班化教育。
    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苏北农村,小班化以其对农村教育现实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得到广泛的关注。尝到小班化甜头的大丰市已将目光转向了建立起与农村小班化教育相匹配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为农村小班化的推广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未来,或许就像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吴晓茅说的那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全面实行小班化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更多教育关怀,将是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的重要标志。”







********************************************************************************
美国小班化对中国的启示
——访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助理李丽桦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2-6-26  本报记者 张春铭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就开始探索小班化教学,是最早提出小班化改革的国家之一。1996年,上海开始探索小班化改革,1997年,北京开始了相应探索。杭州、南京等地也进行了小班化教学实验。美国小班化对我国教育有哪些启示?我国小班化有哪些特点?推行小班化需要得到哪些方面支持?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所长助理李丽桦。
    记者:美国小班化是什么情况?
    李丽桦: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1999年,美国政府开始实施缩小班级规模计划,这是1999年教育部拨款法案的一个内容。从已知的研究,如:对田纳西州、威斯康星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相关项目的评估发现,合格教师指导下的小班教学促进了学生学业成就的提高,增强了学生个体关注,减少了课堂干扰。低年级小班教学使学生的基础数学和阅读技能得到了加强。从长期效果来看,学生的留级率低,重新进入大班教学后学业成就仍然逐年进步,学生的大学升学水平也提高了。
    记者:美国小班化和中国小班化有什么区别?
    李丽桦:美国推行小班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美国研究证明,小班教学对大部分处境不利的学生产生的影响最大,最贫困的社区需求最强烈。所以,美国小班化项目的经费重点拨给贫困社区,每个州把经费的80%根据每个区内贫困学生人数拨给学区。剩余的20%的经费,可以根据招生人数进行分配。
    我国小班化的提出是在适龄入学儿童数量减少背景下对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适龄入学儿童数量有所减少,教育资源相对充裕,而另一方面,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提出了更高期望。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大中城市开始了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从教育改革本身来说,小班化教学的探索也是从批量生产的大班教学向个性教育、因材施教方面转变。对改进教育观念、优化教育资源等,都提出了很高要求。
    记者:美国小班化教学引起了哪些争议?
    李丽桦:美国一些教育和研究部门对小班教学持不同意见,绝大多数的态度是支持和肯定的。世界最大的独立测试机构“美国教育测验服务中心”的一位研究人员发现,小班教学确实有助于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一些州的教育决策者,认为低年级学生人数较少的班级学习成效较好。小班教学对那些在高消费地区的贫困学生的益处特别明显。研究还发现小班教学对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影响方式不同。前者主要效果表现在师生比提高,直接刺激学生的学业表现。而后者则是对教学环境改善,减少缺课和学习中断等学习障碍。
    规模也带来不少非议和反面意见。批评者的主要理由是:1.实施小班教学的代价太高。若全国平均每班减少10名学生,估计需多支付教师费用85亿美元,这完全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2.合格师资紧缺。一些学区,特别是偏远和市区的贫困学区,本来就已经出现班级超额和经费短缺,许多教师缺乏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堪忧,更何况没有多少教师愿意到贫困地方教书;3.教育设施不足。新班级增加,但没有足够的教室供新班级使用,导致学校纷纷设置临时教室,不能满足学生长期稳定的学习需要。
    记者:美国小班化对我国有哪些启示?
    李丽桦:1.在财政投入上保证项目的实施。首先,政府可以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在有条件的时候推动小班化教学改革。在鼓励各级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吸收民间资金,多渠道筹集小班化改革经费。如美国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支持美国高中教育重建,在过去的5年中,已为约1500所高中(占全美国公立高中的8%)进行的改革支付了7.33亿美元,支持高中缩小学校规模,采用小班授课制,提高教育质量。2.加强教师职业培训,这是保证小班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小班化教师的培训不能只追求形式,而忽视小班化教学和教师专业素养的特殊性。美国也遇到过此类问题,如1999年启动的联邦小班化教学改革中,许多学校将学科培训作为对小班化教师培训的主要形式,这不利于小班化教学中教师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分析小班化教师的专业发展,设计适合的教师培训的目标与内容,并建立与小班化教师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制度保障,提高教师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的专业素质和能力。3.追求效益的同时,注重教育的公平。对最需要小班教学的贫困学区给予特殊投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安排了700多亿元,绝大部分将投入基础教育。因此,包括小班化改革等在内的教改项目有了财政保障,特别应注意向弱势群体和贫困学生倾斜,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4.政府采取灵活政策,使项目经费充分发挥效益,提高教学水平,并灵活解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难题。美国在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不少人抱怨投入多实效少。我国对教育投入还无法与美国相比,因此必须注重项目管理的科学性,减少经费和资源的浪费,切实提高小班化教学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4:59 , Processed in 0.09572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