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碧山》系列:风采斐然的文人雅集生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00:07: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碧山》系列:风采斐然的文人雅集生活
2014-03-06
 来源: 海南日报



左靖著 金城出版社 2014年3月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的名称,更是一种传统家园的象征。在这样一个略显浮躁的年代里,所有一切都被打上了浮躁的烙印,就连一向高傲的文人也面临着日益庸俗化的境地。有的依附权贵为名利随波逐流;有的一本正经埋头于故纸堆中,似乎也忘了现实的存在。
  由左靖主编、金城出版社出版的《碧山》系列可能是当下将内容与阅读体验结合得最完美的读品。它介于书跟杂志之间,更加集中于探讨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处境、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评。
  收录在《碧山》系列四“结社与雅集”中的文章,则多属于另一种结社,即文人的雅聚———诗文社。诗人们的“祓褉之会”,亦自兰亭雅集后盛行于世。顾瑛在《玉山名胜集提要》中说:“考宴集唱和之盛,始于金谷、兰亭;园林题咏之多,肇于辋川、云溪;其宾客之佳,文辞之富,是未有述于是集者。”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著名书法家王羲之邀请当时的名士谢安、许询等人到江阴会稽山阴的兰亭聚会,修袚褉之礼。众人饮酒赋诗,集而成册为《兰亭集》,由他以特选的鼠须笔和蚕茧纸,乘兴而书写了一篇序,以记述盛会,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历代的书法家都推《兰亭》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会”成为文坛风雅佳话,兰亭也成为后世中国书法的圣地。
  毫无疑问,雅集是文人精致生活的最高境界。古代的文人聚在一起,免不了饮酒吟诗,抚琴唱曲,所以称之“雅”。昆曲名家张卫东从雅集的参与者与权贵的关系角度,勾勒出中国文人雅集的历史画面。他极力推崇元代文人雅集的散淡与清高,从自己的专业出发,详述词曲来源于雅集的缘由,并对当代雅集远离文人精神的世俗化、功利化倾向提出了批评。如果说张卫东的文章多少带有一些文化保守主义者的“洁癖”,那么陈方山的《园林,雅集的参与者》则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出发,抛出一个看起来颇为奇怪却又独特的论点,无论是金谷、兰亭,还是辋川、云溪,有一个不容忽略的现象,即几乎所有的雅集都发生在园林之中,并且都以园林命名。而且“对园林依赖越大,游戏性越强,也越能被称为真正的雅集”。相比之下,艺术家洪磊的《十八学士图》一文持有一种强烈的质疑态度。唐代阎立本绘有《十八学士图》,后代画家屡有“摹本”,洪磊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揣度并揭示出这些画家们的意图、画面的呈现及其与历史现实的背离,即“十八学士图”这一题材绘画所表现的雅集所蕴藏的矫饰与虚假。卢敦基的《李慈铭早年的日常文学生活》和周言的《王国维与清遗民的交往》,前者通过对大名士李慈铭参与“言社”、“益社”和“龙树寺觞咏大会”等结社出游活动的叙述。
  在《画会、群体与小组:1980年代以来美术圈的结社》一文中,王志亮把近30年来美术圈的“自我组织”分为画会、群体和小组,除了说明名称上的不同,作者还分析了它们在作品旨趣和意义生产上呈现出的巨大差异。祝凤鸣的《诗与群:1980、90年代中国诗人交往一瞥》以在那个漫游时代的漫游为线索,勾画出一幅幅“跨州越省”与全国各地诗人交游的画面,文中对那个年代的缅怀之情溢于言表。在给作者的一封信中,诗人大仙写道:“如我,平均每月一百元诗歌稿费,再加两百元工作收入,就可以偶尔叫一辆出租车,携一位漂亮小姐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了。”平实优雅中略带自矜,活脱一幅1980年代“成功”诗人的写照———这在今天,怕是再也看不到了。
  显然,在作者看来,雅集是对过去文人生活回眸的经历。当下发生的一切无论多么奇异诡密,都只不过是久远年代的轮回。从历史的碎片中,我们可以读出今日生活的另一番模样。(沙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9 00:53 , Processed in 0.15147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