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哲学参考书目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16:34: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教育哲学参考书目作者:随风而去
《教育的哲学基础(第七版)
奥兹门 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本书是在美国使用时间最长、再版次数最多的教育哲学教材之一。作者从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哲学思想的形成背景出发,以人物为线索,介绍了历史上主要的哲学观点及其发展脉络,进而论述了各学说在教育目的、教育方法、课程、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具体主张。为了拓展读者的哲学视野,作者还集中概括了各学说受到的责难与批评,并节选了有代表性的论著,激发读者投入到更广泛和深入的阅读与思考当中。不管是初学者,具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还是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都会发现这是一本非常适用的参考读物。
导论
教育哲学的必要性
哲学的分支领域
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哲学的追求
哲学视野中的教育
选读文献
第一章 理念论与教育
理念论的发展
现代 理念论的发展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理念论
对教育中理念论的批评
柏拉图:《理想国》
康德:《论教育》
选读文献
第二章 实在论和教育
古典的传统
现代实在论的发展
当代实在论
作为一种教育哲学的实在论
对教育中实在论的批评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和伦理学》
洛克:《教育漫话》
选读文献
第三章 东方哲学、宗教和教育
第四章 实用主义哲学和教育
第五章 改造主义与教育
第六章 行为主义与教育
第七章 存在主义、现象学和教育
第八章 分析哲学和教育
第九章 马克思主义与教育
第十章 哲学、教育与后现代主义的挑战
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人类的潜能——一项教育哲学的研究》
()谢弗勒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人类潜能的概念在全世界家长、教育者和规划者的思想观念中都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该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解释。本书是谢弗勒学术活动中后期的一部力作,本书不仅在观点上能够给予你启发,丰富你潜能概念的认识,帮助你对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概念进行哲学的反思,从而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提升教育实践的理性水平和责任意识。
目录
总序
译者前言
人类潜能项目的说明
前言
中文版前言
致谢
导言:走向实践的理论
第一章 人性与价值
一、实践中的潜能及其神话
二、人性与潜能
三、规范性假设:价值研究与价值预设
第二章 潜能:概念的框架
一、导言
二、哲学背景
三、潜能的重构
四、作为形成中的可能性的潜能
五、作为形成中的倾向性的潜能
六、作为形成中的能动性的潜能
七、潜能的三个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三章 概念框架的应用与阐释
一、导言
二、可能性与阻碍
三、潜能的倾向性与发展
四、能动性与选择
五、结论:祛魅的潜能
第四章 政策制定者的教育
一、导言
二、对技术的超越
三、政策与人
四、政策与反身性
五、政策与时间
六、政策、历史与价值取向
索引

《生存论教育哲学》
高伟著,教育科学出版社,本书是在因应当前哲学领域日益勃发的生存论哲学与教育问题反思的基础土产生的。在一个社会快速发展、世事变动不已、功利主义甚至虚无主义容易畅行的时代里,教育应何去何从,是每一个有志于教育事业的人必须加以反省的问题。为此,必须去追问教育的本根。教育的本根究竟在哪里?作者以生存论哲学的视野认为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人的生存。教育当然在现时代有诸多功能,但功能并不是价值。功能的上升有时恰恰有可能意味着价值的消解。教育是人有、人治、人享的,所有的教育都旨在造就人的美好生活,去完成人自身的生存。作者借助于现象学的哲学方法,在对教育实践问题有所感受的基础上,鞭辟入里地分析了教育的生存论基础和教育的生存论价值,这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抓住了教育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基本问题,这一论题及方法的选择是有价值的。

生存论教育哲学
《教育哲学研究丛书》总序 戚万学
朱小蔓
第一章 导言:科学时代教育哲学的生存论向度/1
教育的危机与致育哲学的任务/1
科学时代图景中的教育形象/4
科学时代教育整体性的建构/7
教育哲学的生存论向度/12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生存困境/18
教育哲学的使命:寻根/18
教育的本源与意蕴/27
“人”的困境与教育的“杂多”/39
第三章 生存对于教育以及生存论对于教育哲学的优先性/51
教育哲学的提问:问题的优先性/51
教育现象与教育现象学/62
生存论的源始性与优先性/78
教育的生存论分析/89
第四章 教育对于生存的遗忘及其症候/100
回省与遗忘/100
近代教育的起源与教育世界的现代图景/119
教育世界的知识论化/135
教育世界的异化/149
第五章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166
回归生存本体的教育/166
生存的时间性结构/178
生存的意义结构/199
生存的体验结构/216
第六章 未完成的生存/234
受教育者存在的可能性/234
受教育者领会存在的可能性/241
存在的决心与勇气/245
第七章 教育的成形与节奏/250
客体化及其超越/250
“遭遇”与“唤醒”/256
教育的高贵性/259
第八章 生存论教育哲学的边界、根基与价值/265
生存论教育哲学的边界/265
教育的生存本体论根基/268
生存论教育哲学的当代价值/270
主要参考文献/273

《历史视野中的西方教育哲学》
彭正梅、朱承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章节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哲学
第二章 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
第三章 古典教育理论
第四章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保守主义的巅峰
第五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兴起
第六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繁荣
第七章 新保守主义的回应
第八章 教育自由主义的重新界定
第九章 可能的解决之道
第十章 教育心理学
第十一章 后现代主义
第十二章 多元的统一
附 录

《教育哲学》
张楚庭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对教育哲学的求索,作者已经孜孜不倦地追求了近40年。在本书中,作者保持着一贯深邃、精练而又不失灵动的论述方式,给出了一个教育公理系统,它包含着教育的潜在公理、动因公理、美学公理和中介公理。关于教育起源、教育特性、教育过程和教育目的之类的论题,也都围绕着这些公理来展开讨论。本书的结构也就围绕这样的起点以及这样的结构逐层展开,这也是关于教育逻辑起点的讨论的一种新的尝试。全书一共分为八章,分别探讨了“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人是什么、关系中的人、人发展什么、教育特性、教育公理、自由教育、教育社会性”等问题,章节之间看似分散实则有高度逻辑性,为我们呈现了一种别样的“教育哲学”。
前言
第一章 从哪里开始考察教育
第一节 教育中有多少问
第二节 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三节 教育曾经怎样被考察着
第四节 从什么视角观察
第五节 “教育就是教育”
第二章 人是什么
第一节 教育的第一问
第二节 谁提出了第一问
第三节 反身性
第四节 我与我
第五节 人有没有本质
第六节 自增性
第七节 语言与人
第八节 “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第九节 人被考察得怎样了
第三章 关系中的人
第一节 关于关系
第二节 时代与人的关系
第三节 关系与人的存在
第四节 人创造了关系
第五节 关系给人带来了什么
第六节 人怎样变小,怎样变大
第七节 人与个人
第八节 主客体关系
第九节 关系是可以改变的
第四章 人发展什么
第一节 关于功利
第二节 教育服务与服务教育
第三节 美育的功能
第四节 语言教育
第五节 发展人的可发展性
第六节 可发展性探询
第七节 更是一种权利
第八节 作为目的与作为条件
第九节 发展着走向全面
第十节 发展与解放
第十一节 关于全面的“全”
第十二节 实质是个性发展
第五章 教育特性
第一节 教育成为教育
第二节 在泛化中窄化
第三节 教育的权利
第四节 教育对象性的失落
第五节 教育的反身性
第六节 “灵魂工程师”论
第七节 受教育目的
第八节 教育目的链
第九节 教育的自我觉醒
第十节 作为检讨者的教育
第六章 教育公理
第一节 规律问题
第二节 自然哲学是一切?
第三节 人的意识与教育规律
第四节 规律不可改变吗
第五节 改变,还是违反
第六节 教育的保守性
第七节 教育的超越性
第八节 “适应论”评析
第九节 两种极端
第七章 自由教育
第一节 人与自由
第二节 人文知识的命运
第三节 知识的性质
第四节 知识权利
第五节 自由教育的命运
第六节 学校是什么
第七节 象牙塔与故纸堆
第八章 教育社会性问题
第一节 辩证法存在于历史之中
第二节 人的社会关系
第三节 个性与社会性
第四节 教育的性质
第五节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第六节 应然的命令与实然的命题
第七节 教育何以善待社会
第八节 社会以何善待教育
结束语

《教育哲学》
郝文武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7月版
目录
从本体存在到本质生成的教育建构论
第一编 教育哲学总论
第一章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产生和形成
       第二节 教育哲学体系的特点
       第三节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
    第二章 教育哲学的反思及其对象和任务
       第一节 反思:教育哲学的方法
       第二节 教育思想:教育哲学反思的对象
       第三节 前提反思:教育哲学的任务
    第三章 从教育哲学看教育学的科学化和合理性
       第一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过程
       第二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实质
       第三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
       第四节 教育学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本原和标准
第二编 教育生成论
第四章 教育本体论
       第一节 哲学本体论
       第二节 教育本体论
       第三节 教育本体论与人性论
    第五章 教育主体论
       第一节 主体、本体、实体与客体
       第二节 主体性及其理解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主体的认识和形成
    第六章 教育价值论
       第一节 教育价值的本质
       第二节 教育事实判断与教育价值判断
       第三节 教育价值的分类和系统整合
       第四节 教育价值与人的价值
    第七章 教育本质论
       第一节 教育本质的结构和生成
       第二节 教育首先是一种学习
       第三节 现代教育是主体间的指导学习
       第四节 现代学校教育是主体间的系统指导学习
    第八章 教育规律论
       第一节 教育规律的生成规律
       第二节 教育规律的语言表述
       第三节 教育规律的逻辑分类
第三编 教学实践论
第九章 课程知识论
       第一节 课程知识的本质
       第二节 课程知识的类型及其合理性建构规律
       第三节 课程分化和综合的辩证法
    第十章 课程教学论
       第一节 自然主义课程教学论
       第二节 唯人主义和技术理性课程教学论
       第三节 实用主义课程教学论
       第四节 当代课程教学论的新发展

第四编 教育理想论

第十一章 教育目的论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永恒理想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四节 全人教育与素质教育
       第五节 创新教育的本质与实施
    第十二章 人文教育论
       第一节 人文精神与民主科学精神
       第二节 当代人文精神的特点
       第三节 当代人文精神的形成和教育
    第十三章 教育公平论
       第一节 公平、平等和效率
       第二节 教育平等和效率统一的教育公平
       第三节 教育公平的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教育哲学导论》
石中英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阐释了教育哲学简史、人生与教育、知识与课程、理性与教学、自由与教育、民主与教育等内容。
目录
目 录
导言 哲学与教育 1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哲学 12
第一节 教育哲学的定义 13
一、我国教育哲学家的定义 13
二、国外教育哲学家的定义 18
三、教育哲学的新定义 22
第二节 教育哲学的价值 39
一、教育哲学的价值危机 39
二、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 42
第三节 教育哲学的学习与研究 49
一、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 49
二、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 51
三、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 52
四、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 53
五、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 54
第二章 教育哲学简史 56
第一节 中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57
一、解放前中国教育哲学的发展 57
二、解放后中国教育哲学的取消与重建 59
三、当前我国教育哲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第二节 英国教育哲学的历史 62
一、20世纪40年代之前:规范教育哲学 63
二、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末:分析教育哲学 64
三、20世纪80年代

《经验·民主·教育:杜威教育哲学》
张云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

导论
一、问题:教育与生活世界疏离
二、维度:杜威的教育哲学
三、反思:杜威教育哲学在中国的历史与现状
四、视阈: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立场
第一章 教育哲学:对传统二元论的扬弃
一、认识论上的二元论:知与行的分离或确定性的寻求与丧失
二、道德论上的二元论:权威的冲突与“伪”道德
三、教育中的二元论:教育生活的连续性的破裂“
四、教育哲学的历史使命: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普遍化
第二章 经验、环境和教育
一、经验及其意义:“教育即改造”的经验主义基础
二、习惯与环境:“教育即生长”的社会心理学解读
三、两种教育的平衡:“学校即社会”的生存论视阈
第三章 思维、知识和教育
一、经验与思维:反省思维作为行动的关键环节
二、知识与科学:真理的有用性与科学的意义
三、教育与科学:真正的科学在教育中的实现
第四章 民主、兴趣和教育
一、民主和教育:社会民主是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方式
二、教育的目的、教材和方法:教育民主的实现
三、兴趣和训练:富有生活情趣的教育方式
第五章 哲学改造、社会改造和教育改造
一、哲学改造:实用主义哲学或进步的哲学
二、社会改造:工业、民主、科学的社会或进步的社会
三、教育改造:实验主义教育或进步的教育
第六章 杜威教育哲学的历史地位和当代意义
一、杜威教育哲学的历史地位
二、杜威教育哲学的当代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教育知识的哲学》
布列钦卡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别“罐装”走近真实(代总序)
中文版序
译者序
编者的话
英文版序
导论:教育学、科学和元理论
一、教育学的科学特征尚待定论
二、在教育实践理论中教育学的起源
三、教育学对价值判断、规范和世界观的依赖
四、教育学知识的类型之间存在差别的原因
五、科学的概念和作为规范的方法论规则
六、元教育理论的任务
第一章 教育科学
一、教育的概念
二、教育现象的多样性
三、教育科学的学科主题
四、作为经验社会科学的教育科学
五、从意识形态教育学伪科学中区分出教育科学
六、对教育科学的语言的要求
七、价值中立的意义和局限
八、有关具体和一般的一些问题
第一节 教育科学的合法性领域的研究
一、作为出发点的问题和假设
二、科学理论即研究目的
三、创立和论证科学陈述系统之间的差别
四、检验、论证、摒弃假设和理论
五、社会科学中的规则和理论
六、教育科学理论的建构与应用
七、事实的决定在建构教育科学理论上的作用
八、理论在解释中的应用
九、理论在预测中的应用
十、理论在解决教育技术问题中的应用
第二节 教育历史学
一、有关教育科学的历史子学科的各种术语
二、关于教育历史学的任务的不同观点
三、历史学的认识论
四、教育历史学的学科主题
第二章 教育哲学
一、有关哲学的多种概念
二、关于教育哲学的观点
三、传统的规范一描述的教育学的规范性缺陷
四、作为经验性的、规范性的和认识论的问题的评价和规范
五、规范性教育哲学的任务与问题
六、规范性教育目的哲学及其元理论
七、教育者的规范性伦理以及教学内容和教育组织的规范性哲学
第三章 实践教育学
一、实践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二、实践教育学的划分与指称
三、作为实践教育学的诠释教育学
四、实践教育学的要素
五、对实践教育学的异议
六、对实践教育学的基本要求
结论:关于教育学知识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文献索引
人名索引
主题索引
译后记

《教育-哲学论》
黄建钢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绪论
第一篇 教育基础理论
第一章本质论
第二章内涵论
第三章战略论
第四章育力论
第二篇 教育要素择论
第五章大众论
第六章环境论
第七章素质论
第八章校训论
第九章收获论
第三篇 教育状态综论
第十章群体论
第十一章综合论
第十二章心理论
第十三章失衡论
第四篇 教育工作讨论
第十四章德育论
第十五章智育论
第十六章体育论
第十七章就业工作论
第十八章校园稳定论

《教育哲学》
周浩波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导言
第一编 教育
第一章 教育意义的探寻
第二章 教育作为工具
第三章 教育作为生活
第四章 教育作为事实
第五章 教育究竟是什么
第二编 教育过程
第六章 知识与理解
第七章 民主与权威
第八章 自由与约束
第九章 平等与效率
第三编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
第十章 研究与决策
第十一章 教师
第十二章 学校
第十三章 教育理论的重构策略
后记

《自由与教育》
马凤岐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本书提醒我们,教育中知识的选择、对知识理解的控制、有效的教学方法和考评方式等,都有可能成为受教育者思想自由的障碍。同时,作者回答了“什么样的教育可以增进受教育者的思想自由”这个问题。
本书还提出和讨论了学校的纪律与学生的自由、教师的学术自由和教学自由等问题,其中有些问题,在我国似乎还没有引起公众和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作者对不同主体自由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分析,也让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点新意。
在以上问题的研究中,本书借鉴和吸收了现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些成果,开阔了理论视野,为研究有关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教育学实质上是一门“形式的学科”,它是在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思想和方法的过程中逐渐生成和发展的。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研究教育问题,是应该提倡的,而且是必须提倡的。

导论 自由的涵义
一、“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二、自由是对人们行为的限制不存在的状态
三、自由的主体与驯服的主体
四、不同的善
五、教育中的自由问题
第一章 教育与学生的思想自由
一、教育:造就自由的主体还是驯服的主体
(一)教育是造就自由的主体的重要途径
(二)教育可以塑造驯服的主体
(三)教育的道德和价值观问题
二、对知识的控制与选择
(一)教育中知识传递的途径和方法
(二)教育中知识的选择与控制
(三)选择与控制教育中的知识的方法
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理解的条件
(二)教育中的知识传递与理解
四、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
(二)作为一种教育技术的“教化”
(三)“教化”与学生的思想自由
五、考试
(一)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思想控制
(二)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六、自由教育的思想传统
(一)古代学者的自由教育思想
(二)近代自由教育思想的发展
(三)20世纪的自由教育思想
(四)自由教育的思想基础及其与思想自由的关系
第二章 学校纪律与学生的自由
一、在教育中受教育者是否应有自由
(一)古代教育对受教育者的严格管理
(二)近代以来教育对儿童自由的尊重
(三)在教育中给受教育者多大程度的自由是一个问题
二、学校纪律的有关法律问题
(一)学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
(二)三个典型案例
第三章 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权力与自由
一、政府管理教育的权力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权力
(一)对儿童的教育是公共事务还是家庭事务
(二)父母教育权与政府教育权的分配方案
二、父母对子女教育权力的实现
(一)多样化的教育
(二)择校问题
(三)父母执行对子女的教育权时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 学术自由
一、学术自由的思想渊源和含义
(一)学术自由的思想渊源
(二)学术自由的含义
二、学术自由的保障
(一)为什么要保障学术自由
(二)学术自由的法律基础
(三)教师聘任制度和学术自由的保护
三、学术自由的限制
(一)概念的限制
(二)学术道德
(三)学术自由在与人类其他积极价值的竞争中受到的限制
四、教学自由
(一)教学自由的内容和保护教学自由的理由
(二)教学自由的限制
第五章 学校自治
一、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
(一)大学自治:历史的视角
(二)大学自治的内容和范围
(三)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
二、大学自治的保障与限制
(一)大学的法律性质及大学自治的法律基础
(二)政府对大学的控制
(三)市场的力量
(四)大学自治与学校的社会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7 15:26 , Processed in 0.145426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