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2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信息技术促语文教与学的变革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24 11:2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信息技术促语文教与学的变革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唐晓勇老师
梁春晓1 唐晓勇 2
1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广州 510245;2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深圳 518052
刊载于《教育信息技术》2014年第1期
访谈者:唐老师,您自99年开始您的信息化教学之路。十多年来,在您的教学实践的不同时期中,您是如何理解语文与技术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名学科教师您是如何去适应这种关系?
唐晓勇:1999年,我从不懂电脑的“零起点”开始踏上信息化教学之路。十多年来,我先后经历了“辅助教学”(CAI)、“课程整合”(ICT)再到“课程融合创新”等几个阶段,参与了“四结合”、“学科四结合”、“跨越式”、“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语文读写”等语文实验课题的研究。在这探索过程中,我始终认为无论技术如何变化,运用方式如何更新,语文教学的本体宗旨不会变。技术始终是为提升语文学科学习,完成语文学习任务起服务支持作用,技术运用是更好更优地让师生达成语文学习目标,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作为一名学科教师一定要厘清技术与学科之间的关系,先思考学科再考虑技术运用。同时,我们一定要有开放的视野和胸怀,不断接纳和学习的新的理念和新的技术,用新技术更优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访谈者:2010年,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下发,信息技术教学更受关注,也有更高要求。您从政策、技术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这给语文教学带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才能真正地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
唐晓勇:从政策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这是我国首次从国家层面把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力提到战略高度。随着国家教育信息化战略顶层设计的不断完善,我国开始加大信息化投入和运用推动的力度,开展新一轮的教育信息化探索。在此背景下,国家相继出台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运用推进等相关政策文件,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倡导新技术的运用,开展基于网络的学习,改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这是国家政策层面对基层教师提出的政策引领和专业要求。从技术看,随着无线互联、智能学习终端、可佩戴技术、传感器、增强现实等新技术逐步进入课堂,泛在学习、移动学习、掌控式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将会成为学习的主流趋势,这表明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手段。不管政策还是技术,终究是为人才培养服务。
在新技术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目标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这的确为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语文课堂要实现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无缝融合。与以往的课堂不一样,教师除了能够一张“嘴”一只“粉笔”外,更需要理解技术并且恰到好处地应用技术的能力,需要一种开放的、包容的视野及丰富而敏感的信息素养。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信息时代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自我。
因此,要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语文教师须“两条腿走路”,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是关键。深厚的学科素养能保证直达语文教学的核心,优秀的信息素养能让教师充分理解技术并有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要随时关注最新的语文教学改革成果,并有效运用技术把课改成果与自己的语文教学相融合,在识字、阅读、写作以及专题统整上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语文教学的“变革”。
访谈者:早期您也十分注重“技术”,自学各种各样的教学软件,花很多心思去完成一个课件制作,而现在您走出技术的“套子”,您认为在信息技术背景下,老师需要怎样的理念或观念,应该如何进行学习和工作?
唐晓勇:确实。过去我停留在“技术层面”,发现这样实际对语文教学本体宗旨缺乏深度关注,很容易导致语文教学本末倒置。现在 ,我熟悉技术但不迷恋技术,更关注新技术背景下的教学理念的钻研,通过大量阅读来丰富自己,重构自身的理论结构,用新的理念引领创新发展。近年来,我先后阅读了《大脑的革命》、《数字化成长3.0》、《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等20多本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教育理论书籍。同时,作为语文教师在学科素养和学科理论上也通过不断地阅读研修来提升自我。在日常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开展学习探究,让学生根据语文学习需求自带设备(BYOD)如,笔记本、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如,在学习《丝绸之路》后,我们开展“重走丝绸之路”的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工具绘制“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的历史、路径、沿途风土人情等,理清探究阅读的脉络,然后再借助情景探究工具—GoogleEarth和地图街景模式,让学生重走丝绸之路,并借助GoogleEarth自带的相关资源,进行“真实情境”的探究性阅读和写作,让儿童感受、了解历史文明的演进。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始终把语文学习放在首位,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通过写作、辩论、汇报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让技术与学科有效融合,让技术隐于学科背后,技术始终是为提升语文学习起支撑服务作用。
我认为,信息时代的教师需要用全新的教育理论丰富自己,用新技术进行自我管理,重构专业发展的路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会化网络进行知识管理和分享,在自我提升的同时引领团队成长。目前我正在着力打造网络在线课程,通过课程平台和公众微信号推送我的“慕课”,让更多的老师分享我的教学成果共同成长。
访谈者:2010年,南山实验学校适应了国家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开展“新信息技术环境下卓越课堂文化的创新实践”,全国最早应用平板电脑进行个性化教和学,您的课堂有怎样的变化?教师角色有怎样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有怎样的变化?您有怎样的体会?
唐晓勇:当前,运用平板电脑进行学习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前任李先启校长的引领下,南山实验学校从2010年9月便开始与世界发达国家同步,在国内率先开展平板电脑的教学运用探索。
平板电脑的引进,让我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体。由于平板电脑的触屏技术延伸了人的感官反应,它让学生与知识之间“零距离”接触,学生可以根据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学习任务,非常便捷地通过无线互联网络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从而进行移动交流、互动对话、作品创作、展示汇报等个性化的创新学习。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角色需要改变,教师不再是知识传授的主体,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要为学生提供精品学习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最优的学习支持。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高,“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成为现实。学生借助平板电脑通过多样式的创新学习,其言语表达等语文素养得到了很好地发展。
我深切地体会到,平板电脑带来了全新的人机互动、师生互动以及生生互动,促使阅读方式、沟通方式、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发生的重大变革。因此,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改变学生观、教师观,用全新的理念重构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学生为本”的课堂。
访谈者:与其他学科或其他阶段的语文教学相比,语文平板电脑教学的最大“特色”和“亮点”表现在哪?这与语文教学本体宗旨有怎样的契合?
我认为,平板电脑为学习者提供了海量的拼音、识字、阅读、写作、拓展探究等语文学习APP支持学生语文素养提升,是平板电脑语文教学的 “特色”和“亮点”。它也为教师开展创新探索提供了空间和平台。如在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平板电脑的触屏学习、绘写融合、分享便捷等新技术优势,提出语文学习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绘”五项语文学习能力。借助写作和绘画等APP,在低年级进行“阅读、写作、绘画协同发展”的探索,突出“图画”对儿童学习的作用,并有效融合绘画与习作教学,顺应低龄儿童“图视化”、“可视化”的认知特点,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创新语文学习模式。在二年级孩子学习《人不长大该多好》这首诗歌后,开始仿照创作自己的诗歌,并根据自己要表达的意境,运用“画板”APP为诗歌配画,图与文的有效融合,意义相互补充,这样左右脑相结合的立体创作对儿童的想象力、言语表达力等都有很好的促进。
我认为,语文学习的本体宗旨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平板电脑的运用恰好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空间,但关键是我们要把技术与语文的学科特点有效融合,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访谈者:如果说技术是一把双刃剑,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如何去最大化地发挥技术优势?又如何“规避”技术的消极作用?
唐晓勇: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效地运用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反之会出现“只见技术,不见人文”的技术至上现象。我认为,语文教育工作者要想最大化发挥技术优势,首先要认清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核心作用,只有厘清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核心作用,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技术深化学科学习。我非常认同格里.斯塔尔等学者的观点,把信息技术的教学作用定位为“沟通媒介”和“脚手架”。我和团队10多年的实践经验也正是基于此。在教学中,我为学生创设大量问题解决的机会,有效把握语文学科特点,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用信息技术来解决语文学习问题。通过学习社区、网络课堂、社会化网络、即时通等工具为学生搭建交流沟通平台,让师生、生生间进行多向深度对话,提升言语表达能力;通过概念图、图表、可视化工具、超媒体等支架工具,为学生提供问题解决的“脚手架”,促进学生对语言的深度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一味追求技术的作用而泛用技术,课堂在技术的牵引下将会变得索然无味。要“规避”技术的消极作用,我们教师需理性对待技术,技术的运用更多的要从语文学科的需求角度出发,适时、适度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问题,让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是语文的学科属性,需要达到的学科目标,完成的学科任务,然后再思考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因此,我们在备课时需要“忘掉技术”,先从语文学科出发进行教学设计,然后再考虑哪些环节会因为技术的运用而让语文学习变得精彩高效,在学科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技术运用的设计。
访谈者:您对未来的平板电脑教学或翻转课堂有怎样的寄望和思考?
唐晓勇:作为数字时代掌控式学习的典型,翻转课堂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学生面对丰富的学习资源,根据学习需求,手持移动终端自由掌控学习进度,由此带来的“翻转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流趋势。我在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翻转课堂的成败取决于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与习惯以及学习资源的配置情况。因此,面对翻转课堂我们一定要理性认知,要遵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我们的教育现状,进行本土化实践。如果盲目地“人云亦云”,认为“美国的月亮就是圆”,而且还把此作为学校的“政绩”,追求所谓“天下第一”的轰动效应,这都将把翻转课堂引入歧途,误人子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5 23:55 , Processed in 0.085841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