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工笔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26 17:39: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当代艺术语境下的工笔画
2013年02月20日
    作者:梅琦   来源:艺术国际
0


  内容摘要:
  中国工笔画的造型特征,首先取决于材料的特性和独特的造型方式。而“当代艺术”除了不强调媒材与画种的差别外,也不反对各种媒材的存在。思想观念只有通过恰当的运用材料媒介,才能使作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工笔画材料的不可替代性更有利于突出民族个性,使其成为“当代艺术”观念表达中不可替代的语言选择之一。
  关键词:工笔画 当代艺术 造型 媒材 语境
  ,近年来工笔画作为民族绘画的典范,艺术创作空前繁荣,成批中青年工笔画家纷至沓来,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艺术创作中,使得当下工笔画艺术逐渐形成了多元化的创作格局,并为传统工笔画艺术向当代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在这种新的背景下,我们也看到了工笔画自身存在的危机:没有参与到“当代艺术”的行列,更没有拿出体现思想价值的力作来,日益成为“自弹自唱”修身养性的高级休闲艺术。
  一:工笔画的语言本质
  工笔画作为中国画的一个分支,是比文人写意水墨画更早诞生的中国民族绘画样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开始,到战国时期的帛画再到晋、唐、宋、元、明、清异彩纷呈的屏扇卷轴画,我们可以看到工笔画发生、发展和成熟的清晰轨迹。工笔画作为中国人观察世界和表现事物的独特方式手段,其表达内心承载观念意义的造型语言,尤为显得精致而细腻。然而二十世纪以来,美术史论家所关注的几乎都是文人水墨写意画,美术史的论著中关于工笔画的内容往往也是一带而过或者是语焉不详。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其一、工笔画的技术性特征(造型手段)很容易转化到刺绣、年画及民间艺术品上,很容易被当成工艺美术而被正统美术史论者所忽略。其二、造型手段的程式化体现在技法上:一直沿袭传统,不敢越雷池一步。其次是艺术观念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对于工笔画的语言本质、语意结构缺少深刻的理解,更没有探索的勇气。那么,中国传统绘画的语意结构、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材料,是否能表现更深层次、更具有个性化的精神内涵?工笔画的当代性难道仅仅是指大尺寸、大制作和画的跟照片一样?在当代展览就具备“当代性”吗?
  要廓清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回到艺术的本质。我们知道,中国画传统艺术的“语意结构”是以中国特有的画材、笔、墨、纸、绢为载体,以水墨、线条、渲染、勾勒及敷色为中心的笔墨语言。表达以文人理想为情怀的语言倾向,强调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存在状态,是对物我的平衡体验,这一点,往往带有意象化抒情特质。这样的“语意结构”更适合在节奏缓慢的自然状态下的精神抒发与表达。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反自然主义的物质利用,导致人的精神存在与物质世界发生某种冲撞与不适应。因此,人的反思容易在对立的“物我”关系中强调自我精神“孤独的深刻”,并往往因为这种“深刻”的无可奈何而产生困惑、怀疑、否定、颓废、虚无、悲观、幻灭等心理体验,导致自我虚构的理性满足。首先,它不具有集群化理想主义的精神指向,而更多带有个性化的精神特征。虽然我们不能以为这样的“人的精神”就是指今天生活的全部,或许古典情境下“物我”平静的深刻体验在当今的精神层面上有一定程度上的保留,但谁都不会承认它是今天“人文精神”的主流。那么,这种“人文精神”主流的改变,必然要求中国画出现一种适时性的调整,以适应新生的语意表达。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所强调的艺术本质。那么什么是“当代性”呢?“当代性”产生于西方后工业化社会,是相对“现代性”而言的。在面对生存状态的急剧转变以及一些新出现的文化问题时,如异化问题、战争问题、环保问题、种族问题、性别问题等等。他一反“形式至上”的现实主义原则,更强调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对当下现实与文化现状的关注与批判。
  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是世界上独有的艺术样式,它承载了上千年中国传统文人的审美意识和造型观念。也造就了中国人对工笔画体验的精致和敏感。我们知道在元代之前,中国画坛一直是工笔画的天下,无论是支撑中国绘画史的重要作品和画家,还是提升中国画价值品位的艺术自律性程度,都毫无例外的由工笔画的方式来实现。从战国帛画中,我们便看到了工笔画的雏形。东晋顾恺之以高度简括的线条再现对象轮廓,衣褶及动态,在纯净的结构中表现形体。《洛神赋图卷》中的人物形象,是以经过理性提炼,似春蚕吐丝般的线条,刻画甄妃丽质秀妍之貌与众人端庄神仪之态,线条在这里得到了超功能的发挥,那含蓄的神情正是增一分太露,减一分太淡的线型使然。唐代小李将军所绘山水,首先将对象的结构性状加以暴露,先勾后填的程序就是理性的方法规定。在创作过程中他始终抑制感性的跳动,而纳入近似工艺的制作中,对每一处景观和点、线、面的聚散、组合精心制作,整幅画完成之后,被压抑的感性才得以平复,留在画面上的则是更凝练的感性。
  透过这些作品主观的记录了人类情感过程的印痕,工笔画“形”的独特意义也充分的体现出来,它既合与东方伦理中的人格精神,也长于装饰意味的艺术处理,又可以体味积“点”成线的运动轨迹。历代大师留下的传世经典,除了展示美仑美奂的图式和炉火纯青的技巧外,还指明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以及他们的追求,他们的感动,他们的梦想。他们首先属于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然后再属于所有的人。可是今天我们只承袭了形而下的笔墨、画法,却舍弃了艺术创作的追求精神。
  二:当代工笔画的创作危机
  如今,在高速发展的商业化背景下,同一种风格,同一种造型样式几乎被所有画工笔画的作者所效仿。如何家英式的人物造型和趣味,几乎影响了一批人物画的造型语言。江宏伟式的花鸟图式,大多滥觞于各种工笔画的大展和市场中,摹仿者无需思考,而是把艺术作为一种仿制的手艺,这种陈陈相因的作品,漫延于当前整个中国工笔画坛。它除了现实主义和写实主义之外,无论从审美意识还是造型语言上均缺乏根本的创造性,也不可能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在观看这些工笔画作品的时候,我们无法体验到属于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这是违背中国画传统精神的。
  我认为,眼下无论怎样估计当代中国工笔画的创作危机都不为过。在当代主流中国工笔画领域中,充斥着数不清的复制品,而不是艺术品,参差不齐的主流市场,在几十年中扎扎实实地以他们陈旧落伍的趣味影响了很大一批工笔画家的作品面貌,而历届中国画得奖作品的趣味,又误导了大批工笔画作者。主流批评界因为缺乏富有责任感和远见的声音,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危机局面进一步加深。这些年来国画家们拥有巨大的创作自由,很多工笔画家主动放弃了独立的学术自由,而臣服于商业市场,为追求商业价值急功近利到不断重复自己。中国工笔画的艺术格调趋俗的严峻程度已经到了无一附加的地步。画面中普遍存在着柔糜、香艳、光腻以及没落的怀旧气息,甜俗成为工笔画普遍追求的程式。我认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1.工笔画家是否有眼力心力洞查这一切,是否有宽阔的视野?2.工笔画家能不能够反省自己的趋俗?3.工笔画家有没有魄力和勇气改变自己,转换思维模式,改变仅有的旧模式?这三条里,眼力是第一位的,它主要指心理层面的文化修养和人格修养。当代主流媒体和有良知的理论批评家,有责任和义务提升工笔画的学术品位。
  其实从二十世纪初开始至今,一直都有少数艺术家在思考,并不断地实践对中国画的探索与革新。遗憾的是,他们有价值的努力始终遭受着被边缘化的命运,如林风眠,他将中国传统水墨画里的人文情怀和西方立体画派风格糅合在一起,开创了一代画风,在当时他是异类。当代的工笔画家徐累、朱伟以现代“观念”命题,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既符合传统艺术的精致样式,又完全具有当代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材料,可以表达的如此出神入化。所以,有评论家评价他们对传统的中国工笔画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贡献,并使传统工笔画真正转型为"当代艺术"。
  他们的艺术实践,其节奏是恰如其分的,绘画上的“当代性”并没有超出中国美学的边界,但确实是前所未有的。
  三:当代工笔画的创作方向
  在选择工笔画艺术创作之路时,纵向的文脉传承与横向的语言拓展,都成为构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两项重要指标。更开放的心态是把工笔画艺术回归到物质材料的属性本身,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表达。另一方面,以艺术本身的独特性不断演进。如果说纵向的文脉传承与横向的语言拓展是构建中国“当代艺术”语境的两项重要指标,那么在这种现有的价值体系之外的超越,将是对艺术家实践的一种鞭策与考验。
  工笔画自身是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他是否进入“当代艺术”的行列,或者说他是否与“当代艺术”的语境在探讨“当代性”的问题,我认为关键在于工笔画家自身,工笔画家深思的问题自然会通过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工笔画家主动进入到“当代艺术”的行列探讨、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自然也就拓展了工笔画的语言疆界,使工笔画的内容和形式再次扩大,再者也为工笔画艺术的自身发展,找到了新的切入点与可能性。这就是工笔画在当代体系下的价值所在。
  “当代艺术”在不停的消解各种既定的传统观念,不停的模糊画种之间的界限,这为工笔画的当代转型提供了新的契机,工笔画的语言本质、造型特征可以使工笔画“进可攻退可守”,使作品的构思可以做得更加开放,在意义上也就更能接近于“当代艺术”。
  只有按照当代的方式去使用工笔画材料才是有现实意义的。因此在尊重工笔画材料特点的同时,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看待工笔画,寻找工笔画创作的更多可能性。把握工笔画的精神本质,让作品表达当代人的感触,创造新颖的图像,以工笔画材料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其观念为作品的基本支点,媒材为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在自身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拓展更广阔的空间。只要工笔画家很好的理解了“当代性”的问题,就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图式转换,还将在中国当代艺术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进而引起国内外当代艺术界的关注。
  当前,中国工笔画重获艺术新生的必要条件,即:必须成为“当代艺术”的一种。徐累、朱伟等工笔画作品,提供并实践了工笔画向前发展的某种可能。在所谓的主流工笔画艺术之外,真正有作为、有想法的工笔画家的创作思考和激情并未被泯灭,总会出现一些让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动的工笔画作品。我相信,中国工笔画的未来必将有更新更高的作为。
  作者:梅 琦
  二零零九年八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3:44 , Processed in 0.0717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