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孔孟的尴尬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 16:26: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陆现行中小学教材中孔孟的尴尬
金克木先生有一篇文章叫《书读完了》:“因此,我想,有些不依附其他而为其他所依附的书应当是少不了的必读书或则说必备的知识基础……若照这样来看中国古书,那就有头绪了。首先是所有写古书的人,或说古代读书人,几乎无人不读的书必须读,不然就不能读懂堆在那上面的无数古书,包括小说、戏曲。那些必读书的作者都是没有前人书可读的,准确些说是他们读的书我们无法知道。这样的书就是:《易》、《诗》、《书》、《春秋左传》、《礼记》、《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

  
古时无论中外都注重从小背诵,萧统三岁读《孝经》、《论语》,五岁熟读《五经》;李白十岁遍读《五经》及诸子百家;曾鲁七岁能背诵《五经》;就连小说《红与黑》中的于连,也可以随口大段背诵拉丁文《圣经》。

  
时代变迁,资讯汪洋,要求现代儿童去背诵大量古奥的经典,似乎不太现实;然而在文化原典中,选择篇幅不长而意味深长,生动而有趣的片段,加上适当的注释与论析,纳入中小学教材中,滋养浸润,为往圣继绝学,培养孩子们的文化之根,应当不是太难的事。可惜的是,这样有意义的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连最起码的关注都没有。

  
梁启超说:“《论语》为二千年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颂,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

  
就以传统读书人都烂熟的四书之《论语》、《孟子》为例,以下是现在大陆使用最广的人教社语文教科书中,与孔孟相关的全部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初中),人教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下略)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共十二册,把《论语》完全拒之门外,仅有的涉及孔子的故事,也颇多臆测与虚构,让孩子们以为孔子向老子学习了一辈子(孔子与老子的交流与探讨不过几天而已)。

  
到了初中,终于见到了《论语》十则,内容如表格中所示,但这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六册关于《论语》的全部内容了,连同每则的标题,总共就241个字!孟子在小学六年级的书中身影乍现,然后就像高尔基《海燕》中那闪电的影子,“一晃就消失了”。

  
如果孩子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后,还能继续升学,那么他还有可能在高中三年,读到与孔孟相关的七篇课文。黄仁宇以历史学家的身份谈《孔孟》,也许并不是最到位,而且这文章的最后一句“其经过应在下节提到秦始皇的时候追论之”,也被潦草地删去了。

  
有趣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弈秋”一则,到了高三课本中再次出现,注释比小学课本更详尽,“曰:非然也”一句,小学课本中都未加注,高三这样。然,代词,这样。”

  
这就是一个高中毕业生从十二年的语文课本中所能获得的关于四书、孔孟的全部内容。

  
新儒家学者杜维明提出应该分辨三种不同层次的中国人:“一.自然生命的中国人;二.社会习俗的中国人;三.文化意识的中国人。只要有中国血统,也就是有‘中国根源’(Chinese Origin)的人都符合第一类;会搓麻将,懂得欣赏京剧,喜欢吃大鱼头,能够陶醉在剑侠小说里的可以算是第二类;但是只有经过自觉的反省而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Internalizer)的才有资格达到第三类的境界。” (《三种中国人》,《

  
经大陆这样的语文教材培养出来的,却只是自然生命的和社会习俗的中国人,并不是文化意识的中国人——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触足够的原典,没有在基础教育阶段经过充分的学习和谈论,更不会有“自觉的反省而能够把中国的文化价值内化”。

  

  
全球化语境中本土文化价值的缺失,问题在于遗忘了传载文化密码的经典书籍。也许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2005年初审通过了选修课本《〈论语〉选读》,由语文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

  
可惜的是,中国文化原典中,只选择《论语》,是不够的;而且,因为编者的学养眼光所限,无论是编写体例,还是所选内容,都显得不够精当。

  
《论语》全书共512章,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录用了174章,约占原书的三分之一。课文内容是按主题编排,全书15课,大体分为政治、修身、学习和教育、哲学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不同专题,具体分配是:政治:1-4课,修身:5-9课,学习与教育:10-13课,哲学:14-15课。以下是具体目录:

  
一.为政以德

  
二.克己复礼

  
三.待贾而沽

  
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五.仁者爱人

  

  

  

  

  

  

  

  

  

  

  

  
面对这样十五课的标题,估计任何一个读者都会摸不着头脑吧,我身边不少老师抱怨这“必修的选修课”把他们折磨得很痛苦——我想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自小学以来,中国文化原典的内容的极度缺乏,一下子如集束炸弹般密集投注,自然让人受不了;二是该书的编写体例,夹缠不清,看似按主题编排,实则有点混乱。

  
编选《论语》本非难事,因为梁启超《要籍解题及其读法》中说得相当清楚,《论语》内容,无非八类:

  
一.关于个人人格修养之教训;

  
二.关于社会伦理之教训;

  
三.政治谈;

  
四.哲理谈;

  

  

  

  
八.孔子日常行事及门人颂美孔子之语(映入门弟子眼中之孔子人格。)

  

  
台湾中学生《国学基本教材》中的《论语》卷,同样汇编选读,重新排序,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大类,每类之下又分若干条目,具体如下:

  
德行类:论道德,论仁爱,论孝友,论修养(一.自省 二.远怨 三.论君子 四.论君子于小人 五.论好恶六.论刚毅 七.论士)

  
言语类:论法,论人(一.论古时之人 二.记孔子 三.孔子自述 四.时人评孔子五.孔子论弟子)

  

  
文学类:论为学

  

  
分类清晰,组合有序,显然有意识地参考了梁启超的分类,又进一步加以细化,使得义理相近的章句,相互贯通,阐发孔子学说的精髓。为了观其细处,随便取论语中一句,看看大陆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与台湾《国学基本教材》的不同处理: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本单元所选各章,是孔子自我的评述。从这些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日常生活非常简单朴素,安贫乐道;怀才待用,崇敬周公;好学不倦,立说谨严;慨叹大道未行,但不怨天、不尤人等,这些美德,都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
  
  
  
  
  
  
  
  
  
   ②曲肱而枕之:弯曲手臂当枕头睡。肱,音gōng,上臂,此指手臂。枕,音zhèn,动词。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把胳膊弯起来当枕头,快乐也在其中了。不守道义却有钱有势,这对于我就如同浮云一般。”
  
  
  
  
  
   富贵是大部分人向往追求的,本来追求富贵并不是一件坏事,对人也往往可以造成积极奋发的动力,可是追求的方法不正当,就不应该了。
   如果用不当的方法得到富贵,一则内心不安,二则这富贵不一定能永久保住。有些横财,常是怎么得来,就怎么失去。同时为了保护这些既得的富贵,天天不安,如此则不如安贫乐道,过得舒坦踏实。
   本文上半段孔子自言安贫乐道,下半段自言不羡慕不正当得到的富贵。我们可以从这一章清楚地看到孔子对贫与富的看法。
   荣华富贵本像无底洞,永无满足的时候。有些人一生汲汲营营,到头来是一场空,一生为富贵的奴隶,倒不如做好生涯规划,学习孔子淡泊和乐的人生态度。
  
  
  
   孔子是怎样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的?你怎样理解“浮云”的比喻义?
  

  

  

  

  
二.单元导语和章旨的指引,便于整体的把握与理解。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缺失了这两部分内容。

  
三.台湾《国学基本教材》没有给出参考译文,也许是有意的不为,因为弗罗斯特说过:“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

  
四.析论重在阐幽发微,指点精要,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没有。

  
五.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的课文解读,侧重对原文的理解;这部分内容,台湾《国学基本教材》已在单元导语、章旨、析论中完成了,于是它的问题与探讨,直接追问“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的生活乐趣,一方面促使学生思考孔子的生活追求,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态度,结合读者个体的生命体验,显然要求有更为深入的理解。

  

  
也难怪,语文出版社《〈论语〉选读》定稿于2007年6月,而台湾教育部自1967年始,便要求各中学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课程,《国学基本教材》是在原来教材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精心打磨而成。

  
写到这里,想起诗人北岛的一句话:“人年轻时候读什么书,往往没道理,余生却被其左右。”而十九世纪唯美主义者马拉美说,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为了在一本书里终结——远离了四书孔孟等中国文化原典的大陆的孩子们,又将在哪一本书里终结呢?

  

 

  
 
《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新华出版社,2008年2月,28.8元

  
《国学基本教材·孟子 大学 中庸卷》,新华出版社,2008年2月,24.8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6:13 , Processed in 0.13767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