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教育科研为江宁教育插上飞翔的翅膀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21:1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教育科研为江宁教育插上飞翔的翅膀
董福才 汪圣龙
   南京市江宁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江宁教育的长足进步,江宁教育的发展提升了江宁教育科研的品质。江宁教育人始终坚持把区域教育内涵发展作为“教育名区”建设的核心,让教科研成为江宁教育的“强力引擎”,力争为江宁教育插上展翅飞翔的翅膀。
  创新举措
  为教育科研搭台唱戏
  “教育科研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很多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现状。为确实用教育科研引领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江宁教育局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用行政的力量全面推进教育科研工作,使教育科研的意识和理念,逐渐内化为全区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自觉行为,逐渐锤炼形成对教育科研自觉追求的精神与作风。
  设立“教育科研提升”主题年。江宁教育局把“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定位“教育科研提升年”,在全区教育人中牢固确立“科研促教、科研强师、科研兴校”意识,形成教科研促进教育大发展的策略。同时,还构建学校与教师发展平台,建立科研提升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广大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普遍增强,教科研能力普遍提高,形成一批教科研成果、项目和品牌,着力提高教科研在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上的贡献率。
  为此,江宁教育局制定了《江宁区“教科研提升年”总体实施方案》,确定了“建立高品质课题”、“构建教科研培训课程体系”、“推行教师实践研究”、“建设教科研团队”等主要任务,同时加大了学校年度办学效能评估的教科研工作力度。
  创新科研运行机制。近几年来,江宁努力创新区域教育科研的运行机制,每所学校、幼儿园都建立了专门的教科室,建构了以“草根”工程为塔基、以“星火”工程为塔身、以“火炬”工程为塔尖的“金字塔”式的教科研模式,并用分层推进的方式,使全区不同层面的教师和学校都能实现快速发展。目前,全区以推进个人课题和“菜单式”讲座的形式不断夯实“金字塔”塔基;以校校开展规划课题研究、滚动发展省、市、区三级科研基地不断壮实“金字塔”塔身;以市项目中心学校、市教科所外研究所和中央教科所特色项目学校照亮“金字塔”塔尖。
  建立评价激励机制。“十一五”以来,江宁教育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发学校和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的热情,如今科学的政策制度成为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的航标。如江宁教育局制定了《江宁区教育科研课题经费奖励办法》,对学校立项的课题给予经费奖励;制定了评选“教科研带头人”的制度,每3年评一次,目前已经评选了三届,共评出150名教科研带头人,其带头人每年享受一定的津贴,这两项制度在南京市乃至江苏省都是首创。
  整合教科研资源。为发挥科研资源效益的最大化,江宁教育局充分整合现有的教科研资源,为学校与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宽广的平台。如与省、市科研管理部门和专家合作,寻求上级支持;与南师大和晓庄学院等高校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建立课题研究、教育论坛、教师专业提升的合作平台;与北京“友善用脑”课题组专家、长三角教科研合作共同体、南京市学习力研究中心等团队组织合作,共享优秀科研成果。近年来,江宁教育局每年都与省市科研机构、高校科研部门、专家科研团队联合举办“江宁教育主题论坛”活动,为校长、骨干教师创造了与大师对话、交流的机会,同时也拓宽了他们的教育视野,提升了他们的教育素养。
  突出科研引领
  增强内涵发展推动力
  教育科研坚持为教育决策服务。教育决策水平的高低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实验,为又好又快地实现“教育名区”建设的目标,区教育局主持了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江宁区加快教育名区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在研究中引领江宁教育内涵发展、科学发展,课题研究成果专著《教育名区建设的实践研究》获江苏省2011年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基础教育类决策奖。2010年,江宁教育局又主持了“江苏省教育改革和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重点课题《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有了教育科研课题的引领,江宁教育的发展更具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教育科研坚持为学校发展服务。我们倡导学校以课题为统领,按照“课题研究→优势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名校成长轨迹,将课题与学校发展结合,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实践和现实,提升办学品位。
  如今,“十一五”全区已立项两个教育部规划课题、26项省规划课题、72项市规划课题立项,做到校校有课题,无论是立项数还是立项层次在省、市都靠前,是历史性的突破。“十二五”又立项首批省规划课题14项、市规划课题78项。2011年,在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的评比中,全省普教系统共有89项成果获奖,其中江宁有5项课题研究成果获奖,获奖数排在省、市前列。
  另外,还有东山小学的“友善用脑→友善课堂→友善教育”的课题研究;百家湖小学的“儿童文化→本真教育的课题研究”;竹山中学的“小组合作→走班教学→适性课堂”的课题研究,在省市乃至全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江苏省、南京市教育主管部门多次在这些学校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出研究成果。仅2011年,全区接待来自浙江、安徽、北京、深圳、新疆以及海外来访、学习的教师就达123批5800多人次。东山小学、竹山中学、百家湖中学也被中国学习科学学会尝试教育研究会命名为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南京教育》、《江苏教育》、《上海教育科研》、《中国教师报》等一些媒体不断组稿刊发江宁有关学校的研究成果。
  引领教师教科研
  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内涵发展是教育优质均衡的关键,而师资队伍是最核心的内涵要素,教师是教育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学校核心竞争力所在。近几年,江宁大力推行“教师教科研”,用以区别“教授教科研”和“专家教科研”,为广大教师量身定做适合的实践性教科研方式,引导教师用科学的思路和方式开展日常工作,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规律,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
  构建“个人课题”研究网络。为引导广大教师用科研的方法解决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努力使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我们在全区广泛推广了教师“个人课题”研究活动。几年来,江宁已经形成了市、区、校三级“个人课题”研究网络,参与个人课题研究的教师达到80%,其中区级达到30%,市级达5%,用南京市教科所刘永和所长的话说,江宁的“个人课题”占全市半壁江山。
  开创“菜单式”科研讲座。为提升教师科研意识,普及教师的科研素养,锻造科研型教师队伍,江宁创造性地开展“菜单式”教科研专题讲座活动。“菜单式”讲座的主讲人来自区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讲座的内容是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成果。“菜单”的产生是通过自愿申报、招标与考察选拔的形式,学校根据本校的需求进行“点菜”。目前,江宁已经建立了8个模块250多个本土精品“菜单”库,“菜单式”讲座的形式也由原来单纯的讲座逐步增设了课堂教学和现场对话形式。如今,一个有特色、有实践意义和有推广价值的区域“菜单库”已经形成。
  近几年来,“菜单”主讲人每年进校讲座300多场次,全区近万名教师每年至少享受一次“菜单”。此项活动的价值越来越被广大教师认可,他们都积极参与到讲座中来,使骨干教师有了展示的平台,学校、教师的研究成果与经验特色也得到了交流与推广。同时,“菜单”主讲人不仅能力得到了锻炼,知名度也得到了提升,一批骨干教师被省、市教育部门和全国各地学校请出去传经送宝,仅2011年被请出区外讲座的教师就有114人次。《上海教科研》、《南京教育绿皮书》把江宁的“菜单”活动作为教科研创新的亮点报道,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这种科研方式也正在被省、市以及兄弟区县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学习借鉴。
  推进实践性研究方式。在教师传统的意识里,教科研就是撰写论文,教师教科研手段和方法都单一乏味。为深入推进教师教科研,让所有教师在掌握教科研基本能力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江宁教育局精心组织编写了《江宁教师教科研读本》,引领教师全面推进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调查、教育创意设计研究,汇编了“菜单”教师获奖的“教育案例”、“教育叙事”、“教育调查”、“教育创意”四本专集,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了教科研的蓝本,努力使更多的教师掌握这四种实践性研究的新方式。
  2006年,江宁教师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不足百篇,2011年全区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1163篇,突破了千篇大关,教师获区级以上奖的文章有7882篇,达到人均一篇。2007年起,江宁教师连续4年囊括每年“黄浦杯”长三角城市群征文南京市的一等奖,并多次作为江苏教师代表在颁奖会议上作获奖论文感言。江宁教育局连续3年荣获江苏省教育厅颁发的“教海探航”征文大赛“突出贡献奖”。
  引进先进理念
  提升江宁教育竞争力
  “十一五”期间,为加快教育改革创新与科学发展,江宁分别引进了教育部规划项目“友善用脑”课题实验、适性教育、体验式德育等新思想、新理念,不断拓宽视野。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些教育理念在江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促进了江宁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如今有一批学校在实践中提升了校本经验,形成了校本办学思想,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涌现了一批具有江宁本土特征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思路。如东山小学践行“友善文化”的实践,构建的“友善用脑课堂教学结构”吸引了安徽、浙江、广西、深圳等地的学校慕名而来,并在当地整体推广该校的研究成果。还有竹山中学的高效课堂成为全国名校共同体团队的领头羊,江宁高级中学的“智慧课堂”、江宁实验小学的“自组织课堂”、汤山中学的“清泉课堂”、湖熟中学的“三自教育”等一批学校课改成果彰显了活力,成就了一批教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促进了办学特色的形成。
  2010年,江宁开展了学情调查研究工作,对全区中小学生的思维类型、认知倾向性以及学习快乐度等学习素质情况展开调查,使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了解更深入更科学,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十二五”期间,在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适性教育,通过学情调查——学情分析——制定对策——建立档案——改进教学等系列措施,努力使每一位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适合每个孩子的个性发展,真正实现因学而教,因材施教。
  如今,“友善用脑”、“适性教育”等新理念的实践与研究受到广泛关注,相关专题总结被《江苏领导参考》引用,阶段性成果多次被《上海教育科研》《江苏教育》等杂志刊登,中央、省、市电视台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没有教学研究必有近忧,没有教育科研必有远虑,没有教育的科学就没有科学的教育。教育科研如同新鲜的血液在江宁教育的肌体里流淌,为江宁教育的内涵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江宁教育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魅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1:51 , Processed in 0.07485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