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与传播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1 22:30: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与传播


文/朱永明

[摘  要]信息化视觉语言形态在现代科技和传播媒介发展不断影响推进下已经发生质的转变,信息载体的语言力与传播力不断提升,并逐渐走向综合性和多元化的整合媒介传播方向,对人类文化传输和出版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  图像时代;视觉语言形态;视觉传播;整合;出版

图像时代信息语言载体与媒体传播的深刻变化,有赖于媒介科技和信息需求的高速发展,并促进了视觉信息表现技术、生成方式的巨大进步,迅速提升了视觉语言形态在信息组织传播中的重要地位,对大众传媒信息制造和发布出版都产生深远影响。
一、“图像时代”视觉信息载体与媒介传播
从人类文明演化历史看,视觉文化的创造、发展就是视觉媒体方式和传播形态的发展,它不仅使视觉语言文化从原始绘制的质朴、简约表达逐渐走向工具化、电子化、数字化乃至多媒体化综合运用方向,也使其从图形、图像到影像完成了从平面、静态造型到时间性、网络化互动形态的巨大跨越;而在传播观念上,视觉语言呈现出从再现走向表现,从模仿、记录走向情感性、观念性思想表达的总体趋势与特征。也就是说,视觉语言形态已经不仅具有再现或表现客观物象万千变化,宣泄人类丰富情感的功能,它还可以通过组合式结构语法的隐喻和象征传达抽象的观念与思想,而且,它还在发展中进一步与文字、声音等符号介质一起在共生互补中逐渐进入综合性媒介语言运用阶段。影视、动漫和互动新媒体的兴盛就是其典型现象。
可以说,具有典型视觉图像特征的语言形态与传播已经切实地走向人类文明景观的前台与中心,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信息沟通和文化传播角色。这个被称为视觉文化的“图像时代”越来越深刻地影响到人类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并呈现出不断发展的全新面貌和生态,几乎无所不在。
从图形、图像到影像的视觉媒介技术、语言形态和表达方式的革命性发展,导致了一个以经济、文化、科技与艺术全面结合为特征的广泛的视觉文化传播领域,近几十年来从传统绘画、工艺、设计、影像等范畴迅速扩展到包括数字化网络、游戏娱乐及各类人机互动新兴媒体。计算机制作、新型印刷技术与媒介材料革新,使我们今天的平面传播和视觉设计更加精美和动人;而电子影像技术的升级,数字媒介、网络的普及又使新的互动媒体形式大量出现,集声、像与感官互动为一体的三维动画、视频影像、电子书籍、娱乐游戏,人机互动的数字化传播不断推陈出新,以惊人的速度升级换代。这种趋势还在不断延伸发展中,无论其内涵、性质、还是规模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既带来了文化存在形态、结构的重大调整,也加速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流动和商品化,使传统的文化观念、接受方式及整体面貌发生质的转变。
由于新传播媒体与产业背景下的视觉语言形态超越了传统媒介样态、技术模式和应用领域,已经很难简单地使用过去习惯的图画、图形、图像、影像等术语来系统描述,也难以纯粹语义溯源的实证方法,在所谓image、Graphic、picture等外文化历史语义以及翻译的分歧中来推导其所谓本质内涵与科学概念。因为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图像制作技术突破和语言性传达能力的提升,不论从图形、影像的技术获得、还是虚拟现实的数字表达,都使视觉信息传播在内涵和形式上发生蜕变,发展成为多层面、全方位的视觉语言。
二、符号化视觉信息语言与传播效力
正如卡西尔所言:“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并且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有依赖于这种条件。”视觉语言形态是基于视觉符号体系并通过传播而构筑的人类核心文明形态之一,与语言文字一起构成人类交流思想、获取信息和传播文化的主要方式。作为一种视觉形象占据主导地位的文化形态,在今天的传播和信息发布出版中都占据了关键性地位,并成为现代信息传播中越来越重要的形式和内容。它不仅改变着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还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习惯态度。
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从本质上讲是符号化之“图”和客观物象之“像”的有机统一体,具有符号形式和符号语义不可分割的双重属性(传统视觉文化研究多坚持“本体符号形式、对象符号语义”的镜像理论及形式主义观念),也因此,它不仅具有视觉形式的情感审美,还具有意义的表达和话语艺术的创造能力。它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被建构的物质化的符号语言形态,只有在人的社会环境与交流传播状态下才有意义。而不具传播目的和意图的普通影像,不在本文关注范畴。
作为符号化的意义元素,从形到象,一切具有自然简化形态与典型属性特征的可分解的语素,都属于“像”的基本范畴。“图”是符号化“像”的前提,是人为的对“像”的模仿、记录、映射和再造。它建构了除视觉形式与情感功能外的组合性多元结构关系及其意义修辞的语法功能,使图像产生超越形式审美的深刻的文化与社会意义。
由于有意图的图像总是在人为的目的性建构中生成和传播,是特定视觉元素(语素)通过有机组合共同完成,因此可以在特定的语境下形成具有话语能力的视觉修辞与隐喻。它不同于纯粹再现模仿的写实主义时代的艺术技巧,采用了不受时空界限约束的视觉语素组合手法,并适时运用科技发展条件下的图像制作技术,使视觉语言形态产生惊人的表现力。这也是今天视觉文化多元发展和视觉表现力迅速提升的根本原因。
在静态视觉作品创作表现中,以西方现代绘画运动为开端的视觉艺术实验,在塞尚、梵高之后,已经打破纯粹物象写实与模仿的造型观念,深入到视觉形态自由组合、再造的创作探索;在应用传播设计领域,尤其是宣传海报、商业插图等表现形式中,异类元素组合“同构”共建图像意义修辞,已成为创意表达的基本模式与手段;而在动态影像领域,由“库里肖夫效应”所演绎的“电影”蒙太奇,同样是以两个以上不同镜头连接产生意义的典型语言性创造手法,这样的创作技巧已经成为今天动态影像作品的基本语法和构造方式。另外,数字技术下的影视及网络游戏等虚拟现实的创造性表现又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视觉语言形式和效果,不断助推人类视觉创造领域的视觉制作技术和需求,使视觉语言传播的效能无论在媒体传播还是宣传出版方面都不断提升。
由现代科技所支撑的高品质视觉实现能力,会同视觉元素更为自由的意义组合与修辞,开始产生奇幻的超现实意味的新视觉逻辑话语。无论是卡通漫画、招贴插图,还是影视剧作,《阿凡达》让我们所唤起的视觉震撼在各个视觉表现领域都已然变成现实。这是一个区别于模仿再现的新的形象世界,是运用图形影像和视觉制作技术来实现的视觉的模型、仿真与拟像,具有“以假话说真话”的观念表现和隐喻象征能力,具有再造现实的非现实观念语境。
这是符号化视觉语言所蕴含的惊人的语言力和传播力。它构建美的外在形式与情感效应的同时,也更注重个性、观念与思想的表达;同时,在图文互补的共同作用下,它还进一步拓展了视觉性信息表达的传播维度和深度,呈现出与传统视觉阅读与认知相区别的新的内涵。毫无疑问,视觉语言形态、意义建构与生成是视觉文化与传播的基础,也是视觉艺术创造的源头和根本。视觉信息设计与传播中意义的表达、文化内蕴的艺术创意与生发,特别是其可沟通的符号化信息传播形态与语境,成为现代传播中视觉语言形态的基本特征。
三、新技术支持下的综合性、多元化视觉传播与媒介出版
科技进步持续推动着媒介载体和传播手段的创新。视觉信息语言形态也开始向综合性、多元化的整合与传播方向发展。在自由艺术领域,数字技术、新材料多元化的使用已是常态,而系列化文本的主题作品亦逐渐成为主流,因为系列化直接导致系列作品对统一主题多角度的描述和阐释,使得作者对特定主题的意义和观念可以表达得更加深入全面;在商业推广与宣传领域,策划设计的整合传播早已成为共识性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媒介形式创造还是文本创意表现,都极大化地扩展了视觉语言形态的张力与效果,加上楼宇视频、移动电视、运动媒体、高科技展示空间等的使用,使商业信息和形象宣传更加强烈和震撼。
在传统出版行业,由于纸质文本和音像作品的数字设计、印刷以及制作技术已经普及,纸本、光盘与网络资源互生共享的出版形态开始成熟。即使在印刷的印后工艺中,对承印物所进行的表面加工和成型加工也不断有新的突破,如UV上光覆膜、压纹、彩箔烫印、浮凸工艺等,还可以通过精工模切、钻孔等方法进行特型书籍的自由设计。日本杉浦康平在他的作品《曼陀罗》中就采用了经折装,使画面可以自由地进行多角度的对比,而著名的《招摇》杂志经常利用模切创造出连续变化的画面和新奇另类的效果。同样,精美的复合工艺制作也成为常态,用新材料、制作技术与工艺设计的多功能视觉创造越来越多,使面向受众的信息体验与互动模式更加多样。如某出版社《米奇妙妙屋:观看器故事书》附有能发出三种有趣声音的米奇脸状观看器,还配备了六个适合孩子小手掌控的大尺寸幻灯卡片,使阅读有更多的参与方式和可能。
与所有传播性媒介领域一样,整合传播和营销观念显然也辐射到出版业的产品策划、市场评估和推广中,出版业迅速进入“全媒体时代”。除了传统印刷与电子音像产品,出版业重心向电子出版转移,向数字化、网络化整合传播与出版转型,多家出版社已经尝试以纸质图书、光盘、互联网、手机阅读等综合运作方式推出多元化出版。当然,全媒体出版并不等同于单一内容在不同媒体上的同时发布,而是针对不同媒体特点和不同受众群目标规划所实施的区分性内容设计与整体运作战略。而在这一整体战略的形式与内容组成上,视觉语言形态起到关键性作用和影响。
我们知道,数字化媒体出版最大特点是突破传统媒体静态特点,并使图像、声音的技术处理与表达更加便捷强大,还可以延伸出传统印刷与音像出版物所不具备的互动媒体视觉界面、传播空间与传播手段。尤其是以网络与数字技术为代表的,可以结合图、文、声、像的更为开阔的视觉视界与传播空间,给出版业发展以全新的格局。据统计,2009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值已经接近或超过传统出版,达到750亿元,新媒体出版则迅速增长42%左右。如今,网络出版中的电子书籍、数字杂志报纸、网络音像正方兴未艾,而借助网络娱乐产品、手机等互动新媒体的出版模式又异军突起,特别是网络游戏及其虚拟现实的视觉能量给出版领域带来极大的震撼,有人惊叹这些以视觉呈现的传播样态,已超越了人的传统经验和概念,也给视觉语言在未来出版中的潜力带来无限想象空间。
在综合性、多元化传媒整合大趋势下,媒介形态与内容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也成为必然。视觉语言形态借助高科技制作能力的推进,在与言语、文字的传播形态结合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自身和整合后的信息组织和创造性表现的创新发展,使视觉语言形态在传播与出版中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和气象。(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学院视觉传播研究所)


项目来源: 09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资助项目《信息化图像时代的视觉语言形态与传播策略研究》09SJB760019)


参考文献
1、朱永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符号与语言》,美术与设计,2004年1月
2、恩斯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12月
3、童之磊,《全媒体出版时代的手机出版》,光明日报,2010年2月24日 
4、王正林,《数字媒体艺术的形式语言特征》,大众文艺,2009年10月
5、朱小乐,《浅谈印后工艺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读与写.2009年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46 , Processed in 0.223724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