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孩子,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跑!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2 13:5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跑!

——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提供空间


图片来源:中国视觉网/0.618漫画工作室

    创造性思维并不神秘,它的两个最主要特征就是首创性和新颖性。从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从爱迪生发明灯泡到微软的Windows视窗软件都体现出了创造性思维的特征。而孩子发现了一种更为便捷的解题方法,或者通过独特的视角表现出对事物的不同看法,等等。这都是孩子拥有创造性思维的表征。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在其著名的“智力结构理论”中提出了对创造力因素的分析,他认为创造力是由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和明确化等因素构成的。流畅性是指对某一特定问题作出反应时所产生的答案的数量。比如问儿童“水有什么用途?”儿童答道:“水可以用来洗澡、洗手、养鱼、灭火、解渴”,说出的用途越多,表明儿童思维的流畅性就越好。变通性是指能提出不同类型的意见和办法来解决问题。与流畅性不同,它注重的是答案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司马光砸缸救小朋友,他还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可以找一根绳子,一端扔给那个小朋友,然后将他拉住;可以让别的孩子去找大人帮忙;也可以找几个小朋友一齐用力把缸推翻;还可以找一根很大的抽水管,将缸里的水全部抽干;或者跳到缸里去,把孩子托出水面,等等。但司马光选择了砸缸,说明他具有较强的变通性、灵活性,因为在那种紧急情况下,砸缸是最及时、最有效的方法。独创性是指解决方法的新颖性。独创性的答案一般具有三个特点:新颖性、间接性和机智性。比如,但丁曾诗云:“箭中了目标,离了弦。”这箭射得到底有多快,用自己的迟钝作对比就知道了。创造力的最后一个要素是明确化的能力。捕捉稍纵即逝的灵感、制定出远景规划中的具体实施步骤等均需要这种能力。

  创造性思维体现出孩子思维的活跃性。一个思维活跃的孩子,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在家庭教育中如果不注意方式方法,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在这里我们不具体介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只想探讨家长在孩子培养过程中的角色问题。

  旧式家庭教育将纪律和榜样的作用无限放大。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犯错误,不允许孩子失败,不允许孩子不完美,殊不知罗马城不是一天建好的。创造需要一定的过程,可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不敢面对失败。总是怕孩子犯错误,而到处设置障碍,把孩子的天地圈得越来越小,人为地限制孩子的自由空间,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患得患失,反倒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只有让孩子拥有了面对失败的坚韧,才能将他们的创造力发挥到底。所以,请把失败的权利还给孩子。

  另一些家长不允许孩子不听话,不允许孩子固执己见,不允许孩子漫无目的地做事情、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这些所谓幼稚的想法、做法会影响孩子的前途。正所谓不破不立,如果没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何来创新?如果没有固执何以执著地奔向理想?人之初必然有一个确定人生目标的过程,就是家长自身在这方面也难免会有迷茫,所以何必急于让孩子及早定型?其实,大胆假设、谨慎求证正是创造的灵与肉,常立志与立长志并不矛盾。

  还有一些家长事事都用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但经验的正确性是受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习惯了“听话”的孩子一旦只给他们一个大的原则,而不明确地规定如何去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乱了方寸,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由,反而恐慌。害怕孩子碰钉子,却无意中让孩子吃了枚“软钉子”,由此造成的伤害岂不更甚?总是拿父辈的经验来指引孩子,孩子就难以逾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去追求更高的境界。

  近年受到“夸奖式”教育的影响,很多家长马上180度大转变,而由此造成的“捧杀”,伤害同样巨大。心理学博士海姆·G·吉诺特在《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中认为:实际上,夸奖可能导致紧张和行为失当。夸奖越多,孩子的不端行为可能就越多,因为他想显示出自己的“真我”。父母们经常说,就在刚刚夸了孩子乖之后,他们就开始变野了,好像就是为了反对赞扬似的。所以,夸奖之前要看清孩子的“真我”,不可滥用夸奖。称赞,就像青霉素一样,是不能随意使用的药剂。使用强效药剂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包括时间和剂量,需要格外小心,否则将会引起不良反应。对于精神药物的使用同样也有规则,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只能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要夸奖他们的品性和人格。因为努力和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品性和人格却可以瞒天过海;努力和成就是力所能及的,品性和人格却是人为拔高的。如果孩子被称赞聪明,那么他很可能不再愿意接受负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因为他不想因为冒险而失去高分(而变得不聪明)。相反,如果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们对于艰巨的任务就会更加坚持不懈(因为他们不想因为放弃而变得不够努力)。“你真是个好女儿”的赞美之辞是无益的。她可能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女儿还差得很远,配不上这样的称呼。因此,她可能会马上减轻自己的负担,用行为不端来坦白,而不是不安地等待曝光——自己名不副实。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礼仪之邦、情感之国,那么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像对待客人一样友善呢?“孩子们或许不知道怎样去表达;但我们却必须要懂得如何去发现。父母不要只针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反应,而是要关注他们心烦意乱的情绪,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正确地思考,才能做出正确的举动。”“当孩子发现他们的感受是正常人经历的一部分时,他们会感到深深的安慰。传达这种安慰的最好办法就是理解他们。”“当孩子对自身作评价时,通常不要只是以赞同或不赞同来回答他,而要用具体的细节来表达超出孩子期望之外的理解。理解、理解、再理解。”所以,面对孩子请不要回避,不要说教,不要讲大话空话假话。当我们诚恳地承认孩子的困境,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时,孩子常常会获得面对现实的力量和勇气。

  家长们,像为留宿的朋友准备温暖的房间一样,为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准备好空间吧。(郝琳)

    《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31日第9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6:48 , Processed in 0.08153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