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儒敏: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启示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06:2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李吉林“情境教育”的启示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场景氛围,调动学生的想象与情绪,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这种做法并不罕见,许多老师特别是小学老师都可能多少使用过。但长期自觉地实践这种方法,并给予理论上的阐释,形成系统的教学流派——情景教育学派的,是李吉林老师。
      李氏情境教育特别强调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把儿童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习动机。在李老师的课中,我们看到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他们入境后,焕发了丰富的想象与感受,反过来又营造了课堂的情境。教学就成为学生乐于参与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情景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与理解课文,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更好地训练感受,培养直觉,发展创造。
      有研究表明,目前常见的那种偏于注入式的课堂教学,以及单纯面对考试的“题海战术式”的机械训练,是有负面作用的,不但会磨损学习的兴趣,而且因为多依赖复现式的记忆,造成儿童大脑左半球的过度使用,而导致大脑右半球的弱化,这种不平衡,可能会阻碍儿童潜在的创造才能的发展。而李氏情景教学注重形象思维和情感焕发,是有利于激活右半脑的功能,平衡发展儿童的脑力,从长远看,更符合发展心理学规律,也更有利于培养健全的心智。李氏情景教育的创立,有现实的意义,可以对目前的应试教育弊端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李氏情景教育不只是普通的教学方法,它已经有比较系统的理论架构,有一定的学理性。情景教育特别注重在教学中调动儿童的观察、体验、想象、思维,以及某些潜在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儿童智能、情感和品质的全面发展,这是符合儿童认知规律,又能充分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李老师提出以“儿童—知识—社会”这三个维度去建构情景教育的课程,又概括出“美的境界”、“情为纽带”、“思为核心”等要义,使情境教育具有可操作性。从情景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景课程,这“三部曲”,经过二三十年的艰苦摸索,终于形成了李氏情景教育独特的体系。
      如果对照一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会发现李氏情境教育很多观点和做法都“暗合”课程标准。比如,课标提倡“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这和情境教育注重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情绪,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是一致的。课标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而情境教育的系列做法可以说也都是致力于此的。李氏情境教育完全符合课标的要求,能适应课改的形势,又有具体的“把手”。
      我认为,在普及新课标、通过“国培”等方式提升教师水平的过程中,如果能结合学习李氏情景教育,将会大有收获。
      国外也有情景教学。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强调教学中的直观、感官能力培育。美国教育家杜威的 “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以及 “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的主张,都重视情景教育。李吉林老师教育思想的成型过程中,可能受过国外相关理论的启发,她的某些观点的阐发也和国外的相关理论有呼应,但李氏情景教育不是舶来品,它主要还是植根于中国教学的土壤,是土生土长的。和国外的情境教育理论比较,李氏情境教育更注重实践的可行性,更贴近中国的国情(比如针对应试教育弊端)。它是先从实践中生成问题,在教学一线的探索中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然后逐渐获得理论的自觉,酝酿成为一种带有体系性的方法论。一个小学老师,数十年兢兢业业地投入教学,不满足于当教书匠,而不断总结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去反思、提炼与阐释,终于成就了一种中国特色的语文教学理论,而李吉林老师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教育家。这多么难能可贵!当然,李氏情景教育的成型,也得益于她的团队的同心协力,还有从地方到中央许多领导的始终关心。当李老师的研究初显端倪,就得到各方面的扶持与鼓励,多年的雨露甘霖,使一棵稚嫩的幼苗长成了大树。李老师毕竟是幸运的。李氏情景教育体系既是李吉林老师的成果,也可以说是近三十年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经验的结晶。
      对于李氏情境教育,目前教育学界“跟进”不够,对此做专门的探究也较少。其实,李氏情境教育已经给语文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比如,情境教育如何在教学一线发挥更大作用?在实施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目标过程中如何融入情境教育?如何从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多个方面探讨情境教育的学理根据?古典文论“意境说”是否可以构成李氏情境教育的理论资源?情境教育和传统语文教育的“浸润”“熏陶”等方法有什么关联?情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有没有“度”的问题?等等,都值得认真讨论,有很多题目可做。
      毫无疑问,情境教育已经活跃了教育界的思维,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更多富于创见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涌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9 13:52 , Processed in 0.074622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