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管季超工作室】专注于教育网站建设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2 08:26: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要的不是技术
(一)
多年以前,我有个学生在一家做“工作流引擎”的软件小公司里工作。他遇到了一些麻烦。
什么是“工作流引擎”?简单地说,是一种可以自动执行流程的工作元件:使用者设置好基本的参数,该元件就能按照预先设定的工作步骤和业务的流程往下走。
听起来很酷,看上去很美。
学生的麻烦是:公司的产品做得歪瓜劣枣的,开发人员不够,人员参差不齐。总的说来,技术问题很多,公司也不太重视。
他来问我他该怎么办。
我说:其实,这不是技术的问题。而是在于以公司这样的实力进入这样的小众市场,完全没有能力。高端的“工作流引擎”肯定有市场,但是都是很多IT的老大才做。中低端的应用,需要的不是自动化软件,而是人事关系。这就更与技术无关。
技术是很好的想法,但是没有生根的地方。从商业和个人投资来看,就没有商业价值。
我给他的建议是:赶快离场,做点其他的。

(二)
我在软件行业做过10年以上的技术工作。我知道技术人员在某一个阶段上会有一个通病,就是:太把技术当回事儿。
怎么说呢?就是说总是从技术的观点去考虑问题,想到希望发生的事情,而不会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看待现实。
理解技术是好事情,你可以飞快地想象到未来,看到一种趋势。但是,你一定要明白,这种趋势可能发生,也可能只是一种错觉。
技术是一种加速器。但是你不知道,这是成功的加速器,还是速死的加速器。
技术的思维角度,如果放错了位置,很多时候,会成为认知上的障碍。你以为你看到的东西是重要的,其实,人们根本不是按你想象的方式需要,或者生活。
技术是一种异化过程。当你以为你是专业人士的时候,你也有可能忘记:作为普通人,他们的感觉应该是什么样子。

(三)
我经常在小区的周围散步。我看见各种各样的小商铺,开办的热火朝天。我最喜欢的是一家小面馆。这些店铺的生意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之处:跟我的职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都是一些远离互联网的又小又好的生意。比如:洗衣店、蛋糕房、小型超市。
我很清楚,至少在我活着的时候,我还不能从网络上下载一碗面。这种想法,总是提醒我注意在伟大的传统行业面前,保持谦卑。
看着很多2-3个人,10来个人开办的火热的小生意。我就在想:什么样的生意才算是好生意呢?能活着的生意,当然是好的。这些生意还应该有如下的特点:
【1】有广泛的需求,无认知障碍,应用的技能简单,如:吃饭、穿衣。这是谁都需要,谁都会的事情;
【2】市场庞大,不是只需几家就能搞定的,而且要方便。需求是有循环、反复的;
【3】满足需求的产品种类独特,或者丰富;
作为技术的互联网,是如何改变了传统的市场?
优势:
【1】技术跨越了地域的限制,信息加速,需求被聚合;
【2】信息流动得更快,用户间的接触增加,消费变得可以评价;
【3】营销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劣势:
【1】信任成本的建立很高;
【2】商品的可接触成本很高;
【3】需求到消费的转换率不高;
这样看来,我们就很容易理解这样的事实:互联网上的生意看着人多,其实一点都不便宜。而且,还不太容易存活。难怪那么多人,成天闹着要忽悠风投。
能自个赚钱了,还需要风投干嘛。

(四)
任何一个成功的互联网项目或产品,至少应该具有这样的基本特征:
【1】首先要是一个很好的生意。
上面说过了,无论是用月球的技术还是火星的技术,生意还是生意,生意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2】要找到一个跟这种生意匹配的业务形式,或是商业模式:
扎堆,是人多。人多好办事,但是成本也高。而且,面越广,实质就越少。
任何一个商业系统都是中性系统,不可能是完美的系统。所以说,长尾是一种浪漫的说法。对长尾的正确理解应该是:传统系统能做5个特性的话。长尾目前也最多能扩展到10或者15。
如果首先有80/20的业务存在,那么互联网的长尾就会看上去非常优美。如果没有,长尾就等于是零。
所以,那些办起博客,相册就叫web 2.0的网站,肯定是:非死不可(FaceBook) 。同时,如果能符合上面的两个条件的社区或管它叫什么的网站,却会活得很好。
我相信基本的一点:当所有人谈论商业模式,谈钱的时候。他们都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上--商业的需求从何而来,是怎么样的一个规模,在某个具体的平台下,技术能提供怎么样的突破,该如何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来满足这些需求。
虽然有些社区是非死不可了,但我仍然看好这样的一类网站:婚恋市场,如世纪佳缘类的,还有育儿市场,如宝宝树之类的。
这样的网站首先是有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网站的内容跟业务结合的非常紧密。只要不犯大的错误,坚持下去,这样的业务本身不仅可以赚大钱,而且可以一直做很久。因为,很多业已存在的传统生意,被证明已经是好生意。
我一直认为:web 2.0类的网站发展,是电子商务普及的前哨战。很多的炮灰会成就电子商务的明天。我敢打赌:活下来的都是不太关心是2还是1的人。
最后,提一下作为web 2先驱的豆瓣:尽管开始人多势大了,也加了很多功能,但是,本身的特色也在丧失。豆瓣赋予了自己太多的使命。我觉得谦卑一点还是比较好。我喜欢作为读书工具的豆瓣,而不太喜欢作为交友工具的豆瓣。 一会儿是关注,一会儿又是好友。一会儿是广播,一会儿又是日记。
如果功能太多,只能让人不知所措。面越广,实质就越少。
我最喜欢《玩具总动员》里面主人翁的第一句话:focus,speed!

我的理解是:专注,才有速度。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自媒体呼唤公信力

作者:范春柏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时间: 2014-08-21



  □范春柏
    7月底在北京举行的2014微信应用产业峰会,现场氛围让人记忆犹新,当WeMedia新媒体集团首席执行官“青龙老贼”破题开讲时,每页PPT切换出来,台下的众人即齐齐举起手机拍摄。参加过太多次互联网峰会,第一次被矩阵一样整齐划一的参会人群所震撼,横看侧看,就是WeMedia的那种感觉:每个人是自己的国王,牵起手来就是联邦。
    自媒体,这个随着微信公众账号急速热起的名词,成为新媒体时代的标志。8亿微信用户,造就巨大的市场和580万个公众账号,不论传统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或者普通商家、个人,都把微信公众账号作为资讯传播渠道,并热切期待它能带来流量和可观的收入。
    然而,自媒体在最热的时候,也显现了自身必有的弱点。自媒体本身有两个软肋,一个是内容越来越水,除科技财经几个热门行业外,其他优秀的、有个性的原创型自媒体账号太少;客户有需求,却找不到合适的账号投放。
    自媒体的问题,说穿了,是公信力的问题。当越来越多的“鸡汤”和“养生党”充斥朋友圈时,这个内容传播模式就宣告失败了,没有原创内容生产能力,没有公信力,无论做到多少粉丝量的大号,都会在用户的怀疑和疲惫中丧失影响力。
    反观传统媒体的公众账号,虽然本身品牌有比较深厚的积累,人力资源和内容建设有巨大的投入,但它们与按自媒体方式运营的大号相比,高高在上不接地气,机制不灵活,自我设限太多,受制于媒体本身的内容。而且,因为自媒体是受众细分和内容细分、市场细分的产物,一个传统媒体如果只运营一个统一的公众账号则无法照顾到所有用户的需求,比如有的报纸的官方号,在运营方面甚至不如地方号和板块细分号。
    而采编人员自己运营的公众账号,在个人魅力和专业领域的细分受众中获得忠实拥趸不在少数。这种公众账号有媒体的背景,有灵活的互动,有专业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有人格化的色彩。
    媒体官方公众账号、区域板块公众账号以及采编人员自营公众账号,这三者是传统媒体中自媒体发展的趋势。但是如果它们各自为战呢?换句话说,如果它们联合起来呢?
    从今年5月开始到现在,一个既具备自媒体活力又具备官方背书能力的聚合产品──官方自媒体阵列已经初具规模。官方自媒体阵列由南方出版传媒旗下媒体《时代周报》主办。这个官方自媒体阵列不仅聚合了《时代周报》的资源,而且将其垂直细分领域的兄弟媒体《葡萄酒》等的官方微博、微信聚合起来,更重要的是把具有相当知名度的采编、制作、运营人员的微信公众账号、微博和博客聚集起来,形成统一快速反应阵列。
    有组织,有纪律,有章法,有阵势。避免了自媒体的浮夸和虚假,保留了灵活和新锐;同时,因为有传统媒体“背书”,自媒体具备了足够的公信力,使每个个体影响力达到最高。对于读者和客户,这种有公信力的自媒体才是优质的资源。
    据了解,国内采用类似操作模式的还有《财经国家周刊》的犀牛财经网和《钱江晚报》等媒体。
    (作者系南方出版传媒《时代周报》总编助理、新媒体总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5:43 , Processed in 0.118539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