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黄耀红:为什么如此喜欢墙壁说话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 17:0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为什么如此喜欢墙壁说话

黄耀红

我们从来不缺口号与标语,甚至不惜以文化的方式,将那原来安静的建筑与墙面视为放大的纸张,凝固的媒体。因之,表情俗艳而冷硬的横幅,造型空洞而硕大的文字,还有传媒上速效而又速朽的集体造句,总不断地提醒我们有一种漠然的文字存在于视野。
那么,谁信过那些标语吗?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更多人会熟视而无睹,没有谁将那些话当回事。文字只是僵硬地装点出各种大而无当的理念与意义,让庸常的时空里从此飘满一种教化的气息。
真不知道,我们到底该为文字被权力遵崇的命运而欢喜,还是该为公众注意力被一再蹂躏而悲伤?
很多年前,看过一个句子,在大大小小的教育刊物上广为流布。道是: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其内涵在于,在中小学校园,我们甚至要让那些教学楼、办公楼甚至围墙的墙壁都成为学校理念与文化的宣传者与表达者,都要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似乎是种不错的境界。想想啊,世间还有什么比墙壁更没有感情的存在?墙壁,从来就是僵硬与死寂的寓示,墙壁不能说话,就像石头不会开花。而如果,在学校,连墙壁都有了表情,有了话语,有了温度,怎么不好呢?是的,如果墙壁说话仅限于有限度地辟出师生“园地”以展示成长的脚印、交流创造的成果,那显然不是一件坏事,甚至是常用的教育方式与手段。
我想说的是另一种说话,一些标语崇拜下的“宏大说话”。
曾去过一些新建的城市学校,楼宇及其设施之美着实令人感慨而后心生感奋。或许是觉得一所新学校感觉太需要向世界彰显其办学理念与文化追寻了吧,大至楼宇之文字题额、建筑立面之文字书写,小到走廊墙面之细部处理,我们看到太多的句子,太多的文字,太多诸如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之类的标牌式宣言。
如此多的文字,均以文化装点和意义赋予的方式,出现在那刚刚拆除过脚手架的楼宇之中,它们试图因此而获得一种文化标识,一套价值符码。似乎没有这些,仅仅有楼的学校,尚只是物化的空间,而非文化的所在。何况,我们还有那么悠深而微妙的标语文化流在我们的血脉里?因此,我们似乎也用不着质疑和责备此种举措的动因。
然而,问题恰在这里。我依然想借此说说孕育一切标语文化的显意志或潜意识。
为什么如此相信每面墙说话?它的背后其实是叫做“告诉”的价值观。
我们如此看重简单的理念“告诉”,而又如此忽略切已的生命体验。而“告诉”的背后是什么呢?是这个世界过于喧嚣,很难找到一双可以聆听的耳朵,更难找到一颗自问与问人的心灵。
于是,我们不但选择了“告诉”,而且还选择了“大声告诉”。我们不会想墙上到底要不要那么多文字,而在想,怎样将文字做得更醒目,更夺人眼球,更吸引注意力。
甚至,我们连自己都不曾意识到,就在我们相信“告诉”的那一刻起,我们认同并践行的是一套商业逻辑,一种产品思维,一种营销策略。我们情不自禁地将学校视为一种商业产品,于是,我们急于告诉消费者:这是一个品牌产品,它的特点与亮点就是墙上那几句话,那是我们的产品说明,也是我们的广告文案,还是我们的营销愿景。
你会说,我们并不是这样思考的呀!然而,“告诉”的思维问到底又是缘于此种商业生态。
“告诉”的很无力,这种无力感,总被“生命”与“艺术”来证实。
你进了一所学校,它好不好,是不是墙上那些话告诉你的呢?一定不是。它是你的全部生命感觉。感觉,是对每一种气息的捕捉,是你与人、与环境,与整个教育气场的心灵“对话”,相比之下,“告诉”只是一种理念“独白”。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呢?教师如何,孩子如何,课程如何,环境如何?文字的无力在于,言说就是一种选择,选择就是遗漏。正如光束的周围,必是暗区。体验则不是这样,教师的着装,形体,表情,举手投足,说话调子,甚至话语词汇,沟通方式,言说的氛围,这一切就构成一个生命的气场,你到了这个“场”,身体与内心都有一种愉悦感,一种被阳光照耀的敞亮感,一种由内而外的优雅气质,这时候,你说,这样的学校真的办得好。如果离开这些体验,所有的“告诉”又有何益?
因为,这个“好”不是墙上告诉你的,而是你自己体验到的。正如最伟大的文学,一定不是先告诉你一个“主题”告诉你它多了不起,而是你读过之后,自己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生命触发和开悟。因此,“告诉”与“体验”不是逻辑上的因果,而是两种面对生命、面对教育的态度。
在生命气场面前,文字其实是飘忽的,特别是当文字泛滥的时候。
标榜那么多的理念,是想让人一眼就看见吗?一眼就洞穿学校的全部吗?
美,从来就是蕴藉的,它总有那么恰如其分的把握一个度。
在香港中文大学,在台湾一些学校,我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他们似乎有意将建筑物那些文字处理得很谦卑,小而精致,甚至是看起来很壮观的一栋楼宇,其题额只是白底黑字,小小的一排楷体。
连题额尚且如此,其他的建筑立面就可想而知。
那都是一些干净的墙,映在蓝天下、绿草间的墙。
天空一无所有,却给我最深的安慰。
为什么我们那么怕墙壁“空”了?其实恰好是我们内心的虚弱。

我们生怕别人不知道,生怕别人不知道我们的理念是什么,甚至生怕别人不知道校长是谁。要不,为什么非得将一条校长寄语放到墙上?哪一个校长的句子那么重要,非得放到墙上求得永恒?世间没有哪一块碑比心灵更永恒。心上的文字远远重于墙上的句子。
禅宗一再说到“空”。空不是没有,恰是最大的“有”。空与有不是对立的,而是一体的。
大音稀声,大象稀形。
茶杯空了,正可以用来倒水;墙壁空了,说话才最丰富;而心灵空了,世界才可以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5 23:35 , Processed in 0.073945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