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教育硕士成长轨迹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3 16:0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教育硕士成长轨迹
——对浙师大人文学院已毕业教育硕士的调查
蔡 伟(执笔)
    自1997年我国招收第一批教育硕士以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众多高等院校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也是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研究的重要方向。作为全国最早招收教育硕士的学院之一,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自1999年招收语文教育硕士至今,共招收七届语文教育硕士,其中毕业生180余人。这些毕业的教育硕士中,多数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骨干,有的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有的被评为省市教坛新秀,有的被评为省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或优秀教师,有的还考上了课程与教学论的博士。为总结教育硕士培养经验,探索教育硕士成长规律,促进我院教育硕士课程与教学的改革,2006年12月至2007年2月,我们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调查,再次调查情况与结果介绍如下。
   一、调查工具与方法
  (一)调查工具
   根据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设计的教育硕士调查表,依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设置和试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报告》,参照《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调查表》我们编拟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已毕业教育硕士调查表》(见附录一)。
   (二)调查方法
  1.通过信函和电子信箱将《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已毕业教育硕士调查表》发给各教育硕士,共发出180份,回收86份(教育硕士毕业后工作调动者较多)。此外,我们在数据分析中,还参考了研究生学院先期调查的情况。
  2.2007年2月22日至25日,我们专程赶赴丽水、温州、绍兴等地,与已毕业教育硕士进行座谈。(在完成初稿后,4月15-16日,我们又赴台州调查,并在玉环坎门中学听了04届教硕陈霞的课,从而进一步了解了教育硕士的发展状况。)
  3.通过电话与已毕业教育硕士对话,并邀约了10余已毕业教育硕士撰写自传或提供他们的相关材料。(见第二、第三部分)
   4.2007年3月23-24日,我们联合浙江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召开已毕业教育硕士研讨会,有近百名已毕业教育硕士和几十名非教硕语文名师与会,除了研讨中学语文教学外,我们安排了教育硕士建言环节,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已毕业教育硕士的发展状况,搜集到大量宝贵的意见和建议。(4月28日,我们还召开教育硕士联谊会筹备会。)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修养
调查表明,多数教育硕士认为通过教育硕士课程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自己的教育理论及道德修养,他们对浙师大安排的等课程基本表示满意,认为这些课程对于他们把握教育前沿理论,及时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汲取现代教育理论精华起到了极大的引导、支持作用。(详见表1)
表2-1  关于教育理论与职业道德修养情况的调查
序号
调  查  内  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清楚
比较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1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教育理论水平得到提高
68
7
3
6
2
2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职业道德素质得到提高
61
5
18
2
0
3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对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性提高
30
28
18
7
3
4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更关注国内外前沿教育理论
32
23
18
8
5
在回函中,教育硕士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培养所作出的成绩,以下摘录的是部分教育硕士在调查表上书写的文字。
1.认识了浙师大的好老师,感谢老师们的指导。
2.学科专业知识和视野得到发展,有了较明确的教育科学研究方向。
3. 同学间的交流也促进了自己的发展。
调查告诉我们,教育硕士通过专业学位课程的学习,具有更为明确的教育方向,更加高远的教育理想,更为敬业的奉献精神,更为丰富的教育爱。可以说教育硕士的教育理念,思想意识,教育态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他们从合格走向优秀,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于一些年轻时因种种原因未能考上研究生,过了不惑之年,重回学校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的老教师,更是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更感觉到师大给予的关怀与厚爱,从而充满快乐之情,怀有感恩之心。例如新昌中学董汀丰老师在《回眸一束感恩之光》的文章中写道:
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也大多比我年轻。我们班的班主任陈玉兰博士,比我小了10多岁!但这些年轻的老师,不仅没有因我是老而无所成就的老学生而歧视我,而且还给了我许多特别的关爱和尊敬。而几位年龄比我大的老师,如王尚文教授与黄灵庚教授,虽然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授,但却丝毫没有大教授的架子,而是视我为朋友,并非常亲切地称我为“老董”。王尚文教授还经常夸奖我,能在做了领导的老同学面前,做到不卑不亢。……老同学的学术成就,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而和谐的同学关系与和谐的师生关系,则让我这位老学生在三年的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了无限的快乐。
但调查发现,极个别教育硕士回到工作岗位,被繁重的教育工作,尤其是升学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疲于应付,想看书而没时间看,想思考又无思考的空间,对教育工作产生一定的厌倦情绪。有位教育硕士在座谈中说:“浙师大的老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好的教育画卷,可是离开了浙师大,回到教育现实中,我发现的却是从前习以为常的丑陋。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使我觉得教书越来越没意思。”为此,人文学院将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并通过新成立的教育硕士联谊会帮助他们摆脱困境,重树信心。
(二)关于教育科学与研究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习的最显著成果应当体现在教育科学与研究上,做优秀课题,写高质量论文应当是教育硕士有别于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在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习以后,这部分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是否有显著的提高呢?答案是肯定的。下表统计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见表2-2)
表2-2  关于教育科研的情况调查
序号
调  查  内  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清楚
比较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1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学会了教育教学反思
35
28
12
11
0
2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学会了教育观察与调查
32
36
10
8
0
3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懂得并开始进行课题研究
24
29
25
5
3
4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论文写作的水平有了提高
46
20
18
2
0
5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教科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
37
23
20
6
0
调查表明,教育硕士经过专业化学习,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是十分显著的。多数教师表示,自己从科研意识的淡漠到科研热情的激发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形成,直到大量科研成果的产出,与人文学院导师的精心指点、学校与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及校院所提供的良好的科研条件是密不可分的。01级教育硕士、全国优秀教师、宁波效实中学教务主任张悦在她的《半缘青山半缘君》一文中特别强调了师大众多导师给予其精心的指导,她至今还记得第一次拜访王嘉良教授时,所获得的告诫:
在中学教书,最怕的是理论修养白纸一张,你按照我的书单,好好补补理论营养吧。
也正是通过师大的这几年的奋斗,为张悦奠定了良好的文学与教育理论的修养,使她迅速成长为浙江省青年语文教师的科研骨干。
2006年考上华东师大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的01级教硕郑飞艺老师,在这方面的感触更进一层,因为,在浙师大读硕其间,他参与了导师王尚文、方卫平两位教授主编的《新语文读本(小学卷)》编写工作,她说:
两位老师像做学问一样地编写小学生读本,让我感到完全是在受一种学术训练。如今,当我置身于华师大课程与教学学术研究的氛围,作为一位有着强烈实践取向的学习者,真正认识到了这种训练的价值。
关于教育硕士科研能力发展与水平提高,可从99级中文教硕、特级教师孙碧云,00级中文教硕、上海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孙芙蓉及青年优秀教师陈秀娟三位身上得到显著的体现。在入学前,三位教师的科研工作量是很低的,科研成果更少,而自入学后,三位教师开始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科学研究,先后主持完成6个省市级科研课题,其中获省市教研室、教科院课题成果评比各项奖励8项,发表论文40余篇。而这方面体现最为显著的当数童志斌老师。
在进入师大就读教育硕士前,童志斌老师对于教育科研,一直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科研是专家的事情,是大学教师的事。中学教师的要务,就是站稳讲台。除非出于评职称评先进这样的功利目的,正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搞什么科研的。而且,按照高中教师在理论研究水平上与精力上的的事实,即便真要搞所谓的研究,也只能是步人后尘、拾人牙慧,缺乏原创性,也鲜有实际价值。经过教育硕士的学习,经过学位论文撰写的体验,童老师才真正意识到了开展教育科研的巨大价值:它既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又能有效的养成教师自觉的反思意识,最终大大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的能力,增加教育教学的成效。同时,教育硕士在教育科研方面的理论学习与教师指导下的科研实践,使他掌握了一定的科研方法,逐渐形成了较强的科研能力。据我们调查证实,在就读教育硕士之前的十多年工作经历中,除了偶尔参加当地教研部门组织的教学论文评比之外,童老师从未有文字在正式期刊上发表过。在就读期间,有一篇千字小文章发表。从2003年上半年开始,他的第一篇真正意义上具有理论水准的论文(学位论文局部,一万余字)在上海《语文学习》杂志正式发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原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东阳中学教研室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现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蔡伟,读硕期间,师从张先亮、李伟健教授,两位专家分别从教学语言学与教育心理学方面给予其精心的导,使其教育科研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几年间,完成或参与完成了4部著作,在权威及一级期刊发表5篇论文,并获教育部二等奖(排名第二)、省政府二等奖、省厅一等奖各一次。
但是,调查中也发现,部分教育硕士毕业后,在教育科研上并无大的长进,他们反映,走出师大,回到工作岗位,发现生活画了一个圈子后,又回到了原点:研究的时间被数不清的讲义、练习淹没;再也没有藏书百万册的图书馆资料室供自己遨游;上网也进不去中国期刊网、超星数据库,更不要说外国数据库了;校内研究氛围不浓,难以找到科研合作伙伴。面对身边一大群为了分数、升学率而奋斗的同事,原有的万丈豪情落到冰点。
(三)关于教学实验与创新
在最初开办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几年里,人文学院较多关注学员教育理论水平与文化素养的提高,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以理论性课程与学术性讲座为主,实践性内容较少,教育硕士较长时间离开真实的教育体验,导致一部分教硕在毕业后,对教育教学反而感到有些生疏,社会上也有教育硕士越读越不会教书的说法。对此,人文学院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与办学方向,强调教育硕士的培养应以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方向,突出应用性、实践性课程,在读期间,人文学院资助教育硕士开展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例如,教育硕士赴上海、杭州、南京等教育先进城市参观考察,帮助教育硕士了解与借鉴目前最先进的课堂教学。最值得一提的是,教育硕士参加了与浙江省江山中学语文教研组同堂竞技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此外,人文学院加强与已毕业教育硕士的联系,帮助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开展教学实验,并邀请请他们回校进行理论总结与教学讲座,使他们的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密切结合起来,实现课堂教学的创新。(见表2-3)
表2-3  关于教学实验与创新情况调查
序号
调  查  内  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清楚
比较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1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在运用教育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5
29
21
9
2
2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在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19
27
27
10
3
3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开展了一些课堂教学实验
21
25
18
17
5
4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教学设计能力得到提高
20
22
29
11
4
5
我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能力得到提高
26
29
23
7
1
教学调查表明,浙师大人文学院培养出来的近200名语文教育硕士,大多成为基础教学的骨干,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在他们的带领下,所在学校不但教育科研开展的轰轰烈烈,于课堂教学实验更是不遗余力,并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有的提出了一定的理论框架,有的构建了高效的教学模式,有的创造了灵活的教学方法,有的改变了课堂教学结构等等。
在这一方面,01级教育硕士,特级教师,金华市教研室副主任朱昌元先生当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不但自己开展课堂教学实验,而且利用自己的身份与职务,指导十余所学校的百余名教师开展了课堂教学实验与创新。他广泛整合各地教师的教学实验与创新案例,主编了两本极具创新意义和实用价值好书,即《名师课堂教学实录》和《名师教案精选》。这两本书一俟出版,就受到了各地教师的追捧,《中国教育报》发表长篇书评指出: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让人强烈地感受到时代赋予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学生全面人格的使命,感受到新课标给语文教师施展才华带来的挑战与机会,感受到新理念下的教学实践给“语文课堂”带来的新鲜空气和勃勃生机。
《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中的每一位执教者都十分清楚这一点,他们真诚地敞开自己的情感世界,积极地与凝聚着作者丰富的生命体验和生命感悟的文本对话、交流,并在自己与文本共有的经验领域内选择最能激活学生情感、精神活动的“感动点”作为和学生对话的起点,引导学生走入文本,去感受文本中的生命气息,促进学生和文本共鸣,并在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中,将这共鸣深化、广化、美化,使之升华。真正理想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一个情感的共振场,这里的情感共振有时是激昂亢奋的,有时是低徊沉潜的,师生在教学中,达到精神的愉悦与生命的升华。
书评还从这些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中概括出了“智的启迪”、“情的感染”和“美的熏陶”的突出特点。
朱昌元老师还经常告诫青年语文教师: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热潮正在神州大地掀起,它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换传统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可以说,这是一场教育教学领域内深刻的变革,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只能直面它、迎接它,主动、积极地融进改革的大潮中,而无法视而不见,更无法绕道回避。
为了推行新课程改革理论,全面开展语文教学改革,朱昌元老师还从地方资源的开发入手,主编了《锦绣金华》。
谈到自己经过师大的再洗礼,从而在带领金华市教师开展教学创新与实验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时,朱昌元老师深有感触地说:
师大的教育硕士再学习、再洗礼,进一步武装了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这些教育教学理论一旦和已有的丰厚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相整合,就爆发出了新的生命能量和创新活力,在实施语文教学培训、实验和开展研究方面就更加得心应手和富有成效。我曾经多次组织金华地区青年语文教师的培训工作,从教学中概括出来的突出的实际问题出发,发挥特级教师和名师的骨干引领作用,注重互动交流,互相探讨甚至驳难;组织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的撰写辅导和评比竞赛,要求渗透科学的符合汉语文教学规律的理念,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学步骤,甚至每一个教学细节,《名师教案精选》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遴选、编撰出来的,由于突出了经典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而深受语文老师的欢迎;组织语文教学的改革实验工作,转变教师角色,推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强化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高。
(四)关于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
要开展课堂教学实验与创新,关键在于培养教育硕士良好的语文素养与突出的教学能力,否则,即使主观上想搞课堂教学实验与创新,但实践中只会碰得头破血流。为此,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课程设置、导师配备、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式设计等方面,都注重对教育硕士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的培养。例如,人文学院组织教育硕士开展教师风采大赛,或者让他们帮助本科生开展此类活动;组织教育硕士开展文学创作活动;兴办教育硕士班报《教硕之窗》;建立教育硕士网页《苇草工作室》等等。在课堂教学改革上,人文学院更是不遗余力。例如教硕与本科生教学擂台,让具有一定教育经验的教育硕士与没有一点教历的本科生同堂竞技,既为本科生提供了宝贵的课程资源,同时也保持了教育硕士的教学敏感,保证了他们的教学竞争力。此外,人文学院还每年组织教育硕士外出考察调研与教学实践,与一线教师开展讲课、说课、评课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打实了教育硕士的语文教学功底,提高了教育硕士的课堂教学能力。
表2-4  关于语文素养与教学能力情况的调查
序号
调  查  内  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清楚
比较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1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38
19
23
5
1
2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文本读解能力得到提高
29
25
21
7
4
3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说课能力得到提高
21
18
35
11
1
4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评课能力得到提高
25
21
28
9
3
5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课堂教学方法得到了改进
19
23
23
15
6
教育硕士教学素养与教学能力的提高,为他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实质性的变化,教学效果与业绩更为显著。教育调查表明:教育硕士们在课堂教学大赛中屡创佳绩,例如,在2004年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中,五名一等奖获得者有三名是刚从浙师大人文学院毕业的教育硕士。其中张悦教师先后获得浙江省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全国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成为全国核心期刊《语文教学通讯》封面人物;童志斌也在浙江省、全国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调查中,童志斌老师告诉我们:
在就读教育硕士之前,由于高考之类的教学生存压力很大,缺少充电的机会,因而教学主要是依靠早先大学本科时期的专业积累,加上随时间推移“见得多了”而缓慢累积的一些直接经验,往往也是有限的零碎的,所以,时时有坐吃山空、捉襟见肘之憾。虽然也能利用教学之余的时间读些与语文教学相关的著作与论文,可基本上局限于具体教学疑问的解决,教学方法(技术)的借鉴之类;图的是“立竿见影”,“一帖见效”——求的是短期效用,功利性特别明显。听了大学教师的理论课之后,方才真切地感觉到自己理论素养的浅薄,教学理念的落伍,听课时每有当头棒喝、醍醐灌顶之感。学位课程中的“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等公共课程,大大地打开了我的视野,使我前些年点滴积累起来的朦胧的实践体会得到了理论的升华,逐渐条理化、明晰化。而专业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理论”“语文教育史”等语文理论课程,则更使我开阔了眼界,从而有可能以一种自觉的理论的意识和眼光去审视和对待语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除了自身水平的提高,教育硕士还将自己学到的知识与本领不断贡献给教育事业,他们在校内外乃至省内外作报告、讲座、开设公开课不下百场,调查中很少有教育硕士在这方面留下空白,而直接受益的教师难计其数。特别是朱昌元老师以教育硕士和特级教师的身份,赴香港支教,开设公开课,进行观课评课,作教学讲座与香港教师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受到香港教育统筹局的高度评价,香港《文汇报》以《游东涌教作文显功夫,港生赞内地特级教师》为题作了长篇报道。
(五)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及其他
浙师大语文教育硕士不但得利于专业课的涵养修练,同时,也从众多的公共课设置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与经验教训,从而为他们从单纯的教,转向教学与管理双肩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已毕业的语文教育硕士中,多数岗位发生了变化:有的在进入师大之前就已经担当了学校的一定职务,毕业后又升了职;有的则在毕业后,走上了领导岗位。总之,他们肩头的压力更大。然而,由于有了师大深造所积累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打底,他们很快适应了新的角色,成为教育教学管理的好把式。
表2-5  关于教育教学管理能力情况的调查
序号
调  查  内  容
完全同意
比较同意
不清楚
比较不同意
完全不同意
1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在工作中团结协作能力得到提高
23
29
21
11
2
2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带兴趣小组、文学社团及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能力得到提高
21
22
28
12
3
3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18
27
28
9
4
4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班级管理的能力得到提高
17
25
32
10
2
5
通过教育硕士专业学习后,我的课堂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22
28
23
11
2
在我们的调查中,诸多教育硕士谈及自己就读期间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问题,例如,上虞市教研室语文教研员、02级教育硕士池国龙说:
通过学习,我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长进。感触较深的是大语文学习与语文建设大环境的深层次思考。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鉴于目下语文学习的艰难处境——高考压力、其他学科挤兑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难提高。结合我市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形,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校园语文环境建设”的工程。在取得局长室的首肯下,出台了“浙江省上虞市中学校园语文环境建设指导纲要(试行)”。在我看来:校园语文环境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语文环境建设,对于强化学生的大语文意识,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提高学生语文学习与语文应用能力关系重大。校园语文环境建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学生语文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它不但能让学生走进课堂学知识、学技能,也能让学生走出课堂,从校园甚至社会的大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本项建设工程,其宗旨为:从二00五年上半年始,经过三至四年的努力,使全市中学校园语文环境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各校语文氛围良好;全体语文教师在参与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综合素质明显增强;学生通过语文的各项训练(活动),其语文意识及其文化素养显著提高。
在这里我们再以特级教师林国爽老师的经历为案例,加以剖析。读硕期间,林国爽任班级的班长,在班主任及其他教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学院交给的各项任务,组织带领同学到上海建平中学、杭州二高、金华二中、江山中学等地观摩研讨,可以说,在师大的一年多的脱产锤炼,大大提高了他的团队管理能力。完成教育硕士学业后,他被调往温州中学,学校领导让其担任教研组长。温州中学是省内最著名的学校之一,而语文教研组则是学校最大的一个组,有近40名教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和风格,如果缺乏相当的组织管理能力,就会变成一团散沙。而林国爽老师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师大所获得的本领,在增强组内凝聚力方面大做文章,他先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以参加温州市教科院校本教研活动课题研究为契机,大力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短短两年多,语文组老师不但具备了强大的集体意识,也增强了教育科研意识,三年内,组里教师发表论文省以上的有20多篇,参与1个国家级课题、2个省级课题及4个市级课题研究。并且,认真选拔、推荐、指导教学骨干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学技能评比,成绩显著,如本组的洪秀善老师获全国“长郡杯”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第一名,陈静老师获得浙江省优质课评比一等奖,郑可菜老师(师大人文学院教硕)荣获省“教坛新秀”称号。林国爽老师常感慨地说:
母校使我长了见识、长了学养,更使我长了做人的本领,锻炼了我组织的能力。
目前,林国爽老师还担任了温州市政协委员、语文高评委等工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4 15:08 , Processed in 0.141556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