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杨林柯:在个体突围中寻求教育之路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4 09:3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杨林柯:在个体突围中寻求教育之路
——在深圳少儿图书馆弘爱人文论坛上的演讲
首先感谢深圳少儿图书馆和弘爱人文的邓运清、田国宝老师以及各位家长、各位同道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和大家分享交流的机会!
咱们今天的话题主要谈教育。运清给了我三个问题:一、为什么我们的教育大家都不满意?二、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学生需要的?三、免除恐惧的教育要怎么实现?
说到教育大家都是一肚子苦水,学生苦,家长累,教师受罪。其实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要我说,真正的教育应该为每一个生命的发展和成全服务,让人成为人。可我们的教育只剩下了功利性的应试,不仅学费越来越高,而且资源分布很不均衡。过度应试带来对学生身心的损害,学费高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资源不平衡又使得社会的不平衡加剧,恶性循环,让人沮丧。
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学生需要的?那一定是自由的教育?没有自由就没有教育。如果以此为标准,那我们实际上缺失了教育。我们的学校目前基本上还是一个训练机构,主要为考试升学服务,为各个层面的利益服务。教育本来是为了人的解放,培养自由的公民。我们的教育是不断限制人的自由,捆绑人的精神。学生为什么不快乐?看看我们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就是工具化的,是国家本位社会本位的,这样的教育,自然不会尊重生命,因为生命只是手段,事业发展、江山稳定才是目的。虽然我们嘴上喊的是“以人为本”,但实际上还是“以国为本”的。
第三个问题:免除恐惧的教育要怎么实现?这个问题太大,实现良好的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句话说得清的。我还是从我的人生说起吧。
记得王立群先生说过,每个人都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话曾经让我颇有感触。
我生在乡下,前20年都在农村长大,至今对农村都有种天然的情感。小时候,我其实很听话,很老实,绝对相信报纸上的宣传和书本上的忽悠,学习特别刻苦,走路都背英语单词,晚上点煤油灯做题,怕打瞌睡就不坐凳子,以至于头发经常被烧。家门口演大戏,我上学从戏台前经过,望都不望一眼,意志力超强。没课外书读,开大会时就读字典,甚至亲手抄过从同学处借来的《唐诗三百首》。
当时每天早上六点前要播放《东方红》,晚上要播放《国际歌》,但我觉得奇怪的是:《国际歌》里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而《东方红》里却说毛主席是我们的大救星。总觉得哪儿不对头,但也不敢和任何人讲。
上高中后,进了重点班,看到同学都超强,我不想只在成绩上证明自己,就暗地里搞文学创作,结果很快就在当时的《宝鸡文学》头条上发表了三首诗歌,让全校师生高兴了一把。后来又发表小说,著名诗人商子秦还专门到学校来看我,一时间让我在学校很有些影响。后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上大学中文系或新闻系,将来当作家或记者。
谁奈命运总开人的玩笑,鬼使神差,我考入政教系,甚至大学录取通知要我们带上《毛选四卷》。要知道,《毛选》当时农村每家可能都会有十几套,因为没人读,我们就在年末拿来换鞭炮,可上大学让我带这样的书,所以,考上大学并未给我带来喜悦。虽然我是全村的第一个大学生,陕西师大也是当时的一类大学,但在全村人的传说里,我是“差点没考上”,因为师范院校在乡民眼里,将来就是个“教书的”。所以,我自己也觉前途迷茫暗淡。在绵绵的秋雨中,我坐着一辆解放牌卡车来到西安南郊的陕西师大。
进入政教系让我很是郁闷,尽管天南海北的同学汇聚一起,很是热闹,主要是我不喜欢所学课程,所以一度想放弃自己,在疯玩乱逛的无聊中混了三个月后,渐渐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就到中文系偷着听课,私下写诗歌,没想到一首《寻找一颗星》在全校诗歌征文中获得一等奖第一名,也让中文系各位才俊对我刮目相看。后来听说可以转系,我就暗暗运作,经过向政教系、中文系和学校教务处三方的申请和两个月的奔波、24个公章的折腾,终于成功转系,并成为大学多年来首例。
这是我人生的第一次突围。转系的成功,让我在政教系新生中火了一把。但此后三年,我成为一个在政教系和中文系之间游离的边缘人物,这让我得到许多自由。尽情地读书、写作,发表了不少作品,得了单项奖学金,后来毕业留校,进入附属中学教书。
虽然学的是师范专业,可我当时并不热爱教育,很长时间一直缺乏一种职业认同,主要是还没有从文化哲学高度认识到教育的价值和意义,觉得这个职业不风光,连当时的许多农民都瞧不上,因为不能“办事”。 家有五斗粮,不当孩子王,这是古训。当新鲜的职业磨合期过去之后,接下来的体验更多的是惶恐、琐碎、平凡、歧视、冷眼……因为在一个权本位的社会中,中学教员是多么卑微的角色,虽然给教师戴上“蜡烛”“灵魂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等一顶顶高帽子,但我并没有觉得教师有多么神圣,更没有去深入思考它对世界和生命的价值,只把它当做一个谋生的工具。在工作6年之后,我也曾经想过逃离,因为生命就是一种体验和品味的过程,一条胡同走到黑的人生似乎也有点不幸。但生活往往并不会听你的,它有自己的逻辑,有时它就是一部法律,你得听它的,并和它讲和;而自我也有很多局限,人要超越自我很难。所以在许多教师和同学选择南下并纷纷跳槽的时候,我经过慎重的思考,还是选择留了下来。
又经过12年,我逐渐由学教、会教到努力教好,只是想做一个合格教师,并没有想怎么出类拔萃,因为觉得教育不是牟利的事业,也不应该成为名利场。基于对教育内涵和本质的思考,我从不参加什么“赛教”,也拒绝参加各种收费的论文大赛,至今没有向所谓专业“核心期刊”写过一篇关于教材和教法的文章,也不怎么读这些期刊,觉得价值贫乏,只是读一些杂书和喜欢的期刊。至于出名的事,35岁以前不是没有想过,因为它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而我当时想的是文学。
一个文学青年到了中学,自然常常有创作的冲动,但教育工作的忙碌导致时间只是一堆碎片。我一次次拿起笔,又一次次放下,除了偶然写写诗歌和散文之外,其他的什么也没有留下。海子的死亡和国家社会的变化也让我的文学梦渐渐破灭,孩子的出生让我惶恐惊讶得有些不知所措,伴随着最初的喜悦,我不得不踏上为生存而战的行列。
兼课、编书、命题、写稿……甚至想过经商,每年用辛苦钱买一大件生活用品,今年电视,明年冰箱,后年音响……渐渐地,自行车也换成了摩托车,PP机换成了手机,硬板床换成了席梦思床,小房子换成了大房子,2003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一辆汽车。日子就这么过着,平凡、普通但却真实而温馨。也读书,但没有像后来那么狂热;也打牌,但只是为了寻找快乐和圈子认同,不再想出人头地的事,因为上升和“成功”是一种文化本能,而守住自己做一个平凡人则需要修炼。
当然,这其间一件事情彻底打消了我想入非非的念头。2005年,《美文》杂志在我们学校举办了“全球华人美文大赛的颁奖仪式”,来了许多名家。其间我参与接待,谁料想从来没有出过问题的相机胶卷曝光,偏偏和余秋雨、贾平凹、吴克敬、谢有顺的合影曝光最严重,无法使用。我在心中警告自己,你和风光无关,你也无法依托别人,你只能在寻找自己中找到存在的意义。
这一年,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职称评定。我是一直记着这样三句话:“凭道德做人,凭良心做事,凭本事吃饭”,对中国社会的关系文化、厚黑文化以及人性的复杂缺乏深刻认识,原想,只要搞好工作,结果自有回报。谁料想,中间有那么多玄机和潜规则,虽然后来总算过关,但一个被认为“条件最硬”的人差点没评上,还是给我带来很大刺激,让我领悟到,在现有系统中,人,原来是一种货物,定价权不在自己手中。我想,自己是否要独自上路了,因为这个体制已经无法安托你的灵魂,而自救的路在哪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醒来后的无路可走才是最大的悲哀。别人的路不是你的路,别人的生活不是你想要的,你为谁而活?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没有人告诉我,我只有重新拿起久违了的书本,我把阅读作为对抗荒诞和虚无的手段,从中国到外国,从哲学到历史,从近现代到古代,从诸子百家到《圣经》,从鲁迅、胡适、殷海光、吴思到康德、笛卡尔、哈耶克、奥威尔、别尔嘉耶夫、阿伦特、克里希拉姆提……我发狂地读书,并不断写作读书札记,几年下来,竟然写完了大大小小十几个本子,摞起来有一尺多高,也最终明白,读书和写作才是通往自由的路,物质世界不可能有自由,只有在精神世界里才能找到自由。我把读书学习的收获与学生分享,并通过课堂不断寻找作为一个教师的意义,也获得了许多学生的认同。
我多年坚持“大语文”的教学观,大凡母语能够承载的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在教学中,我尝试跨越工具化的语文框架,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情,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因为我觉得,独立思考能力关乎人的幸福;一个人越善于独立思考,越不会被压力击倒,也越会找到自信和快乐。但在僵化的评价体系下,我时常充满困惑与矛盾,比如,学生的独立思考经常会受到大一统思维的绞杀;学生的生命状态很难得到教育的温情眷顾;功利主义的肆虐使教育在反人性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育本有的价值不断遭到抑制,而教师能够影响到的空间非常有限。更可怕的是,群体评价不仅绞杀个性价值,甚至不断逼迫良心向现实让步。逆淘汰法则畅行无阻,传道型教师备受冷落,训练工作者如鱼得水。
在关注学业成功又关切身心成长的教育实践中,我不得不两面出击,但常常是两面受困。很痛苦,很憋闷,有点扛不住的感觉。当时我还给著名作家陈行之写过信,诉说苦恼,我说不知道自己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当时不断听到学生自杀的消息,甚至也有教师和家长自杀,我内心除了焦虑、苦闷之外毫无办法。只是想,教育就这样下去吗?我就这样活下去吗?我知道自己能力有限,但又不想满足于“无意义生存”。我想守住我的课堂,我希望语文在人文教育方面可以小有作为。于是,我在课堂上开始了我的教育突围和一个人的课堂改革。我当时是什么都讲,只要学生喜欢听的,我个人觉得有价值有意义的,我都讲。从课前分享、每日赠言、读书推荐到历史真相、社会批判……学生都很喜欢,甚至下课后许多学生就把我围住,问这问那,搞得我也不得休息,顾不上喝水,但心里很高兴。甚至有学生把我在课堂上讲的话发到网上,组成“杨林柯语录”,有140多条,我一直不知道。
但世界本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尤其是在一个问题环境中,一个理想主义者注定有诸多的困境。你对世界越发力,你会发现你发往世界的力会神奇地回到你身上。可能有个别学生把我讲的一些东西回去给家长说了,有些家长也一样,因为长期是在一元化价值体系中生活的,对其他价值观的介入会本能排斥。被忽悠了那么多年,也没觉醒。几个家长就利用家长会到学校告我。家长对老师有意见,学校自然要重视,那一定是老师错了,所以纠正老师的行为,让家长没意见也是合理的。
学校几位领导和我谈话,说要每周听我的课,甚至说到要上行政会处理。我觉得这事情闹大了,虽然我心里知道我是对的,但面对家长投诉还是有不少困惑。这个事也给我带来很大的精神困扰,也让2012年春节成为我有生以来最灰暗最孤独的一个春节。当时,我只有和自己交流,和书本交流,十几天时间,我竟然读完了五本有关教育的书,写了三万多字的东西。
开学后第一周作文课,我把印制好的东西发给学生,整整32张,让学生写读后感,并要求学生带给家长。结果学生拿到后很激动,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课堂,学生们都静心阅读。后来学生把它发到人人网上,一时间迅速传播,引起《华商报》记者的关注。
经过一番波折,这封信在《华商报》发表后,获得了社会各界热烈的反应,进而影响到全国。《南方都市报》“深度周刊”用整整四个版面进行了报道:向教育叫阵。好像要把我塑造成一个大战风车的教育英雄。其实,呼唤英雄的年代本就是不幸的年代,在没有英雄的年代,你只能选择做一个人,守住作为教育者的底线和常识而已。况且一个人与体制的较量好像和空气的宣战,你永远打不过它。虽然甘地说:“起初,他们忽视你,然后他们嘲笑你,接着他们打击你,最后你赢了。”但我并未觉得有何胜利可言,我只记住了里尔克的诗:“有何胜利可言,挺住便是一切。”我只是从个体层面挺住了,有谁能胜过体制呢?虽然这封信获得了社会的强烈反响,但我其实高兴不起来,因为在我的周围,我看到应试教育愈演愈烈,从中学到大学,依然不断有学生自杀,李白说:“万言不值一杯水。”我有时真有这样的感觉。这封信最多只是讲出了一些教育常识,讲出了大家想说而没有说出的话,其实并没有什么发现和创造。
万言信的发表对我也是一次精神洗礼,我对人性和这个世界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世界不完美,人性有缺陷,但看清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恨和批判,而是为了爱。生命短暂,每个人都是向死而生,没有化解不了的恨,只有来不及的爱,而爱意味着包容。你能包容这个世界,说明你的心比这个世界要大,超越这个世界也是超越你自己,克服这个世界的局限也是走出自己的狭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这个世界的病理切片,都是社会问题的一部分。一个普通人,你注定改变不了世界,但你可以力求不被这个世界改变,并通过改变自己而产生对这个世界的辐射。不求轰轰烈烈,但求真实存在。
现在,我的课堂很自由,也没有谁干预你的课堂,学生也很欢迎这样相对自由的语文课堂,也可以大胆蔑视教材。至于成绩嘛,有时高,有时低,但都不至于影响到我的情绪和学生的语文学习热情,因为语文不是为考试而生的,它是生命的成长,是为了安顿这个生命,让一个人自觉去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我的教育文化随笔集也已交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合同已签订,希望年内能够出版。
最后,我们一起分享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访华时说的两句话:一、要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走得远就得一起走;二、没有人什么也无法实现,但没有制度,什么都无法持续。
其实,中国的问题,制度是关键,人心是根基。各个方面都一样。制度一直是中国文化的短板,几千年就是没有搞出一套好的制度,最后只有以暴易暴。而制度问题追索到最后,又是人的问题,制度由我们每一个人构成,改变我们自己也是改变这种制度。
我觉得,现在一味埋怨体制也没有用,指望体制从上而下的教育改革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只有从自己做起,从每天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关注自己的职业成长和精神成长,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是唯一出路。只管去做,不要抱什么希望。因为有希望就会有失望,而这块土地似乎不产生希望,但却从未绝望。
最后,还是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快乐自由起来。只有我们快乐自由起来,学生才能有快乐自由。把身体搞好,尽可能活得比那些邪恶的人长点;多读几本好书,活得比谎言聪明点。从观念上解放自己,才能从精神上解放学生;教育学生其实也是教育自己。
我要说的就这些。谢谢大家!
2013.7.2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23:01 , Processed in 0.091132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