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大桥:抗战史不应该回避的几个问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06:39: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大桥:抗战史不应该回避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


  2015年,中国人民隆重纪念抗日战争70周年,但是遗憾的是,我们却没有一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这里所说的中国抗日战争史,指的是官修,而非民间。中国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大都置于中国共产党史的范畴(譬如胡绳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央党史研究室主编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这样一来,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史,给人的印象,虽然不能完全说它是党派发展史的一部分,但至少说它是残缺的。就笔者的阅读和认知来看,下面这些问题,将会如何书写。
  一 、关于领导权。关于抗日战争的领导权,恐怕是最难写也最不应当绕开的重要话题。二战期间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苏联是斯大林领导的苏共和苏维埃,美国是罗斯福领导的政府,英国是丘吉尔领导的内阁,中国呢?非官方修的抗战史,如张宪文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编的《中国抗日战争史》等,都回避了一话题。即使如官修的,对此也语焉不详。只在某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上来表述。由于党派的介入,这样一来,至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我们看不到抗日战争的全貌。1、八年抗日战争(1937—1945),中国用于抗日战争的总兵力、总的社会资源、中国军民总死伤数、财产总损失数等;2、战场的布局与重大战事的进程;3、战事的过程;4、战争的得失等。这些问题显然在某一党派的历史中很得以呈现的。
  二、关于战场的区分。现在一般的说法,国军即中华民国政府军承担的正面战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承担的敌后战场。这一说法由来已久,但它欠公允。即使战争可以区分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但是,正面与敌后并非孰重敦轻。就如,在欧洲战场上,苏联红军在所谓“正面”迎击德国纳粹时,美英提出并开辟了第二战场,谁能说,这两个战场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呢。正面与敌后,仅仅是它的作战场地和作战方式不同而已,没有谁主谁次之分。
  三、关于兵力和社会的投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自晚清以降最为艰苦卓绝战争,也是中国人民取得独立和最后胜利的战争。在这场反抗外敌的战争中,中国动用的人力,物力,以及精神的再造,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顺便一说:1946—1949的内战其兵力的投送、社会的动员、装备的先进、战场的宽度与纵深、人员的死伤更为惊人),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如何来书写。显然用煸情的、用意识形态的,以至于用党派的立场是无法书写的。
  四、国军与共军(沿用这一俗称)的性质。事实上,八路军也好新四军也罢,都应是政府军。八路军全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成立于1937年8月12日;新四军全称“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成立于1937年10月12日。两支部队虽然属于共产党领导,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它们都是中华民国政府统辖下的军队。至少在名义上这是这样的。而且,这两支部队在整个政府军队的序列里,无论从兵源的数量到装备,并非最重的,至少在组建当初(抗日战争初共设7个战区近20个集团军)。如果把它们书写成抗日战争的中柱砥柱,虽有些夸张,但还基本符合事实。但如果说它们是抗日战争的主力,那无论如何都有失历史的真实。
  五、关于美苏在抗日战争期间对华的援助。这一问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恐怕是最薄弱的,而且是告知我们国民最少的。譬如,美国的援华物质是多少,美国官方和民间与延安的关系;譬如苏联红军歼灭日军驻华总预备队关东军80万的具体战况,苏联与国民政府和蒋介石的关系;再譬如美国基本歼灭了日本的海上力量和空中力量与中国的抗日战争的关系等。
  六、对一些重要战事的评估。自“九一八”之后,国民政府在东三省的影响日渐式微,但是有一由共产党人领导的武装力量“东北抗日联军”却坚持了14年。但是,这支抗日力量与共产党的中央有什么关系,至今没有一个说法(不能以“失取与中央的联系”作为遁词)。这支给驻东北日军和伪满州国军队带了许多“麻烦”的抗日力量,给历史的印象是“自生自灭”。“远征军”是自乾嘉以降的第一支出国的国民政府的精税之师,这是二战盟国与盟军共同作战最为重要的事件,如果要写一部官修的抗日战争史,远征军怎样书写。1944年下半年至1945年上半年,欧洲战事已接近尾声,但在中国战场上,反攻虽然已经从滇缅边境处展开,但在华北、华东以及 粤闽浙依然没有出现大反攻的信息,反而在湘桂战场上国军依然风声鹤唳。这是为什么?
  七、关于抗日战争时文化、教育和国民精神的再造。八年抗日战争期间,面对强寇和弱国,但历史却给了像重庆、昆明、成都、宜宾李庄(前期还有桂林)这样的文化重镇,让薪火不仅相传而且发扬光大。历史还给给予了像西南联大这样永垂史册的大学。对于当时的国民政府和领袖,这是何等的远见而又需要何等的措施,才得以实现。而这让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更为夺目。重要的是,中国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再没有像面对鸦片战争与八国联军入侵时的软弱,而是以“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同仇敌忾与众志成城的精神再造与重塑,唤起了国民走向国家重建,民族信心重建的国民力量。显然这一力量并不来自党派,那么,官修的抗日战争史将如何去书写这些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18:46 , Processed in 0.137547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