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教学生将文本读丰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1:30: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教学生将文本读丰富
                         ——以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为例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夏子杰
孙绍振曾说:“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堂上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真的不容易!关键在于对文本的研读。”
假设我们的语文老师都如孙教授所愿能够独立深刻地研读文本、领会精神,也并不意味着能让学生学会更多。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摆脱旧有的“授之以鱼”的教学观念,只教学生知识,传达自己一己之见的精神,并不能真正地改变语文的难堪地位。故而,在阅读教学文本上,不仅教师能独立地进行文本的研读,还需要“授之以渔”——让学生掌握研读的方法。
现在,我们便以沈从文《云南的歌会》为例,略作解说。
一、直指文本段落细节的微观分析法。这里的分析,就初中学生而言,可仅仅指语文写作技法。在整体混沌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先让学生从纯技术训练的角度去丰富文本。当学生拿过一篇文章,粗略地读过后会有意识地去问自己,这篇文章的章法、结构是什么样子的?这段内容的语言特点又是怎样的,它巧妙地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哪些修辞技巧?这就可以说学生能将教学文本初步简单地丰富起来了。比如我们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学《云南的歌会》时,问自己:“本文是如何运用环境描写烘托赶马女孩子歌声的?”
二、还原文本情节(人物)所处的场景、处所与时代。这其实是教我们要走入事件、人物的背后去瞧瞧,“昆明附近村子中的年轻女人都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为何这身打扮,这等性情?”这样才便于我们理解文章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物的动作行为与性情性格。当这些明了起来的时候,文本也就悄悄地被我们读厚了。
三、动用自己的联想想象填补文本的留白。《云南的歌会》中那个年轻妇女一连唱败了三个对手,轻轻地打了个吆喝,“拉着同行女伴,走过江米酒担子边解口渴去了”之后,又会去做些什么,说些什么,笑起来会是前仰后合、人仰马翻的样子吗?联想想象,其实是基于自己的生活常识与记忆储备,来完善文本中的生活事件与人物形象的。
四、假设法与代入法。还是上面提到的那个年轻妇女在唱败了三个对手之后,如果不是“轻轻地打了个吆喝”,而是趾高气扬会怎样?在文章第三部分“山寨传歌”的场面描写部分,我们可以让自己跳进去,成为“金满斗会”中唱和相续的一员,想象自己会有怎样的快感?这两种方法分别从两个角度切入文本,丰富了文本的阅读。
五、与其它文本的对比比较。《云南的歌会》对于昆明乡下年轻女人的肖像描写进行阅读时,我们可以联想到《边城》中翠翠的人物描写,《红楼梦》中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当然,我们还可以想到为什么《爸爸的花儿落了》中没有像此篇一样写“爸爸”的外貌、衣饰等。当我们把诸多的文本放在一起一比较,貌似单调的文本顷刻间就灵动活泼起来了。
最后,还得说让学生真正地将文本读丰富,必须多观察留心自己的生活,多读多积累经典文学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1 18:43 , Processed in 0.085940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