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7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记狂人”在洛筹建全国首家日记博物馆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8:21: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记狂人”在洛筹建全国首家日记博物馆



  67岁的寇广生是个在全国都出名的“日记狂人”。50多年来,他自写日记800多万字,还四处购买、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和普通人日记出版物、手稿500多册。

  多年来,寇广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筹建一座全国性的日记博物馆,收藏一些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以及普通干部、教师、工人、农民的日记,以反映时代和人们思想的变迁。

  现在,他的愿望终于要实现了。我们获悉,寇广生已和母校洛一高联手,开始筹建全国首家日记博物馆。

    寇广生和他的“三张名片”

  67岁的寇广生回洛阳了。

  行走在故乡的大街小巷,这位“日记狂人”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离家40多年后终于回来了,心里高兴;能在家乡办一个日记博物馆,实现我多年的梦想,心里更高兴!”他乐呵呵地说。

  寇广生1944年10月出生于洛阳,1969年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1970年起在河北省保定市工作。

  自幼爱好文学,以写作为乐趣的寇广生16岁起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且一发不可收拾。1979年,寇广生发表了第一篇研究日记的文章,对日记的兴趣自此更加浓厚。之后,他潜心研究日记学,并先后在全国各地期刊发表杂文、小说、诗歌及介绍名人日记、论述日记的文章200余篇。他热衷日记的事情先后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他也因此被称之为“日记狂人”。

  寇广生的第二张“名片”有些令人匪夷所思,因为他独辟蹊径,以“骡子”自谕,潜心钻研骡子的哲学。看到我们有疑问,老人笑了:“说一个人是骡子,终归有些不雅。我自称骡子,别人还都觉得我这人有毛病。不过我们要知道,这称呼里也包含着哲理——骡子非驴非马,代表的是一种人生的中间状态。人们常说,事物可以一分为二,也习惯用非此即彼的观点看问题。实际上,事物是一分为三的,亦此亦彼才正常。这种观点其实就是多年来人们研究的‘一分为三法’。”

  您可别小看了他的“骡子哲学”,在200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举行的《中国日记——我们的2002》活动中,寇广生凭着“骡子小姐”的名号成为80名现场观众之一,并有幸在节目中通过大屏幕与当时远在大洋彼岸的篮球明星姚明通上了话。

  寇广生的第三张“名片”是他自创的一套老年人养生理论——爬行疗法。

  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寇广生虽已将步入古稀之年,但精神状态特别好。他说,这些年他走南闯北到处收集日记,还宣扬自己的“骡子哲学”,关键是有一副好身板做支撑。他说,20多年前,他在上海一份杂志上看到爬行对人身体有种种好处后,便开始实践。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挺有用,就坚持了下来,有时外出住酒店,还在酒店的长廊上爬。“每次爬行后,都觉得全身舒畅;时间一长,腰部、腹部的肌肉都明显觉得结实了!”他说。

  与日记结缘,研究日记渐出名

  了解了寇广生的“三张名片”,我们重点来了解一下他此次回洛阳的主要目的——倡导筹建日记博物馆。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寇广生能坚持记50多年的日记,并醉心痴迷于“日记事业”呢?

  寇广生说,读初中时,他偶然看到一本《假期回乡日记》。该书作者王桂芹曾是北京实验中学的学生,1957年回河北老家时曾写了14篇日记。巧的是,这些日记被她的同学李敏带回了家,并被李敏的父亲毛泽东看到。毛主席通读这些日记后予以精心批改,并做了批示,认为这些日记写得非常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同时,还批注他的子女也要认真读上两遍。

  此事经《中国青年》刊登后,在全国青年中引起很大反响,尤其是作者的一段话让许多人受益匪浅:“我觉得记日记能使自己生活得更认真,使自己想一想今天过得如何。记日记也是一种思想意识的锻炼。”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以后,寇广生就下决心每天坚持写日记。他至今保存最早的一篇日记,是他从市11中升入洛一高时写的。那一天是1960年2月26日,是一个晴朗的星期五。

  随着时间推移,寇广生写日记、收集日记也渐渐出了名。因为这项“日记”事业,他和许多知名人士建立了交往,如硬笔书法家庞中华、作家张抗抗等。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的女儿还给他寄来了两篇竺可桢的日记。曾任国务院研究室教科文卫司司长、畅销书《国民素质忧思录》的作者解思忠给他回信说:“您从事日记研究非常有意义,如果我们每一位国民都能在一个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地钻研下去,我们国民素质将会大大提高。”

  曾在中共中央党校担任教授的党建理论专家赵生晖给寇广生回信说:“您的执著追求,深深地感动了我。现在什么都成了一门学科,惟独日记这门学科,还没有人(建)立起来。看了您的信和文章,我感到这个任务,非你莫属!”

  母校支援,助其打造全国首家“日记博物馆”

  写日记、研究日记的同时,寇广生还热衷于收藏日记。他介绍,40多年来,他四处购买、收集古今中外名人和普通人的日记出版物、手稿500多册,其中比较罕见的有两本民国版的《徐旭生西游日记》和18册《有泰驻藏日记》,另外还有《杨尚昆日记》、《李伯钊(杨尚昆夫人)日记》、《谢觉哉日记》、《恽代英日记》等。

  拥有一辆日记大篷车、建立一座日记博物馆是寇广生的梦想。他说,许多人对公开发表的日记都有一种看法,认为这都是经过加工、写出来给别人看的,因而对这种日记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实际上,纯粹的私人日记和公开发表的日记是有区别的。刘心武曾说过:“私人日记就像自己的家,什么样的东西都能放在里面,但是当有客人来访时,你总要把屋子打扫一下才好迎接客人吧?这能叫假吗?”

  “我的日记博物馆就是想为更多人建立一个精神家园,让大家认识到日记的重要性,以审慎的态度对待自己每一天的生活,同时又能真实地记录生活和时代的变迁。”寇广生说。

  几年前,寇广生在一次教育年会上结识了时任洛龙区教育局局长的张欣。听闻寇老是洛阳人,对日记收藏又很痴迷,张欣颇为感动。今年9月,在一次通话中,寇老听说张欣已调至母校洛一高任校长,便表达了想在母校建博物馆的想法。对此,张欣表示支持。

  今年十一长假,张欣和学校其他领导邀请寇广生回洛阳,和学校部分老师探讨筹建日记博物馆的想法。没想到,会议上,几乎所有老师都表示认可。大家一致认为,现在不论小学生还是中学生,写作文普遍存在“假大空”情况。如果在学校建起博物馆,同时在学生中倡导记日记,不仅有助于孩子们提高写作能力,更有利于培养道德。此外,国内目前尚无日记博物馆,如能运作成功,对我市知名度的提升也将起到一定作用。

  张欣介绍,目前学校已与寇老达成一致,决定在图书馆辟出1000平方米场地,用于筹建“华夏日记博物馆”。未来的华夏日记博物馆将主要有两大职能:一是面向全国日记爱好者征集藏品,做日记史料的展示;另一方面是将日记和中小学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全校甚至全市中小学生中倡导日记文化、拓宽语文教学(写作)。同时,洛一高还将依托该博物馆在网络上开辟师生日记园地,举行日记狂欢节及日记论坛、日记大赛等,将构建遍及全世界的日记人网络,全面掌握具体资料,吸引更多的人投身日记热潮,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等博物馆建好了,我就拉着我的一大车日记藏品回来,叶落归根!”寇广生说。(记者 李燕锋/文 李卫超/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8:22:23 | 只看该作者
写日记 学聪明寇广生 杨崇颢 《 光明日报 》( 2011年09月30日   15 版)

    普天之下,谁不想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呢?
   怎样才能做到有智慧?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可以说上三天三夜,写一本厚厚的书。这里,笔者谨向诸位读者介绍一个能够增长智慧,并且很便当、很实用且很经济的工具——日记(包括博客)。
    1 投身人人都是作家的时代
    有人早就预言:二十一世纪将是人人都可以写作的世纪。人人写作,写上一辈子日记,很有可能成为作家。当然,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在网上开微博、博客也是写作,而且微博、博客与在纸本上写日记是互通的,三者各有优势,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一,或三者并用。
    今天,已经有一大批人认识到了日记的价值并积极行动,取得了可喜成果。河北涿州的尤新提出了“日记人”的理念。北京93岁高龄的皇甫束玉写日记已经80年。山西《青少年日记》已创刊27年。山东作家自牧、于晓明从创办《日记报》到全力办好《日记杂志》,付出了多年的热情与心血。山东诸城管炳圣首创“日记节”,自办银杏日记收藏馆。江苏东台市程韶荣发动全市中学生投入写日记的热潮之中。山西阳城县郭恒勋写日记56年,计3000多万言。他办的日记展盛况空前,中共中央委员、原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亲笔题词祝贺、予以鼓励。甘肃作家萧滋云、萧金秀父女创办《日记》杂志,已历时八年之久。洛阳李明强提出并大力推进“日记改变命运”的实践。迄今,全国性的日记论坛已经举办了三届,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于光远的“学聪明日记”
    二十多年前,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在写给青年研究工作者的一篇文章中说及他的“学聪明日记”。那是在1939年夏天,他到革命根据地延安不久,有机会听到毛泽东给延安青年同志的一次演讲。他把自己从那次演讲中学到的“聪明”记在日记本上,大约记了一两千字。他记的不是演讲的内容,而是毛泽东在演讲中表现出来的智慧。以此为起点,他记了两年多的日记,觉得自己每天都或多或少变得聪明些了。他的日记,记的范围很宽,书本上的,谈话中的,行为中的,政治、哲学、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领导、普通干部、老百姓的……凡是聪明的人和事都记录下来。他还观察和记录了一些愚蠢的人和事。这样,每天都能吸收一些营养,产生一些反思。如今,于老已96岁高龄,学习、思考、写作已经成了终生习惯。
    进入21世纪,让我们深刻认识日记的是著名军旅作家、诗人胡世宗。2006年8月,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好书——《胡世宗日记》。《胡世宗日记》共8卷,计4088万字,是他用近半个世纪的生命和心血凝成的。在沈阳、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辽宁文学界和首都新闻、评论界的有智之士都从自己的角度发表了见解。有人说,这是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具有文献意义和历史价值;也有人说,这是一部作家的长征生活史,也是心灵史,这种步步攀登般的记录本身就是一种伟大;还有人说胡世宗不愧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他追求无愧后人的永恒价值。当今时代,能够这样坚持常年做一件事的人日渐稀少,这不正是值得学习并发扬的精神吗?
    3 “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
    郭沫若说过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最平常的东西说不定是最新奇的东西,最微末的存在可能是最伟大的存在。”人人都可以写的日记,是不是一种最平常又最新奇的伟大存在呢?
    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青年时代写有《旅日日记》。在1918年元旦那天的日记中他这样写道:“今日是阳历的一月一日,中华民国七年也,我的日记就从今日记起。但愿今日往后,一天不缺,留个纪念。等着老年的时候想起幼时的光景,翻一翻这本日记,想着或者有点趣味。”透过简短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伟人的平常心。同时,周总理也提出了日记的高标准严要求,那就是“一天不缺”。一天不缺,如同织毛衣不断线一样长期坚持下去,这在刚开始写日记的时候显得极为重要。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也写过不少日记。从他的老师黎锦熙的日记中可以看到有关记载和“甚切实”一类的评价。1917年冬,毛泽东主持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友会附设夜学工作时,建立了由职员轮流写《夜学日志》的制度并写了卷首前言和部分日志。1938年2月1日,毛泽东写《读书日记》,开头便这样写道:“二十年没有写过日记了,今天起再来开始,为了督促自己研究一点学问”。他还批阅过当时是中学生的王桂芹的日记,并让自己的女儿也看一看王桂芹的《假期日记》。1963年5月11日,在党的杭州会议上,他说:“我看过雷锋日记的一部分,此人懂得一点哲学”。这说明,日记还能作为从生活中学哲学、悟哲理的工具。
    实际上,把日记作为“最良的求学方法”,恽代英早就告诉我们了。恽代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革命青年的楷模。1919年元旦,他印制了特殊的贺年片,把日记作为“最良的修养方法”、“最良的求学方法”和“最良的练习文字方法”介绍给他的朋友们。贺年片上还印有这样的话:“诸君欲从一月一日起作日记,今日为一月一日矣”,“黄金光阴,无上机会,时哉不再来”。他还指出了写日记的三点益处及保证日记不间断的三种办法,并感叹“吾得日记之益大矣”。
    4 从每一天到一辈子
    每个人看似漫长的一辈子,都是由一天天构成的。好多人的日记,开始都先写“今天”二字。今天,值得深思,它含有人生的密码。
    写日记,就是记录人每天怎样生活,有哪些收获和感悟,记下他所亲历的正在发生的历史。抓住了今天,留下了文字(还可以包括图像、声音),他的过去便不会是一片空白,他的明天便有了历史的参照,也拥有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一个人来说,他的今天、明天和昨天是三位一体的。今天有昨天的魂,有明天的根。李大钊的杰作《今》写得多么深刻:“一掣现在的铃,无限的过去未来皆遥相呼应,这就是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道理。这就是‘今’最可宝贵的道理。”今天一闪而过,永不复还。写日记,在今天即将远去的时候,抓住它,研究它,从头脑中挖掘一番,记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人便会活得越来越明白,人生的智慧之树便会根深叶茂。
    人的一生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连续剧,写日记的人,便通过自己对一天天的记述,打造成了长长的人生链条。于光远曾提出写“终生日记”的理念,并从给自己的女儿和外孙女写日记行动起来了。试想一位百岁老人所经历的36500天,假如每天都有日记,那绝对是人间奇迹和无价珍宝。
    人的全部尊严在他的思想,人的一切行动都是从思想开始的。有了想登上珠峰的念头,才会有登山的行动。而日记,绝对是思想的自由天地,日记可以是朋友、恋人、知音,是另外一个你,为你加油、喝彩、鼓励、安慰,与你分享喜悦,共担苦难。
<INPUT style="DISPLAY: none" value=0 type=checkbox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28 08:22:55 | 只看该作者
“日记老人”寇广生圆梦洛阳城
在线投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寇广生老人2002年参加《中国日记》节目时与白岩松的合影 图为寇广生提供
  寇广生收藏的古董日记
  16岁开始写日记,半个世纪写下近100册日记,搜集600余册日记手稿、出版物
  “日记博物馆”梦想与家乡人一拍即合,有人提供场地,有人负责策划、宣传……
  □见习记者 段伟朵 文图
  核心提示
  5月17日,本报L09版以《一个人的“微博”同样精彩》为题,报道了洛阳工科硕士李明强痴迷日记、准备筹建日记博物馆一事,在博物馆筹备“主力军”中,记者发现另一个忙碌执著的身影。
  他叫寇广生,16岁开始写日记,半个世纪写下近百册、约800万字的日记;为收集日记手稿,他成为半个“丐帮帮主”,收废品的“圈子”里,都知道有个老头爱出高价买“废纸”;因为日记,他与庞中华等名人“结缘”;如今,他筹建“日记博物馆”的梦想即将在洛阳“着陆”。

  A
  半个世纪写下近百册日记
  24日上午,记者在洛阳市第一高级中学见到了68岁的寇广生,他的屋子里一桌、一床、一柜,上面无一不摆放着日记本或者与日记相关的出版物——这些是他前段日子从河北保定的家里运到洛阳的。不过,这只是他藏品的一小部分,随后,他会将40余年来收藏的600余册日记手稿、日记出版物全部“搬运”到洛阳,因为,他的梦想是筹建一座“日记博物馆”,洛阳,恰是这一梦想“着陆”的地方。
  说起与日记的渊源,寇广生把时间拉回到1960年,那一年,他16岁。一天,寇广生从母亲收购的废纸堆中扒拉出一本小书,名字是《假期回乡日记》,是北京一名中学生王桂芹写的日记,这本日记经毛泽东主席阅读批示后出版。“记日记能使自己活得更认真”,这句话对寇广生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从这一年,他开始坚持记日记。1960年至今,寇广生记下近百册日记,约800万字。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18 , Processed in 0.10707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