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纯文学期刊:新媒体时代的夹缝求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11:2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纯文学期刊:新媒体时代的夹缝求生

金莹


  “一本纯文学刊物的好坏,既要接受本时代读者的检验,也要接受时间的检验。既要追求经典性精神品质,又要布下与人间烟火充分传感交融的契机,这就决定了从编辑出版到经营运作,从传播方式革新到综合影响力塑造,文学期刊平台的运作在当今已成为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全能全智的立体工程。”在《延河》高峰论坛上,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黄道峻说。
  9月5日,陕西省作协主办的当代纯文学期刊《延河》高峰论坛在西安举行。贾平凹、黄道峻、商震、李东华、高兴、刘书棋、宗仁发、简明、葛一敏、晓雪等来自《人民文学》、《诗刊》、《世界文学》、《小说月报》、《作家》等十余家纯文学期刊的主编、专家和评论家,共同探讨了新媒体形态下纯文学期刊的困境与出路。

  传统纸媒丧失了传播能力?


  “这个时代最根本的,最不可逆转的革命,就是以电子媒介传播为特征的媒介革命,新媒体正在全面改变世界,实现对整个媒介体系的重新洗牌。传统纸媒在新媒体时代基本上丧失了传播能力。”作为《延河》杂志的执行主编,阎安的观点略显悲观。
  《延河》这些年来的境遇,可以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当下纯文学刊物的起起伏伏。这家曾有“小《人民文学》”之称的纯文学杂志,创刊60年来历经了当代文学发展的各个重要时期,与众多的陕西作家一起参与了当代华语文学的转型,并成为中国文学期刊中的一个品牌。在文学火热的20世纪80年代,它曾有过月发行量超过13万册的纪录。但是,随着纯文学的日益小众化和新媒体的兴起,辉煌已成历史,与其它文学期刊一样,它在当下的新媒体环境里,不得不面临基本的生存困境。纯文学式微,文学期刊不可避免地受到强烈冲击,发行量锐减、读者群日益萎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与会专家认为,文学期刊的命运之变,跟大众文化的空前发达有关,跟汹涌而至的全球性新媒体革命有关,也跟社会精神文化生态的深层次演化有关。大众文化媒介的革命性推进不断提供给人们分享文化和娱乐休闲的更多可选择方式,不停地分化、分解、分散和争夺着传统意义上的文学读者与阅读力量。“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但这种情景并非说明我们的社会不需要纯文学了。如何利用网络,把纯文学期刊传播渠道带动起来,利用新形势下的新媒体事业,把文学事业向前推进一步,显然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讨的事情,也是职业期刊传媒人必须面对的问题。”黄道峻说。
  “纯文学刊物如何在这个时代面对大众需求,面对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新媒体的挑战,如何摆脱困境、走向读者是对办刊人一次严峻的挑战。如何把文学、文学期刊和新媒体结合起来,本身就意味着融合、创新乃至挑战。”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表示。

  纸媒网媒,捆绑就是新媒体吗?


  新媒体的力量势不可挡。一方面,文学期刊的主持人要坚守文学期刊这一特殊的文学阵地;另一方面,他们还必须以积极变革的姿态寻求转型,寻求在新媒体时代里文学期刊的重生之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纸媒看作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个源头,把纸媒的内容延伸到网媒上,纸媒和网媒要捆绑在一起,使其成为一种常态化与动态化的平台。”阎安表示。
  纸媒和网媒现在确实已经捆在一起,当下,几乎所有的文学期刊都有着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是,一本文学杂志,是否只要开拓了新媒体的发行渠道,就意味着找到了新的生长点?新媒体的免费订阅如何才能转化为线下的实体订阅?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反哺纸媒?小说、诗歌、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学样式,是否只需进行千篇一律的推送,还是要找到适合各自文体的传播方式?全国性文学刊物和地方性文学刊物如何在新媒体上错位竞争,建立自身特点?纸质期刊、微博、微信公众号三管齐下,但期刊自身生存已不易,如何避免期刊的网络传播只是空有形式上的“新”,从而造成再次资源浪费?文学期刊在传统体制中走过那么多年,已经形成一套自己的生态系统,破旧迎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面对纷至沓来的各种新现象新问题,各个期刊的主持者都在思考,在探索,在寻找那个理想答案。
  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文学刊物都要清楚自己的定位以及自身与时代的正确关系。“纸媒和新媒体究竟是对立还是互补,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我认为,无论在新媒体还是纸媒上,一个刊物、一个网站或者一个论坛的主编,要是能踩正这个时代的鼓点,他就是欢喜的,没踩正,就是忧愁的。不论是刊物还是新媒体,要想生存得好,就要不断适应时代,要具有当下性,这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有了当下性再增加艺术感染力,才有生存的必要性。”《诗刊》常务副主编商震说,“我们现在说期刊的生存,不是指它的经济状况,而是指这本刊物的影响力。影响力决定了这个刊物、网站、论坛能否将自己的脚跟站稳。我们的作品要给谁看,消费群体是谁,这个定位是一个刊物、一个论坛、一个网站必须要心中有数的事情。”
  《人民文学》亦一直在坚持纸质正刊的品质之外,开拓数字版和外文版“两只翅膀”,以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影响力。但这开拓亦是以坚持文学品质为前提的。“当代人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新生事物不断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读者对文学产生专注的热情,让文学能够成为读者可信赖的精神资源,就要求一个刊物能够提供与读者、与时代痛痒相关的好作品。”《人民文学》副主编李东华的话或许代表了与会期刊主持者们的心声。


来源:文学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1 03:08 , Processed in 0.125543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