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还会把我们引向何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4:3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互联网还会把我们引向何处?

作者:刘大桥


国人的文化基因,虽然曾经有过如老子和庄子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但更多的则是以儒教的“仁”/“礼”、尤其是以“礼”建立起来的纲常等级,圈定社会与固化人性。感谢互联网的出现、存在和被广泛运用,国民性里的奴性,有了可能得以被纠的契机。


  01、互联网(INTERNET)从诞生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公开以降,不到三十年,互联网正改变着世界与改变了世界,以及还在更深层次更宽阔空间地改变着世界。二十世纪有众多的伟大发明与创造,但莫过于核子武器与互联网,前者颠覆和改变了战争模式,后者颠覆和改变了人的社交模式。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或者说这已经是历史的一部分,而且是须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问题依然多多,而且很难预测。互联网看不到尽头的发展,究竟对人类未来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和怎样的改变:加剧人与自然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人与人之间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人与科学技术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科学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管制与被管制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个人隐私与国家利益相悖的危机,还是相反?加剧人自我堕落与自我救赎的危机,还是相反?……。诸种希冀、诸种悲观,都有可能。这也许不是人类现有的智慧与现有能力可以解决的。
  02、有一点则是共识。那就是人类发展到今天,人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了。就拿我来说吧,除了旅行,我每天的时间大约是这样安排的:晨6点左右,起床、洗漱、做二十分钟自编瑜珈,随后打开电脑,流览互联网提供的资讯。这些资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且海量加海量再加海量。不过叫人沮丧的是,一个人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互联网提供的资讯一网打尽。在这种状态下,我只得选我习惯的网站和网页。我习惯的大致有 “人民”、“新华”、“光明”、“中青”、“新浪”和新锐“澎湃”,偶尔又偶尔的“The New York Times”、“The Times”以及“BBC”和“CNN”。当然,每天要打开免费的电子邮箱。虽然,不是天天都有信件,但打开邮箱让自己感受交际和互联网带来的快乐与便利。上班时,准时关机上班;不上班时,电脑开到11点,到了下午和晚上,才把纸质书刊翻动起来。
  03、在网上读新闻、看八卦、感受时尚、收发信件、购物,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在网上开通了网上银行,在网上…等等等等。当地球经由火车(1761/英国)、蒸汽机(1781/英国)、火轮船(美国/1807)、汽车(1886/德国)、飞机(1903/美国)等一系列的工业化标识,再加上人类交际的重要器质即可远距离传输人类自然语言的电话(1876/美国),并让这些以物质器物建构成一个平台时,“地球村”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实实在在呈现于我们面前真实的触手可及的图景。我们看见并感受到工业化力量和地球村的现实。就在地球成为“地球村”时,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一方面让地球的各部分、各要件更加地密不可分的成为真正“村庄”;另一方面却让地球上的所有部分、所有要件支离破碎。海量的资讯、有线无边的存在、相对而坐却无对象的真实平台、无奇不有的虚拟空间等,让在这个平台与空间里的所有人,一是自我确立,一是无所适从。但这不是互联网的重要特征,互联网的重要特征是平等和碎片化。
  04、在Walden′s Century(瓦尔登湖时代),只要有山水、有田园、有耕作、有邻居、有书架,梭罗(H.D.Thoreau)就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写出玄妙的哲学和优美的散文。尽管梭罗的时代,美国正在追赶英吉利三岛与欧洲大陆的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但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互联网。人还在一种整体中享受着大自然(对于梭罗来说即瓦尔登湖及周边的农场)的宁静,特别是还可天然地享受着人类心灵的宁静。倘若梭罗在瓦尔登湖的自制小木屋里,可以无线上网,那肯定的说,美国文学史上决不会出现《瓦尔登湖》(Walden)这天籁般的文字和词语。因为梭罗可以在大段时光里阅读书籍(包括众多的中国典籍)、阅读瓦尔登湖四季的变化、阅读邻居的勤劳和善良、阅读农庄和山林鸟兽鱼虫的自由、阅读作家来自心灵的每一次颤动和感悟……那时的所有都可能还是一个整体。不像互联网时代,连一条本可以完整的资讯都可能在不同的网站上或不同的网页上,变得跟“罗生门”一样,众说纷纭且毫不靠谱。或者说,同一条资讯倘若通过10万网民传递,那一定是10万个哈姆雷特。仅中国的以汉语为主要语种的人民网、新华网、央视国际、腾讯、新浪、搜狐、网易等7大门户网站,累计每天新闻更新超过2万条,日均新闻信息浏览量超过20亿次。这些资讯不包括中文高仿twitter的“微博”、高仿facebook的“人人”以及网游等五花八门的社交平台,特别是中国独有的QQ和微信。尤其是几乎无所不能的后起之秀微信,其用户在短短的四年(2011—2014)里,从零起火箭般地上升到近6亿(其中1亿为国外用户)!我们知道,汉语资讯,还只占全世界整个互联网资讯的12%—15%!这些电子平台一年所发布的信息,几乎是不可统计的海量数据。大数据时代(Big data)的到来,让人们有更多的理由和空间享有人类文明的成果,甚至还有科学家研究证明,而且言之凿凿:互联网可以让人类变得更聪明,并且预测,到2020年,人类因为使用互联网,人类的读写能力会得以极大的提高。但也有科学家证明,由于浏览海量的信息,会让人失去深度的思考。是的,人类制造了这一切、人类又在这一切中被包围。被电子碎片包围、被电子碎片左右,自觉与它觉地成为互联网的奴隶。而且是电子碎片的奴隶。
  05、事实上,当下的人类已经成了互联网的奴隶。中国网民已超过6亿(2014年为6.32亿),6亿的网民即6亿互联网的奴隶。而且会随着互联网进入到农村更加广褒的地方,中国的网民将会向10亿挺进——这是一个传奇!这是中国无比自豪的后发优势。中国在二十世纪后二十年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因为改革开放,赶上了世界的互联网时代,以超越的姿态与世界同步前行。互联网在中国的成长,比任何一个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要快,都要有成就,甚至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就是中国的时代,尽管互联网不是中国人发明的。
  06 、互联网是一个开放、透明的平台。重要的是互联网这一平台上的每一位都是平等和自由的。在这里,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老/幼、男/女,甚至没有文化差异、国别差异等。互联网时代,一个人就是一张报纸、一份刊物、一家剧院、一家电台、一家影院、一家电视台、一家商店、……甚至就是一家无所不在无所不有的网站!这些已经是事实(中国管理电信和互联网的国家工信部的相关规定,已证实中国的个体公民只要依法申请就可以办个人网站)。十九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从乌托邦走向共产主义,其中的一个关键词是通过两个法国工人写就的《国际歌》传遍世界。这个词就是International(法语/英语同源)。从现实的与虚拟的空间来看,马克思曾遥想的,已经由电子时代的互联网实现了。也许不久的将来,虚拟的Internet就有可能成为现实的Internet。或者按中国的政治传统和政治理想看,便是“小康”社会和“大同”世界。在“大同”世界里,网民们享受着平等的权利,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自十八世纪工业化以来,特别是自1945二战结束以来,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虽然还没有像工业化初中期诞生的伟大经济学家和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所预言的“物质像涌泉一般涌流”,但人类可以骄傲的说,二十世纪的后五十年创造的财富足可以让人类炫耀。特别有意思的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即进入二十世纪的后二十年和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的三十年间,曾经让中国、印度、非洲最头疼的饥饿,却不经意的变成了历史的过去。解决全世界的食物短缺甚至彻底消灭饥饿,在此之前,这是谁都不敢预言、谁也不曾梦想的现实与历史!
 07、不可否认,网络上有低艳有恶俗有淫秽有仇恨有邪恶有暴力等。互联网,或许就是一个打开了的潘多拉匣子(Pandora cassette),而且是一个不断释放着贪婪、虚无、诽谤、嫉妒、淫荡、造谣、滋事等人类从古至今就有的另一面应有尽有的邪恶的妖盒(Demon box),更有与网终伴生的本事高超且无法无天的黑客(Hacker)。于是有了管理,有了相关的法律规章条文,这大约是法治国家所必须的(但它不能越界与《宪法》相悖)。不过,这一棘手且又尴尬的状态,有可能沦陷为管理者的“巧利”(语出《道德经•十九章》);或许源自管理者的“巧利”与被管理者的“反抗”,压制不同声音与“网络暴民”共生共长。自由与边界,自由与规约,似乎永远是一个既纠缠又纠结的高科技高难度话题。这让人想起中国另一位先哲庄子在《胠箧》说过,小贼偷钩当杀,大盗窃国却成诸侯。  08、互联网这样一种超现代超时代的技术,不可能诞生在稠得来如泥浆般的中国文化之中。1960年美国国防部国防前沿研究项目署出于冷战考虑建立的ARPA(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网,从此引发的技术进步并使其成为互联网得以成型。1973年ARPA网扩展成互联网,第一批接入的有英国和挪威计算机。通过二十多年的发展,198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建立了大学之间互联的骨干网络NSFNet,互联网迈出了大众与商业的重要一步。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1990年在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发明出“WWW”,并放弃了专利权,“WWW”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人人都可以享有的高科技产品。1994年,NSFNet转为商业运营。就在同一年,中国与Internet正式接通(所以说,中国赶上了互联网的同班车)。原本是发端于冷战的互联网,由于其“开放”与“无限空间”这两大特征,决定了互联网的性质和价值指向。即它通过其“开放”和可能的“无限空间”,让人的自由和平等在互联网中得以完成与实现。尽管有中国学者认为计算机“01/10”的运算原理可能来自中国“八卦”中“—”(乾/阳)和“- -”(坤/阴),但我却认为这太牵强附会了,就如有人证明宋代的“蹴鞠”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一样滑稽。我不相信中国的八卦(不是英文“gossip”的“闲话”或“花边新闻”的八卦,而是中国《周易》里的八卦)会产生伟大的“01/10”这样的运算方式。也许,可以指责这是一个民族虚无主义的认知与态度,但即使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们不得不承认如下的一个事实:自工业革命以降的400年间,从原创性来说,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来说,几乎可以说是空白的。当然,中国有中国值得自豪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自强与努力,其经济、国力、民生等天翻地覆的变化(2012年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譬如计算机技术: 2008年峰值每秒速度达230万亿次的曙光5000A,使中国成为第二个能制造峰指运算超百万亿次机算机的国家;随后再接再厉,2010年,“天河一号”每秒造峰高达4.7亿亿次;2013年,“天河二号”峰值速度每秒5.49亿亿次,再次刷新世界纪录!且互联网用户,世界第一!
  09国人的文化基因,虽然曾经有过如老子和庄子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和追求。但更多的则是以儒教的“仁”/“礼”、尤其是以“礼”建立起来的纲常等级,圈定社会与固化人性。感谢互联网,也正是互联网的出现、存在和被广泛运用,国民性里的奴性,有了可能得以被纠的契机。事实也是如此。得益于互联网的平等和自由,网民在法律的框架内,没有三六九等的级差,在虚拟世界里,可以摒弃现实中对权力至上与拜金主义的媚骨与奴性,或者说,得益于互联网的平等和自由,网民在法律的框架内,公民可以成为不受权力欺凌和拜物教崇拜的堂堂正正的网民。在互联网时代,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声音;同理,任何一个声音都不会成为独一的声音。众声喧哗是这个时代的象征,是这个时代有比于其它时代不同的标识,或者说,众声喧哗是这一时代进步的标志。
  10互联网以及由互联网衍生的一切产品,是否与人的宿命一样“向死而生”?甚至其周期比自然人的个体生命还要短暂。此,并非危言耸听。我们已经看到,与互联网直接相关的产业和产品,其生死转环之快,让人瞠目结舌。如:一个手机诺基亚(NOKIA)可以让北欧的一个小国芬兰成为一时的电子王国,但不到二十年,却被一个来自东方的三星(ASMSUNG)和来自西方的苹果(APPLE)打败,而曾让中国人艳羡的日本手机,几年前在中国市场已不见了踪影。如:独霸IT世界的微软(MICROSOFT),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时,已有业界预言,在未来的十年,将是微软帝国衰退没落的十年;甚至与苹果平分秋色的三星也在2014年开始不景气(有人认为三星正步诺基亚后尘)。如:如此众多的电子商务,你方唱罢我登台,但谁能保证像亚马逊(AMAZON)、阿里巴巴等这样的巨无霸可以常青?即使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传统商业与文化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即使互联网有可能已经或正在改变人类对自然和对自己的认知方式,但是,在我们的这个星球上,有了互联网,显然不是一了百了的事,互联网之外还可能有与互联网一样重要的事件和器物!再就是,不可否认也不能回避的事实是:由于不同的政治集团、不同的经济集团,以至不同的宗教集团,乃至不同的文化圈,网络冲突(甚至网络暴力)与现实中的利益、军事、宗教、文化等冲突,一样再所难免,甚至诱发现实冲突。还有更不可想象的:如果哪天,主要置于美国的13台根服务器,突然系统坍塌(1997年的故障与2002年被攻击事件,警钟已鸣),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会怎么样呢?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有没有边界?如果有,由谁来界定?互联网平台,有没有先天与后天的法律,如果有,谁来制定?互联网中的个人与社群之间有没有伦理,如果有,怎样来遵守?互联网,人类二十世纪二战后的伟大发明(另一伟大发明是战前战中的核子技术),在可以预见或不能预见的未来,会是一个什么样子?它又会引导我们人类和个人走向哪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53

帖子

25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55
沙发
发表于 2015-11-12 08:34:27 | 只看该作者
深度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2 21:21 , Processed in 0.181342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