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自费出书如何玩猫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3-26 02:31: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自费出书如何玩猫腻作者:编辑段洁



  1、现在的出版或者发表还值不值得炫耀?

  我在上个世纪(我擦,这么说好有点上古世纪的感觉)八十年代看了好多省市级文学杂志,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滦南长宁镇有个老头是文学爱好者,他每逢集日都到我们乡摆租书摊,也卖些旧杂志,比如武汉的《芳草》、贵州的《山花》、河北的《长城》《河北文学》(后来又叫《当代人》,后来又叫啥了就不知道了),还有现在的《唐山文学》,那时候叫《冀东文艺》,还有《唐山说唱》,我清楚的记得有一期的《唐山说唱》上有一篇董天柚老师写的一个短篇乡土小说,说的是一个年轻拖拉机手和一个小村姑邂逅的故事,当时曾想过我要是能开这四轮子,该多好!
    武汉这家叫《芳草》的杂志当时出了一期《武汉大学作家班》专号,我通过那期杂志记住了熊召政、郑彦英、王英琦等等好多作家的名字,那时候熊召政还在写政治抒情诗,王英琦的散文写的极端个性,像个爷们。我不看琼瑶亦舒岑凯伦的小说,我觉得香港台湾都是花花世界,和我没啥关系。我最感兴趣的是郑彦英的小说,那时候我印象里郑彦英是个穿白衫的帅小伙,然后骑一单车,然后后座一个姑娘,挺好看的那种(8好意思,我邪恶了),反正我感觉能写出那么纯情的小说,这哥们一定帅呆了。后来偶尔的翻网页,看了一眼河南省作协的领导班子,郑彦英长得不像帅小伙,倒像个胖翻译,终于明白,文学真的很害人!
  那时候除了看好多的旧杂志,也看《红楼梦》《三侠五义》,因为父亲是木匠,和乡中学的校长又是关系很铁的哥们,所以每逢暑假寒假,他都会去乡中学修理桌椅板凳,也带回好多据说已经被淘汰的图书馆用书,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浩然的《艳阳天》,厚厚的三四本。也看不懂里面太多的道理和含义,只记住了一个坏蛋叫马小辫,有一种吃食叫韭菜盒子。直到我来北京后住在燕郊,每每走在燕郊的大街上,我还常常想起,浩然说的那种韭菜盒子,怎么燕郊这边不常见。(据说浩然一直在燕郊住,虽然生前一直担任北京市文联副主席。)
    写小说真的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想发表更是不敢想。我陆陆续续又看了好多当时时兴的中学生杂志,比起看着时髦但是内容又很老套的《少男少女》,我特别喜欢江苏版的《少年文艺》,它要比上海版的《少年文艺》更青春更贴近我的阅读口味,甚至可以这么说,江苏版的《少年文艺》更成就了我的文学梦。我相信我那时候的投稿是很虔诚的,因为我没有其他的渠道让自己写的东西变成铅字。那么那时候的报刊也理所应当的成了一块块孕育当地文学新生力量的阵地。我
    还记得文联的一位老师跟我说,七十年代初的时候他在《河北日报》发表了一首诗,就被县里调到了县剧团编剧本,也改变了自己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就我个人的体味和见闻,感觉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文学创作,哪怕是最基层的文学组织,普遍是认真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虽然在八十年代后半期文学单位渐渐官僚起来,但是相比较现在的省市级官办文学机构的不作为,那时候的掌权者还是为当地的文学活动做了点实事。
  有些老年文学爱好者包括部分文学中年,对文学尤其是对发表的认识还是停留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那种认知水平,感觉自己的作品写出来,被市级的无论什么类型报纸发表采用,都证明自己的创作水平达到了市级,甚至省级。这个逻辑是错误的。
  在非文学刊物上即便是文学版面上发表,并不能证明你的水平有多高,只是你写的适合版面需要而已或者你确实写得很认真,用的是真情感并打动了编辑或者更多的读者。可这些与你的文学成就无关,你的文学成就需要通过在专业文学刊物上的发表才能证明。


  2、什么样的出版才是真正的出版?

  最简单的就是一句话,不用你花钱还有人给你钱的出版行为,才是真正意义的出版。那有人说了,我的书也没用我花钱,而且还给了我几十本样书。我这个算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出版。答案是肯定的,您这个肯定是正常出版手续上的出版,而且也存在了盈利行为。我可以很肯定的说,您是幸运的。全国这么多文学爱好者,组织这批馆配书的指标正好被组织这批文稿包括您在内的这批书商掌握,您帮他凑了一个品种,他赚到了钱,您出版了书,各取所需而已。至于馆配渠道的书,流到了哪里,进了哪个村子的图书室还是直接进了造纸厂化浆,那都是渠道终端的人做的事情。反正国家的钱,已经通过各种形式进了个人的腰包。读书频道有一个长期置顶的帖子,想必大家都已经看到过,但凡唐山籍的作者有成书的,都可以在那个帖子里展示。而那个贴子里真正意义的出版行为屈指可数,大多是自费出版或者自助印刷。


  3、自费出版到底是怎么回事?

  自费出版说穿了无非是自得其乐、自我安慰,要是有点资本或者权势的话,可以往单位塞一些书,不但把自己掏钱买书号印书的钱捞回来,还能赚点。信息这么发达的今天,既然你知道可以去自费出版,那人家肯定就知道自费出版到底是个怎么回事。就算人家掏钱买了你的面子,心里依然是没有看中你的文字。与其劳民伤财自己又费心费力,不如消停点,有那闲功夫自己写点啥,发到晚报电视报上,覆盖面都比自己印一千本愁得不知道往哪送强。
  自费出版背后的猫腻挺多的。每个自费出版的人都或多或少有点委屈,但是又不能说出来,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有人以为自己的书出版了,一定是出版社的编辑老师一字一句的拜读了你的大作,然后心有戚戚,各种共鸣,甚至想象出版社编辑也许是个细腰大胸的MM,以后有机缘还可以发生点罗曼史神马的。奉劝这些坐井观天的人醒醒吧,没人把你当偶像,任何人在出版流程中都不过是一迭A4纸而已。
  北京很多组织自费规模出版的单位都是私人的,他们在京郊租个便宜的办公室,外联的时候故意隐去显示偏僻的字眼,对于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北京的北是哪个方向的外地作者,很容易就能让他深信办公室也像电视里那样都在国贸边上高高的写字楼里。不管在哪,如果你非要出版自己的书,只要他们提供的手续是合法的,住在哪倒是无所谓,就怕你遇到的是个流窜贩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有的作者比较有窍门,比如让对方提供官方网站或者证明材料什么的。这个更简单,再漂亮的网站也不过是美工的装饰问题,一台电脑就能搞定。至于证明材料,我说这么个事。有一家文化公司一直打着XX出版社文学编辑室的名义,对外宣传和征稿并接受自费出版业务,其实他们和该出版社没有任何关系,该出版社也没设文学编辑室。虽然出版社烦不胜烦,但是这家皮包公司就是屡教不改。这种事情除了单位正面澄清,也不容易追责,再说除了一个手机号,压根就不知道这帮孙子到底在哪。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公布一件一件事情容易,一件事情发生后被淹没也很容易。但是出版社的免责声明是具有自我保护权益的,到头吃亏的还是掏钱的作者。

  ①自费书自己印是不是更省钱?

  答案是否定的。自费出版在五六年前好多作者也整不明白,操持人通常大包大揽一包到底,作者只等着拿书。后来有些灵光的作者发现这几年有猫腻,比如我自己印是不是省点钱,这种人是最会算计的,也往往这种人才吃亏。为啥?因为印刷贵,一般北京的出版社或者文化公司都是在三河印刷,所以三河以及通县的印刷行业相对比较发达,他们的水平相当专业,做出来的活就是市场上我们看到的这些书。而且由于图书印刷装订的业务足够,各工序的设备也相当讲究。相比之下,有的作者觉得我只买个书号,我自己印肯定比让你全包省钱,其实不然,唐山的印刷厂除了丰润有的工厂还能匹配正规图书制作,其他厂子算下来并不便宜,技术也达不到要求。

  ②现在自费书的书号还有假的么?

  几年前书号真有假的,版权页上的CIP数据看着和别的书没什么区别,可就是查不到(或者说有的基层作者压根就不知道去哪查)。现在因为公众传播平台开放程度越来越大,图书出版也不算什么神秘的玩意了,于是自费出版这行业也越来越不好干(我认识的一个做得很好的自费出版商现在去卖酒了),里面的门道越来越透明了。也因为如此,现在还混这行的人,也学乖了,数据肯定能查到,但是要想便宜肯定是套书号,当然跟你收费不会少一分。想用单书单号?可以吖,多掏钱就成了。可是有的作者自费出书并没有老板资助,都是自己从牙缝子里省出来的,只要能出版,管他是什么丛书号还是单书号!也有机灵的作者会说,既然国内书号这么贵,我用香港的总成了吧?!我只能用自欺欺人掩耳盗铃神马的来形容你的无知,香港书号就像我们超市里买东西时上面的条形码,只是一个区别标志,而且最要命的是使用香港书号的印刷品在内地只能赠与不能买卖。有人说"我用的是中华国际文化出版社,虽然是香港书号,但是人家是国字头的。"这种人我一般不再跟他解释,既然他不了解香港公司注册常识,讲多了也没用,愿意上当也是自己活该。

  ③自费出版的书,都去了哪里?

  自费出版的书,通常情况下都是自己种自己吃了。但也要看你遇到的是什么类型的自费出版商。有的做自费出版路子比较窄,除了能弄到一些便宜的书号和联系一些收费比较低的印刷厂,别的本事也没有。那活该他只能赚你交过来用来出书的钱。这样的贩子现在活得越来越难了。
  还有一种是,你的书按照你要的数量一本不少的给你。但是他会多印出一部分,并在签合同的时候告诉你,你的书出了你自己发行,还会被他们推荐到各大图书馆收藏。对于一些基层作者来说,这种礼遇是很难得的,因为不是每个人出版了就能被送进各大学的图书馆。
  其实背后是怎样一种真相呢?除了你要的书你拿走,因为是成套出版的。比较方便被每年的图书馆装备会上中标(当然也不是很容易,这种中标背后包含的巨大的利益分成,所以书印刷出来一般都很次,至于这些书的流向,确实是进了一些中小学费的图书馆,但是不是会有人看,那只有鬼知道了)。
  了解了这些你就会明白,你不但出钱出力的给自己出了书,也用自己的钱帮助别人赚到了国家的补贴款。

  ④有些做自费出版的说,省市级作协会员在出书时是否可以酌情照顾?

  “可以啊,为什么不照顾呢?因为您是属于这个社会的呀,您的作品一旦出版就会成为社会财富,万古流芳啊!”
  你要是幼稚的问他们这个问题,他们一准会作如上回答。
  在这里,我很不好意思的给您泼一盆冷水:所谓省市级作家协会的什么会员证或者头衔,都和你自费出书没有半毛钱关系。他们不会因为你是省作家协会会员就给你少要一分钱,除非你能帮他们能拉来更多自费出书的人。这样他们会考虑单独给你让出一部分利润,以嘉奖你。
  在这个社会,文学早就成了富人的玩物。那些官办文学机构里吃着国家补贴每天上班的人,想的是怎么赚钱还房贷或者再弄一套房子,而不是怎么帮助还没脱贫快过年了还在三班倒不敢请假的你酷爱文学执迷不悟一直自我感觉良好的你如何来提高写作水平。
  文学真TMD害人,它让一个正常的人变得不正常,自以为是神魂颠倒,以为自己发表过东西就风流倜傥了就人见人爱了。其实也只有你自己这么看你自己,在别人眼里实际上你屁都不是。如今的时代早就不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种意识形态了,你连一家人的饭都忙活不饱,就别捉摸什么狗屁文学了,老老实实种地打工做点小买卖吧。你玩不起。看看现在哪个真正在文学上有点小成就的,没有一个稳定的衣食无忧的工作?连一身像样的衣服你都穿不出去,你还有什么张扬的心态来张扬自己的思维?你的写作视野会足够开阔么?你的阅读量能有效提高么?好不容易熬到下夜班,对付着几根咸菜啃了几口冷馒头你刚捧着一本书,媳妇咳嗽孩子发烧炕又凉了,你不得屁颠屁颠的生炉子去呀?!

  ⑤编辑真的都是权威么?

  其实编辑没啥了不起。这个社会压根就没有永远不倒的偶像,更别说一个职业。其实编辑和我们卖水豆腐的,开出租车的,没什么差别,不过一个职业称谓而已。谈不上什么高级,更说不上什么权威,你有机会,你一样可以做。这个行业只要你认识字,有点悟性,几乎没什么门槛。若写字的人掂量作品能否发表之前不是考虑作品本身而是先臣服于"编辑"这个名词之下,只能说是自轻自贱。编辑采用你的习作不光是代表你的努力被部分人承认,另一方面也是帮助编辑完成了她必须要完成的工作内容,感谢你也是应该的。


  4、文学和出版是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文学和出版没什么关系。非要扯上关系的话,就是有些文学作品可以用来出版。仅此而已。
  有人以为我以前写散文,后来干上了出版。但是又不出版文学方面的书。于是半开玩笑的跟我说,你们出的那些书,都是什么呀?都是清汤白水的垃圾,东拼西凑的印出来糊弄人。
  对于这种指责我只能笑笑,懒得和这些人争辩。因为他们把自己写的东西当成了出版的主流价值体系,而他瞧不上眼的就感觉是垃圾。我们先在这里分析一下"垃圾"的定义。维基百科对垃圾这么定义:垃圾指不需要或无用的固体、流体物质。我们注意这个词:"不需要",是,不需要的,就是垃圾。你自己再把自己写的当宝贝,但是你的东西不是我需要的,在我眼里,你的东西就是垃圾。反过来我也接受你的观点,我的东西你不需要,你可以认为我的东西很垃圾。但是有人需要有人愿意花钱买,我的这笔买卖有得赚,我管你怎么认为,我开公司是为了赚钱也不是为了听你一声叫好。
  还有的人说,你出版图书能不能有点文化含量,出那些心灵鸡汤什么的,太小儿科了,整个一块白薯。这种人我一般情况下惹不起,因为这类人文化素养都很高,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眼高手低也罢,总归肚子里还是有一些东西。没准将来这些人不经意的一句话能给我一些提醒,或许里面就有商机。所以我一般会用不同人不同口味搪塞,其实本来我就是车站边上开家常菜馆的,你非让我向大陆海鲜看齐,尼玛想过没有,在车站挤车回家的人有几个是有钱的。有钱的自己早开车了,用得着在连个暖风都没有的破公交车上站着晃悠?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说我,你满嘴就是做买卖,文化都被你这样的书商糟蹋了。我擦,别给我扣这么大的帽子好不好?!您也太高看我了吧?在这个社会,你要是不讲经济效益那么先从你开始,别要工资了,为这个社会奉献你的价值,你肯么?吹什么大牛叉,我就不信年底少分给你一袋冻鱼少给你十块钱的班主任补贴,你会不急眼?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谁都比谁强不了多少,少装大瓣蒜。


  5、全国发行真的是“全国发行”么?

  有的作者为了和没底气的“自费出书”划清界限,在自己的书出版后,会按照书商通报的那样也会说自己写的书"全国发行"。实际上一般把全国发行当做炫耀资本的人,不是以前没出过书就是不懂图书发行状况。
  先说说书的印量。自费出版的书,除了贩子留出来做馆配的几百本,作者自己要多少就是多少了,一般也就一两千册。正常出版的书分两种:一种是资助出版,就是不用作者出钱,一般也不给稿费,通常给几十本样书糊弄一下。除了印刷和书号费开支,省出来的钱都进了操办人的腰包。还有一种是出版社或者书商的市场化操作。这种出版行为才是最纯正的出版方式,他们依托市场调研数据,结合选题角度书稿内容的丰盈度以及适当的出版时机来决定印刷量。
  正常出版的项目,通常印刷量在六千册到一万册之间,一般书全国新华书店铺货也就三千五百册左右,再加上网店(当当、卓越亚马逊、京东、苏宁、国美等)以及机场车站等特渠书店,总共加货不过五千册。有人说,京东商城那么大,难道连十本都要不了?是的,要是你的书很一般,也就十来本四五本凑个品种。不算自费出版,全国每年出版品种数十万种,每种四五本的话,各家书店的库房就很可观了。不要以为自己写点东西就鹤立鸡群无以伦比了,中国虽然计划生育这么多年,最不缺的就是人。
  一本书印刷四五千册分到全国,你寻思一下能到县里书店么?可能有人问了那县新华书店的书都是哪来的?除了省新华书店常量铺货,就是专向提供的教材了。你去县城的国营新华书店看看,有几本当下卖得最火的畅销书。那些书店售货员除了按时来书店开门和唠家常之外,唯一雷打不动的事情就是12点之前提前下班。至于县里那些苟延残喘的民营书店,除了出版社处理库存的特价书,几乎没有正版书,书店里最好销的就是《唐山广播电视报》了吧?
  那发行量数十万的超级畅销书,会不会能铺到县城呢?有可能到,这种热书有很大的读者群,县城虽然偏僻但也不是人间天堂,当然也住着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和异想天开的怪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0:22 , Processed in 0.084571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