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郗晓波:文采的胡同越走越窄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4-30 09:2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听了贺晓磊老师讲的作文课:《妙笔生花,让你的语言“靓”起来》。贺老师将近而立之年,是一位充满热情、很有潜力的语文老师,这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感觉到。课堂上贺老师先亮出一篇有文采的文章,题目叫《美丽的灵魂》,是一篇以整句为主抒情散文。文章开篇即考场作文的通用模式,使用排比句式,营造磅礴气势:“有人说成熟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一种冲高的境界,而我内心深处的成熟是一种优秀的灵魂,是灵魂深处的独语。”紧接着是贺老师很欣赏大段排比:“成熟是春天破土而萌的小草,袭一身绿面对荒凉;成熟是夏日亭亭玉立的野荷,静思无人管上的寂寞;成熟是晚秋暗香浮动的金菊,为凋零的季节挽住缕缕清香;成熟是冬末倏忽而逝的残雪,以冷寂的姿态体现高洁。”结尾还是惯用的古人名句大赶集:“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美丽的灵魂。”    这文章确实写得有些文采,因为我们通常讲的文采指的就是“精彩的、能引起美感的语言。”这文章整个就是一篇散文诗,用诗化的语言写就的散文。语文老师特别钟情的这种散文诗似的文章,其实正好暗合了我们国人评论好文章时习惯用的最高标准:“富有诗意”。说实际话,我是从内心比较排斥这种“文采”的,窃以为,高考是选拔人才的考试,大学需要的是有很强的理性思维的人。高考作文应该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体,考生能够在作文里探究事物之所以如此的道理,并尝试着贯通所说的道理,通过探究道理来领会人生的意义,解答“什么生活是良好的生活”;考生的思辨能够上穷碧落下黄泉,却始终维系在苏格拉底所言的讲道理的核心任务:认识你自己。但在这样的文章里,弄了一大堆五彩斑斓的文字说“成熟”,却始终没有阐述清楚什么是“成熟”。
    高考作文要求“符合文体要求”,但这类抒情散文,或者说是散文诗是最没有文体的一类文章,也是最不讲究语言的严密性与逻辑性的文章,据南帆的研究:“散文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无特征,……散文含有反文类的倾向。”考场上写的所谓好散文多是一些鸡零狗碎的情绪化的小感受+诗化的抒情语言,我们高考阅卷老师推荐出来的高分满分作文,基本都是这一类型。我们的语文老师不太喜欢那种富有思辨,论述条理的作文,所以,我们作文教学总是把学生往文艺青年的路上培养。事实是许多写散文、记叙文不错的学生,一写议论文就捉襟见肘,了无新意;要么论点不明,要么论据不足,要么论证不力。学生不会思考,直接的表现在作文上就是概念化的写作,观点不能从自己的肉体发出,不能从自己的体验中生成,就是空荡荡的几条道德口号。
    贺老师课堂上教学生妙笔生花共四招:一曰词语生动,二曰句式灵活,三曰修辞巧妙,四曰意蕴丰富。这自然也是按照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对“文采”的解释来进行的。因为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的“说明”中,对“有文采”有具体解释①用词贴切,②句式灵活,③善于运用修辞手法,④文句有表现力。但四招里贺老师的重点在“句式灵活”上,也就是特别关照排比句式。而且亦教给学生一些使用排比的小技巧,如排比句的内容可按照春夏秋冬之时间顺序,可按照海陆空之空间顺序,还可按照风雨雷电等自然顺序来写。作文一开篇分行排列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特别容易显出文采,因为这样的排比句一亮相,就像京剧的脸谱,一旦你把脸画成那样,就算你还没有唱,大家都将你看成演员了。
    文采真是个不容易说清楚的东西,写这篇小文章时我不断追问自己“文采是什么”,突然感觉这种追问很像哲学家在追问“人是什么”,“我是谁”一样,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常常搞得人茫然无措,难于找到一个终极的标准的答案。最终我也不得不承认,高考对“文采”的四条说明也是有道理的。写文章要有文采,要生动,就要尽量选用涵义具体并富有形象感的词语,避免陈词滥调的空话、套话;尽量选用新鲜活泼的词语,避免人云亦云的“学生腔”。还要注意精心锤炼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选用最准确的词语,会使整个句子生动起来。为了追求特殊的表达效果,还需要活用词语,即转变词语的词性和用法,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一篇文章,要适当地使用一些整句,但要整齐而不雷同,匀称而不呆板。整散结合。句子一整齐,语言的节奏感就有了。有了节奏感才能产生韵律美。
    要写好文章,并不是非懂语法不可,但却不能不懂得修辞。在这上面才显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才能。修辞中最常用的是比喻,比喻是一种最古老而又常新的语言表达手段。虽然《诗经》“六艺”中已经有了“比”了,但“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就是傻子。”这说明一个比喻无论多么贴切,多么巧妙,用滥了也就失去它的艺术魅力了。因为文学语言的基本功能不仅仅在于告知读者,使其更加明白,更主要的是将它作为增强语言感染力,调动读者意会活动能力的一种手段。最精彩的修辞,应是那些利用通俗词语而创意出奇的组合,写出韵味无穷的鲜活语言,就像特级厨师用很平常的原料也能烹出绝妙佳肴一样。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即要切合语境。语境既包括时间、空间、对象、上下文等显形语境,有包括语言表达的目的、交际双方的共识前提等隐性语境。所有的修辞方法使用恰当都会使文章增色。拟人使文章更形象,排比、反问使文章容量大,有气势……
    但是,知道了词语贴切,句式灵活,修辞巧妙,意蕴丰富的道理,并不等于就能写出有文采的文章,事实上,所谓文采也绝不仅仅是词语贴切,句式灵活,修辞巧妙等等,因为一篇文章的思想和文辞是相互依存的,就真正意义来说,美的文辞就是思想的光辉。我近两年阅读诸如刘瑜、熊培云等思想者的文章,感觉那种深刻的理性,严谨的思维,丰厚的文化底蕴,开阔的文化视野,以至对当代社会思想批判的犀利、睿智、深刻,都呼应着其精彩的文笔;或者说他们的文章都是:思想其皮,文采其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他们正是因为思维得到真正的拓展,所以思考问题的范围会随之扩大,分析问题也会更有深度,文章才会有很强的思辩力量,有深刻独到的见解,又于思辩中显出文气、文采。
    而我们语文老师仅仅在做“文采”的“毛”的工作,即使学生开篇即用几个排比句式,哪怕用得比较贴切,我们读之并不感到新鲜,难给人惊奇感,因为这样的表达方式已经被考生用得烂熟,读者只是把它当作一些干巴巴的记号了;或者说这些言语年年在考场上不断地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已经被损耗尽了,已经不再能引发人们的兴趣了。这种“自动化”的语言看似形象、生动,实则因其陈旧而失去了魅力,是考生的“套板反应”。更有一些貌似文采其实扯淡的作文,我姑称之为伪文采。故而今年高考阅卷结束,我写一博文《莫把芙蓉当范爷》,对所谓有文采的作文进行了一番探究。其实,即使语文老师在讲述文采时,也常常下意识地将文采归结为“句式灵活”,再归结到“排比句式”上。结果让文采的胡同越走越窄。欲妙笔生花,却常常越描越花,成雾里看花。
    无怪乎语文教师在作家们的文学作品里经常被装扮成小丑,很滑稽,特像过去的穷酸秀才,其教写作的妙招也常被拿来调侃。冯唐的小说《18岁,给我一个姑娘》,里面写了两个语文教师,一个女的,“是个戴小黑眼镜的小老太太,精气内敛,表情刚毅,偷偷写言情小说,还隔三差五在《北京晚报·五色土》文艺副刊公开发表几行朦胧诗。她总给高分的几个心腹学生都精通两种修辞方法:排比和拟人。我们语文老师说,排比用以论述,有气势。拟人用以抒情,有情调。”而且小说中的“我”用拟人手法写了一篇《游园有感》:“‘公园一角,有个池塘。池塘边一棵柳树,池塘里一条金鱼。我好似水底鱼随波游戏,你好似岸边柳将我调戏。’小黑眼镜语文老师立刻用板砖拍死我,批注如下:‘格调低下,心理斜仄,有严重流氓倾向。建议家长没收其所有不良课外读物,订阅《北京晚报》,特别精读五色土副刊,引导其灵性,抒发其才气,不致坠入歪路。’”
    冯唐的文章写得很有文采,建议语文老师多看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9:08 , Processed in 0.07824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