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要有书卷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0:19: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李镇西
都说现在的教育问题太多太多,而在我看来,最大的问题是教师普遍不读书。按理说,教书人不读书这简直不可思议,但如此不可思议的现象却几乎成了许多学校的常态。我是带着新教育实验的理想走上校长岗位的,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之一,便是“营造书香校园”。我正是想以此改变那种“不可思议”的“常态”。
说实话,我并不擅长做校长,或者说行政管理并不是我的专长,因此我放手把学校的行政事务都交给副校长们去做。我集中精力引领老师们的专业提升。其中,最重要的“引领”就是倡导读书的风气。我经常对老师们说:“一个学校有没有的文化气息,主要不是看墙上有没有标语口号,也不是看校园有没有小桥流水、台榭亭阁,或者题词绘画雕塑之类,而是看这个学校有没有可以流传下去的教育故事,和学校是否有书香气。”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开展,我校在学生读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我们实施了新教育实验的“晨诵午读暮省”课程,每天都有专门的阅读时间;又比如我们在校园设置了好几个开放式书吧,将上千册书放在教学楼过道旁和休息区,孩子在课余只要想阅读,随手便可以拿到书而不需任何借阅手续。但老师的阅读呢?却不理想。找老师们谈心,问及为什么不愿读书,老师们说了许多理由。我归纳了一下,不读书的“理由”大致有几点:第一,“太忙,没时间。”第二,“感觉不到读书对教育教学的作用。”第三,“不知道读什么。”第四,“有的教育理论著作读不懂。”第五,“年龄大了,读了记不住。”
要倡导读书,必须先扫除思想障碍。针对老师们的“理由”,我通过教工大会讲话,通过各类座谈会,通过个别谈心,通过书信,给老师们一一作了回答。
关于“太忙,没时间”,我告诉老师们,无论多么忙,我们每天都不会不洗脸不刷牙不吃饭的,因为第一,这些是我们的生活必须;第二,这些我们已经养成习惯。所以,只要把读书当成生活必须,同时养成习惯,那么无论多忙,我们都永远有时间读书的。
关于“感觉不到读书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我说,一般来说,教师的阅读分两类,一类是“学以致用”的阅读,比如各类教参,这类阅读是应该的,甚至是必须的;但还有一类“无用”的阅读,或者叫做“非功利阅读”,比如对哲学、历史、文学、人物传记等等的阅读,这类阅读不为具体的备课,而是为了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我们作为“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教师同时被称为“人类灵魂工程师”,暂且不说这个称呼是否恰当,但至少我们应该想想,我们自己的“灵魂”是否饱满充盈?而灵魂的饱满充盈更多地取决于我们广博的阅读,包括“非功利阅读”,特别是读教育以外的书。其实,所谓“功利”也是相对的,教育本身就和时代风云、社会发展息息相通,所谓“教育以外的书”,实际上直接间接都和教育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看似“无用”的阅读,都关系着我们每一堂课的广度、深度和厚度,关系着在学生眼里我们是否拥有一种源于知识的人格魅力。
关于“不知道读什么”,我给老师们推荐四类读物:第一,教育报刊,比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教师博览》等等,让老师们随时了解全国的教育同行在想什么做什么。第二,教育经典,我重点推《陶行知教育文集》《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帕甫雷什中学》等等,让老师们直接与真正的教育大师精神对话,感受最质朴最原本的教育真谛。第三,儿童读书或者说校园文学,包括写学生的书和学生写的书,比如杨红樱的书、秦文君的书、曹文轩的书,还有韩寒的书、郭敬明的书。读这些书的目的,是让老师们能够从文学的角度,获得一种儿童的思维,了解并走进教育对象的精神世界。第四,人文书籍,比如《历史深处的忧虑》《民主的细节》《书斋里的革命》《一句顶一万句》《野火集》等等,让老师们有一种开阔的人文视野。
关于“有些教育理论著作读不懂”,我从两个方面回答老师们,第一,如果比起当今一些喜欢玩弄时髦术语、晦涩理论的伪学术著作,那么真正的教育经典名著真是平易近人。比如,请打开苏霍姆林斯基的《育人三部曲》,听他一边讲述故事,一边抒发感情,一边阐述理念,真是一种享受;更不用说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了,他的教育著作也深入浅出,用老百姓的语言谈深刻的教育道理,他还用诗歌甚至儿歌来表达他对教育的理解。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不是因为深奥而是因为深刻,而这“深刻”又往往是是通过非常朴素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第二,现在的确有不少教育理论晦涩难懂,我也曾经为读不懂这些书而自卑。后来我读博士时,导师朱永新对我说,读不懂,不一定是你理解力有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作者本身就没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懂,那些出来的东西自然不好懂。朱老师对我说,读不懂就别读好了。我现在也这样对老师们说,读不懂就别读好了。有些翻译的著作我们读不懂,不一定是我们的理解力有问题,而很可能是作者没把理论表述清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翻译的问题,原著也许很晓畅,但翻译得很糟糕。比如,热炒过一阵的《漫步教师心灵》,语言真是别扭,甚至还有病句。我估计多半是翻译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为什么好懂?除了苏霍姆林斯基本人的表达非常流畅之外,翻译者杜殿坤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深刻和通俗并不矛盾。苏霍姆林斯基的书很通俗,但同样深刻。著者和译者硬着头皮做出来的书,读者只有硬着头皮去读。何苦呢?
关于“读了记不住”,我对老师们说,记不住有什么要紧的?谁叫你记了?除非你要考试,平时的阅读完全不用记的。记不住书中的句子,不等于你没有收获。如果我问你这么多年来年你每顿饭都吃了些什么,你能够回答吗?显然回答不出来,因为你没记着。但难道你吃的这么多东西就没有营养吗?记不住吃了什么食物有什么要紧,反正这些食物的营养你已经吸收了嘛!青年时,我背了许多唐诗宋词,可现在好多都忘记了,然而这些诗词所蕴含的文学养料已经化作我的血肉了。如果因为记不住而不读书,完全没必要。
对老师阅读最有效的引导,是我本人的阅读示范。当然,所谓“示范”并不是我刻意为之的“举措”,而是一种客观效果。因为我当不当校长都很喜欢读书。只是我当了校长后,我的这一爱好对老师们来说就恰恰成了一种“示范”——其实,说“感染”更准确。通过教工大会、网络博客、座谈交流、个别谈心……我情不自禁地给老师们说我最近读的书,不少老师被感染了,随后便会去买这本书,比如《孩子们你们好》《南渡北归》《八十年代访谈录》《中国当代八种社会思潮》等书,都是这样进入老师们的视野并放在案头的。有一年国庆大假期间,我和几位老师一起自驾游,随身便带了一本《中国天机》。一路堵车,我不急不恼,拿出书便看了起来。老师们大为感慨:“这就是我们和李校长的差距!”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在我的感染下,已经有不少老师养成了手不释卷的好习惯。去年春天,我和几个老师去北京出差,回成都的飞机上,三个小时里,刘朝升老师一直非常投入地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爱情的教育》,还一边读一边拿笔勾画。
    对于教师阅读,我一直主张“倡导”,而坚决反对“强制”。我常常收到全国一些老师的来信,说他们校长定期给老师们每人发书,包括我的著作,发了之后要求写读后感,还要考试,如果没交读后感或考试不通过,将与期末考核甚至和年终绩效挂钩。我特别反感这种做法。
最初我到学校当校长的时候,也曾要求老师们读我推荐的书,读了之后写读后感发到网上,每月一篇,写了奖励五十元(好像是),没写就没有。于是,每个月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按时完成。但我很快发现有个别老师的读后感是网上下载的,虽然是极个别的,可我十分反感。但我反思自己,渐渐认识到,这是我管理的问题,因为我的管理客观上是一种逼迫,在逼老师们阅读的同时,也在逼个别人作假。而且,我想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到好书,自然想写点东西,但更多的时候,是一边读一边在书上勾画批注——如此读读写写勾勾画画,不正是阅读的常态吗?为什么不把这种个人阅读的常态,变成学校阅读的常态呢?
于是,我改变策略,取消了原来的规定,不要求老师们必须写读后感了——即使写了也没有五十元,而是不定期检 查老师们读过的书,看上面的批注,哪怕没有批注也不要紧,有勾画也行,只要有阅读的痕迹就可以了;甚至哪怕没有批注勾画也不要紧,因为我会时不时组织读书沙龙,让老师们互相推荐所读的书,或围绕同一本书谈各自的体会。慢慢的,老师们渐渐习惯于阅读了,而且是真阅读,不是假阅读——没有了强迫的读后感,阅读成了一种心灵的飞翔。当然,也有老师有感而发写下读后感发到网上,我们依然欢迎,而且互相跟帖交流。这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思想燃烧和情感流淌。
对于引导老师们读书,我还有一个做法的变化:变“赠”书为“借”书。过去,我喜欢买书来赠给老师们,有时候甚至是自掏腰包给老师们买书。比如,我用我被评为劳动模范的四千元奖金买成书送给老师们。但后来我发现,有的老师得到书并不读,至少不急于读——反正是自己的书,什么时候都可以读得,何必急呢?于是,我现在更多时候,不是赠书,而是借书。老师们到我办公室谈心结束的时候,我请老师在我的书橱里选一本他喜欢的书,写上借条,然后我提出阅读期限和阅读要求:“一周之内读完,在书上批注勾画,在最后一页的空白处写上你的名字和阅读时间。”我这样解释说:“这样提要求,你便能够紧迫而认真地读完。以后,我这本书将有不同读者不同笔记的批注,后面还有阅读者的姓名和阅读时间。以后退休的时候,我把这些书赠给学校图书室,成为我们学校的藏书。设想一下,一百年以后,我们都不在人世了,可这些书还在学校图书室珍藏着,那时武侯实验中学的师生捧读这些留着先辈笔记的书,将会有怎样的感慨?因此,我们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图书,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现在,我的书橱里已经有不少这样的书了。
组织老师们读书,一定要避免“一刀切”。我们对学生都要讲究“因材施教”,可对老师们为什么要求“齐步走”呢?我校的教师读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全校性的要求,这个“要求”其实就是一种提倡而已,没有任何行政命令。每学期或每年给大家推荐一些读物,让大家自己去买,自己读,不作任何要求。有人也许会说:“如果有老师不读怎么办呢?”我说,不读就不读呗!全校两百多老师,有那么几个或者十几个甚至再多一些老师不读书,有什么关系呢?真实的不阅读比虚假的阅读强一百倍。何况全校大多数老师是在读书的。
第二个层次,对“读书会”老师的要求。我们学校的“读书会”,完全由老师们自愿加入,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位成员了。我们定期(通常一学期一次)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互相推荐最近读过的好书。有时候我还把老师组织到野外读书。或是在某个古镇幽幽的茶楼,或是在某个垂柳依依的湖边,我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人带着一本书彼此介绍推荐。一般都是上午分组交流,下午由各组推选出的老师发言,然后我给大家做一个读书讲座。记得有一次,我的讲座题目是《读书使人幸福》,讲座过程中,我给老师们朗读《教育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片段,老师们听得非常专注,我不时提问让大家思考。那一刻,我仿佛回到了课堂,面对的是可爱的孩子们。那天,春风、阳光、柳絮、花朵、湖水,和书香一起包围着我们,融进了我们的胸怀,陶醉着我们的心灵。
第三个层次,对“青年教师沙龙”的要求。我将进入我校不到三年的年轻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青年教师沙龙”,人数在五十左右。我以“读书活动”为载体引领他们的成长。通常是一个月搞一次聚会,或是中午,或是晚上,或是周末,有时候是我给大家讲我的成长经历,有时候是大家围绕共读的一本书进行研讨,有时候是请优秀的老教师给他们讲读书与成长的体会。那次郭继红老师在为大家讲读书的时候,年轻老师们都目不转睛地凝视着郭老师,神情特别专注,当时我非常感动——在这么一个喧嚣的时代,这么一个浮躁的社会,还有多少双年轻的眼睛能够因读书而如此神采奕奕?在我的博客上,曾经以《与苏霍姆林斯基在春天重逢》为题目,记录了我和沙龙的年轻人搞的一次读书活动。我曾用稿费给每位沙龙的年轻老师买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并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赠言:“永葆你的童心和热情。我会帮你的!”那次沙龙活动,年轻人们先是五人为一个小组展开讨论。我参加了其中一个小组的活动。我看到大家手中的书都有些许多勾画和批注,圈圈点点的,我很开心。王晓萍老师说,她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是三年前刚分到学校来的时候在开放书吧读的。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到了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的感受。雷敏、张蓉、雷莉、李娜等老师也纷纷发言,她们说得最多的,是书中这样一些观点:“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非常重要的因素。”那一刻,看到大家因为谈读书而滔滔不绝眉飞色舞,我感到了幸福。
这是我校年青教师范景文在一篇文章中谈到的那次春天郊外的读书活动——
我正好是工作的第六年,可能正好到了工作的倦怠期,似乎看来一切都按部就班,井井有条的,自己也感觉自己做得还不错,但是就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也没有了刚出道时的那种激情,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的过着,也没有想要去突破的意思。可就在这个时候,李老师组织了一个读书会,第一次活动是在春光明媚的郊外。首先,这个活动我觉得很特别,其次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李老师给大家读书的过程,当他读到在《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中那个小男孩的案例的时候,不知道加的是什么“润滑油”,突然我开始重新思考,我的大脑开始运转,想了许多方法想要去帮助那位老师解决问题。在听李老师读书的过程中,迫使我主动的去思考一些自己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做是否是对的?这样做是否符合教育的规律?那样做有没有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等等这样的一些问题一层一层的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本来第六个年头对与我来说正是迷茫的时候,倦怠的时候,那天就好像是一次班会课,李老师说话有感染力,真诚,激情;善于找到谈话的切入口,从读书讲故事开始深入心灵……我想这都是一个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技能,李老师用它的实际行动向我们讲述着。我真的有一种醍醐灌顶,重新找到方向的感觉,就好像迷雾中被人撕开了一个口子,阳光照射了进来……
读着范老师自发写成的这篇文字,我感到了做校长的成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4:45:04 | 只看该作者
焦建利教授给他的学生的《文献研读的50个建议》

作者:海洋的公园

文献研读的一些建议

★文献研读通常比我们想象地复杂;

★阅读必须和批判性思考相结合,没有批判性思考的阅读,无异于用眼睛不假思索地扫描。

★分类按主题研读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它对于你的选题极为重要;

★文献研读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向他人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在研读的时候,一定要想想,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处理。

在阅读文献时思考的问题

◆作者解决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这些问题是重要的?

◆作者真正做了些什么?(与作者声称的相对照)

◆这个研究工作的贡献是什么?(对领域来说是新的或者有趣的东西有哪些)

◆作者使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数据收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这篇研究报告的逻辑是否严谨完整?

◆这篇报告的结论是什么?是否完成了预定目标?

★文献阅读必须与写作相结合。将你的灵感、评论、感言、想法写下来,这非常重要。

★阅读与检索相结合,这往往是阅读的经常伴随状态。

★文献研读之后,如必要,可以与作者进行联系交流和讨论。

★你不必从头到尾地阅读。建议的阅读顺序是:标题、摘要、引言(或问题的提出)、审视文章的结构、结论、文章主体、通读。如果必要再重点研读和重读。

阅读技巧

◆阅读标题(这篇文章是关于什么的?)

◆阅读摘要(将会给你一个梗概)

◆阅读引言(看看动机、相关的其他工作、更详细的背景)

◆看看文章的结构(剩余部分主要强调的是什么?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联系)

◆阅读结论(它们的结论是什么?新知识?)

◆阅读文章的主体(细节重读、研读、查读)

★参考文献并非可有可无。有的时候,对你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在参考文献中。

?阅读文献就是学习。学习该研究发现的新知识(结论),学习作者提出问题的方法、学习作者对问题的表述、学习作者是如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研究方法)。

◆文献研读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高质量的文献;

◆有些教育硕士,读文献就只读以前的教育硕士的学位论文,这样自己的论文水准能提高多少?值得怀疑。

◆有些同学选择文献只依照方便原则。

◆文献不够集中。

◆什么样的文献是高质量的文献?这个问题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般而言,我提倡读:

◆新近的文献、刊物上的文献、英文的文献。

优质文献和上乘作品

◆在某领域中有重要意义的文献;

◆有创新性的文献;

◆对自己研究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文献;

◆研究思路或论文撰写等方面有特色的文献。

◆优质文献要么解决了紧要的现实问题和重要的议题,要么选择了针对性强的好的研究方法,要么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对研究生而言,在选择文献的时候,必须解决两个需要:一是你学习的需要,你应该选择多样性的文献(问题多样,方法多样)。二是课题研究的需要,你应该读比较集中的(问题集中,方法多样)的文献。

◆不少研究生声称找不到文献,或者没有文献。绝大多数情况下,这是因为你不会检索文献。

◆以SCNU为例,学校购买了上百种数据库,可是许多研究生基本没有使用过几个就毕业了。这实在是可惜啊!

◆文献研究必须首先找到文献,获得文献,但是觉得不能做当当族。一旦拥有,别无所求!对珠宝可以,对文献不行!

◆检索文献、研读文献、阅读笔记、引用文献这几个环节必须以一贯之。检索到、下载了,就要管理好,为引用的时候做好准备。这非常重要,而又常常为国人所忽视。

◆要求大家研究的 Note Express和End Note,是非常值得你花时间学习的文献管理系统。

在研究过程中,收集文献资料

◆从数据库检索,筛选信息

◆直接导入到EndNote  (以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为例)

◆从数据库下载纯文本数据导入EndNote

◆支持582种数据库的格式

◆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格式

◆在图书馆浏览纸本期刊、书籍时,收集到的信息

◆手工操作导入EndNote

◆直接从EndNote连接数据库进行检索、下载相关信息

◆支持直接连接865种数据库

◆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定义格式

EndNote/ReferenceManage/Procite

个人数据库的管理:

◆可以按课题建立自己的数据库,随时检索自己收集到的所有文献

◆通过检索结果,准确调阅出需要的PDF全文、图片、表格

◆为不同的课题查新创建不同的数据库,并随时可以检索、更新、编辑

◆将不同课题的数据库与工作小组成员共享

Writing 撰写文章

◆配合Word或WordPerfect等文档处理软件写文章

◆在文章內文中插入参考文献

◆自动生成参考书目列表

◆可配合多种期刊格式並更改

◆可自行设定新期刊投稿格式

撰写文章

◆撰写论文时,可以随时从Word文档中调阅、检索相关文献,并将重要的文献自动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放在正在撰写论文的参考文献处。

◆撰写论文时,可以很快地找到相关的图片、表格,将其按照期刊要求的格式插入论文相应的位置。

◆在转投其他期刊时,可以很快将论文格式转换成转投其他期刊的格式

◆文献研读的目的是进一步发现问题,找到你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因此,其功利性目的是为了你自己写作,其目的不仅仅是学习和欣赏。因此,模仿是非常重要的。

◆题目的拟定

◆问题的表述

◆文献综述

◆研究的设计

论文题目

Teaching and Learning to Program: A Qualitative Study of Hong Kong Sub-degree Students

◆典型的西方学位论文题目

◆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不仅交代了要研究什么,而且交代了如何研究

◆主标题和副标题

类似的题目

◆I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PCK) Necessary for Reformed Science Teaching?: Evidence from an Empirical Study

研究目的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xperiences of the Hong Kong sub-degree students in learning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explores ways to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more effectively.

◆开门见山,开宗明义

研究方法

A theory-seeking case study research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students’learning of programming. The researcher collected and analysed data from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Other data sources-acitve participant observations, reflective memos,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programming assignments and examination-are used to triangulate the data from the interviews.

◆研究方法表述的清楚与否,基本上可以判定研究者的研究思路是否清楚。

◆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研究方法

——收集什么数据?

——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

——如何收集数据?

——对这些数据如何进行加工处理?

问题的提出

◆许多学生的问题提出部分,没有问题。

◆问题必须是真正的问题,有意义的问题,适中的问题(不会过于笼统,又不会过于具体;不能过于宏观,又不能过于微观)

◆问题应该是符合逻辑地提出

◆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可行的可操作的有意义的

◆问题的具体化合明确化

◆问题表述的逻辑思考

◆问题、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应该综述你的问题以及各个子问题的研究

◆研究方法的考虑和安排应该回应你的问题和子问题

文献研读必须抓好三个联系:

◆联系教育实践实际,脱离实际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

◆联系相关研究,其他人的研究,多进行比较分析鉴别;

◆联系你的课题。文献是为你服务的。

不能为文献而文献!

◆文献研读的核心与关键之一是批判性思考。没有批判性思考,文献研究就变成盲目地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边读文献,一边写评论,这应该是研究生生活的真实而应有的状态。

◆定期归纳总结你的评论,在SEMINAR上汇报,不仅是帮助你整理思路,而且也是其他人快速了解课题的重要途径。

◆阅读策略:由点到面,由杂到精,先易后难,逐步缩小包围圈。

◆阅读文献要养成好习惯:每看完一篇文章后可以划出个技术路线图,了解他人的科研思路。

◆阅读文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要浮躁。

◆比较阅读,对照阅读,让不同观点在你的脑海里交锋。

◆先看综述,后看论著;重点看刊物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

文献阅读的四种类型:

◆无主题的广泛阅读(求知识面广)

◆定期浏览一种重要期刊

◆围绕研究方向泛读

◆精读上乘作品和专题文献

◆读文献要敢于想象、猜测和质疑。读论文不是教科书,即便是教科书,也应该予以质疑。

◆想象:其他情景下、对象、材料、工具、控制,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猜测:如果沿着这个思路解决另外一个问题,会是什么样子?

◆质疑:这样做还有那些缺陷和不足。

35. 带着问题去研读文献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创意或者闪光点是什么?

◆ 这些创意在应用上有什么好处?

◆这些创意和应用上的好处在那些条件下才能成立?

◆还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探讨吗?

◆这篇论文最主要的缺点或局限是什么?

◆这些缺点或局限在应用上有什么坏处?

◆这些缺点和应用上的坏处是因为那些因素引入的?我们能克服吗?如何克服?

◆这篇论文的那些部分(点子)值得参考?

◆对自己的研究,有哪些指导意义和启示

◆研读文献,应该先读懂作者的研究思路,然后学习分析的方法,最后学习写作技巧和写作语言方式。

◆研读文献应该与文献的检索过程同时或者是交错进行。在检索到文献的同时就应该开始进行文献的研读了。同时,在研读文献的同时就应该根据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新线索进一步去检索和收集新文献。

38.研读刊物论文的4种境界

境界1:“知事”

What had been done?

What was the result?

境界2:“知人”

这个研究者的背景、他的研究兴趣与方向、以往的成果积累。

境界3:“知因”

就是在读到一篇高质量的研究报告的时候,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尝试回答3个问题:

1.为什么研究者能够想到做这个研究。

2.研究者为什么这样设计研究。

3.让我自己来做的话,我会怎么设计这个研究。

境界4:“知短”

要看出研究的破绽和缺陷,找出未解决的问题,思考自己前进的方向。

39. 文献研读中的跟踪

◆大凡一个领域的行家,都会长期“跟踪”一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而新手由于尚未形成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兴趣,因此在研读文献的时候往往会犯“东瞅瞅西看看”的错误。

◆跟踪的途径很多。盯着一本刊物、“监控”一个学者、关注一个机构……。这些都是常见的跟踪方法。

40.文献研读要“善入善出”

◆所谓“善入”,就是要钻进去,穷极义理。

◆所谓“善出”,就是要出得来,能够联系实际。

◆重视文献,不沉迷文献。

41.阅读、分享与研讨

◆自己埋头阅读固然重要,但是和其他人分享你的研读心得,大家一起研讨,往往又能取得比自己一个人读更好的效果。

◆在台湾的一些大学,教授做导读者,带领学生一起研读文献,是研究生培养中的一个重要举措。

◆你自己读了,讲出来比自己阅读更能加深理解。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42. 文献研读与交流

◆在研读了一组文献之后,你可以尝试:

◆与你的同学交流分享;

◆听听你的导师的意见和建议;

◆与作者或者其他高度相关的学者交流;

◆占有并认真研读了有关领域的一定量文献之后,你可以尝试撰写一篇综述文章,投寄刊物发表。这也是一种交流。

43.在阅读中,思考并实践。在思考和实践中阅读。

阅读和研究的目的:

◆个人的目的

◆实践的目的

◆学术的目的

44. 文献研读与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人与外部交互的两种方向相反的过程。

◆只有与写作相配合的阅读,才能是深度加工的阅读。

◆文献研读的过程中,应当坚持写:

◆研读日志(博客)

◆Summary

◆文献综述

◆多读多写,勤能补拙

45. 文献综述的撰写

综述,

◆综,是归纳总结概括的意思;

◆述,是叙述和评论的意思

◆思路清晰,结构清晰、逻辑清晰

◆概括归纳,有理有据

◆不夸大,不臆断。

文献综述的常见错误

◆隔靴挠痒,画龙不点睛。

◆不扣题,在外围兜圈子。

◆只罗列,没归纳,没概括。

◆主观臆断,信口开河,没根没据。

◆杂乱、零散,缺乏自己的主线。

46---49 ?

50.文献研读,法无定法

这50个建议,纯粹是我个人的经验和认识。

◆它们都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

◆这些建议,未必全部对你有效。

◆因此,它们只具有参考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06:09:02 | 只看该作者
教师读书十问(一)<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fficeffice" />
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我们应该讲究读书的方法,学会智慧地阅读。
  经常有青年教师会提出下面的问题:想读的书太多,又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工作太累太烦,很想读书没有时间;读了许多书就是在工作中用不上……凡此种种,困惑甚多。
  面对精彩的图书世界,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的泥沼。谁都想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佳的效果,谁都想用有限的精力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读书者禅精竭虑地探索,莘莘学子,成功者寥寥。究其原因,不得法也。读书有道,一凭勤奋和毅力,二靠规律和方法。凭勤奋和毅力可以水滴而石穿,靠规律和方法能够事半而功倍。具体来说,应该讲究读书的方法,学会智慧地阅读。
  1、书香醉人我独醒——您有优势吗?
  书香醉人,书痴更醉。要想获取最佳的读书效果,必须认识自己的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优势。如记忆优势、时间优势、环境优势、资源优势、人际优势、年龄优势等等。寻找自己优势的方法很多,如运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可以系统地解剖自己、设计自己;运用哲学的方法,可以从原因和结果、变化和过程、对立和统一的思考中找出自己的宏观优势、时间优势、变化优势等等;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可以调节自己的学习心理;运用生理学的方法,可以找出自己最佳的生物钟……
  2、书山万丈平地起——您会积累吗?
  书山万丈平地起,积累知识最重要。要想学以致用,读书成才,就必须筑起自己的知识金字塔。
  积累知识,其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指基础知识,就是指教师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二是指最近知识,又叫“短平快”知识。即各种报刊杂志介绍的最新方法、经验交流、现代理论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业务素质、认识能力等;“最近知识”的积累,像中国女排的“短平快”,接球就攻,拿来就用,落地开花,立竿见影,效果明显。“最近知识”的积累,可以补偿自己经验的不足,迅速地调节自己的知识结构,更新自己的知识层次。
  3、书海无崖莫迷航——您有方向吗?
  书海无涯易迷航。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
4、书市万卷适我取——您会选择吗?
  书市万卷适我取,学会选择有成功。我们读书,要想在失败中成功,首先要学会选择。在一个变得越来越多样、丰富和便利的世界,人生的历程真正成为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民主化、个性化教育自然需要以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的可选择性为条件。而教师不是一个被动的被选择的对象,而应是一个引领学生进行积极选择的向导。因此,教师本人必须学会选择,学会选择读书的内容,选择读书的时机,选择读书的途径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积累,有高度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如此才能有不俗的选择能力。
  5、咬定书山不放松——您有毅力吗?
  咬定青山不放松,谁有毅力谁成功。不论学习怎样革命,都需要获取成功的信心和毅力。毅力是一种等待,是一种分享,是一种沟通,是一种宽容,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成功的力量。
  教师在读书、教学创新活动中并非都是一帆风顺,其中会有风险,间或会有挫折或失败。但为了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创新型教师要敢于冒风险,不囿于成见,不因袭传统、以大无畏的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以超凡脱俗的创新精神,披荆斩棘,百折不挠,向各种陈旧观念、教学法提出挑战。
  6、书山有路巧为径——您会运筹吗?
  当您围绕着自己所选定的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苦读和积极探索时,当您掌握了一些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最近知识”,常常会为自己没有创造不会创造而发愁、而焦急、而犹豫、而彷徨、而暗暗怀疑自己。这些症状就叫做学习的平面徘徊现象。处方是:赶快聚焦突破,争取初试锋芒。所谓聚焦,就是进行某一专题的研究。这样,知识之光就可以照亮某一点或某一处空间。到那时,您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7、书上得来终觉浅——您会整合吗?
  读书的过程就是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书上得来终觉浅,要出成果须躬行。明白地说,就是要学会整合获取的知识信息。具体来说有三个要点:一是广泛占有信息,二是要善于滤化信息,三是要科学地加工知识信息。
  8、书破万卷求自如——您会创新吗?
  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才。在读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
  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即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
  9、会合作才能成功——您会合作吗?
  书到用时方恨少。读书的应用,关键是在现实的环境中,运用优势,扬长避短,学会合作,化不利为有利,选择最有利的学习目标,发挥自己的最佳才智,取得最优的实践效果。
  教育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读书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读书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各种形态的读书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融合,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每一阶段的读书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社会组成分子的指标;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成员的不同;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对意识。而这些学习实践活动,都必须很好地合作才行。
  10、宽容心态亲融融——您能宽容吗?
  读书必须有宽容的心态,有宽容自有精彩。会宽容自有精彩的人生,有宽容自有精彩的生活。读书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广阔的过程。学会宽容,就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势恢宏;就是心智不那么闭塞,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就是尽可能地尊重多样性、珍视个性,尽可能地从多种角度看待万物,尽可能习惯“一个世界,多种声音”。要做到如此这般,就必须不断地学习,领悟人类心灵的广袤与深邃,理解世界的多样与神奇,明了世事的无常与诡异。
  知识的信息变化无穷,读书的形式复杂多样,读书的精彩奇异纷呈,但变化之中也存在着规律性。我们教师一旦认识了知识信息变化的规律,摸准教研教改的热点、焦点,发挥自己的最佳优势,坚持不懈地读书自学,就可以运用自身的智慧和经验,事半功倍地取得教学与自学的最佳功效。
  
教师读书十问(二)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不读书的教师只能当庸师。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如今教师的读书状况实在令人担忧,无奈之余,只有扪心自问。
    一问你为什么读书?
教师你为什么读书?读书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物质的,一个是精神的。物质的目的是把读书作为一种生存的需要,为了提升专业底蕴;精神的目的是把读书当作一种精神享受,通过读书来充实灵魂、陶冶情操。事实上许多教师读书只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或者为了准备明天的功课。只有到这个时候才去翻阅书刊,去寻求自己想要的理论,这时或许才会感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实在是生存需要的最低层次了,也是读书的最低境界。
    二问你读了多少书?
我国国民读书状况不容乐观,教师的读书状况也堪忧。有些教师自师范院校毕业后,就和教科书外的书籍永远说再见了,有的连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都数年只读同一本,甚至连版本已发生变化都不清楚。你问他读了多少书,实在是为难他了,他绝不可能数家珍般地说出对自己影响深刻的书籍名字。面对如此境况,许多有识之士发出感慨:“教师不读书,怎么能让学生读书?”但面对众多不读书的教师,这样的感慨是苍白无力的。
    三问你都读了些什么书?
作为教师,应该读教育类书籍来提高自己的理论,应该读古典类书籍来丰富自己的底蕴,应该读人文类书籍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应该读杂志类书刊来增长自己的见识。事实正相反,这样的读书者寥寥,能够翻翻《读者》、看看《家庭》,就已经算是有阅读习惯了,案头能够放一两本工具书就算是努力钻研教学的了,无聊之余,找本自己喜爱的小说或传记类书籍读读,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四问你会读书吗?
教师好像都会读书,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读书,能够介绍很多种读书方法,诸如泛读、精读、通读、跳读、速读、略读、选读,等等。掌握了这些读书方法是不是就会读书了呢?有人说:“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据此,老师您是不是还能够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会读书呢?
    五问你读书做笔记了吗?
读书是需要做笔记的,记笔记的益处很多,记笔记的形式可以丰富多彩。但在实际读书过程中,真正能够认真记笔记的教师实在是少得可怜。本来读书就不算多,再不去认真记笔记,不要说“一桶水”,就怕自己原有的“一盆水”要不了多久都会蒸发殆尽了。
    六问你有毅力吗?
读书贵在坚持,要有毅力,三分钟的热度是不可取的。只有靠着毅力和坚持,才能养成自觉读书的良好习惯,才会把读书当作一种高尚的精神享受,才能从书中领略人生的无限风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可能收获到读书的成果的,老师,您说呢!
    七问你会选择吗?
书籍就如浩瀚的大海,取之不尽。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想要遍读好书是不可能的,读书必须要选择地读,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书读。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面对浩如烟海的书籍,老师您会选择吗?
           
       八问你善反思吗?
读书必须学会反思、善于反思。读书不会反思,那只是两脚书橱而已。读书是对书中内容和自身思想观念、行为意义的自觉的再认识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读书时,带着审视的眼光,从中借鉴对我们有益的东西。沙里淘金,老师您行吗?
    九问你能创新吗?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因循守旧,重复前人的经验是无法创新的。读书也要敢于创新,要不唯书本,要敢于对书中的观点、论点提出质疑,敢于并能够找出书中的错误和不足,或者从中升华出更有意义和价值的观念、思想。老师您能吗!
    十问你会应用吗?
读书本身并不是目的,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这就要求读书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多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老师,您会学以致用吗?
原文地址: 兴趣教育行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4 11:30:13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转载)

  我们认为,教师的知识是指教师所具备的各种知识及其掌握程度。从内容上说,一般包括文化科学的基础知识、专业学科知识、教育科学和心理学知识。从知识形成的类型上说,有 间接知识,也有直接经验。前者是指从书本学习来的知识,后者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并总结出一套的课堂情境知识和问题解决知识。
  从教师知识结构的功能出发,可以将教师的知识结构分为四个方面: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本体性知识
  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如语文知识、数学知识等,这是人们所普遍熟知的一种教师知识。从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这个角度来看,教师传授的内容必须是教师所掌握和了解的知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基础,在教学活动中,一切是以本体性知识的传授为基础的,教学的最终绩效是用学生掌握的本体性知识的质量来衡量的,因此,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准。但是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水平与其教学效果之间并非是线性相关。本体性知识超出了一定水平之后,它与学生成绩之间将不在呈现统计上的相关。即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仅仅是个体成为一个好教师的必要条件。
  由于学科不同,本体性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仅仅从一般意义上说,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教师应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广泛而准确的理解,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技巧;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点、相关性质以及逻辑关系;教师需要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对于社会、人类发展的价值以及在人类生活实践中的多种表现形态;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与方法等。
  二、条件性知识
  条件性知识是指个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一种知识类型。在教学中,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知道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以及在何种条件下才能更好地运用原有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一种知识类型。即在教学中,如何将本体性知识(学科知识)以学生易理解的方式表达、传授给学生。
  条件性知识,也就是具体的教育科学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称为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广大教师顺利进行教学的重要保障。
  三、实践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的的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景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师的教学不同于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教师的教学具有明显的情境性。实践性知识受个体经历的影响,这种知识的表达包含丰富的细节,并以个体化的语言而存在。如果把教师的教学看作程式化的过程,忽略教师的实践知识,不利于取得富有成效的教学效果。在教育工作中,很多情况需要教师机智地对待,这种教育教学的机智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种情况下适宜和必要的方法,在另一种情况下可能不恰当。只有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恰当的工作,才能表现出教师的教育机智。在处理特殊教学情景时教师所采用的知识来自于个人的教学实践,具有明显的经验性。
  教师知识结构的上述三方面是紧密联系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学活动的实体部分,条件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授起到理论支撑作用,而实践性知识对本体性知识的传递起到实践性指导作用。
  四、文化知识
  教师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事实上,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文化背景知识。具体说,教师的文化知识包括:基本哲学理论知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现代科学和技术的一般常识,包括现代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现代技术的本质内含;社会科学的理论与观点,例如法律的知识、民主的思想、经济学的观点和社会学的方法等。

  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现状与特点作定量、实证研究的并不多见,一般认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如下一些问题。
  (1)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条件性知识
  所谓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是指教师所掌握的各类知识所应达到的水平、发挥的功能与高质量完成教学活动的要求不一致。比如,根据北京的某项调查,不少小学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好于条件性、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这说明小学教师对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掌握得还比较差。
  (2)本体性知识不过关
  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情况虽然优于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然而通过深入教学实际进行观察、了解,却发现教师本体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容乐观。具体表现为: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所教学科知识的思想与本质内涵;教师不能将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化等。
  (3)文化知识单一
  我国教师的文化素养普遍比较低。由于教师缺乏广博的文化背景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课了解相关的知识,无法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无法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
  (4)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当今时代,信息传播与交换速度明显加快,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由于我国教师教育的物质条件、管理体制以及教师自我完善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妨碍了教师知识更新的速度。此外,教师的自我完善能力也不可忽视,如教师的自我完善意识、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参与教育科研的意识与能力等,都会影响到教师知识的更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7-14 13:00 , Processed in 0.413581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