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8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远征军,1942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07:38: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远征军,1942(上)
转载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一次成功的防御战,现在,中国军队要进攻了。蒋介石自然深知中国军队缺乏进攻的实力,但他不得不进攻。1942年抗战的焦点在滇缅公路,一旦滇缅公路输血管被切断,中国的处境将愈发困难。单凭英国人的力量缅甸怕是难以保全,英国曾邀请澳大利亚增兵缅甸,却遭回绝,新加坡的失陷使澳大利亚人一心退守保卫本土,他们不会为了英国和中国的利益出兵。130日,日军占领缅甸港口城市毛淡棉,三万英军败给了一万八千名日军。2月,解决了马来亚和新加坡,日军可以把主要力量投入缅甸战场了,仰光危在旦夕。丘吉尔的回忆录没有提及,在194112月,英国军队曾在仰光哄抢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在大不列颠空战中表现忠诚勇武的英国军队这一次可不太光彩。对于中国,至关重要的物资即使没有被抢夺,通过滇缅公路的运输也因战事迫近而锐减。


    滇缅公路修建于1938年,由昆明经下关、保山、龙陵、芒市、畹町出国,在缅甸的腊戌与缅甸中央铁路连接,铁路的另一端是仰光。没有现代化筑路工具的20万中国劳工,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利用原始的手段,在九个月时间里,从滇南崇山峻岭中修建出这条生命线,修路期间,有2000多名中国筑路工人丧生,运输物资过程中,遭日军轰炸而牺牲的人数不可胜数。1940年日本出兵越南后,滇越铁路的运输遂告中止,1941年香港陷落,另一条补给线也断绝了,陆路补给线只剩下滇缅公路。


3月8日,仰光失守,这标志着补给线的中断。英缅部队一面抵抗,一面向北方撤退,但擅长丛林战,不畏艰险的日军行动更为迅猛,4月16日,日军一个联队从侧翼迂回,占领仁安羌的滨河大桥,堵住了英缅军退路,七千英缅军被包围,这其中就有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爵士,他参与过1940年的“敦刻尔刻大撤退”,但这一次没有港口供他们登船回家了,英缅军的突围也未能成功,灭亡的阴影笼罩着疲惫绝望的英国人。

4月17日午夜,奇迹发生了,日军阵地背后忽然枪炮声四起,一支部队向日军发动了进攻。4月18日上午,日军阵地被该部队攻克,英缅军从撕裂的口子里得以撤退。

亚历山大后调往埃及,任职中东地区总司令,不过他的风头却不及他的下属,第八集团军司令蒙哥马利,这个瘦削自傲的英国人几乎和亚历山大同时到开罗上任,两个月后他组织的阿拉曼战役,成为英美对德意战事的转折点。蒙哥马利后曾访问中国,和毛泽东见面,亚历山大想必也对中国人印象深刻,在缅甸把他从覆灭中拯救出来的正是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师长孙立人,台湾光复后曾任台湾省省主席。

中国远征军是在2月进入缅甸境内的,3月19日首次与日军交火遭遇,第200师旋即在同古与日军展开战斗,十二天后,3月31日,奉命增援第第200师的第22师突入被围的同古,中国军队撤离。

此次入缅的中国军队共计十万人,主力为第5军,第6军,第66军,皆系中央军嫡系部队,第5军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机械化部队,第200师更是全国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师,算得上中国军队中的精锐。蒋介石之所以派出嫡系部队,有他对形式的误判,以为有英美的协助完全可能取得胜利,保障滇缅公路的畅通,毕竟滇缅公路对中国性命攸关。另外,盟国刚刚建立了“中缅印战区”,范围包括中国缅甸泰国和越南,盟国公推蒋介石为该战区的总司令。蒋先生大概是有些飘飘然,要拿出点总司令和大国的风范,故派出精英部队入缅作战。当然,蒋先生也有自己的打算,他命令部队不带武器,到缅甸后由直接接受援助的武器装备,全套的美式装备若交给杂牌军,岂非养虎遗患。入缅若获胜自是最好的结果,不但滇缅路安全,还可以让英美的援军进入云南协助作战。假如形势不利,也可以命令装备优良的部队退入云南据险阻敌,成为一支重要的力量。

然而形式却急转直下,仰光失守使滇缅公路实际失去意义,想要达成目的,只有全力反攻,夺回仰光。但远征军进入缅甸的计划是协同英军防守,对于进攻毫无把握。此时远征军的参谋长是美国人史迪威,美国政府委派的驻中国战区参谋长。一位强调进攻,渴望荣誉的标准军人,却对政治一窍不通。一个美国人想指挥派系林立的中国军队,其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是中国将军想做到令行禁止同心同德,也要费一番平衡韬晦的功夫。

远征军司令最初指定卫立煌,但卫立煌并未到任,后任命罗卓英为司令长官。不过,远征军内的实权派却是副总司令杜聿明。杜聿明,黄浦一期学生,曾指挥第5军,获得昆仑关战役的胜利,一时名列抗日名将的行列。蒋介石对他深为倚重,把王牌交予他指挥。众所周知,中央军的真正领导只有一个人——蒋介石,最重要的决策都需要委员长的裁夺首肯,杜聿明恰恰与蒋介石保持着密切联系,通过电台,蒋介石遥控着缅甸的部队。同古战役,史迪威建议中国军队展开,与日军会战,但实际状况是,中国军队只有第200师与日军交战,其他部队未能如期到达,第200师在迟滞日军的攻势后撤退。中国军队逐次抵抗,日军似乎在中国军队的袭扰下减慢了攻击速度。史迪威、罗卓英起初策划和英国军队在平满纳与日军会战,无疾而终。随后又准备曼德勒会战,试图击败日军的正面进攻,却完全疏忽了自己薄弱的后方。大胆穿插的日军恰巧利用了这个的疏忽,从东线直插中国军队的后方基地腊戌。

缅甸对于英国人是一块鸡肋,对于一直撤退的英国人,反攻仰光是不可想象的,为避免更大的损失,退往印缅边境是最佳选择,英国人的消极避战从开始就注定了。亚历山大曾亲口许诺蒋介石,英军将投入342架作战飞机在缅甸战场,却始终未见踪迹,因为这些战机已经投入岌岌可危的北非战场。更为不幸的是,恰好在此时,在北非,人数与装备上都处于优势的英军惨败在“沙漠之狐”隆美尔之手。6月,托卜鲁克33000名英军向人数只有他们一半的德国人投降,德军装甲部队横冲直撞,直抵埃及阿拉曼,原定增援缅甸的美国第十航空队也奉命调往北非,英美再一次把利益的天平倾斜。日本的零式战机完全拥有了缅甸战场的制空权,致使中国军队处处受制于人。

此时的远征军仍在战略问题上争论不休,史迪威、罗卓英准备在曼德勒于日军会战,杜聿明的意见则是应集中兵力保护腊戌的两大门户——棠吉和梅苗,避免日军袭击远征军的后方。史迪威的计划大胆而富于攻击性,只要能打败正面日军,反攻仰光成功,纵使背后有日军包抄,其行动也丧失掉意义,而且将陷入包围,但从现实的情况及远征军当时的客观实力上看,杜聿明的建议更为合理,屡战屡败的中国军队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赢得胜利的几率微乎其微,固守险要阻滞日军展开持久战,等待时机,方为上策。可惜杜聿明并没有坚定执行自己的意见,而是电报向蒋介石请示,要千里之外的幕后人作出决断,中国军队仍在组织曼德勒会战,宝贵的战机丧失掉了。4月20日,英军在未通知中国军队的情况下,从曼德勒正面阵地撤退,英国人决意放弃缅甸,却把远征军的右翼暴露给日军。4月24日,一队日军突然占领裳吉,杜聿明火速率第五军驰援,日军抵抗两天后主动撤退,消失在茫茫丛林中。来自背后的威胁已露端倪,日军撤退了,但他的主力在何方,正在转往何处,迷雾中的中国将领忐忑不安。

在犹豫难决,左右摇摆中,4月28日,一个惊天消息炸醒了犹在争论的远征军将领。日军第56师团经过1500公里的长途奔袭,奇袭腊戌。重庆军委会军令部本以为后方出现的日军仅是几千人的袭扰部队,事实却是将近两万人的一个加强师团,甘丽初指挥的中国第六军一触即溃,仓惶退往国内,堆积如山的战略物资落入敌手,日军在远征军背后刺上了见血封喉的一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6 07:39:15 | 只看该作者
曼德勒会战已是一纸空文,占领腊戌的同一天,正面日军开始猛攻,战略企图一目了然,远征军再不撤退就将在缅甸陷入包围,全军覆没。

摆在远征军面前的撤退路线有两条,一条是向西撤往印度,在缅甸重整部队,伺机反攻。通往印度是一条平安之路,能够轻松的甩掉日军,而且在印度还有英军的接应,这也是史迪威极力推动的路线。缅甸的失败令史迪威痛心,计划的会战成了纸上谈兵,作为军人的尊要要求他一定要重回缅甸,用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胜利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是中国军队,他要带领十万中国大军从印度展开反攻。在缅甸撤退的同时,史迪威就制定出反攻计划,准备在印度训练中国军队反攻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

另一条撤退之路是通过密支那撤往云南境内,相对于撤往印度,撤往密支那的危险要大的多。日军第56师团占领的腊戌距密支那的距离远较中国军队所在地曼德勒近,日军很可能直取密支那,切断中国军队的退路,而尾随而止的日军主力部队将堵住远征军西退印度之路,形成合围之势。

六十年后,我们可以根据历史的结局评价杜聿明决策的种种不当,但当时,深陷战争硝烟中的远征军渴望回家的愿望压倒一切,纵有一线希望,大部分中国人也不愿背井离乡,依附于英国人卵翼之下。更何况亚历山大提出,中国军队应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并在指定地区集中,这对于进入缅甸协助英军的中国不啻一种侮辱。老天保佑,中国军队在日军占领密支那前通过,就可以退回国内,保卫云南,谁不愿回归故土呢。

蒋介石也不愿看到十万精锐成了英美的附庸,而让云南腹地空虚。此时,远征军名义的司令罗卓英已撇下自己的部队,只身逃往印度,杜聿明决意不把十万中国军队带到印度替英美卖命,在请示蒋介石得到首肯后,杜聿明不顾史迪威和罗卓英撤往印度的命令,带领部队向密支那方向撤退。

但日本人却再次领先一步,5月8日,第56师团一部占领密支那,一天后,中国先锋部队第93师才到达密支那。性命攸关的时刻,杜聿明长官犯了致命的错误,命令中国军队放弃重武器和辎重,撤入缅北丛林野人山。这时,固守密支那的日军不足一万,而中国军队有六万之众,且仍有大量重武器。若以背水一战的决心,放手一博,极有希望击溃阻挡的日军。然而五年的抗战中,中国军队一退再退,一败再败,一贯采取守势,对于日军的恐惧根深蒂固。畏惧避战的心理存在于士兵中,更危险的是存在于将领内,追兵在身后,前面是强敌,杜长官想到的唯一办法是逃跑。若干年后,杜长官对此次决定的说法是“使主力经孟拱以西以北进入国境,与敌作游击战”,率十万重兵在人迹罕至的原始丛林内进行游击战岂不荒谬?无人区内与谁作战?补给供应又如何解决?与“屡败屡战”“做战略转移”之类的说法相类,这是中国古老文字游戏中的一种。杜长官畏怯避战,将六万精锐之师带入了悲惨境遇。

1942年8月,美军侦察机发现了胡康河谷内衣衫褴褛的中国军队,这支很长时间以来与外界失去任何联系的孤旅得到了空中补给。空投的电台恢复了杜聿明与重庆的联系,在蒋介石的命令下,远征军主力最终进入印度。他们没能从浓荫蔽天潮湿闷热的丛林中找到回家之路,在身后的原始丛林里,4万多将士的生命没有丢弃在战场,没有死于拼死的搏杀,却死于热带的回归热、疟疾、败血症,死于饥饿,死于嗜血的蚂蟥蚊虫噬人的巨大蚂蚁。杜聿明也险些被疾病夺去生命,总算侥幸获救,随即离开印度回国内述职。

负责担任杜聿明后卫的第200师被日军切断与主力的联系,师长戴安澜转道缅北,试图回国,在于日军交战中,戴安澜身负重伤,不治而殉国,年仅三十八岁。第200师在与日军周旋两个月后,辗转回到国内,这支万余人的中国唯一一支机械化部队,不但失去了全部重装备,人数也残存不足千人。

唯一一支没有听从杜聿明命令的部队是新38师,师长孙立人在杜聿明下令进入野人山时抗命,率部向南突进,接连击溃尾随日军的数次阻击,在温佐转向西,进入印度。全师伤亡仅两千人,孙立人以非凡的勇气和魄力拯救了濒临绝境的部队。

缅甸战役,中国远征军牺牲了六万一千人,其中死于战斗的不过万余人。

杜聿明回国后,蒋介石再次委以重任,镇守云南,抗战结束,在蒋介石授意下,杜聿明组织兵变,将“云南王”龙云赶下台。之后又指挥东北战事,在辽沈战役的关键阶段,杜聿明实际取代了卫立煌的指挥,在夺取锦州,撤退葫芦岛和固守沈阳的三条道路上,杜长官颇费了些揣摩上意平衡利害的脑筋,廖耀湘的十万大军就在锦州和葫芦岛之间彷徨无措,(这其中大部是当年远征军的部队),使林彪的四野将其全歼于辽西。淮海战役开始,蒋介石又一次临阵换将,让这位爱将取代徐州剿总司令刘峙指挥,在西进援助黄维还是东奔两淮之间,杜长官狐疑犹豫,屈从于蒋介石的指挥棒,致使三十万人被围。这一次他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也没胆量坐上蒋介石派来接他脱离重围的飞机,成了共产党的阶下囚。经改造后,杜先生位列政协委员,开始撰文批判蒋介石瞎指挥的种种劣迹。

在杜聿明撰写的《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述略》里,失败的责任一股脑推给了蒋介石、史迪威和罗卓英。若说杜聿明面对日军迂回威胁时表现出的清醒和警觉,对形式判断的敏锐准确及应对之策,凸现出一位统驭千军大将的灵光闪现,在识见上比史迪威、罗卓英技胜一筹,那么万里请示于蒋介石,在战略上不能坚持己见推诿责任,则表明杜长官作为军人的那一点智慧和胸怀,已被官场的染缸熏染的面目全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黄埔一期的杜将军不会连《孙子兵法》内最简单的道理都不明白吧。后来的历史证明,杜聿明在需要当机立断破釜沉舟的时刻每每退缩惶恐,要遥远的蒋介石替他做决定,就是这样一位缺乏决断勇气的将军,前后葬送了国民党的百万大军。

在用兵之道上,也许史迪威不及杜聿明,但他具备一个军人最基本的素质——勇敢果决。面对日寇,有败中求胜的勇气。缅甸战役失败,史迪威试图劝说中国军队撤往印度,却枉费力气,在绝望中,他带领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其中有不少平民,徒步走回缅甸,马上投入了反攻的准备。

史迪威的反攻计划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印度整训中国驻印军——X军,负责反攻缅甸,同时有一个筑路兵团跟随反攻部队,修建一条从印度利多到缅甸密支那的公路,同中国国内连接,运送物资,这条公路后来称为中印公路,也称“史迪威”公路;第二部分是Y军,即云南境内的中国军队,负责从云南境内跨过怒江,与X军在缅甸汇合,共同收复缅甸。为完成计划,从中国国内陆续空运部队至印度兰姆迦集训,由美国提供全部物资补给并负责训练,最终集结达十万之众。

1943年10月,反攻缅甸的战役悄悄开始,先锋是驻印军孙立人的新38师,1944年5月11日,Y军二十万部队在卫立煌指挥下强渡怒江天线,惨烈悲壮的松山战役打响。1945年1月20日,击溃畹町日寇,云南全境光复。1月28日,X军(驻印军)和Y军(远征军)在缅甸境内芒友会师。孙立人擢升中将,部属已扩充为新一军,奉命南下继续穷追日军。这支愤怒之师横扫缅甸,收复密支那、腊戌、八莫、曼德勒、眉苗,直抵泰缅边境与英军会师。孙立人曾命令将被俘日军全部坑杀,一时为西方媒体诟病,但对于一直被屠杀欺凌的中国人,实属大快人心痛快淋漓之举。西方媒体称这位驰骋骁勇的将军为“东方的隆美尔”。

但孙将军日后的遭际却不及杜聿明,新1军先是调往东北,在四平击败林彪,攻克长春,并推进至距哈尔滨仅60公里。但杜聿明对孙立人在缅甸不顾自己命令,擅自率部突围印度仍耿耿于怀,屡次在蒋介石面前指责攻击孙立人。蒋介石对这位难以驾驭的将军也颇有芥蒂,索性夺去他的兵权,派往当时不为人重视的台湾。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为拉拢抚慰孙立人,蒋介石任命他为陆军总司令,但对其仍难以信任,怀疑亲美的孙立人将倚靠美国人夺取自己的权利,终在1954年,以莫须有的“孙立人谋反案”将其收押软禁。直至1988年,台湾国民党当局才为孙立人平反,恢复自由之身,两年后,孙立人病逝,享年九十岁,一代名将,郁郁半生。

抗战结束后,作为国民党最现代化的精锐部队,远征军的抗日将士大部卷入内战,或陨命沙场,或身败名裂,曾为抗战流血奋斗的英雄们难得善终,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中国远征军两次攻击缅甸,前后近三年时间,共伤亡二十余万人,侵入缅甸、云南的日寇难逃失败的命运。滇缅公路再次开通,一条新的公路——中印公路也告竣工,此时已是1945年,日本的覆亡就在眼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17 22:39 , Processed in 0.189039 second(s), 3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