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9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师慧园》论坛欢迎林良先生!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2:5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师慧园》论坛欢迎林良先生!

欢迎林焕彰、桂文亚、谢武彰、李潼、王淑芬、林世仁、林芳萍、子鱼等作家朋友光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01:07 |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请坐”和“抱抱”——林良童诗编后记作者:雪野
       “请坐”和“抱抱”
                          

                                           雪  


    因为要主编《中国最美的童诗》(系列诗丛),我梳理出一份内地、港、台三地诗人的名录。诗丛计划出版十辑,每辑56卷,每人1卷,收诗30首左右。林良先生即是我的第一辑人选。
    林老在电话中很高兴地接受我的邀约,并及时从台湾寄来2本集子,分别为童谣和童诗专集。不到2个小时,我已通读一遍,并对感觉神会的诗作用铅笔标出。再读第二遍、第三遍……不到2天时间,我已选编完成这卷诗集。说感受?让我想起近年来,我在各地讲演“童诗的思维和语言”时,听众的感受。我的演讲,总是用先生的诗作作导入,一首一首,慢慢地读、诙谐地读、愤愤地读……不管台下多少诗友,大家都会笑,笑过之后都在沉思。在那过程中,我可以清晰地从他们的眼神中,接到这样的讯息:童诗,那么简单啊!
    是啊,经典的童诗的外形就应该如此简单!它如同父亲的手掌,厚实、温暖,无需再给华丽的词藻去粉饰。如果想得到父亲的有力的一握,那就摊开你的手,放到他的掌心,感觉它的粗糙、有力、包容、热情……读诗便如同解读父亲的手掌,从掌纹开始,抵达它的深处。
    我在欣赏,品鉴林老的诗时,常说,“好诗不需要形容词、摒弃成语”。这是因为在平日里,大家读到太多的“瘠义肥词”(《文心雕龙·风骨》)的作品。也正因为肆间充斥着太多的这样的作品,以至于让我们读者“听”到林良先生的诗作时,会露出惊奇的神情。我想,若能静心来一次次品读林先生的诗,你是会体察到“辞达而已矣”(论语)所产生的干净、简洁、直抵心灵深处的温度和力度。真正的童诗应该如此!
    正如这首我在讲座时作为结尾的《沙发》。看到题目,别急着往下读(请注意,读经典的文本,最好都能有这样的阅读习惯)。想想诗人会怎样下笔?你家的沙发上有啥?平常的日子里,你对沙发的礼遇?……
    如果你能想到沙发的模样是“请坐,请坐”,你心中或存有许多的谦逊;但你断断想不到这是“抱抱你的/姿势”。因为你没能做到永远向这个世界敞开怀抱!
    简单的“请坐”和“抱抱”,把日日面对的沙发,标举到人性的大美高度。简单,塑造出高度。那就是童诗的难度。
    还能写出比这更简单、清浅的诗句?
    简单、清浅的同时,可以开掘得这般深刻?
    童诗是简单的,童诗是不简单的。
    因为,诗歌的高度是哲学,童诗当然不能例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01:48 | 只看该作者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0年02月05日00:04  林文宝

  

    谈起台湾儿童文学,就会想起林良,他几乎与台湾儿童文学画上等号,对台湾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林良生于1924年,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林良”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小读者口中的“林爷爷”。他以儿童文学为生平职志,作品以散文见长,除大家耳熟能详的《小太阳》外,《爸爸的十六封信》也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与关注,是国中、国小学生书柜不可或缺的一本儿童读物。
  《爸爸的十六封信》1971年由台湾省政府教育厅出版,2006年7月改由国语日报社出版,至2009年已经12刷,可见此书的畅销。虽然此书的完成是在29年前,但是里面的议题却不因时空而产生时代隔阂。
  于1954年,林良开始每周在《国语日报》儿童版“看图说话”专栏执笔,直到2009年12月仍开辟《国语日报》“漫谈儿童文学”专栏,已经在《国语日报》写各种儿童文学评论长达56年,86岁的他仍持续发表作品,可见其对儿童文学的热爱与执著。他获得了许多奖项,重要的有:1973年《小太阳》获中山文化基金会“文艺创作奖”、1994年文建会的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2003年获得“行政院新闻局”颁发首届“终身成就金鼎奖”等。
  “浅语的艺术”与“善的种子”
  林良在《浅语的艺术》(国语日报社 1976年 7月)中,认为儿童文学作家必须写儿童看得懂的语言,就是所谓的“浅语”,让孩子能读得懂,儿童文学作品应当服膺在这种浅语的艺术中,说孩子懂的话,他认为浅语并非是低俗粗野的字句,反而是在晦涩难懂的字句当中抽丝剥茧,如剥笋子般,把最核心幼嫩的地方,留给孩子。
  林良也主张给孩子良善的事物,他如此说: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在作品里为孩子“布置美好的环境”是可能的,而且是切合教育原理的。(《浅语的艺术》第65页)他认为儿童文学作家的工作应该是播种“善的种子”在孩子的心灵。林良的这番用意,并非认为要让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不是这样的,林良认为孩子纯洁的心灵,本质上就是温室里的花朵,要如何协助孩子能保持心灵的花朵盛开才为重要,而林良认为在孩子幼时,就应该积极播种,让孩子能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采收;而非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知他们这个社会的丑恶及悲惨,最后才暗示着如何坚强地从暴风雨中辛苦地成长,林良认为这不适合儿童。
  不管是主张应该用浅语的方式让孩子读得懂文学,进而拓展视野、认识世界、喜欢文学,或者是坚持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播下善的种子,让孩子在生活挫败悲苦时,仍可以微笑乐观面对,让生活更好,这种为孩子着想的态度与思维,令人感动并深感佩服。每个小读者,林良都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般照顾,他就这样照顾着孩子那么多年,担心牵挂着孩子,知道孩子需要很多的故事滋润善的种子,因此他不敢搁笔,笔耕至今,以一种父亲挂心的姿态。
  《爸爸的十六封信》从何而来
  这本书的诞生,是当时“教育厅”的“中华儿童丛书”主编潘人木女士商请林良写给儿童的一本书。那时林良的大女儿樱樱恰好是国中生,有着许多人生问题,而很多时候,林良都需要赶稿,无法歇笔和女儿谈话,因此林良总在写完稿后,通常已经是夜阑人静的深夜,再把想法转换成文字,放在她的桌子上,第二天女儿就可以知道爸爸的建议与想法。而这些纸条,就是他们的“信”。这本书就是以这些“信”为本,再加上林良的“施粉化妆”而成,并且特别在16封信的前面,以女儿樱樱的名义编撰这16封信的来源和出版的由来,让这16封信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林良编撰的故事是这样的:
  这些信,一共有16封,为樱樱所保存。有一位出版家看到了,就想拿去出版,让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读到,樱樱得到爸爸的同意,就把这16封信给了那家出版社,并且还亲自写了一篇“序”,说明这16封信的由来。
  因此,这本书可说是亦真亦假的故事,但绝大部分都是林良的亲身经历,十分有趣。新版的《爸爸的十六封信》在本书前面特别增加林良及女儿林樱的序,也在后面附录增加林良对本书的话,以及三个女儿林樱、林琪和林玮给爸爸的话,虽然可以一窥作家林良在三个女儿心目中的形象,也让读者一饱林良生活中的乐趣;但是,换个角度而论,林良透过序把这本书的缘由设计交代清楚,他和女儿林樱更在此书各写了两篇对此书的看法与关系,无形当中造成累赘。比起旧版只有收录故事,没有任何序和附录,文学性反而增加,留给读者的想象也更多。
  《爸爸的十六封信》除了一开始《樱樱的话》外,共有16封信,分别为《为什么大家不理我?》《专心的人是活神仙》《“乐观”使你万事如意》《从从容容稳稳当当》《不敢站起来说话的人》《别人可以跟你“不同”》《朋友就像一本一本的好书》等,每篇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篇幅也不会很长,让孩子读起来愉快没有负担。这16封信大致又分为两种状况,一是爸爸有话要说,想与樱樱分享心情想法;另外一种,是解决樱樱所遇到的困惑难题,爸爸在信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告诉樱樱,试图解决她的问题。这部作品还获得了“2006年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少年儿童读物奖”、“行政院新闻局评定优良读物”等奖项,是林良儿童文学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儿童文学应如何“说教”
  这是一本教导孩子人情道理的书,教育的成分不少。照理说,孩子十分排斥这种训示的话语,在家里爸妈已经唠叨不休,再加上学校老师总是谆谆提醒,难道这些还不够?孩子仍愿意看一本有关教导为人处事的书籍吗?连我自己都不愿意。但是,林良运用信的方式包装这些冷硬的议题,反而产生一种非常好的效果。人都有偷窥的心态,想知道别人的秘密,想知道别人在做什么,愈神秘的事物愈让人感到好奇。
  写信是一种神秘的仪式,读信也是一种神秘的仪式。写信的人通常在跟某人述说着自己的秘密,这个秘密有极大的隐私性;而读信的人透过信件,享受得到秘密的快感,所以读信通常是很快乐的。对写信者与读信者来说都是一种神秘的活动。林良藉由书信的方式,让读者一饱偷窥的欲望,把孩子带进故事里面,信里面训诫的意味就这样自然而然地被接受了。
  这些故事不外乎是樱樱在家里、学校遇到的问题。爸爸试图利用各种方式让樱樱能了解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处理这些人生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方式为,爸爸列举自己的亲身经历与樱樱分享,这种方式有如在听爸爸讲古说故事,但故事与这封信的主题息息相关,格外有说服力。如在《为什么大家不理我?》这一篇,爸爸讲述自己如何误会亲密的朋友,与朋友决裂,互相赌气,而自己也无法加入别人的团体,感觉孤独,最后才发现朋友并非故意,而是有难言的苦衷,心结才顺利化解。藉此告诉女儿樱樱,若受到别人冷落对待,必定有其原因,应该先学习不害怕,因为在还没认识一个新环境之前,自己何尝不是也单独一人,况且这世界还有很多爱你的人。以此告诉樱樱放宽心胸、不要计较,也教导她不怕寂寞的重要。
  这些都是爸爸透过自己的经验与女儿分享心得,是非常高超的说教手法,通常爸妈若是遇到孩子犯错,或者有困难,都会直接以严厉的方式训教孩子;而林良选择的方式不同,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孩子爸爸也曾经遇到相同的事情,犯过类似的错误,然后爸爸如何解决,得到了什么启示,这种间接的说教方式,让孩子的接受度也大为增加。大人爱面子,其实孩子也是爱面子的。直接打击孩子的痛处是非常要不得的,会让他们颜面尽失,转化成愤怒,接下来有什么心事,孩子就会藏在心中,因为他们不想受到二次伤害。林良无意间也把教育孩子的方式教给老师父母,所以这本《给孩子的十六封信》不只孩子要读,家长也要读,从中学习林良对待孩子的方式。
  林良诙谐的笔触也在这本书层出不穷,许多幽默的对话都让人不禁莞尔,例如在《人人都有自己的难题》中,有段爸爸和樱樱的对话是这样的:
  “你既然那么困,那么累,你就先去睡吧。”我说。
  “不行啊!去睡,明天就要吃鸭蛋啦!”你说。
  “那么,你就去念哪!”“不行啊!我太累,念不下去了。”
  “好,”我故意说,“把书放在这儿,我替你念!”
  “爸爸!”你笑了,“我去想办法好了。”
  这段话只用了短短几句对话,就把樱樱要睡觉还是要读书的天人交战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非常有趣。
  这16封信中也展现出林良优异的文字说理能力,他总是能引经据典地说服读者。例如在《孔雀是不妒忌的》中,林良一开始就引用英国作家对孔雀的观察和观点展开整封信件,让人印象深刻,也把整封信要表达的内容,透过这段话作了很棒的诠释。林良就有这种功夫,利用简单易懂神来一笔的譬喻,既生动且说服力又强。这些信百看不厌,就好像在人生当中遇到了困难,爸爸坐在旁边,听你诉说心事,娓娓道来如何处理这些棘手的问题,心中得到温暖慰藉,然后继续走下去。
  整本书16封信、16个主题,9篇与樱樱自己的心灵成长有关,另外7篇则是与他人相处有关,主题不只照顾到孩子应该学习如何建立良好习惯与人生态度;他知道对孩子来说,朋友是最重要的,有时候还可能比父母重要,他也告诉孩子如何与人相处才能得到友谊,获得快乐。
  在《爸爸的十六封信》中,因为主题大多集中在谈论心灵成长与交友的关系,受限于主题的关系,因此文章主要以叙事与说理为主,写景的文字几乎没有;这类较为“硬”的叙事与说理文章,读起来难免较为无趣,但是林良运用了一些技巧让读者不会觉察说教难嚼,反而觉得活泼有趣。生动活泼的对话、幽默的语言、“爸爸”的往事这三种林良的“化妆”手法,让叙事说理的16篇故事更为鲜活有趣,有了生命。
  市面上励志的书俯拾即是、眼花缭乱,为什么我要特别介绍林良《爸爸的十六封信》这本书?因为这本书不只是单纯的励志书籍,其中充满着丰盈的文学性。林良美丽的文字、精准的譬喻、幽默的笔锋、引经据典的说理等等,皆值得孩子学习仿作;再加上书信中充满着浓厚的人文味道,这都会在阅读时不知不觉中熏陶着孩子。
  为孩子写儿童散文的人愈来愈少了,有林良这样优秀的散文家真是台湾儿童文学的福气,但忍不住感慨,下一个林良在哪里?
                                                      (作者为台东大学荣誉教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02:39 | 只看该作者
儿童文学大师林良:
浅浅的语言,深深的幸福
文╱许芳菊
窗外冷风凄凄,雨声淅沥,世界是这么潮湿阴冷,我们曾经苦苦的盼望着太阳。但是现在,我们忘了窗外的世界,因为我们有我们自己的小太阳了。在《小太阳》一书中,作家林良如此描绘第一个孩子出生时带给他们的喜悦。
对许多人来说,林良,像是一位穿越时代、跨越年龄的老朋友。不论是这一代的父母,或是这一代的孩子,提起“林良叔叔”或“林良爷爷”,总会勾起一段温馨的记忆,浮现在脑海里的,可能是林良叔叔在《小太阳》这本书里所描述的那个平凡却充满乐趣的幸福家庭,或是《林良爷爷写童年》里,那对饿到要去追小猪的父子……
刚刚获得国家文艺奖的儿童文学作家林良,从十九岁开始投稿创作至今将近九十岁,不断写作已经超过一甲子的时间。林良的作品,有一种能够打动孩子的魔法,那是因为他用的是孩子能懂的“浅语”,一种浅浅的,却带有美感的语言,他总是认真的看待为孩子的创作,也总是细腻的描绘出生活中那小小的却又深刻的甜蜜。
虽然他的生命里经历过颠沛流离、经历过战争,但“我喜欢写生命里美好的事物,我不想写我的日子过得有多惨。……愁苦总会过去,而且愁苦应该要过去,愁苦不该是生活的基调,”坐在充满历史人文情调的中山堂咖啡回廊上,林良流露出了一种沉思的眼神,表达了他对生命、对创作所做的选择。
一代又一代看着林良作品的小朋友长大了,当了爷爷、奶奶了,却仍记得他们童年时的好朋友林良叔叔,在他的面前,每个人都可以继续当“小朋友”,而“小太阳”的温暖,也持续透过浅浅的语言,带给人们深深的幸福。
Q:很多人都是从小看你的书长大的,而这些书长大后再看,还是会让人深深的感动。你书中大多是以家庭、小孩或生活中的小事当做主题,为什么这些主题这么吸引你?
A:这可能跟我父亲的影响有关系。我父亲是学化学的,他很喜欢买书,每个星期六中午他会到学校带我去书店看书,他找他的书,我就在儿童读物的平台上找我的书。父亲对我们买书几乎没有什么限制,所以我小时候读儿童读物比较多,因为接触多了,对儿童读物就有感情。
另外,我在《国语日报》最先主编的是儿童版,需要跟孩子交往、沟通,有时候给他们写信,有时候缺稿就给他们写故事、写儿童诗。《国语日报》以前所在的位置附近有国语实小,长辈、同事的孩子都在国语实小念书,放学以后就会跑过来等着跟父母一起回家。那时我下午的工作比较轻松,就有时间跟他们成为朋友。
我认识了很多小孩,跟他们有一种感情,也很喜欢他们的纯真。我记忆里比较深的,有一个五岁的孩子,他说他牙痛,我就问他:“什么地方痛?”他就说:“楼上楼下一起痛。”他说话好像写诗一样。还有一个孩子跟我讨论,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他坚持说:“一定是先有鸡,不然哪来的蛋呢?”我看他那么坚持,就说:“就算是先有鸡才有蛋,那第一只鸡是从哪里来的?”他说:“我妈妈从菜市场买回来的!”我觉得跟他们做朋友很有意思。
因为这关系,我写作的时候,常常可以设定我的读者是哪几个,或哪一个,就会不知不觉注意到儿童文学的许多的条件,一个就是、我的读者是孩子。第二、孩子使用的语言没有成人使用的语言那么艰深,所以我把孩子使用的语言称为“浅语”——浅浅的语言。
儿童文学作家要用这种浅浅的语言来从事文学创作有他的难度,要保持这种浅浅语言的美感,是儿童文学作家所追求的。
Q你都是怎么跟小朋友做朋友的?
A:跟小朋友做朋友不能太着急,我的经验就是,你要常常让他看到你,而且对他表示善意,他慢慢就敢过来跟你亲近。如果你很热情,一下子就要拥抱他、拉他,就会把他吓跑了。
跟小朋友建立的那种感情是永恒的,比较率真。不久前我遇到一个“小朋友”,他九岁的时候认识我,这男孩都叫我林叔叔,最近遇到他,他跟我说:“林叔叔,我已经七十岁了。”(哈~~林良开心的笑!)但他还记得我们当朋友的那种感情。还有一个当时认识我才七岁的女孩,她比较怕生,老是躲在一边听人说话,后来她移民到美国,不久前她回来台北,发现台北都改变了,几乎没有认识的人,她想起小时候我曾经是她的朋友,就打电话到《国语日报》找我,我们在电话里谈得很高兴,我就问她:“你结婚了没?”她大笑说:”我已经六十几岁当奶奶了!”他们都是在小时候认识我的小朋友。
小朋友跟大朋友不同的地方是,大朋友大家都忙,这阵子在一起,下阵子已经各分东西了。可是小孩子这种感情他永远记在心里,这些小朋友长大了,还是觉得你是他的朋友。
跟小孩在一起就是可以感受到他们的纯真跟包容。许多小孩子现在生气了、哭了,过一会儿,他完全忘了。这种随时可以忘掉不愉快的能力,是小孩的特质。我把小孩比做“可爱的小狗”,小狗在你做事时会咬你的裤子、咬你的鞋,你会忍不住打它一下、拍它一下,但是过一会儿,它看到你还是会摇尾巴。小孩子像小狗一样不记仇,这是小孩子可爱的地方。
                                       原文刊载于台湾《亲子天下》杂志 第37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5#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06:54 | 只看该作者
“海峡自有渡,童书成巨舟。”
  在海峡两岸儿童文学交流领域,出版交流一直是有效的平台和载体。近年来,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高擎童书交流的“海峡”旗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3年,该社系统引进台湾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规划正式启动,预计会有数十位台湾儿童文学作家的近百种优秀作品将陆续推出。
  许多人谈起台湾儿童文学,就会想起林良。他几乎与台湾儿童文学画上等号,对台湾儿童文学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这一系列出版计划中,台湾儿童文学泰斗林良先生的作品最令人期待。为了将该作家推介给大陆的读者,该社确定的年度出版主题为“林良年”,并形成了以林良为“领头雁”的出版格局。
  在今后的出版雁阵中,马景贤、林焕彰、桂文亚、谢武彰、管家琪、林芳萍、王淑芳、林世仁、子鱼等台湾老一辈和中生代作家的身影亦将浓密重彩地呈现。
  
人物小传
  林良,台湾儿童文学领航者,有着儿童文学界“大家长”“常青树”之称。他生于1924年,祖籍福建厦门,习惯以笔名“子敏”发表散文,以本名为小读者写作,是台湾小读者口中的“林良爷爷”。
  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国语科及淡江大学英文系,当过小学老师、新闻记者,历任台湾国语日报编辑、编译主任、出版部经理、国语日报社社长,以董事长兼发行人退休,退休后继续从事写作。
  以儿童文学工作为生平职志,为儿童写作长达五十多年,以台湾国语日报“看图说话”专栏与小读者结缘,结集出版《树叶船》、《青蛙歌团》、《月球火车》,散文集 《爸爸的十六封信》、《会走路的人》、《早安豆浆店》、《林良的散文》,儿童文学论文集《浅语的艺术》、《纯真的境界》 等,《我是一只狐狸狗》、“林良童心”系列绘本十册及翻译图书等两百多册。
  曾获“中山文艺奖”、“文艺特殊贡献奖”、“金鼎奖终身成就奖”、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儿童读物金书奖”、信谊“儿童文学特别贡献奖”、“全球华文文学星云特别奖”等殊荣,被台湾儿童文学界尊称为“大家长”、“常青树”。

                                                                             《文学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4 07:26 , Processed in 0.095410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