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吴悦石的中国画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14:48: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吴悦石的中国画

李强 /文


      人类的艺术活动,大抵可以看成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最高形态。不同的艺术创造,往往传承着不同文化的精要。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价值认同,各个民族对于本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精品和艺术巨匠,都给予了极高的礼遇和尊崇。中国人更是如斯。
     
       然而,晚清以降,中国社会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艰难转型以来,西方文明,以一种晚生而强蛮的姿态,大象闯进瓷器店式地对中国文化进行着突如其来的侵洗。百余年间,中国文化在西方文明的强烈映照下,不可逆转地开始了自己的蜕变之旅。反观、怀疑、批判、颠覆、解构、乃至于企图进行“不东不西”式的“重建”和“再塑”。这种情形,在某些时期到了不分青红皂白地企图对七千余年的中国文化历史进行彻底“删除”的地步。这样的历史境遇,当然给中国画艺术谱系造成了强烈的震荡。工业文明的迅疾发展和全球一体化浪潮的汹涌之态,令我们对悠久灿烂的中国文化愈加怀念。在这样一种特定的文化心态下,我们有幸认识了画家吴悦石先生。
     
      在红尘万丈、浮华无限的都市,我们扣响了一扇平静的大门。开门迎客的悦石先生身着一袭中式外衣,淡定而从容。落座环顾,雕工精美的屏风,年代久远的古琴,难得一见的瓷器、功力非凡的字画,摊在画案上墨色生香的宣纸,如果不是具有时代符号的电话机,我们恍若走进了旧时中国文人儒雅的书斋。漫润着一杯冲和平淡的茶饮,我们舒缓地聊起了东方的审美精奥,辨证思趣,文化心韵,勾起了心底的种种记忆。我们面对的仿佛是生活在辋川的王维,游走于长河大漠的李白,穷究天地至理的庄周。
      在当下这个浮躁的时空中,吴悦石先生的宁静与从容令人惊异。没有一颗静谧的心,如何倾听灵魂的声音?我们漫无边际地说着各自理解的中国文化的大道,随心所欲地勾兑着中国画追求的通会,寸心寸骨、意到话不到、泛涂泛抹、酣畅淋漓地闲闲地说着一切。
     
      悦石先生,少年时代即求学大师之门,青年时代又经历了人生的世俗变故,壮岁游学海外,去国欧美,遍览东西文明之精华,苦于心志,劳于神思,穷于探索,遭遇浮沉,品味堂奥。令我们惊诧的是,阅遍了人间世象的他,竟丝毫没有放胆世界的大言炎炎,只是痴迷于中国文化的种种妙境。重要的是这样的文化直觉,显然并不是仅浮于其表,而是深入于筋骨。我们深知,使用中国特有工具、材料、技法,诠释和表达中国文化对于宇宙自然认知的中国画艺术,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认同与坚守,单靠点、按、拉、提  皴、染、勾、描;浓、淡、干、湿、正、反、奇、纵、虚实、顿挫,是无法描绘出中国文化的图谱的,更是不能造就出承先启后,开一派先河的大师的。中国画的核心在于对中国文化,这一魂魄的把握与拿捏之中。
     
      悦石先生的中国画作品,使我们有一种回归的感觉,让我们重新看到了中国文人画的生命与活力。他用笔墨的方式,不仅仅是重构,而是剖析和塑造着中国文人画必须承载的中国文化内核。他的画面,是中国地域中文人精神生活的日常事象,传神、生动、圣洁、历久而弥新。在今天这个文化日益成为消费品的时潮中,绘画艺术品更多更广泛更常见的可悲命运,只能沦为补壁之用,但悦石先生的文人画却用一种妙、趣、雅、大等特质,形象地传承着中国文化的传神、亲切与生动,把一种看上去貌似“陈旧”“落伍”的题材,表现得万殊不同。他以中国文化为中心的观照,续写了中国文化的魂魄和气度。
     
      悦石先生画作的个人图识性标示性意义在于:一是叙事中心的文化确立,使他的作品有了思想承载,不只停留在视觉和技法的表相。二是他对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的定位的自觉追求,这种追求集中体现在先生近年的创作实践中,这种实践在熙攘多元的时风中,更显其鹤立鸡群式的可贵,更见其难得一见的煌煌气象。三是他于坚守中的开拓。任何艺术当然都有一个推陈出新,面向未来的问题。尤其对于坚守传统文化品格的中国文人画创作,如果不能开拓面向时代,面向世界的新境界,恐怕是经不起时间淘洗的。悦石先生在创作中的选裁,笔墨的内在表现,以及对中国文化精要的外化诸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悦石先生的文人画,坚守了个人写意的鲜明指向,他的开拓集中体现在对传统写意精神的深入融会与大胆解构,其既合乎中国写意精神的规范,又饱含鲜明时代指向的自觉理性,既坚守了中国文化的内核,又开拓着符合二十一世纪人类审美趋势的变形与符号,法中求意,意内存我。先生的画作,既不缺少云蒸霞蔚的人间烟火,又显现出中国文化至俗至雅的和而不同。其笔下的人物、山水、花鸟,物象的形态,处处闪烁着中国文化的夺人魂魄与无穷精妙。

      画鬼容易画人难。画人之难,关键在于对人物精神的敏锐捕捉与传神表达,人的精神之所以难以捕捉与表达,其实就是对于人物文化心理的深透参悟。近百十年来,中国画在世界艺术生态中的被小视,主要是由于中国画家对于中国文化参悟的功课不甚重视,而曾经游历东西的悦石先生,正在为我们创造这样一种可能。先生淡泊地说,在七十岁以后,他准备办一次画展。初闻之,也许有人不以为然,既然先生早岁已有盛名,壮年又经欧风美雨,以当下耳顺之历练,作品之雅达,何以如斯自退。静思之下,也许这才是先生一贯对中华文化精神的敬畏与对自我创作之定位所致。艺术,真正能开一代风尚的大艺术家,本来就形无定迹,神无定极,思接千古,上下求索,又岂可草草而为呢!
      展读悦石先生的画册,极喜扑纸而来的高古气味。这种气味与先生的人生状态、为人之道又极为契合。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以弥漫的姿态进入了先生的整个生命。我们深深体味到,中国文化不是一个死寂的文化,而是一个追求天地间生生不息的永恒精神,所以天地若洪炉,往者过,来者化,没有开头也没有结束.没有创世纪,也没有世界的末日,“阴阳无始,动静无端”。我们相信,惟有能领会这种融通的天籁,才能够为中国画坛开拓出一个灿烂光华的新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8-13 13:53 , Processed in 0.11094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