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行知的创造思想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8 20:13: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行知的创造思想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最伟大的创造教育家,他兼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创造教育思想和创造教育实践。本文仅概括介绍其创造教育思想。
    第一、什么是创造教育。
    陶行知认为:  “教育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教育有无创造力,也只须看他能否发明人生新工具或新人生工具。中国教育已到绝境,千万不能空谈教育,千万不要空谈生活;只有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才是真教育,才是真生活。”(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生活工具主义教育》)
    陶行知专门论述了什么是创造的儿童教育:“创造的儿童教育,是说教育可以创造儿童,儿童的创造力量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创造的儿童教育》)
    第二、什么是创造的教育家。
    陶行知指出;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已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创造宣言》)“教育者也要创造值得自己祟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同上)他批判了政客教育家、书生教育家和经验教育家,指出第一流的教育家即创造教育家的要求:  “敢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第一流的教育家》)
    第三、创造教育要对传统教育的弊病统战。
    陶行知指出,创造教育不能脱离实际:“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固不成教,学也不成学。”(《生活工具主义之教育》)他认为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知行关系颠倒,因此他把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他认为这符合创造教育的规律,即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实践是第一位的。
    陶行知尖锐指出了传统考试制度的弊端,号召考试要促进生活力、创造力。他说:“学生是学会考,教员是教人会考,学校是变成了会考筹备处。会考所要的必须教,会考所不要的就不必甚至必不教。……所教的只是书,只是考的书,只是会考指南;教育等于读书,读书等于赶考。好玩吧,中国之传统教育!”他揭露了背离教育初衷的畸形会考制度,提出“这把会考的大刀是不可以糊里糊涂的乱舞了。考官们所自毁毁人的生活力已经太多了,我们现在要求的是:停止那毁灭生活之文字的会考;发动那培养生活力之创造的考成。”(《杀人的会考与创造的考成》)
    第四、开展创造的儿童教育,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使儿童长成青年、长成成人时想创造、能创造、会创造,才能发挥整个“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才能打退日本鬼,建立新中国。”(《创造的儿童教育》)
    陶行知认为,首先要把自己摆在儿童队伍里,真诚地发现儿童的创造力。在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之后,才能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他提出应从五个方面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一)解放小孩子的头脑。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缠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儿童,青年成人。……要把裹头布一齐解开,使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可以突围而出。(二)解放小孩子的双手。……中国对于小孩子一直是不许动手,动手要打手心,往往因此摧残了儿童的创造力。……(三)解放小孩子的嘴。小孩子有问题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中国一般习惯是不许多说话,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特别是问的自由,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四)解放小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的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创造需要广博的基础。解放了空间,才能搜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之创造力。(五)解放儿童的时间。……一般学校招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倾向,到成人时,即有时间,也不知道怎样下手去发挥他的创造力了。”(同上)
    陶行知认为,要从三方面培养儿童的创造力:“(一)需要充分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而至于天折。(二)需要建立下层的良好习惯,以解放上层的性能,俾能从事于高级的思虑追求。否则必定要困于日用破碎,而不能够向上飞跃。(三)需要因材施教。”(同上)
    第五、发布《创造宣言》,激励人们勇敢地去创造。
    “创造主末完成之工作,让我们接过来,继续创造。”陶行知有力地批判了各种“不能创造”论者,诸如:“环境太平凡了,不能创造”;“生活太单调了,不能创造”;  “年纪太小,不能创造”;  “我是太无能了,不能创造”;  “山穷水尽,走头无路,陷入绝境,等死而巳,不能创造”,等等。号召人们从点滴创造做起:  “点滴的创造固不如整体的创造,但不要轻视点滴的创造而不为,呆望着大创造从天而降。”他希望从现在起“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创造宣言》)
    陶行知召唤创造之神回归人间:“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同上).

    陶行知创造思想的价值

    第一、开创了我国现代创造教育事业。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也曾有过重视主体性、创造性的合理因素,但到封建社会后期,教育是忽视甚至压抑和扼杀人的创造性的。直到近现代时期,为适应现代化的时代需要和救亡图强的社会需要,才开始形成独立的现代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创造教育、创造型教师、创造型考试、创造教育的环境、解放创造潜力、培养创造人才、克服创造障碍、建设创造型的人生与社会等等一系列问题,并亲身付之于创造教育和社会活动的实践。陶行知不愧为我国现代创造教育事业的拓荒者,他所提出的大多数课题,都有待我们今天来努力完成。
    第二、陶行知的创造思想,是为培养现代化的人服务的,这是具有伟大的战略眼光的。
    陶行知之所以提倡开辟精神、创造精神,毕生致力于创造现代化的新教育、创造现代化的新人、创造现代化的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是基于他立志以“自新”、“全新、”“常新”的中国式的现代化教育,来促进中国“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现代化历史进程。人的现化是现代化的核心环节,没有人的现代化,再完善的现代经济、政治和管理制度,再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工艺,也会完全走样。人的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尤其是在传统农业文明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人的观代化进程更是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代价,甚至生命,要有大无畏的创造勇气和献身精神。陶行知与其战友们在过一点上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第三、陶行知的创造思想是与时代共同前进的。
    在“五四”时期,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指导着结合中国国情而进行教育民主化和教育改革的实验工作,要使教育从专制政治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面向人民大众的、为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教育,要使教育从狭隘的、脱离生产劳动的、以读书做官主为要目的的旧教育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成为面向世界的、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适应现代社会迅速变革形势的、以造就现代人为目的的教育。
    陶行知在“五四”时期站在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一边,致力于“科学与民主”思想的传播和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创业工作,终其一生一直是“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同时他也清醒地认识到“五四”运动的历史局限,象鲁迅一样,以自己的探索、开辟和创造,继承“五四”又超越“五四”。自从他在1926年放弃大学教授和校长的优裕地位,脱下西装穿上草鞋,创办晓庄师范,为“占全国人口总数百分之八十五”的农民培训师资开始,他就超越了“五四”,努力使“五四”运动高扬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深入到人民大众的心灵中去,成为“解放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解放“每一个人之创造力”的精神动力。
    第四、在创造问题上,陶行知不仅深刻认识到“科学”的巨大作用,尤其深刻认识到“民主”的作用:“在专制时代,少数人也能创造,但多数人的创造的天才被埋没,或因穷困忙碌而不能发挥,即使发挥也会千磨万折,受到极大的阻碍。民主的创造为大多数人的创造,承认每一个人都得到创造的机会,这是与专制的创造不同的地方。”“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培养创造力以实现创造的民主和民主的创造。”这些深刻的见解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有现实意义的,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时期也是很有意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下要建设高度的人民民主,要充分地发挥全民族的创造力,这已是人们的共识。
   
    陶行知创造思想的局限
   
    第一、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和教育思想主要脱胎于杜威等人的实用主义。尽管陶行知本着开辟创造的精神,针对中国的国情,力图探索一条真正适合中国并为中国服务的“教育改革新路”,但由于他并没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他并未能找到一条正确解决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现代化问题的道路。尽管陶行知的创造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实践抓住了中国现代化的核心问题,但主体自身的现代化是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的现代化的。客观世界的改造是与主观世界的改造协调统一的历史进程,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方在理论上都是主观主义的,在实践上则是难于最终实现的。
    第二、陶行知创造思想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理论研究本身,而在于宣传、普及、启蒙。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命题和理论的科学性、严密性就相应地受到影响。陶行知也不是以单纯的理论家、思想家的面目出现的,他更主要地是一个数育实践家、一个社会活动家,他的主要论述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分析和总结,这也使其学说的普遍意义受到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9-20 07:29 , Processed in 0.148168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