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找回密码
 必须实名注册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宗绪升对话赵彦国博士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万

帖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46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19 05:45: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宗绪升对话赵彦国博士

宗绪升:请问报考中央美院书法方向的博士,跟其他院校的专业考试有何不同?

赵彦国:中央美院的书法创作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总共要考四门,因为是创作方向,除了书法篆刻两门专业创作,外加一篇专业论文。理论考试为中外美术史,是全院统一的,而其他学校要考一门书法史。这对于单纯的书法专业的考生来说是个薄弱环节,题目相对难一些,它面对的是所有的美术专业考生,准备起来应当充分一些。

宗绪升:到目前为止,你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博士已有近半年的时间了。谈一下你到新环境下的感受吧!

赵彦国:中央美术学院作为中国知名的美术院校之一,首先给我的一个印象是开阔的大美术视野和面向世界的眼光,还有其雄厚的师资和广泛的辐射力。因为地处首都北京,这种特殊的位置和优势也就与最前沿的视觉文化有着相当广泛的交流。说实在话,这半年来真正纯粹的书法交流和活动并不是太多,相反的其他的画展以及各种讲座相对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

北京作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路高手云集,南北互熔,真得是卧虎藏龙。因此,自我感觉压力比较大,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取长补短。其次,资源丰富,这里的展览比较多,像中国美术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北京各大拍卖预展等等都有很好的东西,当然其中有的也是良莠不齐,这恰恰给我们提供了锻炼眼力的机会。我觉得搞书画这一行,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作研究,都必须积累相当丰富的视觉图像,换句话说,你的大脑里要存储足够的素材,而且是最直接的面对面的接触,这样才会不时地回放咀嚼,才有可能引发深层的思考,这是不可或缺的灵感源泉,否则就会有隔靴搔痒的感觉。另外中央美院也是全国为数很少的拥有自己美术馆的高校,几乎天天有展览,而且品质都很棒,比如由尹吉男先生策划的“历代名画记”馆藏书画作品展,展出相当丰富,从宋元明清的古代字画到齐白石、徐悲鸿老一辈央美教师的作品,脉络很清晰。那段时间中午吃完饭就跑去看一通,很方便,感觉很过瘾,观察了很多细节的东西,有了新的发现,加强了平时极易忽略的细腻之处。

此外一个感觉是北京的整体学术氛围很包容,各种风格流派都可以有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都有相对宽容的交流圈。当然另外一个极端就是资源的浩瀚会使人疲于应付,如果整天奔波于展览会也不一定是好事,会占用很多时间,反而迷失了自己。因此,确定自己的吸收范围很重要,要有自己的重心,自己永远是溶液,足够量的溶液,除此以外的资源则是溶质,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积累和思想纬度才会使溶液不断扩充,这样才会溶解更多不同的溶质,使自己越来越丰富。

宗绪升:你作为山东人,在南京学习生活了近十八年,有很多良师益友,谈谈自己的学书之路如何?

赵彦国:我十七岁那年(1992),从山东考到南京读书,专业是光纤通信。因为自幼酷爱书法,所以在南京这样一个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的环境里,兴趣自然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恰巧当时我担任学校书画社社长,组织同学开展活动,也就有机会接触并请一些南京的书画前辈来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最初,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们学校的一位退休老教师王力奴先生,他曾是黄埔军校的教员,诗词造诣深厚,其诗有“小李老杜”之风。我们是不妄交道忘年岁,他曾写诗多首赠勉我,至今我还保留着老人家的手泽。从我读书留校工作的十一年时间,我们交往相当频繁,他当时已八十高龄,早已退休在家,有大量时间读报作诗,然后喊我抄录,并给我一一讲解,培养了我对诗的感觉。一到周末则到我的单身宿舍,品茶读帖,我则在一旁展纸磨墨,老人家乘兴吟诗作书,真的是“风日晴和添意兴,泰庐茶熟我来时。殷勤笔墨情何限,茶有余香上笔端。”老人家的书法非书家字,却充满了激情和意韵,而且挥洒过程很畅快,对我影响很深。

回想我早期的学书之路,并非具备所谓扎实的童子功,像“颜柳筑基,旁涉诸帖”等一般套路,其实不好的童子功很害人。我是以比较自由生长的情致培养为主,再结合一定的临摹练习。临的范围比较杂,先从董其昌的行书入手,后来则写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黄道周。再就是北魏墓志、汉简等等,基本上把篆隶真行草粗略过了一遍。总之学习状态很轻松,真得没有进行所谓的强化训练。主要还是练眼练心培养感觉,所以至今仍然庆幸当时没把手写坏。接触的老师也相对比较稳定,水平较高,像马士达、吴振立老师都对我有长期指导。后来考取南艺徐利明先生的研究生后,在书法史论和技法研究上受益颇多,也就是在这几年中,认识上的加强和手头上提高开始同步进行。

需要指出的是南京的老师们教导后学,多以启悟理法的谈艺形式进行,决非单一的形而下的技法相授。这里其实涉及一个书法哲学的问题,我认为首先得“悟道”,其次要“通理法”。正如中国古代书论所讲的由“理”贯 “法”,再通“道”。懂“理”才会得“法”,“理”通才会“道”进。关于这一点我曾请教过孙晓云老师,她说的深入浅出,便于领悟:“书法在古代文化教育中是一个最基本的内容,跟识字、作文、悟道三位一体同时长成的。因此是相互生发自然发展的。就像我们现在有的人学英文,仅仅是死记硬背,不是听说读写同时进行,再学二十年也是哑巴英语,书法学习跟这是一个道理。”

宗绪升:可以说你在书法观念和审美情趣上接受的是纯粹的金陵书风的影响,那现在又到了北京,南北之间肯定有差别,你怎么看待其中的不同?

赵彦国:我觉得南京是一个非常重传统的地方,非常适合基础阶段的学习。当然这个传统是活的东西,不是机械的一家一派的技巧,我很庆幸能在这里学习,她教会我关于艺术的很多本源的理法观,打下一个好的底子,避免了走弯路。南北肯定有不同,且各有优点,这是一个既成事实,前人之述备矣!南人也有北相,北人也有南相。每个人性情不同,找准自己的基调,自然吸收,随性而发,才有自己的品相。最重要的是要有开放的心态,既要坚持自己,又要随时寻找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且,现在中央美院是一个很包容的集合,中国美院、南艺各个院校的毕业生都有考取为这里的硕士或博士,大家都在一起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朝经典靠近,地域不再是界限,有的将是对经典的深入解读和合理吸纳。

宗绪升:你是八届全国展草书组获奖的作者,扇面展以后您好像就不怎么参加展览了。对展览您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

赵彦国:扇面展之后,我确实投了几次稿,自认为比以前大有进步,可就是上不了。这很奇怪!我认为自己的路没错。后来干脆就不参加了,只参加一些邀请展。我觉得展览对青年选手来说,有它积极的一面,毕竟入展获奖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你。但是写的好坏与获奖与否关系不大,想要有所积淀和突破,一段时期应该远离一下展览,去除一些功力心。我时常认为艺术感觉的积累就像发酵过程一样,得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和时间,让自己的思绪与情思充分酝酿,没有干扰,这样才会有东西产生。现在对展览已没有兴趣了,因为有很多的课题和研究要做,况且创作的最终目的是要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宗绪升:你的博士研究方向是什么?将有何打算?

赵彦国:我的研究方向是书法与绘画比较研究,当然也可以做纯书法的研究。今后的研究计划大体从几个方面展开:

1、以历代经典作品的形态研究为主。

历代经典的碑帖墨迹是我们一切研究的物质基础,只有深入的剖析、解读作品,对笔法、章法、墨法的研究才能落到实处。微观的精确决定理解的深度和对夲质规律的把握。

2、关注历代书论的解读和辨伪。

古人对书法的论述往往由于时代的传承和语境的变化,出现比况奇巧、相互抵牾的现象。因此,实际作品的展现和语言的叙述只有在对应的比照下才能去伪存真,抽绎出有益于创作的闪光点。

3、加强与文史、艺术理论及相关学科的联系。

“ 笔墨当随时代。”其他视觉艺术和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无疑为当代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参照和借鉴。

宗绪升:您觉得作为一个身处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书法家,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赵彦国:我们身处当代,所接受的视觉经验极为丰富。这些深刻影响着人们潜意识中对图形的接受和评价方式。因此,当代视觉经验发展而来的解读方式以及由古典佳作中总结出的重要技巧,是现代书法艺术家才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换句话说,我们对中国书法的研究必须具备传统书法和现代书法创作的全部基本技法和艺术修养。

宗绪升:关于书法的临摹与创作,您有何个人理解?

赵彦国:我个人认为,临帖创作须树立“动态观”。所谓“动态”当指读帖时要透过静止的点画看出其运动感和势态感,也就是把点画中的某种趋势想象成与之相类的生活中的鲜活形象,寓于目而得乎心。反复玩味,以致从静止的点画形态中想见古人挥运之时,即在大脑中重放书写的过程。创作之前则凝神静听,酝酿情绪,一旦下笔则就势而生,所有点画节奏一切从动态中显现书之妙道。

关于创作,首先我崇尚自然书写。自然书写赋予书法在时间性和空间性上的完美组合。换句话说,在书写者的眼中,时间的连续和点画线条的运动速率以及线结构所组成的线形组合在落笔成型的一瞬间是有机的整体。速率决定了线质和线性,同时也产生了意内、意外的线条形态,进而塑造出多样变化的情感指向。也就是说,自然的书写和情趣的表达是合一的整体,是书法表达真实情感的必经之路。其次,把握书法的“时空”特性。“时”即时间性,属线性,具有流畅感。体现在速度,速度包含快和慢,应以快为主,快慢结合。临帖、创作俱是如此。不快不足以体现风神,不慢又不能保证精微到位。“快”创造神采和意外之趣。“慢”则保证线条质量和形的准确。“空”即空间造型,乃空间分割的特征。包含“线”和“面”。我总结为线性语言和面性语言。都属于“形”的范畴,都为“型”服务。“形”不同于“型”,形是可视的点画形质,型是造型的意识和精神的思想显露,二者共同组合成书法的神采。故神是具体可见诸于形与型的内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必须实名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教师生活365》网[师慧园]论坛  admin.php?action=setting&operation=basic

GMT+8, 2024-10-6 01:42 , Processed in 0.144364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